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史立德:印太經濟框架開闢對華新戰場

美國總統拜登在今年5月23日宣布啟動「印太經濟框架」(「框架」);目前「框架」的創始成員國包括美國、日本、澳洲、印度、文萊、印尼、馬來西亞、新西蘭、菲律賓、新加坡、韓國、泰國、越南和斐濟,共佔全球GDP約40%和總人口約60%。外界關注,「框架」將會是美國對華打壓的新戰場。   美國白宮指,成立「印太經濟框架」旨在加強美國與印太地區的聯繫;「框架」涵蓋互聯經濟、強韌經濟、潔淨經濟及公平經濟四大支柱領域。第一大支柱涉及貿易相關議題,包括加強數字經濟的貿易合作、建立數據跨國交換的安全和技術標準等。第二支柱旨在協調建立供應鏈監測機制,對供應鏈突發中斷提前預警,加強供應鏈多樣化等;第三大和第四大支柱分別是加快開發清潔能源、脫碳及基礎設施,以及實施稅務、反洗錢、反賄賂等法規制度。     框架為美政府打壓中國新招   「框架」啟動後,各成員國將進行談判,並劃定各支柱的政策範圍,確定每個支柱的具體內容,以及各成員國承諾並簽署的內容;但鑒於各成員國的經濟發展水準差異巨大,拜登政府為鼓勵更多國家及地區加盟,傾向採用磋商等非正式執行機制,而非建立類似 WTO的爭端解決機制,並允許成員國自主決定是否加入上述的支柱範疇。   從表面上看,「框架」標榜要加強美國與印太地區經濟體的合作、共同促進區域繁榮發展;但其本質上卻是拜登政府打壓中國的新招式。事實上,特朗普時期對華商品加徵關稅的手段,不僅未能減少中國對美出口和紓緩雙邊貿易逆差,反而因為絕大部分關稅成本最終由美國消費者承擔,變相助推了美國本土消費物價的「上漲瘋」。因此,拜登政府在對華經貿策略上有意「另起爐灶」,一方面試圖透過拉攏印尼、越南、菲律賓及印度等中國周邊的重要製造業基地,慫恿、協助他們承接中國外遷的部分製造業產能,降低美國對中國商品出口的依賴;另一方面則透過與日本、韓國等合作,在高科技和戰略性產業領域建立起將中國排除在外的供應鏈體系,以落實美國推動在高科技領域與中國脫鈎的戰略意圖。   換言之,這「框架」對美國而言是「政治目的高於經濟」,當中的地緣政治戰略考量自然是路人皆知。不過,當前大部分表態參與的東盟國家均抱持觀望態度,並不希望在中美博弈中「選邊站」。   與美國以外國家建立朋友圈   事實上,「框架」短期內並未有推出實質內容,加上本身存在諸多缺陷和掣肘,故對中國的影響暫時無需過分擔憂。再加上中國在市場體量、供應鏈體系、勞動力素質、營商環境等方面比起越南、印尼等東南亞及南亞國家更有優勢,其作為亞太區內價值鏈中心的地位難以被輕易取代。而面對美國的科技打壓,中國政府已提出一系列應對策略,例如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戰略支撐」,爭取在關鍵核心技術取得突破;亦積極與美國以外的國家建立「朋友圈」。同時,中國積極提出加入《數字經濟夥伴協定》、「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等多邊經貿合作協定,以積極主動的姿態來破解美國挑起的陣營對抗。     撰文: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史立德博士 [...]

