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系列

Print-Rite賀良梅 迎3D打印新世代

在全球化經濟下,香港工業北移及轉型已是不爭的事實。本港仍有不少企業家,努力尋找產業升級,維持在市場競爭力。在本港列印機通用及再生耗材的設計及製造商天威控股(Print-Rite)主席賀良梅(Arnald),30多年前創業,憑著不斷研發及創新精神,建立其打印耗材王國。公司由生產點陣式打印機的色帶,逐步升級噴墨打印機墨盒和激光打印碳粉盒,升級至發展現時市場熱捧的3D打印業務,正是本港工業創新的最佳例證。 Text / Henry Lau Photo / 鄺銘漢 2011年德國提出「工業4.0」的概念,顛覆了全球工業的發展,其中3D打印改變了傳統製造業的理念和模式。儘管這個概念並不是新的事物,至今已經發展了30年,在美國已經有一些大型的3D打印廠商,據業界估計,今年美國有關3D打印的生產值預計高達至160億美元;另方面,國家更把其在《中國製造2025》中列為重點發展技術之一。早在2015年,政府便發佈了兩年發展計劃以支持行業發展,近日進一步發佈2017至2020年行業發展計劃,提出至2020年實現產業收入超過200億元人民幣,年均增速超過30%等目標,行業前景廣闊。 天威控股創立於1981年。賀良梅憶述當年在香港創業:「起初公司只有數人,只能從事銷售辦公室文具和打印耗材的貿易生意。隨着商界在1980 年代開始使用電腦和打印機來處理業務,我發現打印耗材需求極大,遂於1988年在珠海設廠,開始生產點陣式打印機的色帶,並自創品牌『天威』(Print-Rite),成為內地首家打印耗材生產商。當年天威的冒起,更吸引了不少內資企業仿效。」 他不諱言,專注研發是企業可持續發展最重要的土壤。現時,天威的廠房面積已超過50萬平方米,聘用逾800名研究員和技術員,申請的國內外專利超過2,500項。其生產打印耗材產品包括:色帶、墨水、噴墨打印機墨盒、激光打印機碳粉盒、影印機碳粉盒、碳粉、感光鼓及芯片等,在全球120 多個地區有售,每年營業額高達8位數字。其中,現時核心業務仍是生產打印耗材產品,佔約整體業務約8成,每月生產逾數百萬個噴墨打印機墨盒、逾百萬個激光打印機碳粉盒,以及數十萬個影印機碳粉盒。 重視專利 保持競爭優勢 賀良梅對於市場洞察及行業發展具有前瞻性,在1999年創立專利部,2000年即與國際行家Espon展開專利戰。他一直鼓勵註冊新專利,以保障研發的成果。 現時天威持有專利數目逾2,500個,屬行內第一。他指出,過去在內地抄襲問題非常嚴重,但隨著國內知識產權意識已漸抬頭,每年新專利註冊量超逾美國,且內地對創新產業資助龐大:「港商因法制關係習慣保守行事,創新精神不及內地。」他寄語港人,要認真看待優勢被內地超越的問題。 賀良梅明白到,科技日新月異,市場急劇變化,企業若不走在行業前端,遲早被時代淘汰。2014 年,天威再創立CoLiDo 品牌,開展3D 打印業務。「早在2012年,我們已開始研發了有關技術,我深信3D 打印市場的發展軌跡將會像昔日2D 印市場般,即普通3D打印機長遠也會無利可圖,業界會走向金屬3D打印硬件,但長遠真正賺錢的是3D 打印耗材。」賀良梅強調,該公司花了相當大的精力來研究3D 打印技術,專攻中低檔市場(零售價500 美元或以下)FDM(熱融擠壓成形),銷售對象主要為中小企、創業者及學校等。 賀良梅透露,現時3D 打印業務內地、美國及其他地區各佔三分之一。開始業務時,市場只限於內地,首年的營業額只是數百萬元,生意逐年以倍數增長,已擴展至美國、英國、日本等多個國家,預料業務前景大有可為。 進軍金屬3D打印 領先業界 據美國市場研究公司Grand View Research(GVR)的一項研究指出,全球3D金屬打印市場份額將於2025年達到2.86億美元(約22.3億元),預料航天科技業的增長最為顯著,年均複合增長率可逾30%。 賀良梅指出,現時市場上一般使用的3D金屬打印均以金屬粉末作打印材料或以金屬粉末混合PLA或ABS膠成為線材,以激光固化打印的成品細緻慎密,相信能夠滿足高級行業需求,但成本高昂,動輒花費達數百萬元,且金屬粉難以存放。 他續指,天威在今年首季推出3D金屬打印新方案,生產的3D金屬打印機及金屬打印線材,除了容易儲存,價格只是主流3D金屬打印機服務的約五分之一。旗下3D打印品牌CoLiDo獨家研發新一代AMSS 3D金屬打印技術,生產3D金屬打印機及金屬打印線材,致力研發複合打印物料、提升打印速度,務求生產尺寸更大更複雜的3D金屬組件,迎合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部分發明已取得專利,機器將於2018年首季於全球推出。新款3D金屬打印機適合中小企廣用於首辦設計或小量生產,並以AMSS打印技術及FDM增材技術為藍本:通過加溫,金屬線材從噴頭擠出,逐層打印堆積成形。不同的是AMSS需經脫脂工序去除粘結劑,最後以高溫1350℃的環境將金屬燒結成型。集團已為產品及新方案申請21項專利,並獲得「第7屆香港創新科技成就大賽」銀獎。 整合O2O平台 回饋社會 面對數碼行銷急速發展,集團亦全面進軍互聯網銷售。當下營商環境變幻莫測,對天威來說是挑戰更是機遇,利用電子商務和「互聯網+」方式不斷推進企業、技術及產品全面轉型升級,建立多方位的資源整合平台、數據處理機制以及進一步完善透明化管理模式,展開更充分的網絡化探索,賀良梅堅信這將開辟無窮的可能性。 除業務拓展外,賀良梅亦深信人力資源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之一,因此他不遺餘力推出多個項目,建構天威的企業文化。自2000年起,天威先後與中山大學、暨南大學等合辦工商管理碩士、工程碩士課程等,為員工的增值及成長打造優秀的平台;同時亦舉辦激發科研人員創新力的天威科技大會及以藝術和運動交替的天威文化年,全面提升員工的素質,讓員工得到更有效及多方面的發揮機會。 賀良梅對於公益慈善亦不為餘力,在公司其他董事會成員大力支持下,於1999年在本港成立「天威慈善基金有限公司」,並投入近1,500萬與中國青少年基金會及香港「苗圃行動」合作,多年來於中國各地貧困縣市捐資修建逾50所「天威苗圃希望小學」,成立獎學金資助有需要的學生,為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環境。除支援教育培訓外,天威亦成立義工服務隊作慈善服務。另一方面,集團注重實踐綠色工業,除推行環保回收行動外,產品生產上亦以環保的廢水處理系統和廢粉回收系統處理,為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