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 not available
時事熱話
香港全球青年專業倡導行動創始召集人劉仲恒 啟動機遇 創造乘數效應
時事熱話
2025.11.06
香港全球青年專業倡導行動創始召集人劉仲恒 啟動機遇 創造乘數效應
alt not available
Kannie Cheng
追蹤
Bookmark
alt not available
Loading...

一位傑出的策展人,其價值不僅在於呈現表達的藝術,更在於他能洞察時代脈絡,發掘潛藏的價值,並以獨特的視角啟迪人心。身兼全仁醫療集團創始人、香港全球青年專業倡導行動創始召集人、青年導師與社會創新者等多重身份的劉仲恒醫生,他所做的,遠不止於策劃會議與活動,而是更像一位總建築師,從概念的構思、資源的整合,到人脈的穿針引線,都親力親為,傾注心力構築一幅讓香港青年能夠看見未來、觸及未來的宏大藍圖。如果說早前在香港舉行的「2025全球青年力量峰會」是這幅藍圖的宏偉舞台,那麼作為「增值人」的連接藝術,劉醫生便是讓這座舞台綻放光芒的核心技藝。

若說機遇是無形的,劉醫生則致力於將其形象化。「2025全球青年力量峰會」是一場重要的策展,以「掌握現在,引領未來」為主題,深入探討女賦權、時尚及娛樂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數位化、教育等議題。這次峰會並非單純的業界交流,而是一個經過深度思考和策略性篩選的「機遇展覽館」,匯聚來自東南亞、中東和粵港澳大灣區的青年專業人士、政府領袖及企業高層。

劉醫生指出,「我們活在一個資訊前所未有,唾手可得的時代,但弔詭的是,這也正是年輕人最大的挑戰所在。問題早已不是『知不知道』,而是資訊像一場永不停歇的暴雨,零碎地灑落在社交媒體、短視頻和新聞推送中。年輕人或許聽過一百個關於ESG、Web3或人工智能的熱門詞,卻像手握一百塊拼圖碎片,看不見整幅藍圖的全貌。他們缺乏一個框架去理解這些趨勢之間的關聯,以及它們如何與香港的未來緊密相連。所以,我們需要的不僅是再多一場演講,而是一個『一站式的整合平台』,一個能將這些碎片化的資訊去蕪存菁、串聯成有意義的知識體系,最終轉化為青年人可以親身實踐的行動路徑的地方。」

舉辦全球青年峰會標示潛力賽道

正是基於這種診斷,「2025全球青年力量峰會」精心挑選了六大核心主題,從環境、社會及管治 (ESG)、Web3、創新與科技、藝術與文化、醫療,以及創業精神,每一個主題都像一個獨立的「展區」。這並非隨意的選擇,而是基於對香港制度優勢、創新潛力與全球趨勢的深刻洞察後,為年輕人標示出的最具潛力的賽道。

在 ESG 領域,香港綠色金融制度上的領導地位,遠被「上市公司合規」的淺層認知所掩蓋。峰會上,講者將香港卓越的颱風管理能力,從防災成本重新定義為一項可對外輸出的專業服務與商機。同樣地,將複雜抽象的 Web3 概念,簡化為「能將國際轉帳費從7% 降至1%」的具體價值,瞬間擊穿技術壁壘,直指其商業核心。而香港獨有的「三代同堂」慈善模式,從捐獻、講求效益到社會企業並行不悖,將其結合金融中心優勢後,足以成為全球樞紐。

在教育領域,更是構建出一個全新的藍海市場,峰會主張將香港的「頂尖國際教育」、全球對「普通話學習的需求」與「大灣區的廣闊市場」三者疊加,創造出極具吸引力的新商業模式。

今年峰會的設計遠不止於單向的演講,也包含了互動論壇、實戰工作坊與項目展示等多重環節。在這些「展區」中,青年不僅能聆聽行業領袖的分享,更有機會與政策制定者、成功創業者進行直接對話,甚至在現場尋找志同道合的夥伴,共同孵化創新的種子。透過這個精心搭建的平台,將香港的實力與全球的機會清晰地呈現在青年眼前,讓抽象的潛力變為觸手可及的路徑。峰會成功地吸引數千人參與,不僅證明有號召力,更驗證了劉醫生的策展理念:只要舞台搭建得當,路徑指引清晰,年輕人完全有能力成為引領未來的力量。

alt not available

全球青年力量峰會2025

從「聯繫人」到「增值人」 的終極藝術

劉醫生策展藝術的精髓,在於他早已不滿足僅僅扮演一個「聯繫人」的角色,而是致力於成為一個能催生化學反應的「增值人」。他認為,當今創業者最需要的,往往不是單純的資金,而是能夠跨界融合、激發創新的高質量網絡。「很多時候創業者最缺乏的,未必是第一筆資金,而是有沒有更多人願意跟他同行,給予他中肯的意見。」

這份「策展人」的用心,遠不止於簡單的牽線搭橋。在劉醫生看來,這更像一門創造價值的建築學,核心在於繪製一張能引爆巨大潛能的商業藍圖。「試想像,如果我們能將大灣區領先的機械人製造技術,與香港頂尖的人工智能算法及金融服務能力相結合,再精準對接內地龐大的養老市場需求,這座橋樑的終點,極有可能是一家世界級的『獨角獸企業』。」

假若香港是輸出頂尖科研和國際資本的「超級大腦」,大灣區則是實現規模化生產和硬件迭代的「強勁軀幹」,而中國內地龐大的銀髮市場,則是這一切技術與資本最終服務的「引力市場」。這正是其「策展人」哲學的精髓所在,他關注的並非孤立的資源點,而是如何通過精妙的「結構設計」,讓這些點連接成線、交織成網,從而引爆「乘數效應」。因此,這份責任早已超越了「中介人」的角色,而是成為一個價值創造的「總建築師」。

