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時代的轉變: 流動優先、人工智能、數據分析與物聯網是 金融服務業數碼革命的成功基石

亞太區金融服務機構已開始在聊天機器人、機械理財顧問、業務模擬及壓力測試等領域採用大數據及人工智能 (BDAI) 應用程式。IDC最近的報告顯示,60% 的亞太區銀行將利用人工智能或機器學習技術分析數據並作出決策,用以轉化及締造更具人性化的客戶體驗。客戶數據將在銀行業務發展中變得更為不可或缺,不僅用以提供個人化服務及區分銀行業務體驗,還可以更個人化的方式向客戶推薦傳統銀行業務以外的產品和服務。去年,星展銀行已通過增強的人工智能及機器學習功能來提升流動應用程式的用戶體驗,為客戶提供資金管理、優化投資組合及減少投資損失等個人化建議。 撰文;Jason Wong(Software AG北亞區區域總監) 運用人工智能及聲音數據分析精簡營運模式 亞太區金融科技企業與銀行的合作夥伴關係亦正穩步發展,如早於 2019 年年底,總部位於香港的金融科技企業 AQUMON 便與招商永隆銀行建立合作夥伴關係,推出香港首家以零售銀行為本的機械理財顧問服務,讓投資者受惠於自動化的共同基金投資組合。開放銀行亦將成為一個新趨勢,銀行正使用第三方服務來改善客戶的用戶體驗。不過,要達成可觀的收益並充分利用開放銀行的優勢,銀行還需要在獲取和保護數據之間取得平衡——如果數據安全措施太嚴謹,將無法發揮開放銀行的全部好處。反之,將過多的客戶數據透露予第三方則可能構成數據私隱及合規上的風險,甚或讓消費者失去對銀行的信任。 區內的虛擬銀行亦已開始採用人工智能來提升獲取商業洞見的能力,以應對瞬息萬變的監管環境,減少非法資金流動、偵測洗黑錢活動,以及更有效地衡量、控制和管理信貸、市場和流通性的風險。為了增加消費者的信任,虛擬銀行亦利用欺詐分析技術來防範日益嚴重的網絡安全威脅,包括針對中小企業漏洞的詐騙以及員工串謀詐騙。 通過區塊鏈技術創造更多價值 區塊鏈集中的分類賬,削減了銀團貸款 (Syndicated Loan) 中諸如客戶盡職審查 (Know Your Customer, KYC) 等繁瑣、重複的合規程序,使銀團內的銀行既可受惠於資訊交換,亦節省大量時間及合規成本。亞太區的消費者也越來越依賴區塊鏈,用去中央化應用程式來進行點對點 (P2P) 轉賬,以區塊鏈技術簡化傳統的 P2P 轉賬的收款流程並打破了地域限制。金融科技企業除致力締造順暢無阻的貸款體驗,亦將重點放在網上開戶和即時發放貸款的計劃。 區內亦越來越多客戶使用健身追踪器和智能手錶等智能裝置,「可穿戴式的銀行」被視為數碼銀行的下一個領域,無與倫比的流動優先體驗讓客戶可隨時隨地使用視像會議及遙距財務諮詢等服務。「物聯銀行」(BoT) 的全新物聯網革命將通過更個人化的銀行體驗來提高客戶忠誠度,從而為銀行創造更多商業價值。由數據驅動的「物聯銀行」用例,包括追蹤智能手機的地理位置,以便進行欺詐調查,以及收集進入銀行分行的客戶資料來為他們提供更適切的服務。同時,區內的保險公司亦已開始利用「物聯銀行」與客戶分享保險產品的實時資訊。 為流動優先的消費者而設 亞太區的發展中國家亦正以更具靈活的方式,提供更多以客為本的流動體驗。印尼最大銀行之一的 BTPN便使用整合解決方案 webMethods ,在多個部署環境中整合系統及應用程式,有效地處理實時內部轉賬交易並提供網上及流動銀行的業務功能,近來更分別推出由 webMethods 整合解決方案支援,通過非結構化補充服務數據、可在舊款手機上運行的 BTPN Wow! 流動銀行平台,以及支援儲蓄和交易貨幣等銀行服務的Jenius流動銀行應用程式。 銀行和金融服務的未來無疑是數碼化的,企業若要持續建立並維持競爭優勢,必須善用數碼技術來管理數碼活動,並提供個人化的客戶體驗。區內當前金融格局的特徵,是支付服務供應商和銀行之間的具良性競爭,並以提供更卓越的支付服務、更高效的跨境交易為核心。金融服務生態正在整合——許多銀行和金融科技初創企業正利用增強協同效應來提升客戶體驗,而隨著金融科技即服務 (FaaS) 平台的興起,銀行亦以模塊化的方式向金融科技企業提供交易處理等服務。消費者要求卓越的客戶體驗,金融服務企業亦正加速數碼轉型進程,這尤其體現在區塊鏈、機器學習、人工智能、物聯網及數據領域分析領域。 [...]

