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啟俊:中天建設(2433)受惠中央力谷基建,可現金認購

博客

何啟俊:中天建設(2433)受惠中央力谷基建,可現金認購

湖南省總承包建築企業 — 中天建設(2433)於今日(20日)正在開始公開招股,招股日期至本周四(23日),預期於3月30日掛牌。今次招股將發行1.2億股,國際配售及公會發售分別佔九成和一成,每股招股價介乎1.08至1.28港元,以每手2,000股計,入場費為2,585.8港元。由均富融資擔任獨家保薦人,聯席賬簿管理人及經辦人有浦銀國際、交銀國際及光大證券等。 公司主要提供工程施工服務,從項目採購、管理、施工到監督整個建設過程。其承接工程總類相當多元化,包括民用建築工程服務(為住宅、工商業建設項目提供承包服務);市政工程服務(城市道路、教育機構、體育館及供水工程建設);地基基礎工程服務(地基基礎及土方工程);裝配式鋼結構工程服務;其他專業承包工程(建築裝修裝飾工程專業承包)以及工程機械及設備服務。2022年首三季度,來自民用建築工程服務、市政工程佔收入佔比超過八成。 疫後基建房產「吃香」 按往績紀錄,公司過去財務表現維持穩增長步伐。2019至2021年度,收入分別為18.2億、17.7億及18.2億人民幣,公司擁有人應佔利潤由2019年的4,977.8萬人民幣,增加至2021年的6057.0萬人民幣,複合年增長率為10.3%。2022年首三季度,收入按年增長3.1%至136.6億人民幣;公司擁有人應佔利潤同比上升6.6%。整體毛利率一直保持在10%以上。 目前中國正在處於疫後經濟復甦的關鍵時期,擴大基建和扶持房地產行業均為重點經濟任務,預期城鄉發展、產業升級、老舊小區改造的需求將逐漸恢復,為整個建築行業帶來增長機遇。弗若斯特沙利文預測,中國建築業總產值到2026年將達到40,049.7億人民幣,2022至2026年之複合年增長率將達到6.4%。國家統計局顯示,湖南省建築行業首15名非國有企業參與者佔市場份額只有4.7%,反映行業高度分散,而中天建設則排名第九位,屬於前列參與者之一。 展望未來,中天建設將多管齊下去擴張業務,包括提升融資能力、強化品牌形象以及加大在南方市場之滲透率,以爭取更多訂單項目。考慮到公司過去財務表現穩定,加上兩會過後,各地方政府將全力推動基建項目上馬,相信公司業務亦會受惠其中,建議可現金認購。 撰文:何啟俊 千里碩證券研究部經理  (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並無持有上述股票) ============= 延伸閱讀:何啟俊:今年受惠大中華區消費復甦,佐丹奴(709)反覆挑戰高位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platform.hk/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

