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Francis Belin CHRISTIE'S IN THE NEW CHAPTER 線上拍賣大勢所趨 年輕買家成市場新力軍

著名品牌

【封面故事】Francis Belin CHRISTIE’S IN THE NEW CHAPTER 線上拍賣大勢所趨
年輕買家成市場新力軍

香港四年前首次超越倫敦,成為全球第二大藝術品拍賣市場。香港在拍賣市場上的重要地位吸引了不少國際著名畫廊、拍賣行和藝博會選址香港。繼富藝斯於去年在西九文化區設立亞洲總部後,佳士得亦將亞太區總部遷至中環The Henderson。隨著疫情結束,拍賣活動正陸續恢復,而藏家對藝術品開支的意願更是有增無減。佳士得亞太區總裁龐智鋒(Francis Belin)在訪問中表示:「亞洲買家近年異軍突起,從佳士得的數據來看,以亞太區新藏家群體的增長速度最快。去年,約有二至三成的買家屬於千禧一代。」為配合年輕買家的消費習慣,拍賣行近年來通過微信、小紅書等社交通訊平台進行拍賣直播、藝術教育等活動與買家頻繁互動。     TEXT:Charmaine Tsui                    PHOTO:CHRISTIE’S IMAGES LTD. 2024、Cheung Chin Yui 亞太區是佳士得拍賣行全球新買家和年輕買家群體的主要客戶來源, 尤以中國大陸地區為主導。在2023年全年,中國大陸地區對佳士得全球新買家購買額和千禧一代買家購買額作出最大貢獻。同時,也開始看到亞太地區的Z世代買家嶄露頭角,其購買額比2022年翻了一倍以上。年輕買家的收藏興趣呈現出多元化和跨品類的特點,包括對20及21世紀藝術、中國瓷器和工藝精品以及雅逸精品的關注。 Z世代買家嶄露頭角 龐智鋒表示:「內地佔全球千禧一代買家的30%。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來觀察這個數據。一方面是千禧一代買家的比例,另一方面是新買家的比例。亞洲的買家群體非常強大,他們參與我們拍賣活動的能力也非常高。」 他續說:「這些年輕買家不只放眼於當代藝術作品,而且喜歡的藏品也非常廣泛。名錶、手袋是不少人的選擇;他們同時對亞洲古代藝術亦甚感興趣。我們相信,亞洲年輕收藏家們希望擁有屬於自己的文化,擁有亞洲藝術的經典歷史,這是一樁非常好的事情。是我們意想不到的。」 亞洲年輕人感興趣的藏品包括陶瓷、傢具、漆器、玉器等各種類別的藝術品應有盡有。過去,千禧一代買家在這些類別中的比例還不到10%,目前已經超過了10%的門檻,並且增長相當迅速。 轉型數碼化的重要性 為了配合年輕買家的消費習慣,一眾拍賣行近年來通過微信、小紅書等社交通訊平台進行拍賣直播、藝術教育等活動,與買家頻繁互動。在疫情期間,佳士得作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決定,就是數碼化轉型。他們通過各個領域的創新,擴展了微信小程式的功能,藉此吸引更多新買家和千禧一代買家。 龐智鋒說:「令我驚喜的是,去年,約有二至三成的買家屬於千禧一代。如果我們總覽新買家的情況,可以說經典亞洲藝術品、中國畫和中國藝術品等分類的收藏領域是一個新衝擊。」 有見及此,佳士得投入更多資金在社交媒體和在線競拍,他們明白到數碼化十分重要,它是吸引現有和新的收藏家的一種方式。龐智鋒表示:「我們致力於確保收藏家能夠接觸到這些藏品, 並通過遠程方式體驗藏品。即使他們無法親自參與,我們也希望他們能夠享受到銷售活動的氛圍。我們將不斷投入更多資金和資源拓展數字領域,積極利用社交媒體和在線競拍平台。這樣,我們可以為收藏家提供更多便利和參與的機會,與時俱進,滿足他們的需求。」           開展成為收藏家之旅 成為收藏家是一項令人興奮且充滿挑戰的旅程。不論是年輕人還是稍為年長一輩,調整自己的步調至關重要。越來越多人有意成為收藏家,對拍賣行而言, 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龐智鋒認為,每一位新手藏家在開始的時候應該調整自己的步調,慢慢尋找自己喜歡的藏品。他說:「新手們不要急於行動。在開始收藏之前,花些時間來環顧四周,尋找自己的收藏品味,培養對不同藝術品類別的興趣和了解。這個旅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耐心和時間的積累。如果我們急於行動的話,可能會過早地耗盡自己的財資,將後悔不已。因此,調整自己的步調十分重要,就讓自己的收藏之旅有一個穩定而有序的起步吧!」 此外,在追求收藏品的品質方面,稀有的藝術品並不經常出現在市場上,但它們確實存在。當準備開始購買作品時,選擇那些自己負擔得起、優質的藏品。不要三心兩意分散注意力。關注品質可以確保收藏保值,並會帶來持久的滿足感。 除了對品質的追求,學習和研究也是至關重要的。龐智鋒建議多與專業人士交流,像佳士得這樣的機構提供許多與藝術品相關的教育活動。這是一個寶貴的機會,與業內專業人士的互動,從他們的經驗中獲益。另一方面,參觀博物館也能給自己更多的靈感和知識,幫助自己更好地理解藝術品及其歷史背景。充實自己的知識儲備,增強自己的專業素養,將有助於在拍賣會上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最後是要保持自信。當參與拍賣會並以高於其他競拍者的出價獲勝時,你是房間裡做出決策的人。自信是成功收藏家的重要品質。相信自己的眼光和判斷力,勇敢地追求自己心儀的作品。 龐智鋒總括地說:「作為年輕的收藏家,調整步調、追求品質、學習和研究以及保持自信,這些關鍵點將為你提供指導,並幫助你建立一個令人矚目的收藏品。收藏藝術品是一項長期的投資和激動人心的旅程,讓我們以合適的節奏和有品質的選擇開始,為未來的收藏之路鋪墊堅實的基礎。」       (完整內容可參閱《CAPITAL 資本雜誌》六月號,新書現已上架,歡迎購買。) [...]

