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策略

港商張傑 廠房跟著客戶走

為了引證製造工業透過升級轉型,投放資源在創科項目之上而獲取更大商機,本刊走訪了一名從事製造辦公室自動化設備、高端消費類電子產品、汽車零部件及模具市場的OEM(代工生產)廠家,借鑑他的成功經驗,說明廠家怎樣定位、確立投資方向,以提升業務價值,受惠於全球紅利時代。 撰文 葉永成 | 攝影 張展銳 張傑創辦的億和精密工業控股(838),於1993年成立,2005年在聯交所主板上市。它是一家專門提供垂直整合服務的五金零部件、車廠模具、塑膠組裝及設備元件生產商。客戶不少是知名品牌,如福特(Ford)、寶馬(BMW)、日產(Nissan)、佳能 (Canon)、東芝(Toshiba)、理光(Ricoh)、富士施樂(Fuji Xerox)等。 創業由深圳開始 回想創業之初,張傑已經選擇深圳為發展基地,「當時深圳主要是農村、泥路,還不如新界的偏僻鄉郊。在深圳南山區租用一個幾千平方呎的廠房,最初生產較簡單、低檔次的產品,例如電子、玩具模具等。一年後,日本辦公室設備生產商紛紛把生產線,遷移至成本較低的中國內地,在當地物色零部件供應商。於是,張傑招聘科研人才,爭取了萬能達(Minolta)的訂單,賺了「第一桶金」。 中國政府把模具製造列入七大重點發展行業之一,對於從事該界別的張傑來說亦是一大優勢。中國的模具市場在過去10年持續增長,有不少外資都在內地設廠。原因是很多零件都可在內地找到,同時政府亦十分鼓勵及支持行業發展,為了扶持業界的發展,政府更向有實力的廠家提供地租優惠,例如在深圳市定安區撥出一塊約200多萬平方米的土地供業界以優惠的稅率租用,億和便是得到科技局推薦入內設廠。 2000年,億和再投放資源在深圳寶安區和江蘇省蘇州市自設廠房,提高產能。張傑了解到日本客戶管治方法有所改變,趨向集中在科研及售後服務的發展,而把生產工序外判,從而減低高昂成本和提高管理品質水平,因此客戶要求更全面、一站式的代工生產服務,即模具和零部件的生產,以至組裝工作都在同一家公司進行。億和因應客戶的需求,便開始發展塑膠製造業務和部件組裝業務,走向一站式的生產。 染指高端科技市場 隨著業務的發展與客戶廠房的所在地,他又將廠房拓展至重慶、蘇州等地,後者更是華東地區500強企業的集中地。「廠房跟著客戶走已經成為了我們的日常運作模式,始終億和是提供零部件的供應商,靠近品牌的生產基地,便可節省物流成本,溝通上亦較為方便。」他說,每當與工業園區所在的區委書記交談時,對方都會主動問到公司為甚麼發展得不夠快、是不是遇到甚麼難題等,當真正遇到障礙時,甚至會主動出面居中調庭,又向業界提供租地優惠,吸引不少國內外的投資者在當地設廠。 2006年,億和精密又開始嘗試生產汽車零部件。張傑表示,汽車零部件與集團原有的零部件生產性質相當接近,只是前者較著重安全性,並且集團現有技術已能滿足汽車零部件模具製造,毋須額外投放大量資金。兩年後,億和已能生產相當多類型的汽車零部件,並全數通過專業汽車零部件的品質測試ISO/TS16949認證,及與通用、日產、豐田等汽車品牌進行合作。 2008年,億和精密又首次踏足醫療儀器模具生產市場,為日本富士菲林(FujiFilm)生產3款醫療儀器模具和組裝結構部件,首次進入高端科技市場。集團生產的醫療儀器,分別是一款X光乳房掃描器和兩款X光影像處理器,均屬於手術室設備。 越南建園 墨西哥設廠 2015年,張傑又進軍越南,建立首個海外電子工業園,中國駐越南大使館也主動提供資料,介紹當地風土人情、政治環境及注意事項等。其中一名大使館官員更留下聯繫方式,更加強了他落戶當地的信心。 今年,億和亦積極拓展歐洲及北美洲汽車零部件市場,同時,為了與現有客戶例如福特、佛吉亞(Faurecia)等有更緊密的合作,公司在年初開始於墨西哥設置廠房,預計於2018年底竣工,並已接下訂單,於2019年投產。 他說,公司的發展步伐與當地政府政策、經營環境及成本等問題息息相關。好像內地政府為實現轉型升級,會主動了解企業需要。在深圳,只要獲認定為高新科技企業,即可獲稅務優惠,更可獲補貼購買高端設備等。在政府政策支持下,創新、創業氛圍濃厚,聚集一批研發人才,做到「成行成市」,科企很快就可請到所需人才,為高科技產業崛起奠定基礎。目前,億和的廠房分布遍及廣東、蘇州、武漢、重慶、威海、越南及墨西哥,印證了「廠房跟著客戶走,哪裡有市場便往哪裡去」的信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