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華時事

BAT牽頭 中國AI趕上美國

投行高盛(Goldman Sachs)日前發表的《中國人工智能崛起》報告指出,中國人工智能(AI)科技正快速趕上美國。報告認為,由於人工智能被中國政府視為優先發展的重大創新領域,故易於得到龐大的資金資源以至政策支持。未來幾年,中國有望創造出一個由AI和機器學習驅動的智能經濟體。 雖然分析認為中國市場仍有半導體技術不足,以及高端產品少的問題,但在政策支持下,預期發展空間極大,當中中國科技巨頭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在AI發展領域中各有所長,如有專於汽車開發,亦有專於消費層面,隨著AI在生活中的應用愈來愈廣泛,有關研究或成為這些巨頭新收入引擎。 當中,中國市場的成長尤其強大,以現時較使用量較大的工業機械人為例,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資料顯示,二○一六年全球工業機械人銷量為二十九萬台,增速百分之十四,預計今年增速為百分之十三左右。而二○一六年中國市場工業機械人消費總量則達八萬九千台,比二○一五年增長了百分之二十六點六。其中國產機械人更共銷售二萬九千台,同比增長達百分之三十點九。 提升技術 不過,高盛報告亦提到,中國的人工智能運算能力方面,過去中國處理器晶片高度依賴外國供應商,這或較為輸蝕。然而,報告亦指隨著中國政府戰略發展半導體業,預期將日漸減少依賴。事實上,在上週六(九月二日),華為在IFA二○一七柏林消費電子展上,就發布了「人工智慧晶片」──麒麟970。該晶片支援語音、人臉、場景識別等多個人工智慧場景的處理,華為高級副總裁余承東稱,麒麟970是全球第一款手機AI晶片。這亦讓華為繼Google、蘋果之後,成為有能力開發AI晶片的製造者。 除了半導體問題,其實中國的人工智能產業還有產能高,但質素不高的問題,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副司長羅俊傑指出,中國很多機械人企業主要發展中低端產品,高端方面不足,這也體現了機器人產業創新能力差的行業痛點。由於機器人產業整體呈現小、散、弱的特點,故在標準和檢測體系方面需要加強。 當然,這種散弱的情況並不會出現在才雄勢大的科網巨頭,因此,高盛報告就看好中國網絡三巨頭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認為是人工智能發展潮中的最大受惠者,高盛指原因是這幾家公司擁有龐大而獨特的資料集,並且擁有足夠的資源來利用該技術。 的而且確,三巨頭在人工智能發展上都有領先的個人之處,以百度為例,其自動駕駛Apollo平台,就震撼汽車市場,這個軟件平台,能夠助力傳統車企更為快速地搭建出一套屬於自己的完整的自動駕駛系統,瞬間降低了自動駕駛的入門門檻。在今年六月初,百度已經與德賽西威(Desay SV)、聯合汽車電子等幾家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合作。至七月合作的車廠包括戴姆勒、福特兩家國際車企以及東風、長安等十三家中國車企。 競爭力強 至於阿里巴巴方面,與其他巨頭相比,阿里的人工智能實驗室更多地偏向消費級產品。如在二○一六年八月推出ET機械人,開始應用於旗下電商平台的日常客服中,近期亦研發出首款消費級人工智能產品天貓精靈X1智能音箱。此外,金融領域亦是阿里人工智能的一個重要布局方向,如AI視作為螞蟻金服的一個核心技術引擎,研發範圍從底層的機器感知(比如視覺)、到自然語言理解、機器學習與深度學習的預測,以至頂層的推理與決策等。 而騰訊則在二○一六年四月正式成立的騰訊AILAB,屬於騰訊技術工程事業群,主要圍繞圖像識別、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機器學習四個方向進行研究。目前團隊有五十餘位AI科學家及二百多位應用工程師,其技術已經應用於上百個騰訊產品內,包括微信、QQ、QQ 音樂、QQ 視頻等產品中。 [...]