企業策略

科技將推動「金融新常態」

亞太區的金融機構競爭激烈,能否提供卓越的客戶體驗和服務將斷定傳統銀行可否保持競爭力。隨著開放銀行 (Open Banking) 今後將繼續開放數據存取和支付服務,區內銀行需要加強數據部署,務求為客戶創造更多的價值。確保價值鏈之間有更緊密聯繫至關重要,並根據可實行的見解提出嶄新方案,以促進不同銀行業務的生產力和卓越的營運表現。 新興技術如大數據、電腦分析、雲端、流動技術、物聯網、區塊鏈和認知科技等,已席捲金融業並成為主流。這些技術的融合,將為亞太金融服務業帶來全新的商機和營運模式,而金融科技企業和新世代的金融服務供應商,正迅速抓緊某些例如個人借貸等小眾市場,如同任何商業週期,金融科技企業正與銀行加強合作,向消費者提供更好的無縫數碼借貸服務,以擴大業務範圍及影響力。 隨著越來越多監管機構推動無現金社會,我們觀察到更多亞太區的金融科技企業將重點轉移到數碼支付的覆蓋服務。這些服務超越了核心的支付服務,為標準支付流程帶來更大價值。企業可以利用覆蓋服務加強跨平台付款方案的客戶體驗,包括應用程式內付款和支付賬單。這些服務適用於穿戴設備及智能手機,受惠予消費者、銀行和商戶。 香港及亞太區企業趨向採用API 以客戶為中心的金融創新工具已成為焦點,越來越多亞太區企業採用應用程式介面(API)。香港金融管理局於2017年9月宣布推出多項措施銳意提升當前的銀行體系,讓香港邁進智慧銀行的新紀元,包括發出虛擬銀行牌照,容許企業使用數碼渠道提供零售銀行服務而非實體分行和開放API框架。有關措施採用基於風險的原則,並分為四個階段落實開放API功能。 開放API和開放平台的銀行業務正重塑亞太區的金融服務業,銀行圍繞API採用、管治及推動生態系統的方向重新思考企業策略,亞太區的銀行即服務(banking-as-a-service,BaaS)供應商亦見蓬勃增長,能夠提供API驅動的銀行基礎架構。在大多數用例,這些基礎架構可在不需資本或金融機構授權的情況下部署和啟用。我們還留意到,隨著開放API的生態系統出現,亞太區的金融科技企業與銀行之間建立更多的合作夥伴關係,進一步加快交易速度。 大數據及區塊鏈為推動金融能力的關鍵 數據已成為推動金融能力的主要動力,協助銀行全面地了解客戶實時財務狀況。越來越多亞太區的金融機構利用數據分析促進更佳的決策、產品開發,以及更有效的風險管理、財富管理、供應鏈融資和欺詐檢測。在過去幾年,金融技術領域的創新包括在不同平台採用機器學習以加快決策過程。 數據革新為亞太金融服務業帶來重大機遇。物聯網的潛力逐漸被發揮及形成「銀聯網」(Bank of Things,BoT),這有助提高客戶忠誠度,並為銀行增加更多的商業價值。零售銀行可通過銀聯網對進入其分行的客戶收集信息,而保險公司則可以與客戶共享有關其受保貨物的實時數據。隨著客戶趨向使用健身追踪器、智能手錶和個人助理裝置等智能設備存取數據,亞太區的銀行能更了解客戶的個人財務狀況,從而根據其日常需要,提供更加貼心的體驗和解決方案。與此同時,亞太區的金融企業正善用區塊鏈技術,以促進和增強創新能力及客戶體驗。金融科技企業亦考慮將業務重點轉移到數碼和實時支付的無縫借貸體驗。 為了提供更好、更有效的跨境交易,支付服務供應商和銀行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但除了競爭,我們也觀察到金融領域整合的趨勢。亞太區的監管機構正研究加強金融領域措施,銀行和區塊鏈初創企業亦將重點放在未來的增長機會,因此我們預料兩者之間的協作在未來幾年將有所增強。此外,亞太區的區塊鏈和金融技術不再專注於零售,而是朝著企業用途的方向發展。儘管API、大數據和區塊鏈在亞太金融服務業並不新奇,但隨著我們進入銀行與技術公司之間加強合作的智慧銀行時代,這些技術在未來幾年將繼續成為主要驅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