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 not available
名家觀點
廖錦興:中國從先進制造到品牌出海
名家觀點
編輯精選
2025.07.23
廖錦興:中國從先進制造到品牌出海
alt not available
Editorial Team
追蹤
Bookmark
alt not available
Loading...

這一奇蹟的締造得益於多方面因素,包括美國的經濟援助、韓戰帶來的特殊需求,以及日本國內對重工業的重建與升級需求。然而,日本人的堅毅與創造力亦不容忽視,其白色家電、汽車及潮流文化在七、八十年代風靡全球。

自1985年9月22日日本簽署《廣場協定》(Plaza Accord)後,匯率波動引發的負面影響嚴重打擊其經濟;與此同時,中國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啟動的改革開放,釋放出龐大商機,憑藉加工貿易與密集型製造業,締造了另一個影響全球的經濟奇蹟。加工貿易出口不僅帶來外匯,更引入歐美日的生產技術,同時大量培養本地人才。西方媒體形容,中國已從全球消費品工廠蛻變為主要工業強國,如今不論美國人還是德國人都清楚,中國能夠生產全球任何產品,包括最複雜、最昂貴的科技產品。

盤點近年國家在製造業及出口貿易的數據:在製造業增加值方面,其全球佔比達30.2%,較2015年提升9.4個百分點,連續15年位居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車年產量從2015年的37.7萬輛增長至1,288.8萬輛,全球市場佔有率達65%;集成電路產業規模由3,600億元增長至6,500億元,產量增速達22.2%;光伏產業產量全球佔比由70%升至80%,成本下降90%;工業機器人裝機量全球佔比達50%;高鐵運營里程由1.9萬公里增至4.5萬公里;數字經濟規模達56萬億元,其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即數字產業化)規模達13萬億元;機電產品出口佔比達58.6%,出口結構已從輕工業產品升級至高端裝備、電子、集成電路等高附加值產品;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總數達80個,累計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超過14萬家,其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1.46萬家。

從「世界工廠」到「全球智造」,中國製造業經歷了十年涅槃;近年來,中國自主品牌崛起,不僅立足國內市場,更積極開拓海外市場。在中國製造邁向2035的進程中,香港在助力中國製造業出海、推動中國品牌走向世界方面可有所作為。香港可憑藉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為內地製造企業提供上市、融資機會;亦可通過「香港+內地」模式,構建高效、高質量的產學研轉化體系。香港具備與國際接軌的法律制度,以及會計、金融、貿易等領域的專業服務能力,是內地製造企業出海的最佳合作夥伴。作為國際金融、航運物流、貿易及法律中心,香港應善用「一國兩制」、「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等獨特優勢,預先推進涉外法治及國際標準建設,為中國製造企業「拼船出海」提供保障。

撰文:廖錦興博士

萬通集團國際有限公司行政總裁、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榮譽會長

alt not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