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中醫藥發展基金資助的「2025香港國際經方應用與研究高峰論壇」,於9月27-28日兩天舉行,並已圓滿結束。是次活動線上線下同步進行,現場參會人數超過700人次,而線上觀看者更已超過5萬人次。論壇得到全球多個地方的中醫藥業內人士一致讚好,並期待更多優質的高水平交流活動於本港舉行,為推動全球中醫藥文化邁出更堅定步伐。
「2025香港國際經方應用與研究高峰論壇」由北京中醫藥大學港澳校友會主辦,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經方專業委員會、香港華夏醫藥學會共同合辦,香港三間中醫院校、日本中醫藥學會,以及二十餘家海內外中醫藥學會、校友會等專業團體協辦。本次論壇的成功,有賴於眾多機構的鼎力支持,共襄盛舉。
香港醫務衞生局中醫藥發展助理專員吳梓新博士在論壇開幕式上致辭,就匯聚海內外專家的香港首屆國際經方論壇召開表示祝賀,更強調特區政府重視中醫藥事業的發展。今年12月,香港首間中醫醫院將分階段啟用,成為中醫從基層到住院服務的里程碑,並建立本地與國際合作平台。同時,香港第一份中醫藥發展藍圖也將於年底公布,內容涵蓋服務、人才、產業及國際化策略,為中醫藥發展訂立短中長期目標,共同推動傳承與創新。而本次經方論壇的舉行正成為了推動本港中醫藥文化發展的重要一環,論壇的學術委員會主席、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經方專業委員會會長、國醫大師王慶國教授,在開幕式的致辭中強調,「深入研究經方,不僅是為了追溯歷史、傳承文脈,更是為了立足當下,面向未來。用現代化的語言與方法闡釋經方奧義,揭示其作用機理,推動經方的標準化、規範化與國際化應用,讓安全、有效、便捷的經方療法惠及更廣泛的人群」。更指出香港作為國際化的金融貿易中心和中西文化交匯的融合之地,在此舉辦經方國際論壇意義非凡,預示中醫藥的國際傳播將進入嶄新階段。
「2025香港國際經方應用與研究高峰論壇」,強調中醫的國際特色與香港特色,重視經方的臨床應用並廣邀海內外中醫藥人士與會交流。是次論壇的近30位演講嘉賓,分別來自內地、日本、美國、歐洲及香港本地,包括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以及眾多海內外的名醫及經方臨床大家。兩天的論壇中,各位專家不只探討臨床應用思路,還暢談對經方理論範式、相關文獻考證以及藥理研究的見解。整個論壇共設九大研討板塊,包括:特別發布、主題演講、名醫論壇、文獻研究、教育傳承以及中日交流、心身醫療、腫瘤及婦科臨床、脾胃病臨床等特色專題,交流展示海內外經方研究的最新成果與最新動態,探討其中極待解決的問題,並且展望今後經方與中醫藥學的發展路徑及方向。
中醫藥學經過兩千多年發展,積累了豐富的中藥處方典籍,尤其以記載處方的「方書」為多。歷經臨床驗證的古代藥方,特別是漢代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中的200多首方劑,被視為中醫理論和臨床實踐的核心,稱為「經方」,享有「方藥圭臬」之譽。經方不僅對我國醫學影響深遠,還成為朝鮮半島「四象醫學」和日本「漢方醫學」的基石。隨著是次國際交流的擴展,經方的研究與應用更會逐步走向全球,且影響力不斷提升。憑藉是次論壇的舉行,「香港中醫經方學會」籌委會更發出了成立專業經方學會的倡議,並即時得到數百名本地及全球同道的積極回應。本次論壇為經方應用與研究的國際化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並預示著其將邁向更廣闊的未來。
「2025香港國際經方應用與研究高峰論壇」精彩內容持續回放中,免費觀看網址:https://www.koushare.com/live/details/46428

論壇的特別發布環節,王曉明教授將日本常泉寺的仲景碑拓片交給王雪茜教授後,王雪茜教授與日本平馬直樹會長和醫史文獻專家真柳誠教授,一齊向會場展示該拓片。

啟動禮上,嘉賓中的黃煌 教授、吳梓新博士、黃智邦理事長、孟凡毅會長,一起為推動中醫經方精神出力。

近70位來自不同國家及界別的嘉賓共同為是次論壇出力,一起合照留念。

香港醫務衞生局中醫藥發展助理專員吳梓新博士在論壇開幕式上致辭,強調特區政府重視中醫藥事業的發展。

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經方專業委員會會長、國醫大師王慶國教授,在開幕式的致辭中強調,用現代化的語言與方法闡釋經方奧義,是推動經方的標準化與國際化的第一步。
論壇內容設有九大板塊、七個專題論壇。其中心身醫療專題論壇的講者與參會者互動交流,以求在中醫治療情志問題上更進一步。 圖片從左至右,分別是司會者蘇晶與講者戴昭宇、孟凡毅、王雪茜各位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