大中華時事

【貿易戰火】WTO非完美,中國「入世」影響巨

世貿組織(WTO)成立至今,共有164個成員國,對推動世界各國貿易、促進全球經濟所作的貢獻毋庸置疑。然而近年國家保護主義抬頭,多邊貿易談判越來越難達成協議,WTO的力量也時常受到箝制。美國總統特朗普更於推特(Twitter)多次對WTO大表不滿,揚言要退出該組織。事實上WTO是否如特朗普所詬病的那樣「差勁」,恐怕還是要由事實和數據來說話。 撰文  蘇梓 WTO成立的初衷,是希望確保公平、自由貿易,而且在調降關稅方面的努力確有效果。對於國與國之間的貿易紛爭,WTO提供對話機制,主張透過談判以互信的方式得到解決;即使無法解決,WTO也提供爭端解決機制。過去20多年來,WTO解決了500多個貿易爭端案件,讓WTO會員可以求同存異。但是,WTO仍是當前最重要的多邊貿易體制之一,它建立了全球貿易規則,涵蓋了全球98%的經貿活動。同時它也提供一個平台,讓會員可以監督貿易規則的實踐,以確保協定順利實施。 此外,WTO還盡量提供平等的機會,防止世界貿易成為某一兩個大國的獨家遊戲,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參與WTO貿易體制後,得以公平參與全球的貿易議題討論。數據顯示,20餘年來有30多個新會員國家成功加入WTO,而其中大部分為發展中國家。這麼多國家相繼入會,代表她們對WTO體制有相當信心。在爭端解決機制功能與規則方面,WTO也做得非常細緻。 難以解決利益紛爭 但是,和任何事物一樣,WTO並非完美無缺,在限額、補貼、進口安全、衛生標準等方面的設立都難找到清楚的界定;對於以國家力量干涉國際市場的行為也難以約束。特別是隨著全球化的高度發展和全球價值鏈的布局,WTO現行多邊貿易體制顯然已無法完全處理電子商務、數據流動、投資便捷化、競爭政策、非關稅貿易障礙等新興貿易議題,以及區域經濟整合、中小微型企業、貿易爭端等複雜問題。尤其多哈發展議程(Doha Development Round)因存在著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的利益之爭,迄今仍無具體進展,更導致改革WTO之聲不絕於耳。 而今,有份創立世界貿易組織並在其間發揮巨大作用的美國,萌生了退出的念頭。特朗普團隊早前草疑了一份名為《美國公平互惠關稅法》的法案,授權總統在不經國會同意及不理會國際規章下,上調美國關稅。法案一旦實施,意味美國將脫離WTO最核心的最惠國待遇及關稅約束等規則的限制,變相等同退出WTO;不過也有報道指出,法案獲美國國會通過的可能性極低。 中國加入成里程碑 相形之下,中國加入WTO卻是絕對的利大於弊。2001年12月11日,經過長達15年的艱難談判,中國正式成為WTO第143位成員。儘管中國「入世」時接受了苛刻的談判條件,但中國認識到「入世」對整個國家經濟發展和改革的巨大裨益。因為加入WTO,能將中國國內產業部門暴露在一個激烈的國際競爭和國外投資的大環境中,從而帶來政府行政和治理的變革,而這些變革又將為國內外投資者注入信心、鼓勵創新型中小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并為充滿競爭力和活力的國際企業提供便利。 「入世」不僅加速了中國經濟發展,改變了中國的經濟體制,也使得中國在減少貧困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性的成就。開放的市場和國際貿易在改革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對於發展中的中國,若要想完成巨大的變革,擁有一個穩定的國際環境非常重要,而這個國際環境必須具備開放的、可預見的國際市場,並且擁有可以緩解貿易緊張局勢的體系,那就是世貿組織。 WTO前總幹事拉米曾指出,自2002年以來,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接近30%,這種勢頭持續至今,成為當之無愧的世界經濟發展的正能量和動力源。「中國製造」不僅為全球價值鏈貢獻了機會、價值,「中國消費」也成為全球消費市場最振奮人心的故事。作為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中國貨物貿易進口額年均增長13.5%,高出全球平均水平6.9%個百分點。中國游客出境人次2017年達到1.3億,境外旅游消費達1,152.9億美元。這些都為各國創造了機遇、提供了就業、為世界提供了最高的減貧貢獻率。 拉米還說,很多人只關注中國的出口,卻沒有意識到中國也是個進口大國。2000年,中國還僅僅是世界第七大出口國和第八大進口國;入世17年來,中國已成長為第一大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貿易國、第一大吸引外資國和第二大對外投資國,中國因開放而實現經濟騰飛,更為拉動世界經濟的復甦和增長作出了重要貢獻。 [...]

