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 not available
時事熱話
「AI員工」殺入職場?
時事熱話
2025.01.27
「AI員工」殺入職場?
alt not available
Loading...

在先前的文章中,曾提到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已經滲透進日常生活,而現在我們正邁向AI智能體(AI Agent)時代。這波新興AI革命將重新定義企業的營運基礎結構。根據谷歌雲端在其《2025年人工智慧商業趨勢報告》中的分析,AI Agent將成為未來企業營運的核心,其技術發展從單純的聊天機器人演進到能處理複雜工作流程的多智能體系統,將顯著提升員工的生產力與效率。

一項由史丹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以及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聯合進行的研究顯示,AI輔助可讓員工的平均效率提高15%。同時,Gartner也預測,到2028年至少15%的日常工作決策將由AI Agent自動完成,而2024年該比例仍是0%。AI Agent的目標導向性功能,將促成更加靈活且能勝任多種任務的軟體系統。

AI智能體的本質,可以視為人類的「數位分身」,它能模擬人類的思考與行為,並按照使用者的指令執行任務。這背後牽涉到「智能體工作流程」(Agentic Workflow)的應用,其核心在於大型語言模型(LLMs)的深度整合,讓AI不但能理解人類語言,還能準確掌握上下文並洞察需求。

舉例來說,當設計部需將圖片提交給市場部時,AI會先詢問圖片需求類型,如人物、卡通、風景或旅遊等,接着分配適合的AI模組完成圖片設計,經過自動檢視與優化後,交由使用者審批,最後主動提交至市場部。這過程並非單一AI模型完成,而是多個模組協同合作的結果。

經過適當訓練的AI模組,能成為不知疲倦的「員工」,特別適合重複性高、耗時的工作。人類員工只需用簡單語言描述需求,AI便能高效完成任務,從而釋放時間讓人類專注於更高層次的策略規劃與決策。例如,國際人力資源巨頭德科集團(Adecco)已經運用「AI員工」來處理招聘流程,包括匹配候選人、調整簡歷、安排面試電郵及準備相關問題等,使HR職員能聚焦於更具策略性的工作。

更進一步地,「AI員工」經過專業化訓練後,還能擔任專業職位。清華大學智慧產業研究院團隊已着手開發「專業AI員工」,目前內測的首批42位「AI醫生」能在短短數日內完成數萬名患者的診療,且隨着案例累積,其診斷能力會不斷提升。 筆者團隊也正在訓練「AI員工」擔任初級機電工程師,負責收集和管理如電壓、電流及流量等參數,以優化大廈的能源使用策略。此舉不但提升能源效益,還減輕工程師處理繁瑣數據的負擔,讓他們能專注於更具價值的分析工作。

誠然,AI的潛力巨大,但我始終堅信其角色應是輔助人類而非取代。在未來的職場,「AI員工」將與人類員工攜手合作,共同改造工作流程並優化崗位職能,帶來更高效率與創新,讓人類能專注於更高層次的創意、研究、開發與規劃,推動科技與社會的持續進步。

撰文:

陳智銓(Arthur)

思路富邦集團(SagaDigits)創辦人暨隨賞科技(Compathnion)行政總裁

alt not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