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華時事

全面放寬QFII 中央多箭救經濟

貿易戰打足一年多,對中美雙方的打擊已逐漸浮現。中央在過去不足兩個星期已頻發三招救經濟,包括週二(十日)宣布,全面卸下QFII及RQFII的限制,為外資開放A股「放題」,冀帶來更多活水。全面開放QFII一招效果未必震撼,但再加上降準、減息、減稅、刺激內需等等,多箭齊發,令中方在迎戰美國時有更大支持。 上月中美互加關稅之後,關係進一步惡化,而原定九月舉行的第十三輪談判,亦要推遲到十月才進行。無論中國或美國,近年的經濟數據亦開始反映出貿易戰的傷害,幸好中方有幾手準備,近年不斷出招保經濟,為談判爭取更多籌碼。國家外匯管理局週二突然宣布,經國務院批准,決定取消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投資額度限制,外國基金將不需要為購買中國股票或債券申請額度。 外管局指出全面取消合格境外投資者投資額度限制,為又一重大改革舉措,今後具備相應資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只需要進行登記即可自主匯入資金開展符合規定的證券投資,境外投資者參與境內金融市場的便利性提高,內地債市及股市將獲國際市場更廣泛接受。當局又指,會繼續深化外匯管理改革,不斷採取有力措施擴大對外開放,支持境外投資者投資境內金融市場,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化程度,並在開放中適度開放,切實防範跨境資本流動風險,維護國家金融安全。 外管局新聞發言人、總經濟師王春英表示,允許合格境外投資者就其所持的證券資產在境內進行外匯掉期保值等,隨後明晟(MSCI)、富時羅素、標普道瓊斯及彭博巴克萊等國際主流指數,都相繼將中國股票及債券納入其指數體系,並穩步提高納入權重,境外投資者對中國金融市場的投資相應增加。 放寬資金管制 當局亦會取消RQFII試點國家和地區限制,相信有助於進一步便利境外投資者投資境內證券市場,提升中國金融市場開放的深度和廣度。為了配合吸納更多資金到金融市場,中國對限制外資匯走資金亦相應鬆手,自去年開始已放寬規則,取消了鎖定期,允許QFII投資者隨時匯回資金。 內地政府早已預告會放寬QFII的限制,但進度遠較預像中快。QFII自二○○二年開始實施後,來自全球三十一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四百間機構投資者通過此渠道,而十多年來經歷多次重大的放寬,由最初只有四十億美元的限額,到去年底,額度已增至一千五百億美元。今年一月,進一步放寬後,限額已增至三千億美元,今年一月,外管局將QFII額度由已由一千五百億美元,大增一倍至三千億美元。 瑞銀中國證券業務主管房東明表示,完全放寬限制,屬眾多外資機構期待而久的政策,掃除了此前存在的額度和准入障礙,並將大大提升外資對中國市場的參與度,是中國股市對外開放的又一里程碑。此外,由於QFII及RQFII下的交易通過內地機構完成,吸引更多的資金通過該管道進行投資,能促進境內市場與國際接軌,帶動內地金融機構的國際競爭力。 其實自今年初倍增額度之後,外資已加碼吸納A股。據內地財經數據公司Wind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八月底,已發布半年業績的A股上市公司當中,QFII持倉已增至二百九十三間,持股比例超過百分之一的有一百四十四間,超過百分五的則有二十一間,而合共有五十五間公司透過QFII獲得增持。 外資湧入債市 除了A股公司之外,外資亦大舉進入中國的債市,截至七月底,境外機構持有的中國債券合計已達兩萬億元(人民幣.下同)。中央結算公司早前公布截至七月底的債券託管資料顯示,境外機構在中央結算公司託管債券規模接近一萬七千億民幣,已連續八個月增持中國債券;上海清算所的資料亦顯示,截至七月底,境外機構在上清所託管債券為三千一百七十七億元。 截至今年六月底,境外投資者A股持股市值已達一萬六千五百億元,較去年底勁升百分之四十三,分別佔境內總市值和自由流通市值的百分之三點一及七點五。隨今MSCI對A股的第二步擴容納入在八月二十七日生效,市場憧憬會再為內地股市帶來新一輪資金,而瑞銀預期,中國能進一步開放和發展市場,例如允許在境內外交易所推出股指期貨和其他衍生品。 雖然截至今年八月,外管局批出的QFII投資額度只有一千一百一十四億美元,即是接近三份之二未被使用,所以市場人士認為,將三千億美元的限額一下子提升至無限,象徵意義大過實質作手。《彭博》指此舉為推廣國際交易中使用人民幣,與及為未來可能出現的赤字,尋求外國資本。 中國可以救市救經濟的,事實上不止放寬QFII這一招。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上週三(四日)在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及時運用普遍降準和定向降準等政策工具,當時市場已解讀為降準訊號,而人民銀行在兩日之後就作出反應,宣布本月十六日進行「雙重降準」,先全面下調所有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零點五個百分點,繼而再額外對省級以內的城商銀行定向降準一個百分點,兩項降準合共釋放約九千億元(人民幣.