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話
企業策略・可持續發展・商事動態・大中華時事・專題・本港時事・環球時事

【迎戰16度】政府擬推千億債 打造綠色金融中心


二○○七年歐洲投資銀行(EIB)曾發行氣候意識債券。

隨着巴黎協議簽訂,以及中國等新興國家對環保的重視,綠色債券已成為金融市場的新趨勢。氣候債券倡議組織公布,二○一八年上半年的綠色債券發行金額總計為七百四十六億美元,來自全球一百五十六家發行人,較二○一七年上半年增長百分之四。當中六月份月度認證氣候債券發行金額更創下六十億美元新記錄。

為了趕上潮流,政府在今年六月亦建議推出借款上限為一千億元的綠色債券發行計畫,以圖把香港打造成亞洲綠色金融中心。市場普遍認為,中國的綠色債市場龐大,而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可在綠色金融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綠色債券是專門為綠色項目進行融資的債務工具,目的在於為具有積極的環境效益或氣候變化效益的專案提供資金。相比普通債券,綠色債券具有更多的要求,包括募集資金有指定的用途、投資項目會受到評估、募集資金的跟蹤管理,以及需要按要求提交年度報告。

主要分四大類

 國際資本市場協會(IMA)根據綠色債券的發行結構,包括追索權、本金利息償付方式等因素,將綠色債券分為四種類型,第一類為標準綠色用途債券(Standard Green Use of Proceeds Bond),即發債時不指定用途,僅要求發行人將發債收益用於綠色投資項目,並由發行人設置內部監管機制,對資金用途進行追蹤與報告。大部分的多邊金融機構與發展銀行發行的綠色債券屬於此一類,如二○○七年歐洲投資銀行(EIB)發行的氣候意識債券。

第二類是綠色權益債券(Green Revenue Bond),主要為政府為了建造特定基礎設施如太陽能電廠、風力發電廠等,依法成立的代理機構或授權機構所發行的債券,支付債券本息的來源為投資計畫的收益。如在二○一五年,愛荷華州政府發行綠色權益債券,並將發債收益用於水源與廢水處理。

第三類是綠色專案債券(Green Project Bond)屬項目融資型債券,債券籌措之資金直接用於單一或多個特定的計畫。如在二○一七年,加拿大阿特斯(Canadian Solar Inc.)太陽能公司於日本發行綠色專案債券,發債收益用於建立日本當地的太陽能發電廠。

第四類為綠色證券化債券(Green Securitised Bond),由一個或者多個組合在一起的特定資產(如:太陽能光電系統、節能設備等)進行擔保。如二○一四年,夏威夷政府發行以太陽能板與其他乾淨能源為擔保品的綠色證券化債券。

先進國家主導

自二○一五年起,全球一百九十五個聯合國成員國簽署《巴黎協議》後,各國力爭將全球平均溫度升幅控制在工業革命前水平兩度之內。自此,用於低碳相關項目的佔比明顯提升。過去數年間,綠色債券已成為金融市場的新趨勢,氣候債券倡議組織二○一七年全球綠色債券發行規模約一千六百億美元,較二○一二年大幅增長六十倍。

目前全球綠色債券市場以先進國家佔主導地位。以發行量計算,全球領先的十大市場中,歐美國家佔了七席。不過,新興市場有迎頭趕上之勢。而中國由於本身受到污染問題困擾,加上為了爭取國際市場,故其綠色債券市場雖然只發展了兩年多的時間,卻已成為國際市場的重要一員,去年發行量位列全球第二位。

至於香港,為了跟上市場的大趨勢,近期亦有意發展其綠色債券的市場。特區政府於今年六月宣布,行政會議已通過向立法會提交決議案,授權政府借入不超過一千億港元的款項或等值款項,以推行政府綠色債券計畫,成為亞洲區首發主權綠色債的發債體。由於截至二○一七年底,港元債市規模有一萬八千零二十二億港元,而政府此計畫,將佔整體的百分之五點五,顯示其有推動綠色債市發展的決心,有利於帶動更多本地和海外公私營機構參與發行。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劉怡翔認為,透過鼓勵集資者以香港的資本市場為綠色項目融資,能加深投資者的認識,以及壯大本地綠色投資者基礎。

本港急起直追

除了千億元綠債發行計畫外,香港品質保證局於今年一月推出綠色金融認證計畫,提供綠色金融發行前及發行後兩種認證。香港建立自己的獨立認證標準可增強信息披露的規範性,可提高市場透明度,令投資者對相關綠色金融產品更具信心。

此外,政府亦會設立綠債資助計畫,向合資格的綠債發行機構補貼其用於綠債認證的成本;另有為期三年的債券資助先導計畫,為首次在港發債機構提供的資助,以及優化合資格債務票據計畫給予投資者的稅務寬免。

市場普遍認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可在綠色金融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內地有潛力巨大的綠色債券市場,但過去中資企業仍以在岸發行為主,如在二○一七年,在岸發行佔比百分之八十二,離岸只佔百分之十八。由於內地投資者對綠色債券認識不足,不少中國發行人已漸將目標轉向離岸市場,如倫敦、紐約、盧森堡及香港等。

二○一八年第一季度以來,離岸綠色債券發行量顯著增加,佔比顯著上升至百分之三十八。由於香港擁有最大的離岸人民幣資金池,人民幣債券在港發行已逾十年,已打下一定市場基礎,可為人民幣綠色債券發展提供條件。

善用地理優勢

彭博新能源財經綠色金融研究主管Dan Shurey指出,長遠而言,中國是全球可再生能源及電動車的最大市場,預測到二○四○年,可再生能源的資本開支需求有百分之四十五將來自亞太地區,這些項目有機會發行綠色債券融資,香港可享有地利之便,發展成為發債中心。

但要留意,綠色金融強調的是一種「有道德地投資和融資」的道德金融,希望推動綠色和可持續發展,但具體的金融化操作下往往事與願違,讓不少投資者對其失望。其中最大的問題是世界各地對於「綠色」項目並沒有統一定義,令人擔心一些被稱為「綠色債券」的項目,實際上對改善環境無甚幫助,例如根據內地政府發表的《綠色債券發行指引》,綠色債券支持項目包括煤炭的清潔利用;但在氣候債券倡議組織的指引裏,與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相關的項目,並不被認為符合綠色債券標準。

甚至有輿論擔心,發綠債會被政府用作「撥款財技」,如政府在欲推行高成本又具爭議的大型基建時,只須把整個工程當中含綠化元素的項目抽出,透過「綠色債券」籌募資金,便有利取得立法部門通過,這變相縱容更多大白象工程。

這些不同標準或會讓綠債名存實亡,影響聲譽,長線讓投資者對綠色債卻步。因此,氣候債券倡議組織在二○一五年表示,會與綠色債券原則(Green Bond Principles)的項目用途分類、評估、管理和訊息匯報等盡量統一;而在政府合作層面中,G20綠色金融研究小組亦有相關方面的研究,為綠色金融訂立具公信力的標準規範。然而相信有關任務並非一朝一夕可達到。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