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 not available
時事熱話可持續發展
Redress報告揭示時尚廢棄物危機持續升級 香港每日棄置402噸紡織品
時事熱話可持續發展
2025.07.15
Redress報告揭示時尚廢棄物危機持續升級 香港每日棄置402噸紡織品
alt not available
Kannie Cheng
追蹤
Bookmark
alt not available
Loading...

Redress,一家專注於亞洲、致力於推動循環時尚的領先環保非政府組織,發佈了其使命關鍵報告香港服裝廢棄物:本地挑戰與機遇,由VF威富基金會支持,揭示城市紡織廢棄物危機的規模,同時提出創新解決方案,將不可穿著的衣物從垃圾堆填區轉化為寶貴的資源。

主要發現:香港的時尚廢棄物危機

報告指出時尚廢棄物危機主要受三大核心因素影響:回收基礎設施不足、品牌缺乏可持續發展的商業誘因、消費者教育缺失。報告提出的解決方案涵蓋從自動分類技術到再製造項目,正如Redress設計師駐留項目已證實其可行性。報告中列舉的多項關鍵數據點包括:

  • 香港每日平均有402公噸紡織品被棄置於堆填區[– 相當於17,480個行李箱每天丟棄的衣物

  • 垃圾堆填區接近飽和:以目前的速度,香港的垃圾堆填區空間預計將於2026年用完

  • 高價值回收潛力:19%不可再穿著的服裝可實現從降級回收向纖維到纖維閉環回收或再造升級

  • 棉花難題:結束25%不可穿戴的紡織品由 100% 純棉製成,非常適合回收利用,但只有 11% 可以回收用於服裝再利用。

    香港時尚廢棄物問題既是嚴峻挑戰,也蘊藏轉型契機。研究證實,透過升級分類技術、優化政策框架及設計創新應用,我們能有效將廢棄物轉化為高價值資源。若未能及時行動,恐將導致難以挽回的環境與經濟雙重損失。Redress 執行董事 Nissa Cornish 談到 : 「循環時尚讓我們得以重新定義廢棄物——不再視其為負擔,而是潛在資源。透過教育投資培育設計思維,使設計師在創作時即納入產品生命週期規劃;促使產業承擔環境責任,並推動支持性政策法規的制定,我們將能建構兼顧環境與經濟效益的新體系。」

建議

最新報告敦促各行各業採取行動,開創可持續的時尚未來。我們呼籲品牌與製造商應積極落實三大關鍵措施:導入循環設計準則、投資在地紡織回收基建、明確承諾提高再生纖維使用比例。政府部門可參考歐盟典範,推動生產者延伸責任(EPR)制度,並制定促進紡織品循環經濟的配套政策。同時,消費者應發揮重要作用,應力行「減量消費」原則——重質不重量,優先選擇貫徹可持續理念的供應鏈與品牌。

倡導循環時尚和觸手可及的解決方案

本報告的發布對Redress而言深具里程碑意義,適逢兩大重要時機:其一為「衣物再生月」——香港最具規模的循環時尚消費者倡導活動——圓滿落幕之際;其二正值「Redress設計大賽」創立十五週年,該賽事作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可持續時尚設計大賽,至今已成功迎來第十五屆。

今年五月,Redress在全港120多個衣物回收點發起「廢棄衣物重生活動」,成功號召市民參與。在「衣物再生月」期間,Redress不僅舉辦了「編織未來:轉廢為源,時尚再生」歷來規模最大的互動展覽,更籌辦了21場教育講座,並動員逾600名志願者參與「衣物馬拉松」分類活動,將收集到的17.9噸衣物進行專業分揀,後續透過本地慈善機構進行升級再造與回收處理。

Redress設計大賽:設計時尚的未來

於慶祝Redress設計大賽十五週年之際,香港服裝廢棄物:本地挑戰與機遇 特別強調設計師推動循環經濟關鍵角色。過去十年間,Redress已為亞洲逾萬名時裝設計師提供教育支援,其參賽設計師不僅活躍於國際品牌、創立可持續時裝品牌,更有多人投身教育領域。這些設計師透過實作具體展現循環設計理念,從根本推動產業改革,主要體現在:

  • 可持續設計領導力:設計師正採用創新設計手法,將不可再穿著的服裝轉化為高價值時裝系列。

  • 再造創新:設計師Damini Mittai、Tiffany Pattinson 和Tulika Ranjan正在將無法穿著的紡織廢料轉化為高價值產品——從藝術創作到時尚配件,全面展現廢料的高值化潛力。

  • 消費者教育:設計師化身可持續時尚大使,搭建責任生產與意識消費的橋樑。

alt not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