股市

黃敏碩:長和業務分散料有利今年表現靠穩

長和(001) 剛公布全年盈利按年增9.5%至366.8億元,全年每股派息增10%至2.926元。年內集團確認收益淨額逾100億元,當中包括年內完成之多項策略併購交易產生之收益。集團主席李澤鉅表示,綜觀來年併購計劃, 未必能錄得相若程度的一次性收益,再加上眾多難以控制的阻力及外圍因素,預期將影響今年的業績。集團去年完成多項策略交易,帶動盈利上升一成,期內透過出售英國發射塔資產錄得收益158億元、合併印尼電訊業務錄收益61億元,但亦同時為意大利和斯里蘭卡電訊業務,作商譽減值120億元。展望今年,他指出仍受多項外圍因素如通脹、經濟衰退、高息、能源價格、地緣政治等影響,但通關帶動的復蘇很可能對集團香港及內地的業務帶來支持。 行政長官上月率團出訪中東,並簽訂多項協議,集團亦委派和記港口的董事總經理參與訪問團。另集團自20年前便開始在中東經營港口業務,現時在該區5個國家9個港口營運19個泊位,多年來中東地區是非常重要市場。集團旗下屈臣氏亦看到有關商機,擬在中東地區三個主要國家在當地擴展業務,目前在該地區的店舖數目已增至17家,會繼續尋求投資發展機會。 現時亞洲是屈臣氏的主要市場,去年以當地貨幣計算的EBITDA錄得33%增長,增幅大部份來自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和土耳其,主要是由於疫情限制解除和新店開張後,商店客流量恢復帶來銷售額穩健增長。集團在亞洲的發展幾理想,當中馬來西亞屈臣氏穩佔市場第一位, 是其中一個發展最快的亞洲市場;屈臣氏剛剛更於菲律賓開設第1000家店舖,當地近年社區藥房的新營運模式大受顧客歡迎,將繼續推進O+O保健與美容業務。 內地市場隨著2022年底放寬封城限制,各項活動及人流增加,預料業務可於2023年强勁復甦。集團目前在内地營運超過3,900 家店舖, 亦會繼續尋求投資發展機會。至於集團在印尼合併後的電訊公司IOH的業務表現亦理想, 其份額是H3I 2021年EBITDA 的兩倍以上。另IOH去年向股東派發約1億3,300萬美元的股息。這種從現金流出到現金流入的轉變,類似集團過往澳洲與 TPG 合併的經歷。此兩項合併都為集團帶來好處。 2022年港口行業遇到不少挑戰,但和記港口的營運表現相對理想,去年以當地貨幣計算的收益錄得10%增長。雖然港口吞吐量下跌, [...]

黎家聰:基本面紮實 禪遊科技(2660)可持續增長

博客

黎家聰:基本面紮實 禪遊科技(2660)可持續增長

不久前寫過矽谷銀行的問題,這幾天美股市場人士依然繼續關注其他銀行的情況,瑞信 (Credit Suisse, CS.US)日前在年報披露內部監控具重大缺陷,3月15日股價一度急插最多30%,引起市場恐慌。多間銀行連同瑞信都接二連三出事,發生重大金融危機的隱憂情緒繼續升溫。很多朋友也擔心得看不下去,只好玩玩手遊舒解一下壓力。而近日就有一隻手遊股十分厲害,它就是從1月開始不斷飆升接近3倍的禪遊科技 (2660)。   禪遊科技是一家特別專注於棋牌遊戲的的手機遊戲開發商和運營商,公司運營自主開發的游戲,亦運營第三方開發的游戲。主要產品有鬥地主、四川麻將、湖南跑得快、天天愛象棋、開心萌萌消和快手捕魚等。 打造精品遊戲 那為什麼禪遊科技升幅能如此厲害?當然就是有強勁的基本面支持。早前,公司發佈盈喜,預計2022年公司擁有人應佔淨利潤較同比將取得大約30%至42%的增長。看來2022年業績十分理想,事實上,不只有2022年,禪遊科技業績一直以來都有穩健的增長。2018年至2021年,禪遊科技營收分別為5.55億元、6.62億元、7.43億元、14.74億元,同比增長20.7%、19.3%、12.1%、98.5%;實現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09億元、1.61億元、2.21億元、5億元,同比增長63.88%、47.52%、37.66%、126.43%。有這樣穩健的增長,全賴禪遊科技不斷進行產品迭代創新,打造精品遊戲,更新遊戲玩法,以及不斷豐富新媒體推廣渠道的內容的營運策略。 大家還記得之前遊戲業遭遇監管打壓,版號調控的日子嗎?很多遊戲股也因此受到嚴重打擊。可是,禪遊科技並沒有一蹶不振,反而積極通過各種新嘗試去取得更好成績。例如,公司不做涉賭產品,不跟風做收費房卡模式,反而以免費暢玩模式運營,靠銷售虛擬物品以取得收入。不走以產品數量取勝的路線,減少對超休閒遊戲的投入,專注打造精品遊戲以及不斷更新棋牌遊戲玩法,像是推出《指尖四川麻將》的「四季常春」,《禪遊鬥地主》的「千合萬象」和「四方接龍」等創新玩法。同時,公司亦不斷探索新的經營模式去增強競爭力,如在遊戲內增加廣告業務,通過加大在抖音、騰訊視頻號、快手等新媒體渠道推廣等等。 上述的策略成效相當顯著,《指尖四川麻將》自2022年5月以來保持強勁表現。根據數據,截至2022年8月11日,《指尖四川麻將》自2022年6月中以來佔據中國桌面手遊ios暢銷榜週榜首位,擊敗騰訊的《歡樂鬥地主》和《騰訊歡樂麻將》。該遊戲更進入7月ios手遊收入排行榜前二十位,位列15名,8月繼續提升1名,9月繼續提升到第13名。 產品定位策略成功 選了棋牌遊戲作為定位,對禪遊科技來說是選了一個十分好的賽道。棋牌遊戲研發費用低,老少咸宜受眾多,生命週期又較其他遊戲長,令其整體盈利能力勝過不少所謂的大製作。事實上,棋牌遊戲的優勢也早已顯現在報表上,禪遊科技的ROE竟高達50%,而且幾乎沒有負債和槓桿,比「A股股皇」茅台的30%還要高,更不用談其他手遊股。而它的淨利率也十分高,接近40%,同樣是傲視同業。 禪遊科技基本面如此漂亮,可能你會覺得它已夠成熟了,但是它的增長空間仍十分巨大,而其中一個潛在增長點就是廣闊的海外市場。事實上,歐美市場最受歡迎的手遊類型不是RPG,也不是MOBA,而是棋牌、休閒、策略等三大類型,歐美才是全球最大的棋牌遊戲市場。雖然暫時禪遊業務仍然集中在國內,海外市場尚未有收入貢獻,但在2022年中期報中,公司表示將深入探索及發展海外遊戲市場的機會,而報告期內亦推出了兩款新海外遊戲,標示著公司進軍海外的開始。歐美國家對遊戲的限制遠比國內寬鬆,令公司能更放心賺錢,而且棋牌遊戲正是禪遊科技的優勢。假如禪遊科技能順利打進海外市場,想像空間可不少啊。 除此之外,目前禪遊科技儲備的遊戲版號資源,共有46款擁有版號的遊戲尚未投入運營。這方面也給了業務發展更大彈性。 [...]

