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

「大家減齡」與Toby攜手合作 全方位支援港人生活需要

由中銀人壽全力策動的「大家減齡」宣佈與全港大型服務配對及資訊平台Toby成爲戰略合作夥伴,透過Toby全方位服務平台資源提供便捷的服務及健康方案,針對照顧者、年長父母及上班一族的生活模式和家庭崗位的需要,涵蓋不同日常生活場景如看護及照顧、健康飲食、家居服務等範疇,讓用戶隨時隨地享受無憂生活。 這個碎片化客製服務,將全方位改革生活形態,助生活節奏急促兼工時較長的香港人一臂之力,同時關注和配合上有高堂、下有子女的「三文治世代」的生活需要,讓他們在抽時間照顧家庭或處理其他大小事務時更輕鬆靈活,減輕或因龐大生活壓力而產生的負面情緒。 「大家減齡」與Toby希望針對用戶於人生各階段的身心靈需求,運用雙方平台推動健康生活,讓用戶與親朋好友在追求快樂及健康的道路上互相扶持,從而改善社會大眾整體的身心靈健康。   「大家減齡」項目總監魏志煒先生,在現代繁忙的大都會中,大眾未必有足夠時間尋求社會資源以減輕各種生活負擔。通過結合『大家減齡』的科技創新平台和健康生態圈夥伴合作的力量,加上Toby的多元化線上服務配對資源,希望幫助用戶獲取觸手可及且價格相宜的優質服務,協助大家應對日常生活上的各種需要。很高興與Toby的理念一致,未來Toby將為『大家減齡』提供更多貼心的客製化服務,希望幫助用戶改善健康之餘,更能促進跨代共融、提升家庭凝聚力。 Toby總經理洪銘蔚稱,是次與『大家減齡』合作,冀透過其獎賞程式的社交遊戲元素,進一步普及客製服務概念,把健康體驗推廣至更多家庭。Toby根據其平台目前較受歡迎的『日常家務』及『看護及照顧』服務範疇,設計及制定首階段的健康方案,預計『大家減齡』和Toby兩個平台合共超過100萬會員受惠。」 這項服務針對港人生活模式,在首階段提供三大健康方案,配合照顧者、年長父母及上班一族的需要,提供由健康飲食到家庭照顧服務,全方位提升大眾的身心靈健康。   「TOBYCares」:為全方位支援有需要的長者,TOBYCares特設長者護理及上門老人照顧服務,由日常看護、起居護理到長者陪診都一應俱全。此方案藉著一站式且貼心的長者照顧服務,分擔三文治世代的重擔,讓他們有一個喘息的空間,從而提升他們的身心靈健康。   「爸媽Chill賞唞」:為協助「大家減齡」會員更有效管理家庭事務,從而節省時間及增進親子關係,會員現可在「大家減齡」獎賞程式兌換Toby的「『掃』走疲勞-家居清潔服務」及「減齡魔術手-上門按摩服務」,足不出戶就可舒緩痛症及疲勞問題,同時創造潔淨家居空間,全方位提升父母生活質素。   「食住瘦三部曲」:港人經常因生活忙碌而缺乏時間烹調健康飲食,又不太懂得如何配搭食材,長遠來說容易導致營養不均。「食住瘦三部曲」提供「健康教煮」服務,由專業家務助理上門指導及烹調營養學家的特製餐單,讓會員與一家大小分享健康美味的菜餚之餘,更能感受溫馨細膩的人情味道,改善飲食平衡。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ceo.entrepreneur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

