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事

【貿易戰火】特朗普策動貿易戰背後圖謀,自組聯盟挑戰WTO地位

中美貿易戰愈演愈烈,美國「強人總統」特朗普不時拋出驚人言論或舉措。例如早前他揚言退出世界貿易組織(「世貿組織」或WTO),雖後來他予以否認,但該消息仍一石激起千層浪。月前,美國更與歐盟及日本先後簽訂自由貿易協議,舉世嘩然,也令中國面臨更為嚴峻的局面。 撰文  蘇梓 無論特朗普是否真的會退出WTO,但他多次批評WTO卻是不爭的事實。早在2017年4月,特朗普就要求美國政府就所有貿易協定,包括加入世貿組織作出審查。他亦曾在自己的Twitter上公開表示世貿「不公平」及「對美國不利」,相信這也是他拉攏歐盟和日本另組貿易協定的緣由。 冀「超級自貿區」誕生 7月,美國簽署「歐盟日本經濟夥伴協定」,特朗普與歐盟執委會主席容克宣布,雙方的貿易關係將進入新的階段。隨後美歐又發表共同聲明,表示雙方將共同消除關稅與貿易壁壘,並聯手改革WTO的規定。如果上述協定生效,不僅意味著一個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自由貿易區的誕生,更意味著三方加起來超過全球生產毛額50%、擁有8億人口的超級自由貿易聯盟成形,對世界其他國家以及WTO都是一大挑戰。 另根據歐盟與日本簽署的協定,雙方約有99%的產品都將免除關稅,並自2019年3月起實施。對於歐盟來說,農產品將是主要受惠產業,而日本輸往歐盟的汽車則是可以免除現行的10%關稅,這項從2013年就開始進行的談判,終於在全球貿易大戰即將爆發的時候正式確定。 儘管目前有關協定還未有具體成果,但歐美日在聲明中表示,會與有著類似想法的夥伴緊密合作,推動WTO改革,去解決不公平貿易行為,包括智慧財產權竊取行為、強制性技術轉讓行為、工業補貼、國有企業造成的扭曲以及產能過剩問題。 對於與美日的協議,歐盟各國反應不一。比如作為全球最大汽車出口國的德國,就很樂意歐盟與美國達成協議;而法國總統馬克龍則稱,反對歐盟與美國之間的聲明,因為如果美國農產品大舉進口,那麼過去享有大量補貼的法國農產品將會首當其衝受害。 美國恐釀不良後果 前身為「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的WTO,1995年正式改名為「世界貿易組織」。加入這一組織,也就意味著取得了與全世界展開貿易的「門券」。WTO最大的職責,是監察與協助排解成員國之間的貿易紛爭,儘管世貿沒有權限直接干涉個別國家內政,但成員國在加入前均代表同意遵守世貿訂立的規則。WTO的主要法律權威是基於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協定意旨在促進國際自由貿易,支持協商解決貿易糾紛。世貿同時負責監督農業、服務及知識產權。 另一方面,如果違反WTO的協定,受影響的國家將獲該組織授權向涉事國作出相應懲罰,如開徵報復性關稅等措施。因此有專家指出,如果美國退出WTO,等於其將不受世貿訂立的所有框架限制,其他國家可隨意向美國徵收關稅,因其他國家已無義務跟隨世貿規則,降低針對美國的關稅壁壘。這表明那些與美國並無簽署自貿協定的國家,可以不再受制於保護美國知識產權的義務;美國亦會失去一個龐大且有效的機構伙伴調解貿易紛爭。專家憂慮,所有這些將造成美國龐大的損失。 槍口一致對華 不久前,歐盟還和美國互相炮轟,並呼籲各成員國共同抵抗美國,但到了7月下旬,雙方卻突然達成自由貿易的協議,暫停實施新關稅,還拉上日本,這對中國來說實在不妙。雖然中國表示不怕與美國打貿易戰,並曾積極與歐盟聯手,但不曾想美國已與歐盟達成協議,一同努力達成美歐貿易零關稅,一起對付中國的不公平貿易行為。美國白宮首席經濟顧問Larry Kudlow就表示,歐盟已承諾在貿易問題上,和美國聯手抗中。 Larry批評中國「整垮了世界貿易體系」:透過不公平貿易(如:外資持股不得過半),及竊取智慧財產權等行為,破壞全球貿易體系,美國有必要撥亂反正。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也向媒體表示,中國實際上破壞了全球貿易體制。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此次顯然被美歐日排斥在外,受到對方的針對。雖然中國曾意圖借中美貿易戰發動全球抗美,但轉眼間卻處於被動 「捱打」的局面,讓人始料不及。 01      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批評中國破壞了全球貿易體制。 那麼,如果美國真的退出WTO,又將會導致什麼後果?