博客

網絡關鍵字搜尋趨勢 揭示港人消費三大特質

三年疫情的洗禮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及習慣帶來長遠的改變,生活上各層面的數碼體驗日益多元且複雜,亦顛覆了全球品牌的營商模式。品牌要在「後疫情時代」要跟上消費者的步伐,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具挑戰性。 可幸的是,數碼轉型製造各種大數據,讓我們有機會透過數據分析準確捕捉市場需求。以搜尋為例,今時今日,大部分人都已習慣每當遇到問題時,就會在搜尋引擎輸入關鍵字尋找所需資訊,這動作背後衍生的關鍵字趨勢及記錄就成為十分有效的數據指標,助企業了解消費者興趣和需求,以塑造切合消費者的購買過程,促進業務。 Google最近發表年度《Think with Google Year In Search》 報告,揭示了香港用戶的三大搜尋趨勢,讓品牌從有趣的面向了解消費者喜好以釐定未來的發展策略。第一,港人重視追尋自我價值、重視個性化。他們對包含「文化」的關鍵字搜尋按年增長三成 ,提及「心理健康」的關鍵字搜尋亦按年增長兩成;報告同時指每三位港人中就有一位認為購買具備本地社區元素的產品很重要。 第二,港人追求產品性價比,四成消費者購物前會考慮他們對產品的實際需求,減少了衝動消費;數據指港人在2022年搜尋包括「CP 值」詞組的熱度比去年增長達六成,包括「隱世」詞組的搜尋熱度亦按年增長兩成,反映價格不再是他們唯一的考慮因素,正正與香港經濟情況不謀而合。據政府最新數據顯示,香港的基本消費物價通脹在 2023 年 1 [...]