然而,任何宏大的事業,其根基必然深植於人的信念。當一個構想的目標是創造「獨角獸」、引爆「化學反應」時,就必須越過商業模式,探尋其最原始的驅動力。這份驅動力,往往來自於個人的世界觀,以及對「成功」的獨特定義。

劉醫生的世界觀,深受其醫生本職的影響。醫者的成功,其衡量標準並非診療過多少病患、積累了多少名聲,而在於真正幫助病人恢復健康、重拾生命的品質。他將這種「治癒」的理念,昇華並應用到更廣闊的社會領域,形成了「成就他人」的核心價值觀。他認為,真正的成功並非一場爭奪存量資源的零和遊戲,而是共同培植一片更豐饒的沃土,讓所有參與者都能茁壯成長,收穫各自的果實。「我們需要讓年輕人明白,成功的跑道不只有一條,不是只有成為醫生或律師才算成功,其實還有很多條賽道等待他們去發掘和奔馳。」因此,衡量成就的標準,並非個人的榮譽,更可以是所支持的年輕人與初創企業所能達到的高度。

alt not available

全球青年力量峰會2025以「掌握現在,引領未來」為主題,深入探討女賦權、時尚及娛樂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數位化、教育等議題。

導師的藝術:點燃內在火焰

這種「成就他人」的成功感,直接奠定了劉醫生作為導師(Mentor)角色的基石。這個時代的年輕人並不缺乏資訊,而是缺乏將資訊轉化為自信與行動力的催化劑。他觀察到,香港社會普遍存在一種因謙遜而導致的「認知落差」,對自身的優勢視而不見。「香港人普遍內斂謙和,即使成就斐然,亦不習慣大事張揚。然而,這種低調的文化,卻也導致許多香港獨有的優勢未被充分看見,甚至連我們自己都忽略了其內在價值。」

作為一位引導者,劉醫生善於「點亮」年輕一代的自信心。他以本土的成功故事作為例證,無論是一支香港團隊在大灣區創科賽中拔得頭籌,還是一位本地學生獲得蘋果公司行政總裁的讚賞與接見,他都將這些事蹟轉化為觸手可及的榜樣。通過這些一對一的分享,他讓年輕人從真實的同輩成就中看到自身的可能性,從而建立起「我們也能做到」的堅定信念。這種指導更是雙向的,他坦言在與年輕人交流的過程中,自己也獲益匪淺。「很多時候是我從他們身上學到一些時代最尖端的東西,例如說到Web3,他們懂技術,更懂那種社群文化、歸屬感是怎麼建立的。我提供自身的經驗和資源,他們則帶來最前沿的視野和活力。這種教學相長的雙向關係,才是我認為最珍貴的。」 劉醫生做的不是給予答案,而是通過提問與啟發,點燃年輕人內心的火焰,讓他們自己找到前進的方向。

alt not available

兒童事務委員會、香港警務處和社會福利署合辦「童行•同心•有你」一家大細「營」中秋持份者交流活動, 少年警訊永久活動中心暨青少年綜合訓練營

從倡導到行動:青年力量的全球實踐

展望未來,劉醫生計劃將峰會的成功模式從香港拓展至上海、首爾等亞洲城市,同時邀請私募基金等資本方深度參與,將平台從資訊中心升級為促成實質合作的生態圈。而這一切的最終目標,是將平台的影響力「量化」,用具體數據來衡量並證明其創造的商業連結與社會價值。

「全球青年力量峰會」的核心定位,是一個年度性的高端對話平台。劉醫生相信,有意義的改變始於深刻的理解,因此峰會的主要任務是匯聚全球智慧與青年領袖,通過觀點的直接碰撞,為參與者開拓國際視野,並針對時代的關鍵議題,共同探討出新穎的解決思路。這裡是一個產生新見解、建立合作網絡的起點,也是整個青年發展藍圖中,負責提出問題與催生構想的關鍵一環。

如果說峰會是提出構想的起點,那麼主辦方「全球青年專業倡導行動」本身,就是一個將構想轉化為具體方案的長期承接機制。作為峰會理念的延伸與深化,此倡導行動是一個持續運作的實踐組織。它鼓勵並支持有志青年,針對峰會上探討的ESG、可持續發展等議題組建專項小組,進行深度研究,草擬具有可行性的政策建議書,並發起跨領域的社會創新項目。劉醫生及其團隊在此過程中,不僅提供專業指導與資源對接,更利用其國際網絡,為這些青年倡導者鋪設與全球持份者對話的橋樑,讓他們的方案能夠真正落地,產生實質改變。

劉醫生以其「機遇策展人」的身份,為香港青年搭建了這座通往世界的舞台。從「全球青年力量峰會」的高端對話到「全球青年專業倡導行動」的落地實踐,他所精心構建的,是一個從洞見產生到社會影響力的完整路徑。這個體系是將個人成長與社會貢獻緊密結合的典範,也體現了他從「提出構想」到「支持實踐」再到「促成改變」的策展哲學。而這一切的根源,來自於他將「成就他人」視為最大成功的個人信念。他不僅向世界展示香港的機遇,更在邀請和激勵每一個人,成為創造未來的主角。

alt not available

青年發展委員會「青年發展藍圖」簡介會

alt not available

福布斯中國2025 - 新銳創新業者論壇暨頒獎盛典

alt not available

恒生大學博雅管理學研中心「Managing for Social Impact Conference」

alt not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