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系列

鑽石永恆 翡翠經典 專訪蘇富比珠寶部亞洲區副主席于文浩

新冠疫情當前,許多人想當然都對珠寶市場感覺悲觀,然而根據權威企管顧問公司貝恩策略顧問(Bain & Company)去年底發表的第19版《貝恩奢侈品研究》(Bain & Company Luxury Study)指出,新冠疫情肆虐是促使奢侈品行業變革的催化劑,從而引領行業踏上2022年至2023年的復蘇之路。在珠寶行業方面,亞洲需求穩定,而線上銷售急劇上升,當中以高級珠寶和標誌性的入門飾品尤見復蘇跡象。而作為世界珠寶拍賣市場領導,蘇富比於2020年珠寶拍賣所錄得佳績正是最佳證明,誠如蘇富比珠寶部亞洲區副主席于文浩所言:「時間是檢驗珠寶價值的關鍵因素!」 撰文 Patrick Chiu 相片 楊光@kyeung.com/蘇富比拍賣行 封城措施和旅遊限制徹底改變了奢侈品的買賣方式,卻從基礎上,為奢侈品領域開拓了革新之路。蘇富比去年加大力度開拓網上市場:2020年全球共舉行超過47場網上珠寶拍賣,共錄得6,920萬美元成交額,場次為去年兩倍,成交額更是對上一年的8倍。而世界各地市場中,蘇富比珠寶部亞洲區表演尤為出色。2020年香港蘇富比珠寶類別總成交額達9億6,320萬港元,遠超競爭對手,佔51%亞洲市場份額,成交率達85% ,當中33%買家為新客戶。此外,自2020年10月份起,蘇富比多個瑰麗珠寶專場中,高達94%白鑽成功拍出,當中近80%更超越高估價成交。在蘇富比拍場上白鑽不但成交強勁,一枚以「無底價」形式上拍的頂級鑽石——102.39卡拉D色橢圓形巨鑽,更於2020年10月以1億2,160萬港元在香港成交。 疫情下鑽石飾物需求急增 作為蘇富比珠寶部亞洲區副主席,金融出身的于文浩曾於英國倫敦蘇富比學院進修,其後於2010年入職中國某大拍賣行並出任高級經理,協助創立珠寶名錶部,於短短三年間取得近五億人民幣業績。2013年起,他更為該拍賣行一手創建保利香港拍賣珠寶尚品團隊,先後任職部門業務總監至公司副總經理,成功開拓珠寶、名錶、烈酒與名貴手袋等業務。在他的領導下,拍賣業務屢創佳績,更多次刷新世界拍賣紀錄。2019年12月,他加盟蘇富比出任珠寶部亞洲區副主席,並駐職香港,負責推動及進一步拓展蘇富比於亞洲的珠寶業務,儘管在新冠疫情珠肆虐下,仍帶領珠寶部屢創佳績。 今春,香港蘇富比瑰麗珠寶拍賣即將於4月20日舉行,他仍是滿有信心,他說:「必須感激眾多藏家對我們的長期信賴與支持,令我們今次春拍得以搜羅一系列曠世珠寶極品,我對拍賣成績非常樂觀!」 香港蘇富比今春的瑰麗珠寶拍賣將呈獻兩件動人心弦的瑰寶,一中一西,魅力迥異,皆為手鐲中極品:卡地亞的鑽石配白水晶手鐲體現了品牌深遠的藝術及工藝傳承,鑲有一枚63.66克拉梨形D色內部無瑕白鑽(估價:40,000,000-65,000,000港元);另一枚重277.673克拉的翡翠手鐲,則被瑞士寶石學院附設鑑定所SSEF評為「真正的 自然瑰寶」(估價待詢)。 此外,本季的品牌珠寶系列尤其精彩,佔拍品總數近半。專場策劃方面突出工藝及經典設計,也是對天然珍貴寶石的頌歌,所呈珠寶來自赫赫有名的品牌,包括寶詩龍(Boucheron)、寶格麗(Bulgari)、卡地亞(Cartier)、香奈兒(Chanel)、格拉夫(Graff)、海瑞溫斯頓(Harry Winston)、蘇富比鑽石(Sotheby’s Diamonds)及梵克雅寶(Van Cleef & Arpels)等。 蘇富比珠寶部亞洲區副主席于文浩表示:「亞洲對於尚品珠寶的需求正處於高峰,藏家追求珍稀鑽石與寶石,以及既獨特又具標誌性的設計佳作。本季領銜的卡地亞鑽石配白水晶手鐲,不但鑲有一枚矚目巨鑽,而且設計迷人、工藝超凡,光華隨年月流轉,正是藏家夢寐以求的藝術珠寶珍品。」他指出,全球鑽石產量在2018年達到了高峰,之後在2019年至2020年,在新冠疫情影響下,產量便大幅下降。然而根據貝恩策略顧問最新研究顯示,全球鑽石婚嫁珠寶巿場比疫情前還增長了近兩成,大眾購買鑽石珠寶的意願亦超過70%,在中國更超過80%,因此表面上似乎大家購買意慾都受抑制了,實情卻非如此。 