環球時事

【貿易戰火】特朗普策動貿易戰背後圖謀,自組聯盟挑戰WTO地位

中美貿易戰愈演愈烈,美國「強人總統」特朗普不時拋出驚人言論或舉措。例如早前他揚言退出世界貿易組織(「世貿組織」或WTO),雖後來他予以否認,但該消息仍一石激起千層浪。月前,美國更與歐盟及日本先後簽訂自由貿易協議,舉世嘩然,也令中國面臨更為嚴峻的局面。 撰文  蘇梓 無論特朗普是否真的會退出WTO,但他多次批評WTO卻是不爭的事實。早在2017年4月,特朗普就要求美國政府就所有貿易協定,包括加入世貿組織作出審查。他亦曾在自己的Twitter上公開表示世貿「不公平」及「對美國不利」,相信這也是他拉攏歐盟和日本另組貿易協定的緣由。 冀「超級自貿區」誕生 7月,美國簽署「歐盟日本經濟夥伴協定」,特朗普與歐盟執委會主席容克宣布,雙方的貿易關係將進入新的階段。隨後美歐又發表共同聲明,表示雙方將共同消除關稅與貿易壁壘,並聯手改革WTO的規定。如果上述協定生效,不僅意味著一個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自由貿易區的誕生,更意味著三方加起來超過全球生產毛額50%、擁有8億人口的超級自由貿易聯盟成形,對世界其他國家以及WTO都是一大挑戰。 另根據歐盟與日本簽署的協定,雙方約有99%的產品都將免除關稅,並自2019年3月起實施。對於歐盟來說,農產品將是主要受惠產業,而日本輸往歐盟的汽車則是可以免除現行的10%關稅,這項從2013年就開始進行的談判,終於在全球貿易大戰即將爆發的時候正式確定。 儘管目前有關協定還未有具體成果,但歐美日在聲明中表示,會與有著類似想法的夥伴緊密合作,推動WTO改革,去解決不公平貿易行為,包括智慧財產權竊取行為、強制性技術轉讓行為、工業補貼、國有企業造成的扭曲以及產能過剩問題。 對於與美日的協議,歐盟各國反應不一。比如作為全球最大汽車出口國的德國,就很樂意歐盟與美國達成協議;而法國總統馬克龍則稱,反對歐盟與美國之間的聲明,因為如果美國農產品大舉進口,那麼過去享有大量補貼的法國農產品將會首當其衝受害。 美國恐釀不良後果 前身為「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的WTO,1995年正式改名為「世界貿易組織」。加入這一組織,也就意味著取得了與全世界展開貿易的「門券」。WTO最大的職責,是監察與協助排解成員國之間的貿易紛爭,儘管世貿沒有權限直接干涉個別國家內政,但成員國在加入前均代表同意遵守世貿訂立的規則。WTO的主要法律權威是基於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協定意旨在促進國際自由貿易,支持協商解決貿易糾紛。世貿同時負責監督農業、服務及知識產權。 另一方面,如果違反WTO的協定,受影響的國家將獲該組織授權向涉事國作出相應懲罰,如開徵報復性關稅等措施。因此有專家指出,如果美國退出WTO,等於其將不受世貿訂立的所有框架限制,其他國家可隨意向美國徵收關稅,因其他國家已無義務跟隨世貿規則,降低針對美國的關稅壁壘。這表明那些與美國並無簽署自貿協定的國家,可以不再受制於保護美國知識產權的義務;美國亦會失去一個龐大且有效的機構伙伴調解貿易紛爭。專家憂慮,所有這些將造成美國龐大的損失。 槍口一致對華 不久前,歐盟還和美國互相炮轟,並呼籲各成員國共同抵抗美國,但到了7月下旬,雙方卻突然達成自由貿易的協議,暫停實施新關稅,還拉上日本,這對中國來說實在不妙。雖然中國表示不怕與美國打貿易戰,並曾積極與歐盟聯手,但不曾想美國已與歐盟達成協議,一同努力達成美歐貿易零關稅,一起對付中國的不公平貿易行為。美國白宮首席經濟顧問Larry Kudlow就表示,歐盟已承諾在貿易問題上,和美國聯手抗中。 [...]

