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組織舉辦、嶺南大學(嶺大)協辦的《第五次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港澳應對氣候變化評估專題研討會日前(4月26日)假嶺大校園召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蘭玉傑副主任、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張永濤副主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閆金定副主任、嶺大校長及韋基球數據科學講座教授秦泗釗教授、香港大學副校長(學術發展)宮鵬教授、香港科技大學協理副校長(教學)馮志雄教授等,以及來自內地、香港和澳門的相關部門、專家學者等代表出席會議。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蘭玉傑副主任致開幕辭時表示,中國內地自2002年以來已先後編制發布四次《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氣候變化科學評估已經成為支撐國家重大戰略決策的周期性、機制性工作,不僅為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政策制定提供堅實的科學基礎,為該領域的科技創新部署提供了決策依據,更為積極參與和引領全球氣候治理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撐。
蘭玉傑副主任表示:「港澳地區應對氣候變化專題研究承載著特殊使命。為此,《第五次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將繼續設立港澳專題報告,充分展示港澳地區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工作成效和特色,為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提供區域協同範例。希望透過此次研討搭建內地與港澳地區科技人才深度交流與合作平台,碰撞思維、分享經驗,促進內地與港澳地區氣候治理協同聯動,共同探索應對氣候變化的創新路徑與解決方案。」
嶺大校長秦泗釗教授致辭時表示,嶺大十分榮幸能為這一重要議題搭建交流平台,期待通過此次會議,為港澳地區的低碳發展、氣候適應及可持續發展政策提供科學支持,同時推動相關領域的科研和技術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
秦校長表示:「嶺大作為推動可持續發展與應對氣候變化的學術先鋒之一,始終把社會責任視為己任。我們通過開設綠色金融、ESG投資、能源轉型等專業課程,致力培養學生在低碳轉型領域的專業能力,促進科研成果轉化與技術創新,為區域氣候治理提供堅實的學術支援,並為低碳社會的建設與發展注入強大的實踐動力。」
《第五次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國科學技術部、中國氣象局、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聯合牽頭,協同11個部委共同編制,委託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作為編寫工作辦公室負責組織協調。此次會議旨在聚焦氣候變化最新研究進展,進一步明確港澳專題報告評估範疇與重點方向,加強內地與港澳地區專家學者間的溝通協調,共同探索應對氣候變化的創新路徑與解決方案。
多位專家學者在主題報告環節中分享相關研究成果,暨南大學邵敏教授基於《第四次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港澳特別報告》的主要內容,系統分析了港澳地區的氣候變化事實、影響、風險以及適應策略,為港澳地區應對氣候變化提供了科學指導。香港大學宮鵬副校長聚焦香港電力行業實現碳中和,提出多項創新性的解決方案,為香港電力系統的碳中和轉型提供有力支援。
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陳文穎教授介紹了碳中和能源轉型與協同效應,以多時空尺度綜合評估建模成果,對能源低碳轉型進行全面評估,為制定科學合理的碳中和路徑提供了有力依據。
中山大學董文傑教授系統分析了粵港澳地區氣候變化的現狀和趨勢,並就極端天氣時間預測識別、防災減災、能源、城市微尺度環境調控四方面提供了城市氣候系統解決方案。
嶺大跨學科學院院長陳曦教授基於「碳天平」理論,分享了在分散式碳中和技術領域的研發進展及應用示範成果。
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陳偉強研究員聚焦氣候變化下沿海城市的淹沒風險,構建了城市三維建築高精度時空圖譜,結合經濟性指標評估,識別了高淹沒風險沿海城市及區域。
香港科技大學可持續發展及零碳辦公室梁啟明處長從電力、道路運輸、水上運輸等方面系統介紹了香港地區在減排方面的具體舉措及取得的顯著成就。
為深入探討人工智能(AI)在氣候變化研究中的應用,在圓桌討論環節中,嶺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及唐天燊機器學習講座教授姚新教授、香港理工大學嚴晉躍教授、香港科技大學陳飛副院長和蘇慧教授圍繞AI在氣候領域的前沿技術方向、氣候變化適應早期預警系統的技術創新路徑,以及颱風智能預測模型構建、能源系統減排優化演算法等具體應用場景展開深入對話與討論,為相關技術的落地轉化與跨學科融合探索提供兼具前瞻性與可行性的獨到見解。
此外,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吳紹洪研究員、香港中文大學宋春山院長和李峯副教授、香港城市大學尚進副教授、香港浸會大學呂海濤副教授,圍繞利用二氧化碳構建可持續供應鏈以實現碳中和、氣候變化適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可持續的新型吸附分離系統的碳捕集應用、生命健康交叉科學應用等議題展開了深入討論,結合前沿研究成果與區域發展需求,從技術突破、政策設計、產業協同等層面進行深度剖析,為粵港澳大灣區應對氣候變化挑戰、構建綠色低碳發展模式提供了極具參考價值的新方向。
張永濤副主任總結發言時強調,港澳作為全球氣候治理重要參與者與大灣區核心引擎,其應對氣候變化評估研究意義重大,既是落實國家「雙碳」戰略的關鍵舉措,也為區域氣候治理提供科學支撐。他指出,港澳專題報告編制需明確目標定位,聚焦港澳重點領域和特色,構建邏輯清晰的框架體系,充分整合內地與港澳科研優勢,形成跨區域跨領域合力,有序推進編制工作,確保成果高品質服務於氣候治理實踐。
本次研討會凝聚了內地與港澳專家學者在氣候變化評估領域的前沿智慧,通過主旨報告的深度分享與圓桌討論,為《第五次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港澳應對氣候變化評估專題提供了關鍵性研究支撐與實踐啟示。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將持續打造高水平學術交流平台,整合跨區域、跨學科科研力量,推動評估成果深度融入全球氣候治理體系,助力我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中進一步發揮引領作用,為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貢獻中國方案。
嶺大校長及韋基球數據科學講座教授秦泗釗教授致辭。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蘭玉傑副主任致開幕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