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華時事

十四五規劃:建設製造與網絡強國 提出2035年遠景目標

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昨日(10月29日)在北京閉幕,會議稱有198 名中央委員、166 名候補中委出席。除第十四個「五年規劃」,指出在十四五時期要擴大內需,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同時以科技自強為戰略支撑,加快建設科技強國。會上還提出未來15年「遠景目標」,即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包括中國綜合國力大幅躍升、基本建成法治國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等。。中共中央將於今天(30日)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五中全會精神。   一連4天的中共第十九屆五中全會閉幕,會議由中央政治局主持,聽取和討論了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託所作的工作報告,並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根據大會公報,由明年開始的「十四五」(2021至2025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包括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國內市場更加強大,創新能力顯著提升,並「堅定不移建設製造強國、網絡強國」;同時提出2035年的遠景目標是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大幅躍升,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 會議回顧了「十三五」的成果,指規劃目標任務即將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的大台階,預計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突破100萬億元人民幣。 對於國內外形勢,會議判斷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中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環境日趨複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國內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任務仍然艱巨,創新能力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 會議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和方向,為未來5年國家發展勾畫藍圖。會議公報稱,堅持創新在中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撑,加快建設科技強國,以及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十四五」涉及約12項目標,其中一半關乎經濟建設,包括國內市場更加強大、經濟結構更加優化,並要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在產業發展領域上,要堅定不移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內需方面,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要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全面促進消費。 至於2035年遠景目標主要有9項,除要成為創新型國家前列,也須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形成對外開放新格局,以及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等,中等收入群體顯著擴大。 至於港澳,全會僅提到一句「要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但5年前十八屆五中全會時有較多內容,包括「深化內地和港澳合作發展,提升港澳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和功能,支持港澳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推進民主、促進和諧」。     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 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將大幅躍升,經濟總量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將再邁上新的大台階,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 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 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 建成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 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後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 形成對外開放新格局,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明顯增強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中等收入群體顯著擴大,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 平安中國建設達到更高水平,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 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全會部署12項重點工作任務: 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 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 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 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全會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優化國土空間布局,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 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

大中華時事

五中全會今揭幕定2035目標 習推雙循環應對新冷戰

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今日(26日)起一連四日在北京召開,除了制訂十四五規劃(第十四個五年規劃2021至2025年),亦會公佈2035年遠景目標,決定中國未來15年經濟及社會發展走向。 五中全會今日(26日)起一連四日在北京召開,十四五規劃成外界焦點。   在新冠疫情、西方圍堵等危機影響之下,今年5 月14 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首次提出「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此後「雙循環」儼然成內地經濟政策熱詞,被官方與業界頻繁引用。 習近平在全國兩會、7 月企業家座談會等多個場合闡釋「雙循環」。新華社報道,最近一次是在上周四(22 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時再次強調,各方要深刻認識「十四五」時期國家進入新發展階段的重大判斷,「着力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市場普遍認為,雙循環格局或成為「十四五」規劃制定的重要原則之一。 前中央黨校副校長李君如接受中新社訪問時表示,五中全會的意義非同尋常,「十四五」規劃制定得好不好、執行得好不好、能不能如期甚至超額完成,關係到後面二十五年的現代化。他還說,把2035年作為遠景目標,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規劃進行統一考慮,是非常重大的歷史事件。 有專家預計雙循環戰略將成為新的五年規劃框架中最關鍵的戰略方向。   瑞銀:十四五規劃 聚焦四主題  瑞銀財富管理亞太區投資總監及首席中國經濟學家胡一帆表示,預計中國十四五規劃可能主要聚焦於四個主題:「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科技自主創新、城鎮化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