大中華時事

WTO成中外角力磨心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剛滿十六年,此段時間經濟急速起飛。不過,中國的崛起,亦難免惹來其他國家「眼紅」,最難下這啖氣的就是美國。近日WTO舉行第十一次部長級會議,會議居然變成對中國的批鬥大會,並繼續阻撓中國取得「市場經濟」地位。幸經過十多年的發展,中國於全球的地位亦變得極為重要,加上又有「一帶一路」、亞投行等項目在手,美國要打擊中國再非易事。 世界貿易組織(WTO)於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舉行部長級會議,成為各發達國家大吐苦水的場合,美國貿易代表萊特海澤(Robert Lighthizer)批評WTO過分專注解決爭端,忽略聚焦擴張商務活動的核心任務,並不點名批評像中國這類富裕的發展中國家,獲WTO過度寬鬆的監管「厚待」。 萊特海澤向WTO成員國貿易部長發表講話時,更將矛頭明確指向中國,直批WTO需要將重點放在中國的經濟上,這種做法給中國提供不公平的優勢,促使中國企業用價格低廉的出口商品充斥全球市場。 其實萊特海澤與主張「美國優先」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向來好很合拍,兩人長期以來,一直批評WTO的做事方法,指責該組織在許多訴訟案中不公正地對待美國,侵犯美國主權、未能應對來自中國混合共產主義+資本主義的重商主義制度的挑戰。 歐盟貿易專員馬姆斯特羅姆亦加入「唱雙簧」,稱對WTO的作用感到憂慮,認為WTO出現根本性及系統性問題,無法處理成員國憂慮的問題,亦未能找到一個各方均同意及合適的前進方向,直指問題已危害整個組織。 美國一直擔心中國的威脅升級,WTO只是借題發揮的好時機。美國今年初開始已不停發功,上月美國才通知WTO,反對按照中國要求,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屈指一算,中國去年已加入WTO滿十五年,其「非市場經濟體」認定已於去年的十二月到期,根據中國加入WTO議定書第十五條的相關規定,WTO成員應於中國入世滿十五年,即去年的十二月十一日,終止對中國反傾銷採用「替代國」比較價格的做法,自動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但美國、歐盟及日本均「賴帳」,拒絕支持,因為一旦中國被視為市場經濟國家,對中國進行反傾銷訴訟的難度將大大增加,而中國的出口優勢將更大。 提申訴書 為了阻止中國成事,美國上月更向WTO提交長達四十頁的法律申請書,反對中國在WTO自動獲得市場經濟地位,反對的原因,是中國未能滿足市場經濟的條件,因中國政府在經濟中發揮了重大的作用,包括大量發放補貼等。美國商務部於今年十月,於一宗關於中國鋁箔傾銷案中認定中國未能滿足獲得市場經濟地位的條件,美國商務部並啟動了數十年來首個政府主導的反傾銷、反補貼調查,調查針對中國鋁板進口。此次反傾銷調查,最終裁定結果將於明年二月十六日公布。 有學者認為,美國的幾連擊,實際創傷不會太大,因為對中國來說已非新鮮事,過去十幾年,中國一直是全球遭受反傾銷調查和反補貼調查最多的國家,但並沒有妨礙中國的外貿活動以國內市場經濟的發展,表明「市場經濟」並非絕不可缺的地位。  規模躍增 中國入世十六年,得著甚多,經濟規模躍居世界第二,並身成為世界上第一大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人均GDP亦升足幾倍,亦因而令其他國家更擔心,不過,以現時中國的財力實力,美國即使聯同其他先進國家夾擊,對中國的影響已不能同日而語。 毋懼威脅 由中國牽頭的「一帶一路」亦正是在新興市場推動的最強武器,今年中在北京召開的「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便成功達成廣泛共識,簽署一批合作協議,與中國簽署協議的國家及國際組織有達六十八個,並將在一九年召開第二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 中國拉攏更多國家一同發展,當然亦惹來美國的不滿,特朗普亦在積極拉尚未加入「一帶一路」的印度「埋堆」,希望可以抗衡中國。中國在巴基斯坦的「一帶一路工」程,會穿越印巴兩國具領土爭議的喀什米爾,所以印度與「一帶一路」仍堅決保持距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