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策略

Jigar Bhansali:虛擬銀行將為亞太區銀行業 帶來天翻地覆的轉變

新冠肺炎疫情無意間加速各行業及經濟體系的數碼轉型,並成為數碼金融服務的轉捩點,而技術的再平衡正在創造全新的生態系統及文化行為,以構建新一代的互聯網技術。持續的數碼化,將帶來全新的體驗、規範、數據存取模式及擁有權,金融服務業亦不例外。 根據 IDC 的研究顯示,亞太區銀行正加速數碼化進程,致力提升實時支付、欺詐管理及產品銷售等能力,預計至 2022 年將有 70% 的銀行採用實時支付系統。過去幾年,伴隨數碼化的發展,客戶藉智能手機及平板電腦得以「經常在線」,與銀行職員更緊密聯繫,也讓零售銀行在每個交易階段均能為客戶提供服務,無需只依靠實體分行。 亞太區的金融服務尚未能惠及每個市場,撇除尚未持有銀行賬戶的人口,虛擬銀行能為客戶提供便捷、具成本效益的賬戶管理服務,從而推動普及金融。2020 年,僅在香港就批出了八家虛擬銀行牌照,當中包括 WeLab Bank 及與渣打銀行、中國銀行等合資的企業。與此同時,傳統銀行亦在加速數碼化發展,預計在未來幾年將進一步推動亞太區虛擬銀行的發展。 開創亞太區虛擬銀行新紀元 開創智慧數碼銀行新紀元的關鍵,是提供全新的客戶體驗,促使亞太區金融科技的發展與靈活創新。隨著新科技的湧現、純數碼方向的發展、寬頻互聯網基礎設施邁向 5G 時代,以及通過衛星接入的免費互聯網連接服務,地域障礙正迅速消失。電子銀行業務和流動應用程式日益普及,客戶如今無需再像以往一樣親身到銀行分行進行交易,而可通過電子渠道處理申請貸款、開立存款戶口等複雜的銀行服務。於是分行可藉此降低維護、聘用職員、基礎設施及日常營運等成本開支,並減少對文書工作的依賴性,使區內銀行有餘力改善各自的不足,從而向客戶收取更低的服務費並提供更高的存款利率。 提升銀行營運與個人化服務的透明度,有助推動亞太區客戶使用虛擬銀行的金融服務。實時讀取銀行資訊、查閱賬戶結餘、提升財富管理服務,加上優質的客戶服務,將轉化為高效便捷的個人銀行體驗。3D安全驗證、詐騙預防工具及生物識別等措施的不斷改進,讓虛擬銀行可藉此消除日益嚴重的網絡安全威脅,防止針對中小企保安及員工詐騙的漏洞,因而獲得消費者的信任以及採用。 致力提升合規性及改善客戶體驗 亞太區虛擬銀行正以提供更無縫的初次體驗方向發展,而當務之急是要建立一個能識別及驗證準賬戶持有人的系統,同時能對回頭客的數碼身份、行為、所使用的裝置及可能被視為欺詐行為等異常現象有深刻的了解。網上銀行的交易速度和有限的透明度形成的新風險,亦促使虛擬銀行在機遇與挑戰之間取得良好平衡。 數據分析、人工智能與機器學習等工具,有助虛擬銀行更高效地獲取商業洞見,並輕鬆應對區內瞬息萬變的監管規條,減少具犯罪意圖的資金流動引致的客戶風險,並加強衡量、控制和管理,尤其涉及信貸、市場和流動資金的各種風險。此外,諸如增強驗證流程等創新解決方案亦可增加準確度,顯著地減少人為錯誤,從而提升區內各銀行機構的盈利能力。 除了財務合規性,虛擬銀行的主要差異化優勢之一,乃在於用戶體驗,因此虛擬銀行正致力推動開放的溝通渠道及加強客戶與銀行顧問之間協作。隨著虛擬銀行聚焦於業務增長與可擴展性,數據分析和雲端,將在虛擬銀行的整個金融生命週期擔當越趨重要的角色。為了提升客戶服務的體驗,虛擬銀行必須持續改善流程,並提升為消費者提供實時數據洞察及採取適當行動的能力。 未來加強協同作用與夥伴關係 無可否認的是,虛擬銀行是亞太區零售銀行業發展的下一波浪潮。然而虛擬銀行絕不能替代傳統銀行和分行的功能,因為消費者與銀行互動的過程中仍需要人性化元素。反過來,我們預計傳統和虛擬銀行之間的共生關係將在亞太區的金融格局中佔主導地位:虛擬銀行迎合中小企、精通數碼或是無法使用傳統銀行服務的消費者,而傳統銀行則能滿足在處理諸如財富管理和保險經紀服務等複雜交易時需要更多個人化建議的消費者。 虛擬銀行的主要優勢是能夠將各種銀行產品和服務整合至一個單一、綜合、可隨時隨地存取的平台上,方便客戶進行個人轉賬、儲蓄及使用現金。因此,未來幾年亞太區虛擬銀行業務的持續成功將很大程度取決於區內銀行與金融科技公司之間能否建立有效的夥伴關係與協作。 [...]

