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生產力促進局最新(19日)公布2025年第三季「渣打香港中小企領先營商指數」。調查結果顯示,環球經濟環境仍存在不確定性,其中「營業狀況」(36.6,-5.0)及「盈利表現」(34.1,-5.0)顯示本地中小企對本季生意額的信心有所回落,綜合營商指數微跌3.3至40.5水平。
此外,「環球經濟」分項指數連續三季錄得跌幅,自2024年第四季起累計下跌15.6。環球經濟疲軟主要受多重因素影響,自2024年第四季以來,美國貨幣政策轉向及經濟刺激措施等未能完全提振消費,而今年美國實施的高關稅政策進一步抑制全球貿易流動,推高企業營運成本,加劇中小企的經營壓力。
調查於2025年7月進行,成功訪問824家本地中小企。綜合營商行業指數方面,在11個行業中,主要行業保持平穩發展,其中「建造業」(42.3,+2.6)及「住宿及膳食服務業」(42.9,+1.7)均錄得升幅。增長主要受惠於政府大型基建項目陸續落成,如啟德體育園等標誌性工程,不僅帶動建造業需求,更透過舉辦國際體育賽事、大型演唱會等盛事吸引海內外旅客。旅遊業積極拓展深度遊及主題旅遊產品,為住宿、餐飲等相關行業提供支持,形成良性循環。值得注意的是,特區政府近年銳意拓展新型工業,以增加香港的產業多元化,今季「製造業」表現尤為突出,環球經濟指數提升1.4點,投資意向更增長3.5點,升至近7年以來的高位,顯示企業對比過往更願意投放資源拓展業務,同時重視研發投入。面對持續的貿易摩擦和其他國際挑戰,香港工業,尤其製造業必須不斷提升和轉型,才能確保持續發展。
此外,「專業及商用服務業」招聘意向上升2.9點,盈利表現改善1.2點,反映高增值型服務需求持續增長。原材料成本預期上升企業比例降至五季新低的47%,薪金上調壓力亦見緩解,較上季下跌一個百分點至19%,為企業提供更有利的發展空間。另一方面,只有17%的中小企計劃提升貨品或服務價格,與上季持平。
整體投資趨勢方面,超過九成(92%)受訪中小企表示會在本季維持或增加投資,當中,有5%中小企甚至表示會增加投資額。最多中小企預期本季增加投資的重點投放於數碼轉型項目,如「資訊科技系統」、「線上巿場推廣」、「與電子商務或數碼科技相關的培訓」、「機器及設備」及「整體員工培訓」,顯示企業正積極提升長期競爭力。
渣打銀行大中華及北亞區高級經濟師劉健恒表示,第三季的渣打中小企指數為40.5,自2022年第二季以來的最低水平。儘管營商環境充滿挑戰,本港第二季國內生產總值表現穩健,企業信心依然保持謹慎而穩定,展現出迎難而上的精神。環球經濟分項指數下降,關稅不確定性依然為主要原因。本季綜合營商行業指數方面,在11個行業中,住宿及膳食服務業為其中兩個行業指數錄得升幅(另外為『建造業』),反映政府透過舉辦國際體育賽事、大型演唱會等盛事吸引旅客的成效。值得注意的是,五大分項指數1的變化提醒我們,當提前出口帶來的提振作用消退,以及/或利率進一步回升至與美元利率趨於一致時,中小企業仍然最容易受到新一輪經濟放緩影響的一群。他續指,指數顯示本港經濟在2025年上半年出乎意料的強勁開局後,下半年增長將較為溫和。
生產力局首席市場總監馮嘉寶表示,在關稅戰影響下,全球供應鏈正經歷結構性調整,企業紛紛降低對美市場的依賴,轉而開拓新興市場,以強化供應鏈韌性。她透露,自「出海服務中心」成立以來,已累計收到122間企業查詢,涵蓋海外市場拓展、技術升級等領域,反映本地與內地企業出海需求持續增長,為香港創造了獨特的服務優勢與商機。生產力局早前成功協助本港知名玩具製造商及上市精密金屬企業,透過技術創新實現產能轉移,將生產基地擴展至馬來西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