下同)資金,「放水」規模屬去年以來最大,亦是人行今年以來第二次降準。 降準陸續有來 今年年初的全面降準雖然釋放出一萬五千億元,但當中七千億元用作對到期中期借貸便利(MLF)及逆回購,實際釋放長期流動性僅有八千億元。分析認為,自二○一八年開始,人行累計已降準七次,每次都強調要將降準資金用於實體經濟、小微企業貸款,力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強化實體經濟,尤其是小微民營企業。市場預期,今年可能再有降準的機會,星展香港高級經濟師周洪禮認為,早前的貨幣政策未能扭轉市場流動性緊絀問題,預計十二月可能要再全面及定向降準一次。 除了吸納外資及放水,政府亦努力在刺激內需救經濟。上月底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提出改造提升商業步行街、釋放汽車消費潛力、活躍夜間商業和市場等,一口氣推出多達二十項條促進消費的措施,包括促進流通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推動傳統流通企業創新轉型升級;改造提升商業步行街;加快連鎖便利店發展;優化社區便民服務設施;加快發展農村流通體系;擴大農產品流通;拓展出口產品內銷渠道;滿足優質國外商品消費需求;釋放汽車消費潛力;支持綠色智能商品以舊換新;活躍夜間商業和市場;拓寬假日消費空間;搭建品牌商品營銷平台;降低流通企業成本費用;鼓勵流通企業研發創新;擴大成品油市場准入;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優化市場流通環境。 商務部研究院流通與消費研究所副主任關利欣表示,與發達國家服務消費佔比六成的比重相比,今年上半年,中國服務消費佔居民最終消費支出的比重為只有百分之四十九點四,仍存在較大增長空間。隨中國強大國內市場的優勢不斷顯現,內需驅動力不斷增強,預計下半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將進一步鞏固,比重有望提升至六成,與先進國家看齊。 「夜經濟」救經濟 《意見》提出鼓勵發展「夜經濟」,推動主要商圈和特色商業街與文化、旅遊、休閒等緊密結合,適當延長營業時間,開設深夜營業專區、二十四小時便利店和「深夜食堂」等特色餐飲街區。八月中出台的《關於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遊消費潛力的意見》亦指出,要豐富夜間文化演出市場,優化文化和旅遊場所的夜間餐飲、購物、演藝等服務,鼓勵建設二十四小時書店;到二二年,建設二百個個以上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夜間文旅消費規模持續擴大。 中央政府近期頻頻出招,的確反映出中國經濟在貿易戰長打之下,面對的挑戰愈來愈大,無論出口及製造業數據都並不樂觀。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八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按月下跌零點二個百分點至四十九點五,低過市場預期的四十九點六,指數自七月略為回升後再下跌,並連續四個月處於盛衰分界線下,反映中國內外需疲弱,經濟仍面臨下行壓力,需靠政府加強財政政策扶持。八月份生產指數為五十一點九,按月下跌零點二個百分點,新訂單指數四十九點七,按月亦跌零點一個百分點。 興業證券報告指出,八月份PMI代表供需的指數走弱,顯示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不減,而八月份新出口訂單指數按月上升零點三個百分點至四十七點二,只是因為美國八月份加關稅的幅度大而快,而美國對新徵收的中國貨品依賴度較高,故提前在八月出口。此外,人民幣貶值,某程度上提振了八月新出口訂單提升。不過,整體新訂單指數仍錄下跌,反映中國內需增長乏力,就業壓力影響居民消費收入和信心,監管部門亦在指導銀行控制房地產貸款額度。 進口跌消費弱 中國海關總署本週公布的數據亦反映出,八月份中國進出口總值為下跌百分之三點二至三千九百四十八億美元,出口跌百分之一至二千一百四十八億美元;進口更大跌百分之五點六,至一千八百億美元。進口大跌,除了反映消費者需求減弱,亦顯示出製造業輸入的原材料下跌,訂單亦在減少,故中央需要在短期時間連出兩招。 多箭齊發將是中央政府的最強武器,分析認為,早前召開的中國國務院常務會議上,中國政府拿出利率、降準、減稅、政府專項債券,以及金融機構改革共五種經濟調節工具。今年初已宣布,將削減近兩萬億元的各項企業稅賦費用。至於發債方面,中國前八月地方債累計發行規模已接近去年全年,《路透社》的數據顯示,截至八月底,中國地方債發行總量已達三萬九千六百二十六億元(人民幣.下同),去年全年則累計發行地方債四萬一千六百五十二億元。 多箭齊發救經濟,難免令市場憂慮會引發負面問題,擔心出現「提油救火」的局面,尤其是地方債務問題成了最大隱憂。不過,面對GDP增長放緩,全球經濟減速的大環境,中方始終不能以待斃, 而放寬QFII增加吸納海外資金,亦算是最安全的做法。美國方面的經濟數據亦反映出,貿易戰的傷害較預期嚴重,重點是美國總統特朗普已無計可出,中方仍有不少手段,能夠爭取到更多的談判籌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