博客

查毅超:南沙方案對香港創科發展的啟示

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到訪香港,特別視察科技園考察創科發展,突顯中央對香港未來發展創科的高度重視。習主席對香港近年的創科成果予以肯定,令創科業界十分鼓舞。他明確提出香港需要與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在產學研幾方面強化創新上的協同合作,建設全球科技創新高地。有了國家支持,香港在創科及產業發展上更是如虎添翼,業界必須把握機會,在大灣區發揮所長,助國家達成此宏大目標。   在國家大灣區戰略下,內地九巿相繼推出策略方案和措施,深化各自的產業優勢並作出錯位配合,強化灣區整體競爭力。若能善用各地的新政策,港商可作出更有利部署。位處珠江三角洲心臟地帶的南沙,是國務院批准的國家級新區,被定位成為大灣區內重要的粵港澳合作發展平台。國務院在6月公布《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詳細規劃了南沙在大灣區藍圖中的角色,不但匯聚資源發展產業和與國際接軌,更在多方面鼓勵和歡迎港澳人才、企業融入大灣區,目標是在2035年將南沙發展成創新及產業轉化體系成熟、擁有完善營商環境的地區,港澳居民數量進一步提升,成為大灣區9+2城巿合作的重要平台。   承南沙機遇 港優勢互補產協同效應   《方案》提出多個創科和先進工業的發展重點,包括推動粵港澳科研機構共同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強化基礎研究、應用研發及產業化的聯動發展;整合中科院在廣州研究所、全國重點實驗室等科技創新資源;發展「智能製造+智能服務」產業鏈,推進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無人機、互聯網行業應用示範及下一代互聯網算力服務等發展;對受鼓勵類產業的企業減按15%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增強國際航運物流樞紐功能等。廣州市政府提出斥資約200億元人民幣,從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及人才鏈「四鏈」支援企業落戶南沙。《方案》更提出多個鼓勵港澳參與發展的舉措,如為在南沙的港澳科研機構和創新載體提供更多資金、實施面向港澳人才的特殊支援措施、獲香港政府「青年發展基金」和「創意智優計劃」資助的創業團隊均可直接享受南沙創業扶持政策等。香港科技大學更已率先到南沙設立廣州分校,令兩地科研合作更緊密。   完善港創科生態圈   與大灣區接軌 自南沙在2012年成為國家重點建設的新區後,政策支援及配套更完善,定位亦越來越清晰,香港業界應盡快部署如何利用南沙的平台更上一層樓。《方案》中羅列的措施和機遇,大大有利香港工業家充份善用兩地科研合作成果、驅動業務向智能製造及創新產業發展,並吸納香港年青人到大灣區發展事業和創業。粵港澳各城創科措施推陳出新,新一屆政府任重道遠,完善香港創科生態圈及與大灣區接軌。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孫東局長直言要加強香港上中下游科研,以及加快成果轉化和產業發展,同時利用北部都會區,引入更多高增值和高技術含量的產業落戶和扎根香港。香港累積的實力遇上國家「十四五」規劃及大灣區的機遇,未來無疑是黃金發展期,助力國家進一步鞏固大灣區的產業優勢。   撰文: 查毅超博士    香港工業總會主席       [...]

商事動態

AWS香港科技園公司合作 促港創科發展

Amazon Web Services(AWS)與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公司)今天宣布達成策略合作,共同促進香港創科生態圈的蓬勃發展。在是次策略合作下,AWS與科技園公司將針對四大重點範疇,包括科研發展、技術模擬、合作孵化及人才和創新文化培育推出一系列的項目,協助科技企業、初創及科研人員在整個成長過程中推動創新。 AWS與科技園公司日前宣布達成策略合作,共同推動本港創科長遠發展。出席發布會嘉賓包括:(左起)香港科技園公司策略夥伴(企業夥伴拓展)副總監歐永奇、香港科技園公司STP Platform總監霍露明、AWS香港業務及合作夥伴總監蘇小龍、AWS香港暨台灣策略方案部高級業務發展經理何居理。   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表示:「科技園公司與AWS多年來緊密合作,致力支援高潛力的科技企業推動創新、加速成長及邁向成功。我們看到企業對雲端知識和創新技術的需求不斷增長,是次合作將結合AWS作為雲端創新領袖的規模及技術專長與資源,以及科學園二十年來累積的研發、培育及科研商品化能力和經驗,以加速推動香港整體創科生態圈,同時鞏固香港作為國際創科中心的地位。」   AWS香港暨台灣總經理王定愷表示,AWS一直致力協助不同規模的企業實現數碼化,自2014年,AWS便和科技園公司在多個雲端計劃及培訓項目共同合作。公司未來繼續加強和科技園公司的緊密聯繫,攜手解決本港創科發展中在人才培育、創新文化與技術商品化方面所遇到的挑戰。     [...]