有分析認為,該組織將隨著零關稅大市場的形成走入末路,以致瓦解;或者說,西方各大國拋棄了世貿組織使之成為一張廢紙。法國國際廣播電台發表評論稱,自2001年12月接受中國加入,就打破了WTO原有的平靜,有理由相信「世貿組織領導層已被中國收買和控制」,凡美中之間要求世貿組織仲裁的官司,中國必贏而美國必輸。所以,美國對世貿組織十分反感。如果WTO真的走入末路,也只能怪它咎由自取。 中國市場引力不減 對於美國、歐盟和日本的做法,其實中國已有預感。就在7月初,中國外長王毅出訪奧地利時警告歐盟,中國現在站在反對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的前沿,不希望背後有人「打冷槍」。王毅的話暗示了中國不斷在戰略和策略上拉攏歐盟的初衷——即使歐盟不站隊中國,至少也不應該是中國打對美貿易戰的障礙。歐盟能保持中立,對中國來說已經是最好的結果。 有分析指出,歐洲與美國在貿易上對中國的立場差異不大。歐洲與美國妥協後,很可能跟隨美國對中國採取強硬的行動,最壞的情況是,中國將被迫兩條戰線作戰,對此不能存僥倖心態,中國需要作好心理準備。 面對外圍的重重挑戰,北京理工大學經濟系教授胡星斗表示,中國應當更多地從長計議,致力於把自己的事做好,而不是去報復美國。比如,美、歐、日都不承認中國是市場經濟體制,那中國就應當反思自己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市場經濟體,就應當深化改革,尤其是要改革國企,改變國進民退的狀況。因為有新出爐的數據顯示,中國國企的利潤又有大幅增加,但民營企業的利潤則十分慘淡。中國政府未來要致力於減少對經濟的干預,調整「一帶一路」的投資,集中搞好民生。 此外,只要中國堅持推動更高水平的開放,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實行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這才有機會突破美國的經濟圍堵。畢竟,中國市場對外資仍具有無可比擬的吸引力。中國社科院政經研究員馮維江撰文指,從中國和美歐日的貿易關係看,後者對中國的產品或市場都存在較大依賴,目前還無法找到同樣規模、等效益的貿易體系來取代中國的位置。尤其是日本,對中國的產品和市場都存在比較高的依賴,例如2017年,日本對中國出口近出口全額的兩成;自中國進口佔全部進口額比重為24.5%。歐盟的情況介於美國和日本之間。如果三方真要聯合遏制和孤立中國,那意味著它們必須找到每年上千億美元甚至數千億美元的銷售市場,以及規模更大的新的產品來源國,這在目前顯然不可能。 未必構成實質威脅 馮維江認為,即使美歐日達成所謂零關稅協定,也並不意味著對中國構成實質性威脅。從美歐之間的聯合聲明看,歐盟僅僅承諾降低大豆貿易壁壘,既不是降低農業貿易壁壘,也沒有承諾大量購買大豆。歐盟官員也明確表示,歐洲對美國進口大豆的數量最終要由市場來決定。這意味著超出市場的承諾都是無效承諾。 至於歐洲從美國進口液化天然氣,在聲明文本中的措辭是法律意義微弱的「想要(want)」,這並不能約束德、法等歐洲國家面對俄羅斯油氣管道捨近求遠改向美國大量進口。而且關於美歐之間全新或升級版的大型貿易協定,法國總統馬克龍明確表示反對展開這樣的談判,尤其是當這樣的協定會涉及農業這樣的在法國受到嚴格保護的產業時,更難達成一致。 多國自建貿易關係 當今的世界,已不再由某一兩個大國充當「一言堂」,今年以來,許多國家都在加快腳步推動建立雙邊或多邊自貿關係,而這些行動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沒有將美國包括在內。比如在今年6月,歐盟宣布與新西蘭開始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同月,韓國也與俄羅斯開始自由貿易談判;歐盟也在推進與墨西哥、澳洲,以及囊括南美洲各國的南方共同市場(Mercosur)的自貿談判。這是由於美國的保護主義日趨強烈,導致傳統的美國盟友也開始繞過美國、進行多邊貿易自由化的嘗試。 對於這種現象,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經濟系教授 David E Cook解釋,本質上,多邊貿易自由化進展在上世紀末世貿組織成立時就已破裂了,因為就貿易問題達成全球範圍的協議太難,所以近年自由貿易上取得的進展都是通過雙邊協議達成的,各大經濟體間試圖互相達成協議也就不足為奇。顯然,美國在重新思考其貿易定位時,大多數雙邊貿易的談判很大機率會繞開美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