專題

初創企業逆市展力 | 數量按年增6%達3360家 | 港獨角獸再增長

今年StartmeupHK 創業節2021在5月底於線上舉行,為期5日涵蓋14個主要活動,包括主題演講以及圍繞人工智能、金融科技、ESG(環境、社會、企業管治)、智慧城市、醫療健康、房產科技等熱點話題的討論。事實上,香港投資推廣署(InvestHK)去年尾曾進行初創企業統計調查,發現香港初創公司數目竟在疫市下按年增加6%至3,360家,僱員人數多達逾萬名。然而本港初創在市場信任、營運成本、人才及資金籌集方面均遇到嚴峻挑戰。生活服務平台Toby的聯合創辦人及行政總裁鄭會杰(Jason)就於創業節以過來人身份,分享自身創業及融資經驗;亦有創投公司以投資者角度,分享對初創企業的看法。無獨有偶,本地初創Animoca Brands亦於上月中完成8,888萬多美元(約6.93億港元)的融資,公司最新估值已達到10億美元(約78億港元),成功晉身「獨角獸」行列。 儘管新冠病毒疫情、社會事件及中美貿易戰為本港帶來種種經濟挑戰,香港的初創生態系統卻表現出非凡韌性。香港投資推廣署(InvestHK)進行的《2020年初創企業統計調查》顯示,截至2020年11月,香港總計有3,360家初創公司,按年增加6%,較2017年多51%。目前本港初創僱員,包括創辦人在內,共有10,688名,雖然按年大減14%,但仍然比2017年多69%。至於場地總數方面,香港初創現時分佈在116處共享工作空間、孵化器和加速器,場地數量按年增多26%,相對2017年增幅更高達87%。 初創企業涵蓋的行業廣泛,截至2020年底,本港初創公司以金融科技(468家)、電子商貿/供應鏈管理/物流科技(385家)、專業或顧問服務行業(357家)的數量佔最多。另外,資料、電腦及科技(315家)、數據分析(241家)、設計(234家)、教育與學習(171家)及硬件製造(163家)等,亦是初創企業涉足的熱門領域。 儘管69%初創公司創辦人是香港本地人、另有5%是回流香港人士;26%的本港初創企業創辦人並非本地人,其中15%來自中國大陸、12.3%來自英國、10.7%來自美國,另外亦有來自澳洲(9.1%)、法國(7.9%)、加拿大(7.7%)、新加坡(4.5%)、德國(4.1%)、印度(3.5%)、意大利(3.5%)等多個國家和地區。 成本人才資金成港初創三大挑戰 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於2020年中,以問卷調查並訪談本地初創企業,受訪者遇到的最大挑戰是難以取得客戶信任(39%),其次為本地營商成本不停上漲(37%)、未能聘請適合人才(34%)、資金不足(31%),以及難以尋找投資者(28%)。本地社會對創科多抱懷疑,不過,獲科技園及數碼港培育的公司更容易申請銀行服務,而企業與大學合作一同申請政府資助,其審批過程亦更順暢和快速。此外,牽涉私隱問題的創新科技特別容易受社會關注,本地消費者會格外小心選用相關產品和服務,本港企業對此類產品的接受程度亦不高。 本地大學畢業生不太願意放棄穩定職業,以投入初創圈;加上本港對商業人才的培育遠遠超過技術發展,以致科技人才供不應求。此外,本地人才成本高昂,亦增加本地初創營運困難。參考統計處數據,目前本地從事專業、科學及技術活動的僱員,每月工資水平中位數達2.4萬港元(約3,100美元),相對在深圳從事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的僱員每月工資約2,150美元,高出44%。 初創企業初期需消耗大量資金,目前本地初創的創業資金由數十萬至數百萬港元不等,惟不少創業者於初期近乎零收入。然而,由於本港缺乏活躍的天使投資者,企業需尋求海外投資,只有少數未能參與培育計劃的企業能在初期透過私人市場募集資金。即使投資者有興趣,亦可能因投資金額過大,難以達到收益目標而告吹,令初創企業集資難度大增。現時本地初創支援主要由科技園及數碼港負責營運的政府資助創業培育計劃,兩者分別向每家初創企業提供86萬至 600萬港元和50萬港元的資助,然而受惠企業只屬少數,申請成功率逐年下降。根據立法會秘書處數據,科技園創業培育計劃的申請成功率,由2015/16年度的48%,下降至2018/19年度約30%。數碼港曾於2016年將名額加倍,但2018/19年度的申請成功率仍然只有16%。 產品市場契合度是創業關鍵 營運初創一開始必需「燒錢」,所以大部分初創必定經歷募資(Fund Raising)階段。生活服務平台Toby自2016年開始創立,目前已達收支平衡,Toby聯合創辦人及行政總裁鄭會杰(Jason)在StartmeupHK 創業節2021論壇中透露,Toby總共經歷3輪融資,集資共約320萬美元。「一開始要辭去正職,更要聘請工程師建立最小可行產品(Minimu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