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 not available
時事熱話
團結香港基金大灣區行業發展指數出爐 香港三項蟬聯榜首 創新科技成增長龍頭
時事熱話
2025.10.26
團結香港基金大灣區行業發展指數出爐 香港三項蟬聯榜首 創新科技成增長龍頭
alt not available
Editorial Team
追蹤
Bookmark
alt not available
Loading...

團結香港基金及大新銀行聯合發布《團結香港基金–大新銀行大灣區行業發展指數2025》。指數反映,香港三大行業繼續領先蟬聯大灣區榜首,包括金融服務、貿易及物流、文化體育及旅遊;深圳及廣州連續兩年分別在創科及製造業方面穩居頭兩位,香港列第三。指數更顯示,大灣區綜合六個重點行業按年增長率由去年的4.9%加快至今年的7.1%,其中創新科技成為增長龍頭,按年增長率達14.8%。

alt not available

團結香港基金總裁李正儀

指數顯示,大灣區綜合六個重點行業的按年增長率由去年的4.9%加快至今年的7.1%,創新科技成為增長的火車頭(+14.8%),製造業持續邁向智能化發展致高增長(+8.1%),建造及房地產跌勢放緩,由去年-2.9%收窄至-0.4%,其他行業發展則步伐穩健。

港金融服務85.6 分位居首位

金融服務方面,第一名的香港以85.6 分大幅拋離次席的深圳接近10 分,並按年錄得6.2%的增長。首次公開招股(IPO)市場強勢復蘇,上半年共有43 隻新股上市,集資額列全球首位。年內股市交投活躍,上半年每日平均成交額達2400 億元創歷史新高。8 月實施的《穩定幣條例》更標誌着香港成為全球首批實施穩定幣監管框架的司法管轄區之一,彰顯香港打造數字金融中心的決心。

貿易及物流方面,香港以82.5 分繼續保持樞紐地位,廣州排第二。儘管近10 年來香港海運走弱,但空運進出口額的上升足以彌補海運的跌幅,整體進出口額除疫情期間以外仍錄得上升。最新數據顯示,香港進出口額創2021 年以來新高,達9.5 萬億元,比第二名的深圳高出一倍以上。雖然地緣政治持續為行業注入不確定性,但低空經濟和無人車的迅速發展正帶來新機遇。

文化及體育旅遊方面,香港取得79.3 分再次居首,廣州幾乎與香港並駕齊驅。香港「基礎建設」取得重大突破,今年3 月啟用的啟德體育園,截至9 月中已舉辦超過30 場體育盛事和演唱會; 「經濟貢獻」方面,香港文體旅業增加價值連續兩年居首,按年增長13%。隨着全新體育基建落成,香港發展盛事經濟將更具優勢。

訪問結果顯示, 91.8% 受訪港企在日常營運有利用AI技術降本增效,稍低於整體大灣區的94.5% 。報告顯示58.8% 受訪企業指香港在AI應用人才短缺,亦有近三成擔心數據安全隱患,建議把AI 素養列為大學通識核心課程,僱員再培訓局可加強僱員AI培訓。

另外,逾半內地大灣區企業表示有意出海發展,首選國家如東南亞(34.8%)和中東(16.6%),比例較傳統的歐美市場(各自約12%至13%)高。問卷亦有針對企業出海的調查,結果顯示逾半受訪內地大灣區企業表示有意出海,尤其是創新及科技、貿易及物流以及製造業的企業。基金會認為港府可在北都劃地發展智能微工廠產業,提供市場研究和定位、產品開發、國際認證、沙盒測試及小批量生產等服務,建立「出海價值鏈」。

署理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陳百里致辭表示,指數今年以「AI創新」與「企業出海」為主題,與特首上月發表《施政報告》緊密呼應。他稱政府已成立「出海專班」,為內地企業提供度身訂做的支援服務。

團結香港基金總裁李正儀對指出:「大灣區六個重點行業在創新及科技業的引領下,整體增長勢頭有所加快,這説明創新已成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隨着香港、深圳和廣州等大灣區城市深化合作,攜手構建創新驅動的產業生態系統,區域正邁向升級轉型的新階段,並迎來可持續的發展機遇。」

alt not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