企業策略

科技將推動「金融新常態」

亞太區的金融機構競爭激烈,能否提供卓越的客戶體驗和服務將斷定傳統銀行可否保持競爭力。隨著開放銀行 (Open Banking) 今後將繼續開放數據存取和支付服務,區內銀行需要加強數據部署,務求為客戶創造更多的價值。確保價值鏈之間有更緊密聯繫至關重要,並根據可實行的見解提出嶄新方案,以促進不同銀行業務的生產力和卓越的營運表現。 新興技術如大數據、電腦分析、雲端、流動技術、物聯網、區塊鏈和認知科技等,已席捲金融業並成為主流。這些技術的融合,將為亞太金融服務業帶來全新的商機和營運模式,而金融科技企業和新世代的金融服務供應商,正迅速抓緊某些例如個人借貸等小眾市場,如同任何商業週期,金融科技企業正與銀行加強合作,向消費者提供更好的無縫數碼借貸服務,以擴大業務範圍及影響力。 隨著越來越多監管機構推動無現金社會,我們觀察到更多亞太區的金融科技企業將重點轉移到數碼支付的覆蓋服務。這些服務超越了核心的支付服務,為標準支付流程帶來更大價值。企業可以利用覆蓋服務加強跨平台付款方案的客戶體驗,包括應用程式內付款和支付賬單。這些服務適用於穿戴設備及智能手機,受惠予消費者、銀行和商戶。 香港及亞太區企業趨向採用API 以客戶為中心的金融創新工具已成為焦點,越來越多亞太區企業採用應用程式介面(API)。香港金融管理局於2017年9月宣布推出多項措施銳意提升當前的銀行體系,讓香港邁進智慧銀行的新紀元,包括發出虛擬銀行牌照,容許企業使用數碼渠道提供零售銀行服務而非實體分行和開放API框架。有關措施採用基於風險的原則,並分為四個階段落實開放API功能。 開放API和開放平台的銀行業務正重塑亞太區的金融服務業,銀行圍繞API採用、管治及推動生態系統的方向重新思考企業策略,亞太區的銀行即服務(banking-as-a-service,BaaS)供應商亦見蓬勃增長,能夠提供API驅動的銀行基礎架構。在大多數用例,這些基礎架構可在不需資本或金融機構授權的情況下部署和啟用。我們還留意到,隨著開放API的生態系統出現,亞太區的金融科技企業與銀行之間建立更多的合作夥伴關係,進一步加快交易速度。 大數據及區塊鏈為推動金融能力的關鍵 數據已成為推動金融能力的主要動力,協助銀行全面地了解客戶實時財務狀況。越來越多亞太區的金融機構利用數據分析促進更佳的決策、產品開發,以及更有效的風險管理、財富管理、供應鏈融資和欺詐檢測。在過去幾年,金融技術領域的創新包括在不同平台採用機器學習以加快決策過程。 數據革新為亞太金融服務業帶來重大機遇。物聯網的潛力逐漸被發揮及形成「銀聯網」(Bank of Things,BoT),這有助提高客戶忠誠度,並為銀行增加更多的商業價值。零售銀行可通過銀聯網對進入其分行的客戶收集信息,而保險公司則可以與客戶共享有關其受保貨物的實時數據。隨著客戶趨向使用健身追踪器、智能手錶和個人助理裝置等智能設備存取數據,亞太區的銀行能更了解客戶的個人財務狀況,從而根據其日常需要,提供更加貼心的體驗和解決方案。與此同時,亞太區的金融企業正善用區塊鏈技術,以促進和增強創新能力及客戶體驗。金融科技企業亦考慮將業務重點轉移到數碼和實時支付的無縫借貸體驗。 為了提供更好、更有效的跨境交易,支付服務供應商和銀行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但除了競爭,我們也觀察到金融領域整合的趨勢。亞太區的監管機構正研究加強金融領域措施,銀行和區塊鏈初創企業亦將重點放在未來的增長機會,因此我們預料兩者之間的協作在未來幾年將有所增強。此外,亞太區的區塊鏈和金融技術不再專注於零售,而是朝著企業用途的方向發展。儘管API、大數據和區塊鏈在亞太金融服務業並不新奇,但隨著我們進入銀行與技術公司之間加強合作的智慧銀行時代,這些技術在未來幾年將繼續成為主要驅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