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老闆筆記

【吳老闆週記】星拋離港 可供借鏡 美再加息 中國完勝(9月15日)

吳老闆週記(9月15日) .香港最新人均GDP只及新加坡的不足七成,被遠遠拋離。 .美國只懂加息,對政府及企業十分大鑊,最終導致衰退。 .未來兩、三年,中國經濟又會贏盡全球,全靠政策主導。   星拋離港  可供借鏡  美再加息  中國完勝 新加坡繼早前在特首李家超預告最新一份《施政報告》將有一系列「搶人才」政策出台時,搶先公布新的「海外網絡和專業簽證」(Overseas Networks & Expertise(簡稱ONE)Pass)計劃後,近日又將原定於11月7日至11日舉行的「金融科技節(FinTech Festival)」,提早到11月2日至4日,與香港10月31日至11月4日舉行的「金融科技週(FinTech Week)」「撞期」,甚有「搶客」況味。 因此,不少商界人士呼籲港府盡快放寬外地抵港人士的隔離政策,由現時的「3+4」,改成「0+7」,以增加外地人來港參加「金融科技週」以至國際7人欖球賽的吸引力;然而,「0+7」可能仍未必足夠,試想像抵港人士7日醫學監察期間不能前往食肆及酒吧等?此外,入大球場觀眾要戴口罩? 星拋離港  可見於三方面 話說回頭,新加坡已遠遠拋離香港。根據世界銀行資料,1997年時,新加坡人均GDP為26,376美元,稍微落後於香港的27,330美元;及至2021年,新加坡人均GDP達72,794美元,香港則只得49,660美元,只及這位競爭對手的不足七成而已。 究其原因,其一固然與新加坡元相對美元升值有關——1997年時,1美元可兌換1.7新加坡元,現時則只能兌換到1.4新元;此之所以本欄早幾年預期,中國可在2025年前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便計入了人民幣升值的因素。 不過,新加坡跑贏香港,主要原因還是當地經濟真的做得好,吸納了不少國際人才,搶去了香港不少生意;香港現時流失了逾20萬人,經濟要追落後,有甚麼可借鏡新加坡的地方?如果香港經濟搞得好,人均GDP上升,購買力上升,所有物價包括樓價便不算貴。 除了人均GDP等數字,新加坡優勝過香港,還可見於老人家的生活。近日看到內地直播報道香港老人家的生活,無論有錢的,抑或草根階層,很多年屆退休年齡的,還未退休,前者可能由於無人接班,後者則可能因為手停口停,總之就是還要死做爛做,值得注意的是,香港乃全球最長壽的地方,即是老人家有排做;反觀新加坡,年屆退休年齡者,卻真的可退休,這便歸功於當地的退休保障制度、土地房屋政策等。 美國持續加息  經濟大鑊 港股方面,繼續尋底,恒指本週三(14日)再度跌穿19,000點關口,至接近半年低位。這是由於隔晚美國公布的通脹數據差過預期,搞到市場認為美聯儲9月將會大手加息0.75厘,甚至1厘。 本欄本來以為,美國的高通脹難以長期維持,捱6個月便會無事,調頭回落,如今情況卻是不似預期。而美國應對高通脹的方法,似乎只懂加息一招,這將令當地政府及企業均十分大鑊——前者發債要多付利息,且看10年期美債孳息率已上升至3.4厘樓上,再加上去,突破4厘亦不出奇;後者則因融資成本上升,便減少投資,影響盈利,結果就是導致經濟衰退。同時,英國以至歐洲的情況亦如是。 不過,全球其他地方包括印度、非洲、東南亞,以至日本、南韓等則無事。尤其是內地,隨着勞動力市場仍疲弱,工廠很容易請到人,薪酬下跌,人民幣兌每美元下跌到「七算」應已調整完畢,兌其他地方貨幣更是呈強,即是可以平價買入原材料,因此,內地並無通脹壓力。 政策主導經濟  力量強大 如此看來,未來兩、三年,中國經濟又會贏盡全球。事關此前美歐經濟復甦,全靠放開疫情,催谷消費;如今面對高通脹,需不斷加息,令企業不願投資,市民不願消費,經濟動力無以為繼,最終導致衰退。相反,中國尚有減息空間,跟美歐調轉來做。 內地以政策主導經濟的力量正是如此強大。且看鋼鐵業,為了不向本來依賴的三大鐵礦石供應商買貨,內地鋼鐵業索性減產,並改為向中小型供應商買貨,導致鋼鐵價格上升,全球需求減少之餘,也養大了其他供應商,三大則無啖好食。此外,煤碳業又是這個做法。 未來手機市場也將如是。且看華為及蘋果最新發布的手機系列,已鬥到上天——衞星通訊功能,隨着華為聯手北斗衞星,而北斗衞星將愈來愈商業化,技術還先進過美國老舊的GPS,加上不會容納於蘋果手機,如果微訊這主要通訊工具也不能在蘋果手機下載應用,蘋果將於3年內消失於內地,根本無需以晶片還手。 南華證券錢莊 美國本週二(14日)公布的8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按年上升8.3%,高於市場預期的8.1%;剔除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按年升幅更從7月的5.9%,擴大至 6.3%,導致下週美聯儲加息預期升溫,起碼加0.75厘,更甚者或大手加1厘,今年餘下兩次議息還會再加。 結果,美股經歷了一個「黑色星期二」,三大指數大幅下挫,道指下跌1,276點,相當於3.9%,收報31,104點;標指更下跌4.3%,相當於177點,收報3,932點;對息口最敏感的納指,自然是重災區,狂瀉5.2%,相當於632點,收報11,633點。不過,個人認為,如果加息真的導致當地經濟衰退,此幅度算是跌得少;始終,道指由歷史高位36,952點跌落來,目前還有31,000點,跌幅不足兩成。 港股方面,跟以前一樣,人升我不升,人跌我跟跌,猶幸總結一週,三大指數跌幅只在0.7%至1.5%;未來還看有否資金流入舊經濟股,且看中資電信股及銀行股的收益率高企,具相當吸引力。 每週焦點板塊——醫藥股 外電報道,繼上月的《晶片法案》後,美國總統拜登本週一(12日)再簽署一項行政命令,以加強本土生物醫藥產業發展,降低對中國於先進生物製造基礎設施的依賴,不過相關細節尚未敲定。 消息一出,一眾醫藥股於中秋節假節後開市便應聲下挫;當中,藥明生物(02269)跌近兩成,同系藥明康德(02359)及藥明巨諾(02126)亦分別下跌16.8%及7.5%。 然而,投行似乎不太悲觀。摩根士丹利就指出,鑑於生物相關工廠建設週期較長,以及生物製劑的委託開發製造(CDMO)或委託生產服務(CMO)產能過剩風險有限,因此認為對藥明生物的中期影響可能有限。 事實上,前車可鑑,例如早年的流動通訊系統,以及近年的晶片產業,外國愈是遏抑中國發展,愈是逼使中國加大投資自主研發,相信生物製藥亦會如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