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術正迅速滲透至企業日常營運中,愈來愈多公司及機構積極部署AI系統,協助員工處理重複性任務,釋放更多時間專注於創新與決策。舉例,微軟已率先將生成式AI整合至其辦公環境中,提升員工效率;花旗集團亦於香港推出「Citi AI」工具,透過智能搜尋與自動化流程,讓員工能快速存取政策資料、優化作業流程,大幅提升生產力。
然而,在AI工具如潮湧現的當下,企業同時面對新的挑戰——工作流程日益碎片化,部門之間協作效率下降。根據IBM預測,到2028年,全球新增應用程式數量將突破10億個,企業的IT生態將變得更加複雜,甚至會壓縮企業的營運彈性與創新空間。因此,企業的迫切需求不再是單一工具的堆疊,而是能夠統整資源、優化流程、協助管理層監控的整合型解決方案。
為回應此一趨勢,我們提出了「Vibe Workspace」這套全新工作空間概念,並打造出AI工作流程專屬的大模型——DWO(Deep Workflow Orchestrator)。這項創新技術允許企業管理者透過自然語言與系統互動,毋須撰寫程式碼,即可輕鬆設定任務與指派工作,真正實現「我手寫我心」的直觀操作體驗。
DWO的應用不只限於流程自動化,更可全面重構組織內的協作邏輯。透過AI驅動的智能分配機制,系統可依據每位人員與AI Agent的能力特徵與任務需求,進行精準匹配與分工。這使企業能有系統地建構人機協作架構,讓人類員工專注於創意與判斷,AI則負責執行與計算,雙方各展所長,提升整體營運彈性與效率。
DWO並會運用語義嵌入(Semantic Embeddings)與自然語言處理(NLP)技術,深入分析任務內容與執行者能力檔案。對於人類員工,系統會綜合考量其專業技能、歷史表現與知識背景;對AI Agent,則評估其運算效能、反應速度與可擴展性。最終透過「能力匹配度」、「任務上下文相似性」與「任務完成成功率」三大指標,為每個候選者產生一個「相關性評分(Relevance Score)」,以精準安排執行者。
而當任務需人機共同完成時,DWO會透過演算法優先從人類與AI Agent兩個團隊中篩選最合適的執行者,並依任務特性與資源能力排序安排其參與順序,以最大化整體效率。系統會同時分析任務的創造性、複雜度及數據密集程度,判斷哪些環節應由人類處理,例如創意發想與倫理判斷;哪些則適合由AI執行,如資料處理與重複性分析。若任務需結合人機專業知識完成,DWO則會建立混合工作流,讓人類與AI在明確分工下無縫協作,達至高度匹配與靈活調度,重構更高效的工作流程與人機協作模式,共同完成目標。
我們致力於推動AI從工具轉型為企業的智慧夥伴,讓每一項任務不再只是自動化執行,而是透過理解與預測實現深度協作。這不但能大幅提升營運效率,更能協助管理層從繁瑣的日常事務中釋放,專注於策略決策與企業創新。我們相信,未來的智慧企業不只是利用AI,更是與AI共同成長、共創未來。
作者:陳智銓(Arthur),思路富邦集團(SagaDigits)創辦人 暨集團成員 隨賞科技有限公司(Compathnion)行政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