博客

李秀恒:期待新一屆立會帶來新氣象

剛剛過去的12月,第七屆立法會選舉結束,作為自2019年社會動亂及疫情後的首場立法會選舉,且是今年3月全國人大今年「完善香港選舉制度」後的第一場選舉,筆者認為選舉整體公平有序,呈現出理性的氛圍。   眾所周知,立法會近年「攬炒」、「拉布」成為常態,以致內耗不絕,嚴重阻礙社會的發展。「拉布」者並非就事論事,而是基於政治考慮「凡事必反」、「逢中必反」,結果立法會長期被「騎劫」,迷失了方向,脫離了社會現實,令香港市民大眾感到厭倦,相信各界都殷切地期望新一屆立法會未來能夠真正為市民謀福祉,扮演好問政和議政的角色。   以往,不少涉及經濟民生的議題都被「拉布」等行為拖累。以2015-2016財政年度為例,該年度72項總共涉及675億元的基建工程,只得兩項完成審議程序而獲得通過,涉及金額才50多億元,不足總數的一成;2019年動亂期間立法會更是被徹底癱瘓而幾乎無法運作。而本屆政府在減少政治化氛圍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在中央政府的配合之下,取得了頗大的突破:尤其是在過去因疫情而延長任期一年,「攬炒」派議員離開立法會之後,香港立法會高效地通過了46項政府法案,比過往幾個年度平均的20項多出一倍還有多,而財委會亦通過了120項撥款建議,審議效率比過去四年高出71%,從而讓第六屆立法會整體而言通過了128項法案中的124項,高於第四及第五屆立法會的80多項約50%。   在未來,筆者認為政府應該盡快就幾個方面讓香港重回正軌。首先,房屋問題是本港根深蒂固的社會問題誘因之一,因此取締非法劏房、落實租務管制、增加房屋供應等,是施政的重中之重,在施政順暢之後,房屋問題的「沉痼」必須得到更快的解決,避免積重難返。   第二,在創科發展方面,研發資源、匯聚人才、提供資金、科研基建、檢視法例、開放數據、政府採購和科普教育八大方面的發展需要加速。尤其是吸引人才方面,香港雖然長久以來都是「人才聚寶盆」,匯聚了大量金融及其他專業服務人才,然而對於被視為未來經濟發展核心的科技人才,香港卻暫未能達到大規模的聚集效應,港府應該把握機會吸納科技人才;其次,在城市管理方面,香港在普及智慧城市應用科技方面亦需要急起直追,不僅須參考大灣區城市的成功經驗,還要研究如何融入智慧大灣區的發展。   而最重要的是,香港必須重新建立良好的國際形象,在治安環境重回2019年之前水準的環境之下,凸顯香港在金融及制度上的自主優勢,以穩固的法律基建及金融體系重新建立國際口碑,吸引多元資金及在疫情後推動旅遊業快速復甦。相信在特區政府及中央的共同支持及努力下,香港未來仍然會迎來大量的經濟發展機會。   新一屆立法會顯出了新氣象,但同時亦給予特區政府更大的壓力,因為在助力變大的情況之下,行政及施政效率亦必須得到相應的提高。   撰文:李秀恒  [...]

可持續發展

大灣區碳中和協會成立推動綠色經濟

為響應國家「十四五」規劃提倡「碳達峰、碳中和」的重大策略,大灣區碳中和協會日前在本港成立。創會會長胡伯杰表示,協會成立致力推動大灣區的綠色碳中和行業轉型、綠色科技發展、積極發展大灣區綠色金融及碳交易市場,以及加速提升「雙碳」背景下的綠色金融及科研人才培訓。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線上致辭時表示,特區政府全力推動減碳工作和綠色經濟發展。 黃錦星局長(右五)、胡伯杰(右四)連同一眾嘉賓主持啟動儀式   大灣區碳中和協會是由支持環保及碳中和的科研機構、院校、行業專家等組成的非營利性協會,旨在凝聚業界力量攜手推動國家達至「雙碳」目標。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致辭中表示,特區政府正全力推動創科發展和再工業化,其中會推動研發和試驗減碳技術,促進在不同領域的應用,亦會透過與鄰近區域合作開拓增長機會,例如與大灣區城市在發展低碳社區、開發減碳技術和人才培訓等範疇加強交流和合作。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在會上重申,政府跨部門力爭香港2050年前達致碳中和。香港日後將在綠色金融等方面,與大灣區充滿合作機遇,協會成立為有效連繫大灣區橋樑。黃錦星提及,本港的碳排放已經達峰,特區政府未來一年的願景,包括配合國家定下在2030年碳達峰以及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力爭在2035年前把香港的碳排放量從2005年的水平減半,並推動淨零發電(即碳淨排放達至零)、節約能源、綠色運輸和全民減廢四大減碳策略目標。   大灣區碳中和協會創會會長胡伯杰表示,綠色金融發展一日千里,憑借大灣區內龐大的綠色投資及融資需求,以及香港作為國際綠色和可持續金融樞紐的地位,大灣區的綠色投資項目、跨境金融及碳交易市場可望破繭而出。   在成立典禮當日,主辧單位分別為氣候變化、低碳建築、綠色投資及綠色金融等為主題論壇,各行各業專家分享了對節能減排的寶貴經驗和看法。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席上分享香港在環保減碳之實踐方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