大眾市場與收藏級天然鑽石 對於「人造鑽石」或「實驗室培育鑽石」(Lab-Grown Diamond)以每克拉僅800美元傾銷市場的挑戰,于文浩表示人造鑽石屬於商品級鑽石,旨在滿足大眾化市場需求,只會對低價位小克拉的鑽石巿場有所影響,他認為高品質收藏級的天然鑽石與其是截然不同的市場,那些來源有緒高級別高品質的天然鑽石,未來反而會更顯珍貴,他說:「情況就似養殖珍珠巿場,我記得初入行時,超過直徑15毫米的養珠造價超過10萬人民幣,但隨著產量急增,現在可能只值幾百塊錢。養殖珍珠的巿場只會越來越大眾化,卻沒有影響到天然珍珠的珍貴度,儘管其形狀比起養殖珍珠並不完美,但當中極品在世界拍賣市場上仍不斷地刷新紀錄;2018年11月,日內瓦蘇富比拍賣法國瑪麗王后珍藏珠寶,其中一顆天然珍珠吊墜以近3億港元天價成交。同樣地,我們近來成交的優質大顆白鑽反而更有所增長,不見有受到疫情或人造鑽石影響。」 于文浩強調量產人造鑽石與珍罕天然鑽石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市場,正如法國傳統珠寶世家所出品的高級珠寶與市面上商品珠寶所存在天壤之別般,「其實世界上所有事物的價值,都在於時間的判断,天然鑽石歷經億萬年時光洗禮,這更是一個關鍵標準,正如那些世界聞名的品牌所出品之高級珠寶不但有著極嚴格的選石標準,其工藝細節包括車工、鑲嵌,以至設計美學都有極高要求,每件高級珠寶動輒耗時兩、三年才能完成,都是獨一無二的作品,蘊含豐富文化歷史價值,皆堪稱珠寶藝術傑作,得到巿場廣泛認可。」 在珠寶世界中,卡地亞可謂「經典」的代名詞。除了經典的「美洲豹」和「水果錦囊」系列外,鑲嵌珍貴寶石和鑽石的卡地亞高級珠寶首飾更是備受世人青睞,享負盛譽。 自19世紀初,這個法國珠寶世家一直不懈創作高級珠寶。一枚枚與這個世界同樣古老的鑽石和寶石本已極具收藏價值,在品牌的創意及工藝的精雕細琢之下,這些天然珍寶逐一蛻變成瑰艷不凡的珠寶首飾,帶領高級珠寶探索新領域。 這枚卡地亞鑽石配白水晶手鐲製作歷近 2,000小時,來自品牌的高級珠寶「L’Odyssée de Cartier – Parcours d’un Style」系列,靈感來自裝飾藝術風格,鑲有一枚63.66卡拉D色內部無瑕鑽石,配以白水晶及兩種無色寶石相輔相成,設計巧奪天工、璀璨奪目。這破格創新的寶石配搭看似奇特矛盾,但又如此妙想天開、拔類超群的設計意念,正是首飾的魅力所在。 看好極品翡翠的收藏價值 于文浩指出,白水晶首飾自1920年代起在市面上漸趨普及,正是因著路易.卡地亞 (Louis Cartier)等珠寶設計師的積極提倡。卡地亞率先以白水晶製作珠寶,運用文藝復興時期的打磨技法切割寶石,令白水晶煥發柔和光澤,搭配鑽石之下,白水晶首飾更顯得光彩迷人,而且質感紋理豐富;兩種寶石的對比亦富有現代感,和諧互映,以光影營造多層次感覺,是獨一無二的原創設計。 除了頂級天然白鑽外,于文浩亦非常看好極品翡翠的收藏價值,「在世界巿場上對東方文化有認識的藏家都會了解翡翠的價值,當中有些專家對翡翠的研究便絕不下於我們,譬如這次拍賣的亮點拍品中便有好幾件翡翠珠寶出自西方設計師手筆,亦都是當代國際化的設計。然而,更難得的是以蛋面、珠串和手鐲,此三種基本類別為造型的極品翡翠,不似傳統的佛公或觀音造型的翡翠珠寶,就算同屬帝皇綠級別,它們都可以把不完美或有瑕疵的地方雕去,但在上述三種基本類別造型則很難如此,這就更能反映其材質的珍貴程度。」 「帝王綠」是翡翠中顏色最好、價值最高的綠色,其綠色濃郁、獨特,綠得像水一樣快要流淌出來的感覺,是翡翠中的極品,而由於此級別翡翠只產於緬甸,在當地管制下加上近期政局動蕩,本來非常罕有的供應就更加賣少見少了,香港蘇富比今春的瑰麗珠寶拍賣將呈獻一枚「帝王綠」天然翡翠手鐲「天賜圓滿」,在于文浩眼中便是非常難得的收藏對象。此天然翡翠手鐲「天賜圓滿」,帶着圓滿及永恒的祝願。這件翡翠經瑞士寶石學院附設鑑定所SSEF評為「真正的自然瑰寶」,重達277.673克拉,帶著充滿天然靈秀之氣的翠綠色,屬於產自緬甸極品,而且透明度高,在光照之下透出熒熒之光。于文浩表示:「近數年,拍賣市場上類似極品不多,2017年有一枚類似帝王綠手鐲以5,900多萬港元成交,創下世界紀錄。我們這枚手鐲的圈口比它還大,有55mm多,亦更方便穿戴,相信升值空間也更加大。我們在香港樹立標準後,相信亦有利於翡翠珠寶發展世界巿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