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AI成為社會發展的「必然選項」

數碼世界依靠數據驅動,其運作的三大支柱是數據、算力和算法。大數據(Big Data)及雲計算(Cloud Computing)技術對應前兩者,至於代表算法的技術便是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三者形成數碼世界的ABC三大基礎設備,三個要素缺一不可,相互促進、相互支撐。以美食作為比喻,大數據相當於食材;雲計算是烹煮必須的煤氣或電力;人工智能的演算法便是烹飪方法,三者俱備才能炮製出美味佳餚。 人工智能的概念早在70年前已有科學家提出。1956年夏天在美國達特矛斯(Dartmouth)舉行了一個關於人工智能研討會,正式提出人工智能(AI)的定義。隨着電腦出現,當時的科學家便構想將人類智能赋予電腦,讓電腦模仿人類思考,進而模擬人類的能力或行為。AI作為一門學科便在這時起步,人們普遍將這一年稱為AI元年。 時至今天,AI已進入了人類生活。我們日常接觸到的智能手機、叫車軟件、社交媒體、導航、搜尋引擎等都運用了AI技術。不過,這種在特定範圍執行具體任務的AI只屬於「狹義人工智能」(Narrow AI)。至於能夠模仿人類思維、決策,有自我意識、自主行為的「通用人工智能」(General AI)現時仍只能在科幻小說或電影找到,未能成為現實。在AI發展初期,利用以法則為主(Rule Based)的程式,將人類專家的知識和經驗變成數據形式,通過數據讓電腦進行推理,這種系統擁有多條法則,可進行簡單的推理,稱為專家系統。這些法則要明確,數量要少,例外的情況不能多,所以適用處理結構化的數據,但面對大範圍、數量多、非結構化的數據便難以應付。 機器學習數據為本着重學習 除了法則為本的程式外,AI另一重要分支是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與法則為本的方向相反,機器學習從下至上,着重AI模型的學習,盡可能提供大量數據,經由人類知識從數據提取一些具有特徵的數據(feature data),讓AI模型學習,然後用學習好的模型去判斷數據,並得出問題的答案。 機器學習將複雜的智能問題換成相對簡單的統計問題,而電腦正是處理統計數據的能手。經過大量數據的訓練後,AI便能總結出規律,應用到新的樣本。如果在缺乏足夠數據的全新場景,AI只能瞎猜,無用武之地。現時學術界普遍相信,讓電腦獲得智能的關鍵是大數據,因此機器學習已成為AI的主流方式。雖然「餵飼」AI越多數據,便越有智慧,但只要仍需人類參與特徵工程(把原始數據轉變成特徵的過程),效率便難以提升。科學家便模仿人類的生物神經網絡(Biological Neural Network)的結構和功能,創造出一種人工神經網絡(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數學模型。 人工神經網絡由大量人工神經元(與人腦運作相似)聯結進行計算,是一種自適應系統(adaptive system),可根據環境變化調整自身,使行為在新環境下仍能達到最佳功能。簡單來說,這便是具備了學習功能,因此,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在提取特徵的過程已無需人類協助,可以自行從海量數據中通過持續學習而完成。深度學習現時是機器學習眾多分支中,最廣為應用的AI技術。 AI決策系統贏圍棋世界冠軍 機器學習或深度學習較普遍的應用範疇有5類。一是電腦視覺(Computer Vision),如用於手機解鎖、安全監控、門禁系統等的人臉辨識技術。二是自動語音辨識(Automatic Speech  Recognition)技術,手機的語音輸入法或智能語音助手如Siri、Echo等均屬這類,可從語音中說一段話,隨即翻譯成另一種文字,實現不同語言之間的交流。三是自然語言處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NLP)。它是在機器語言和人類語言之間溝通的橋樑,實現人機交流。NLP最常見的例子是電郵篩選器,最開始是垃圾郵件篩選器。Gmail電郵系統更進一步可根據內容識別出電郵屬於主要、社交或促銷三類中的哪一類。此外,也常用於智能助手、語言翻譯、搜尋引擎等。四是決策系統。最著名例子是1997年IBM的超級電腦Deep Blue(深藍)打敗國際象棋世界冠軍,另一例是2016年打敗世界圍棋冠軍的AlphaGo。現時決策系統已在自動化、量化投資、AI遊戲等範疇廣泛應用。最後一類是大數據應用。社交媒體通過你看過的文字或圖像,知道你喜歡的內容,便可進行更精準的營銷。 AI在電腦視覺及語音技術的應用已有蓬勃發展,未來重點是增加不同場景的應用。在NLP的範疇仍需在語意理解能力方面再提升。至於決策,則要在通用能力下功夫,令電腦學習到的知識可以在不同場景運用。 關注倫理推動可解釋AI冒起 現時Al技術及產業應用已成為人類生活的「必選項」,但AI究竟是甚麼?對我們的生活帶來甚麼改變?不少人仍然一頭霧水,尤其是深度學習的能力,在某些範疇已超越人類,但透明度卻不足,令人難以理解。近年業界關注AI的倫理及治理問題,可解釋AI(Explainable  AI)成為業界研究的新興範疇,核心議題是AI的透明度與可解釋性。歐洲、美國及中國等主要國家近年均立法監管AI運用及帶來的私隱問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更在2021年通過首份AI倫理協議,提出包括「透明性與可解釋性」在內的10大原則。部份人對AI仍停留在電影未來戰士(Terminator)的恐怖形象。當然擁有自我意識的通用AI可能會在未來出現,但我們必須認清AI對人類有甚麼影響,如何發展才對人類是最合適的。究竟AI最終會成為人類最佳的助手,抑或最恐怖的敵人?我們要主動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作者:香港中國商會常務副會長陳亨達 [...]

專題

AUTOML Capital 取得資產管理牌照的start up

香港的創科,其實亦有令人驕傲的地方。本身有差不多8年時間在私人銀行從事量化分析工作的林朗行(Rebecca),眼見大數據、AI逐漸普及,而且市場對兩者的憧憬愈來愈大,於是與幾位同是數據分析的夥伴,構思是否有統一的方法,將數據分析的過程更簡化,某程度上,可以先給予自動化的模式,其後更用Automated Machine Learning這個主題,進駐數碼港。 當時她憑著這個主題,參加數碼港培育計劃,獲得起動資金,可以招聘人才。其後,再獲得croucher foundation的100萬資金,又再得到政府enterprise support scheme的200多萬元基金。 「當時Google推出了產品,稱為AUTOML,但只集中在圖像上,將Machine Learning的門檻降低,因為與我們的概念完全一樣,於是公司決定起用AUTOML Capital 這名稱,而我們是集中在金融數據上,並慢慢找到產品的空間,創出了wealth tech(財富科技)系統,如何在目前波動市場中,做到最佳的決定,便是利用AI人工智能分析出投資數據。 系統經過多次反覆驗證,效果不錯,於是向證監申請牌照。現時能夠以start up身份取到資產管理牌照,是十分難得,因為證監著力保護投資者,會經過多審核,公司必須有良好的團隊,每個功能都有支援,硬件是否有應急計劃,如水浸、地震是否有支援?期間不斷重覆測試,用上3年時間。這段時間內,Rebecca成為了三名子女的母親。 絕非神秘之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