專題

BAT掀生鮮大戰 寡頭格局成形

繼阿里盒馬鮮生、本來生活進軍線下門店後,美團也推出掌魚生鮮加入戰團……一時間,一場線上線下的生鮮大戰正式開打。今年以來,多家生鮮電商獲得BAT(三大網企百度、阿里及騰訊之英文名稱字頭縮寫,現變成巨型網企統稱)大額融資,令生鮮大戰更為刺激。BAT覬覦新鮮市場,離不開有利可圖。只不過,能在這門生意賺錢鳳毛麟角,蝕本或執笠者卻為常態。有分析指,高「死亡率」證明瞭生鮮電商絕對不會是小玩家的遊戲。互聯網+線下生鮮的寡頭局面正慢慢形成。 今年第一財年,天貓生鮮推出全球十大純淨原產地計畫。新西蘭、挪威、阿根廷等原產地商品,在全國十一個重點城市布局,實現當日達和次日達的生鮮物流服務。財雄勢大的盒馬鮮生近日在北京、上海、寧波開了十三家門市,門市附近三公里範圍叫外賣,三十分鐘送達。美團旗下的掌魚生鮮首間門店七月十九日於北京博泰國際商業廣場開幕,掌魚生鮮目前主要商品品類包含飲料酒水、休閒零食、乳製品、餐飲烘焙、方便速食、繽紛鮮果等範圍,並未像盒馬鮮生、本來生活那樣售賣活海鮮。與此同時,京東近日宣布生鮮加拿大館正式上線,推出海外自採,可以做到二十八小時送達消費者。 美團外賣早前宣布其累計的用戶數量已經突破二億,活躍用戶數量就達到二千七百六十六萬,美團創始人王興早前曾指,選擇做生鮮是因為與客戶需求相關,也與業務能力相關,而活躍用戶量接近三千萬,則讓美團方面更有信心進軍生鮮市場。美團的工作人員稱,美團外賣會為其提供配送服務,實現三十分鐘配送到家。 八成八蝕本 業內普遍認為美團方面推出掌魚生鮮就是劍指盒馬鮮生,不過要從行業經驗來說,應該還是阿里更足一些。雖然美團的野心不小,但不能忽略的是,目前整個中國的生鮮電商市場仍然沒有打開局面,受眾群體仍然較少,而基於電商平臺延伸的生鮮O2O則還沒有找到十分明確的方向,大家仍然在探索一種行之有效的,大眾能夠接受的,運營成本又比較低的模式。 單從線下生鮮超市來看,永輝超市可以說做的已經相當成熟,不過永輝超市在這一方面的盈利卻令人有些沮喪,二○一四年,生鮮類目毛利率僅為百分之十二點七九。這兩年倒下的新創線下生鮮超市也比比皆是,如果不是京東、阿里巴巴等大集團的資本注入和整合收購,或許倒下的新創公司會更多。 巨頭紛紛進軍生鮮市場,龐大規模乃是主因。艾瑞諮詢公布的資料顯示,二○一六年,國內生鮮電商的整體交易額約九百億元,比一五年的五百億元增長了八成,預計一七年整體市場規模可以達到一千五百億元。資料顯示,目前中國生鮮市場規模接近一萬億元,電商的滲透率不到百分之三,但卻以每年超過五成之高速增長,成為業界矚目的新藍海。事實,不少生鮮電商獲得BAT大額融資。今年先後有阿里蘇寧投資易果生鮮、京東入股天天果園、百度跟投中糧我買網、騰訊與浙商創投聯合投資每日優鮮等。 不過,生鮮市場或生鮮電商並不是一塊好啃的骨頭。去年九月,中國農業生鮮電商發展論壇發布的資料顯示,在全國四千多家生鮮電商中,只有百分之一實現盈利、百分之四持平,百分之八十八虧損,剩下的百分之七,則是鉅額虧損。去年,美味七七、水果營行等創業公司紛紛倒閉,一米鮮、愛鮮蜂等明星公司頻頻爆出裁員消息。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生鮮電商通過搭建門店,可以縮短冷鏈物流的時間從而降低成本,門店是消費場所也是商家的庫存,一定程度上滿足消費者對生鮮配送速度的要求,同時線上與線下的融合是零售的發展趨勢。自建門店雖然要面臨較重的經營壓力,但可以在短時間內提升企業的估值,獲取更多的資本認可。 不過,電商分析師李成東認為盒馬鮮生、掌魚生鮮的模式也存在一定挑戰,「首先,供應鏈不是很成熟,阿里本身也不是做產銷。第二個,把一個模式放到不同的城市,用戶的喜好不同,不可能完全照搬,管理運營供應鏈都是比較大的挑戰。」曹磊補充指,「生鮮是電商中門檻最高、要求最高的品類,需要包括物流、金融、用戶運營在內的生態力量。但同時,生鮮也是複購率最高、市場想象空間最大的品類,值得巨頭去做深度布局。」曹磊表示,「高死亡率」也證明瞭生鮮電商絕對不會是小玩家的遊戲。換句話說,互聯網+線下生鮮的寡頭局面就此慢慢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