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於香港科技大學CBE系的女創業家何寶琪,憑藉長期的創業經驗及對科研的熱誠,近日以天使投資者身份加入承坤農業科技 ( Mother Earth),核心技術是來自香港科技大學羅正湯教授的2D材料,聯合金融新星衛驍豐與衛苑怡,一同推動新型農業經濟產業,致力透過跨學科技術革新,改善土壤質素,提升農業產能,為未來可持續的糧食供應構建堅實基礎。
何寶琪從大學畢業後便創業,自組公司由小貿易起家,一年後成為美國五大試劑生產商的香港區總代理,並在山東設立提純工廠。當年遇上工業用試劑市場供不應求,價格暴漲十倍,她運用大學所學購買低純度原料自行提純,成功將廢物轉化為利潤,賺得第一桶金。疫情期間,她將積蓄投入抗疫產品開發,應對公共衛生挑戰,展現其守護社會健康的決心。她回憶:「科大教授們無限的專業意見,一直是我創新發明的後盾,疫情期間更帶領學生將防疫護手概念轉化為產品,送給全校教職員,送上一份暖意,這是我創業路上最難忘的經歷。」
多年創業後,何寶琪決定轉型投入農業科技,專注於氣候變化帶來的土地荒漠化及糧食安全問題。她指:「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不容忽視,荒漠化加劇導致糧食價格攀升,對社會穩定構成威脅。我在新疆投資種植多年,體會到土壤質素對農業的重要性,也因在科大結識了這批專家,深感團隊研發的新物料對土壤改良技術具有巨大潛力,所以自己很想參與這個項目」何寶琪以天使投資者的身份加入,憑藉農業投資經驗,認為未來十年農業科技將成為黃金投資期。她自信地表示:「2D物料技術可倍增氣泡產生量,令產能實現倍數跳升,促動經濟效益顯著增長。」
羅正湯教授,科大CBE系教授及2D材料技術發明人,分享研究心得:「我們長期鑽研新能源和環境催化技術,期望解決全球暖化問題。發現這技術能在水中高效產生氣泡,能應用於鹽鹼土壤改良,完全綠色無污染。開發過程中降低生產成本是挑戰。Mother Earth 把2D材料結合曹博士及各位專家的專業領域,為社會帶來實質幫助。我們的跨學科合作將為香港及內地帶來新機遇,應對氣候變化與土地劣化。」
Mother Earth CEO曹文彬博士擁有納米生物材料背景,2015年物理學系博士畢業後投身環境與農業技術創新。他指出:「通過物理技術改良土壤結構和鹽鹼去除的試驗取得理想成果,但面對的複雜挑戰需跨學科合作。Mother Earth公司團隊成員涵蓋納米材料、生物化學、電子機械、工業管理及人工智能領域,技術成員來自香港科技大學,我對團隊信心十足。投資人何寶琪不僅注資,還提供試驗基地,確保技術反覆驗證。這種深度合作是推動技術成功和市場穩固的關鍵。」他補充道,透過全面市場及技術洞察,Mother Earth的技術將在全球氣候與糧食問題上發揮巨大影響。
在金融及經濟領域,90後成員衛驍豐(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工商管理系畢業)與衛苑怡(香港中文大學國際商業與中國企業系學生)負責推動企業市場發展。曹博士提及:「我們相信年輕人是社會未來的主體,期盼他們能見證項目從萌芽到成功的長期發展。這班年青人在學術能力、創意與行動力方面表現出色,促進項目快速推進。」企業使命明確,旨在培養具社會使命感的年輕人才,為守護地球貢獻力量。
團隊特意將總部設於香港,研發、生產都於香港進行,因為香港的國際信譽、完善法治及技術保護都適合推動高科技產品。長遠目標是將創新科技輸出海外,解決全球問題,同時提升香港作為國際綠色金融中心地位,與祖國十四五規劃相配合,為本地帶來經濟效益與就業機會。
此番跨學科創新結合資金與技術的合作,既應對氣候變遷與糧食安全的挑戰,也展現香港科創如何擔當國際綠色發展的前沿。Mother Earth團隊的技術與活力令人期盼,預示著未來農業科技與綠色經濟的光明前景。
CEO曹文斌博士感謝科大的教育,激發了他創業的夢想。
科大團隊夜以繼日研發,想到成果能解決全球危機,一切辛苦都值得。
跨世代、跨學科的多元團隊,共同為一個夢想努力。
團隊兩個年輕90後與00後,帶來創新活力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