博客

天津全力建設製造強市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二十大報告」提出:從現在起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製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首要任務,對此,《「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深入實施製造強國戰略」。根據中央作出的定位,天津是全國先進製造研發基地,該市正全力建設製造強市。 《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賦予天津「一基地三區」的定位,當中「一基地」是指「全國先進製造研發基地」。根據《天津市「十四五」規劃綱要》,「十四五」時期,天津重點推進13項重大戰略任務。首三項均與製造業相關,包括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着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以及堅持製造業立市。 全國先進製造研發基地必須是研發製造能力強大、產業價值鏈高端以及輻射帶動作用顯著。要做到這目標,天津堅持製造業立市,着力構建「1+3+4」現代工業產業體系,壯大實體經濟根基,提升產業引領力和整體競爭力,打造國家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示範區。「1+3+4」體系是指「1」以信創產業為主攻的智能科技產業,目標是2025年產業佔規模以上工業和限額以上信息服務業的銷售收入比重達30%;「3」培育壯大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4」鞏固提升裝備製造、汽車、石油化工、航空航天四大優勢支柱產業,以及優化發展冶金、輕紡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天津計劃2025年形成10個產業集群,包括5000億新一代信息技術集群;裝備製造、汽車製造、石油化工分別是3000億級集群;新材料、現代冶金、輕工紡織各自形成2000億級集群;生物醫藥、新能源則分別形成1000億級集群;航空航天產業500億級集群。 天津推出兩個三年行動計劃 為加快建設製造強市,天津《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下稱《規劃》)提出,到2025年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逾6%,製造業增加值佔全市GDP比重達25%,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40%。除了五年計劃外,天津亦推出兩個三年行動計劃,分別針對強市建設及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藉着設定多個短中期目標,快速高效地推動製造業。到2023年底,製造強市建設行動要完成4個目標──質量效益穩步提升、產業結構顯著優化、創新能力明顯增強、綠色集約轉型加快。而「1+3+4」現代工業產業體系建設亦分別要在2023及2025年底交出好成績。(見表一) 由於疫情防控影響,去年全國GDP只增長3%,次季更只有0.4%增長。天津不能倖免,GDP按年亦只增長1%。幸好,去年底中央陸續放寬疫情封控措施,今年全國復常,相信天津製造業將有更佳表現。天津兩個三年行動計劃要求今年完成5項量化指標,包括:①製造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7%;②製造業增加值佔全市GDP比重達23.5%;③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34%;④高技術產業(製造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25%;⑤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支出則要保持年均增長10%。 2027目標工業總產值3萬億 一是製造業增加值增長率,雖然2021年增長8.3%,但去年不升反降2.5%,單靠2023年難以達到年均8.7%增長的目標。事實上,《規劃》只提出2025年工業加值。逾6%的年均增長率。去年疫情防控打亂了進度,今後3年天津仍可以做到年均6%的目標。 二是製造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雖然去年同樣低於目標,比重只佔23%,但前年達到24.1%,今年要做到23.5%難度不大。至於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支出,過去數年一直保持10%增長,相信達標無難度。 最後是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及高技術產業(製造業)增加值比重達到34%及25%的目標,目前達標機會偏低。前者2021年只佔25.3%,去年數據未披露;後者過去兩年比重15.5%及14.2%,與25%目標仍有接近10百分點的巨大差距。 即使短期目標難完成,但無阻天津建設製造強市的決心。天津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表明,未來5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的關鍵時期,將集中力量實施「十項行動」(見表2),當中「實施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提出,到2027年工業總產值突破3萬億元,全國先進製造研發基地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近年發展受阻幸工業底蘊深 天津密集發佈文件開足馬力推動製造業,因2020年天津GDP總量40年來首次跌出全國十強。天津在《規劃》也坦承工業發展存在一些發展瓶頸,如基礎地位弱化,新動能「底盤」偏小,新舊動能轉換不暢;產業核心競爭力不強,產業鏈處中低端等問題。 雖然近年發展受阻,但工業底蘊深厚。天津是全國工業產業體系最完備城市,41個工業大類中,天津佔39個;在207個中類亦佔191個。再加上,天津科教資源豐富,毗鄰北京可更好承接資源,又可輻射東北亞,因而擁有戰略優勢,這些基礎令天津建設製造強市更具底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