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梁健雄:中國出口見微知著而港交所(00388)盡天時地利

近日港股大跌受到多項因素影響,當中較散戶熱論的當然就是中央出手、要剛趕美國上市的滴滴App下架,觸發中資科網股大幅下挫。 各國經濟明顯復甦 其實市場還有其他潛在因素令機構投資者看淡大市而觸發拋售的原因,就如早前公佈中國出品數據比市場預期略差一點,就此觸發市場預期下半年中國經濟復甦力度有減慢之憂慮,亦是今次港股發生八連跌其中背後一個原因,惟現時港股已反彈了連續三個交易日後到今天,是屬轉勢還是反彈市呢?要判斷就要看早前下跌眾多原因究竟得到解除未,還有近日中央降存款準備金予市場能否對經濟回復信心未。 內地工廠訂單接不停 惟想談論是早前6月中國出口數據略遜於市場一些分析機構預期的問題,據中國海關公佈數據顯示,中國6月出口總值2814億美元,而該數值已接近追平2020年12月份、更加已超越2019年12月份該月總值,即疫情之前的月份出口額,筆者就航運出口問題找過有關做航運業的中資朋友,得到了解是現時船運接單今年已滿額,明年的亦應接不暇,而今年的半年業績已是去年全年的幾倍以上,相信今年全公司每人也會有花紅派發,而且估計花紅數額可以創歷來紀錄,再者現時航運費已是升到往常的三至四倍價格,惟筆者並非想講航運股怎樣怎樣有前景,而是以現時很多貨櫃仍未能啟航又或在外地未能泊岸,因為全球很多國家仍受疫情影響而勞動力不足等因素,導致船隻往往需額外在外海等待泊岸卸貨,少則半個月多則長達2個月,而滯留在中國港口等運往外國的貨物、現時等上一個月已屬閑事。因此如只看海關出口數據已未必能實際反映到內地工業生產出口情況,隨時有誤判內地經濟的盲點存在,因此中國出口若撇除上述因疫情而滯留的影響,其數據應該更高更能反映現時內地生產出口強勁。 規範為未來走得更遠 就今次港股8連跌超過2200點來看,對中國經濟復甦放緩的憂慮可能被過度放大,若剔除中國出口因素問題,就近日最受關注的滴滴出行事件,掀中央不手軟整治網絡安全問題,科網巨企今時今日擁有的科技、經濟以致政治潛在導向力,往往能做到反手是雲覆手是雨,其巨大的主導力就連美國政府亦需退避三分,難怪連美國亦要立例監管及起訴Facebook 、 Google等幾間大企巨頭,全球政府亦正朝向同一方向立例規範有關巨企,現時中資科技股正處中央規範風眼之中,短期陣痛仍在所難免,而內地科網企業的成功相信給整頓後仍可受惠內地經濟高速發展,因此對長還仍屬更健康發展,中央只是要規管行業而非要扼殺其生存,就騰訊(00700)、阿里巴巴(09988)、京東(09618)等一眾中資科網巨頭,往後就算受中央政策嚴格規管、惟仍擁有之巨大優勢日後估計仍不容易有新的挑戰者,所以現時觸發的調整、及後的整固亦屬長線投資者於每次科技股給調整下為吸納時機。 港交所不愁沒生意做 至於今次最受惠除航運股之外,港交所(00388)算食盡天時地利之勢,中央勸喻中資科網企業盡量選擇以中港兩地作上市首選,其一當然以國家安全為首要、其二就有要做大中港兩地金融範疇,藉着現時中國疫後經濟迅速復甦而趁機會再追近美國,亦想全球資金聚焦亞太地區,當全球眾多資金聚集亞太,於美國要在亞太搞事之時就會損害全球投資者,亦會令美國需多一分的考慮,但中概股回歸再加上香港承中資首選集資地,港交所獨特地位、股價隨即擺脫近期頹勢直升回500元樓上企穩,從此該股前景已屬亮麗、又係可以列入一隻長揸的股票。 (筆者未持上述股票) [...]

吳老闆筆記

【吳老闆週記】《財政預算案》失望兼抵鬧

吳老闆週記(2月25日) .財爺在此緊急關頭,卻扲着荷包,不肯幫助市民渡過時艱。 .每人派1萬元,涉資720億元,只相當於財政儲備十分一。 .賣地收入可能又計錯數,淨計中環新海濱地皮已估值750億。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本週三(24日)公布了《2021-22財政預算案》,一如其事先張揚,真的是「睇餸食飯」——全部「派糖」措施減甜,包括公司利得稅及個人薪俸稅寛免上限減半、差餉寬減下半年「收水」、綜援等社會保障由出雙糧變半個月……此等「經濟好時錦上添花,經濟差時落雨收遮」的理財態度,本欄已鬧了很多年。 本港經濟現正水深火熱,《預算案》便提到,去年全年合計,收縮6.1%,是有記錄以來最大的年度跌幅,亦是首次連續兩年負增長;打工仔以至生意人更是處於生死存亡之時,最新公布的去年11月至今年1月經季節性調整失業率,已上升至7%,是近17年來高位,實際情況肯定更差,企業已開展了裁員潮,下一步便輪到倒閉潮……然而,財爺在此緊急關頭,卻扲着荷包,不肯幫助市民渡過時艱。 本欄常道,經濟好時,政府不妨持盈保泰,甚至拓闊稅基;相反,經濟差時,卻要使錢、派錢;如今香港經濟正是有史以來最差,政府仍不大手筆地派錢,還待何時?香港不同大陸,大陸有大把政策可以用,香港卻是無計可施。 政府很多錢 卻「睇餸食飯」 不過,財爺只宣布,向每名合資格的18歲或以上香港永久性居民及新來港人士,發放5,000元電子消費券,僅及去年派錢1萬元的一半;最離譜者,還要分5個月發放,即是每個月1,000元,杯水車薪,怎解燃眉之急?其實,就算每人派1萬元,涉資720億元,也只相當於財政儲備不足十分之一。 何況,外匯基金去年賺很多錢,錄得1,978億元收益,雖然比之前一年的2,622億元,減少了24%,但仍創出歷來第三高;當中,五個主要投資部分全部錄得正回報,包括債券925億元、外地股票690億元、港股40億元、外匯96億元、其他投資227億元。 回看外匯儲備,更多達4,918億美元,港府竟然說無錢,要「睇餸食飯」?當然,政府解釋過很多次,根據《外匯基金條例》,外匯基金的法定目的,首要用作直接或間接影響港元匯率,其次則是維持香港貨幣與金融體系的穩定健全,以保持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可是,現時外匯儲備等如香港流通貨幣的超過7倍,還不足以捍衛聯繫匯率?何況,香港已回歸祖國23年,內地如今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向着第一大進發,還怕有人狙擊港元? 與其借錢 不如取回「積蓄」 除了孤寒地派發電子消費券,今次《預算案》的另一新猷,是設立個人失業貸款計劃,由政府提供百分百擔保,貸款額為在職期間平均每月收入的最多6倍,上限8萬元;首12個月只須還息,之後本金連利息最長可分5年攤還,年利率1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