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 not available
時事熱話
綠色科技能源發展論壇 促港研成品產業化
時事熱話
2025.08.30
綠色科技能源發展論壇 促港研成品產業化
alt not available
Editorial Team
追蹤
Bookmark
alt not available
Loading...

為響應國家高質量發展與「雙碳」戰略,推動大灣區綠色生產力提質升級,自由黨於日前(28日)主辦「碳尋新質生產力——大灣區政產學研投用一體化綠色科技能源發展論壇(2025)」。大會邀請大灣區一眾學者與業界翹楚,共同深入探討「碳尋新質生產力」的主題,擬透過整合「政、產、學、研、投、用」等資源,構建高效協作生態,搭建政府、企業、教育、科研、金融、應用六方對話合作平台,探索綠色經濟創新路徑,讓科研成果加速向產業轉化,以香港作為國際化窗口的優勢,向全球傳遞中國綠色發展的先進範本。大會希望透過論壇集思廣益,冀為香港的綠色發展與創科融合出謀獻策。

alt not available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副局長張曼莉於論壇上致辭。

各界在論壇上就《國家“雙碳”戰略與大灣區綠色科技發展機遇─產學研投用一體化如何推動綠色技術創新》及《綠色能源的討論》等議題,展開圓桌研討,分享在綠色科技及創科的發展與經驗,以及作出案例分享。

自由黨主席邵家輝在論壇上表示:「香港正處於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政府和商界應積極識變、應變、求變,修復舊有產業發展的同時,開拓創新領域。香港必須加快與國家發展節奏的融合,配合國家早日實現『雙碳目標』與『高質量發展』。要提升創科投資的效率與效益,必須進一步推動『政、產、學、研、投、用』一體化的落地實踐。我們建議政府在未來政策設計中,強化政界、產業界、學術界、研究機構、商界與應用端的協同合作,讓創科成果能夠真正落地、推動產業升級、創造就業機會,提升市民生活質素,同時讓創科成為香港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

alt not available

主辦機構自由黨主席邵家輝(左五)連同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副局長張曼莉(右四),與一眾論壇嘉賓合照。

學界與企業合作推動技術產業化

論壇上分享了多項綠色產業的創新科研案例,彰顯各界在綠色產業上的卓越科研能力及合作成果。為積極響應國家節能減排,實現2030年「碳達峰」和2060年的「碳中和」目標,華南理工大學與商界聯合成立「相變儲能技術及應用實驗室」。以傳熱及儲熱為主要研究領域的華南理工大學二級教授、廣東省熱能高效儲存與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張正國表示:「項目標誌著華南理工大學與產業結合方面踏出重要一步,充分發揮雙方的資源和技術優勢,成功推動相變儲能技術的突破與發展。『相變蓄能材料』作為新型的儲能材料,具有通過吸收和釋放能量來調控環境溫度的優勢,有效提升工業與建築等領域的能源效益水準,減少能源消耗,有助實現國家的節能減排目標。」

深圳技術大學中德學院則與商界合作,建立人才培訓基地,合作開展科研項目,包括研發「相變蓄能過程高效傳熱關鍵技術及配套自動化裝備」。擁有多年創科研究經驗、和多項發明及授權專利的深圳技術大學講席教授博士生導師、深圳市人工智慧學會副理事長張文偉表示:「項目成功優化『相變蓄能』過程中的能效轉換,讓『蓄能單元』表現出最高的熱量轉化效率。待條件成熟後研發配套自動化裝備,最終實現相變蓄能材料的自動化產線。」

探索創新金融工具 推動低碳解決方案落地

作為商界推動綠色科技的案例,慧源同創科技集團旗下「懷來縣“碳中和”數字農業產業示範基地」項目成效顯著,系統節能率超逾60%。該公司主席葉仁傑表示:「該項目依託相變蓄能核心技術,通過回收數據中心餘熱,經轉化儲存後為設施農業供能,能精准調控作物生長溫度,有效縮短作物生長週期,大大提升農地利用率,更推動植物高效吸收二氧化碳,實現『負碳排放』的效果,打破傳統能源『用即棄』的局限,為農業低碳轉型成功打造『化廢為寶、負碳推動綠色發展』範本。此外,我們亦希望發揮香港在國際資本市場與金融創新能力的優勢,冀與香港政府及金融機構攜手,探索碳交易及綠色債券等創新工具,推動大灣區低碳解決方案全球化落地。」

出席論壇的嘉賓包括政界、學術界、科技界及商界的專家及代表,當中主禮嘉賓為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副局長張曼莉、自由黨主席邵家輝,演講嘉賓包括香港城市大學教授黃公勝,深圳技術大學講席教授博士生導師、深圳市人工智慧學會副理事長張文偉,華南理工大學二級教授、廣東省熱能高效儲存與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張正國,香港恒生大學協理副校長(知識交流)梁偉強,香港恒生大學質量標準與管理中心聯合總監周家賢,歐洲自然科學院院士、香港教育大學環境與極地研究講座教授何建宗,慧源同創科技集團主席葉仁傑,廣州美亞蓄能科技總經理馮紅衛,果樹集團創辦人兼行政總裁朱維鵬。

alt not available

alt not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