專題

JCCAC巴塞爾藝術展平行展覽《迷.你索引》 掌上藝術為索引 剖白匠心

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JCCAC)巴塞爾藝術展平行展覽《迷.你索引》於3月14日開幕,展期至3月31日;展覽假JCCAC L1藝廊舉行,展出共12位駐村藝術家的作品。展覽開幕日設有展覽導賞與酒會,一同迎接香港藝術月的濃厚藝術氛圍。 本年度JCCAC於香港藝術月擠身巴塞爾藝術展,首次成為文化合作夥伴,在展會期間於場外攤位(Institution 8)以藝術家許開嬌的裝置藝術【開嬌水族館】作品系列為概念延伸,展出由6位駐村藝術家聯合製作的展品。 藝術饗宴當前,率先奉上前菜:巴塞爾藝術展平行展覽《迷.你索引》衝擊味蕾!《迷.你索引》共12位駐村藝術家參展,包括陳鈞樂、鄭哈雷、張煒詩、蔡鈺娟、鄺萬春、劉家俊、梁祖彝、梁洛熙、文美桃、邱榮豐、翁松江及阮家儀 ;媒介涵蓋多個藝術範疇,包括水墨、木版畫、油畫、礦物顏料繪畫、陶瓷、混合媒介繪畫或光影裝置等。   《迷.你索引》展出的12組作品,包括24件特別委約的迷你作品,挑戰12位JCCAC藝術家在有限的空間、物料、時間限度中,濃縮他們最具力量且赤裸的自我展現,延續JCCAC十五週年關於思考「自我存在」的議題,亦成為引導觀眾閱讀和理解他們同場所展示20件代表作的索引。 藝術品如屏後芙蓉,美不可觸。這一次藝術家將剖開內心最真實的一面,衝破這道迷離的薄紗,以掌心之名邀請你。現場所有作品均可購藏細賞;名符其實的掌上藝術品,猶如拈手便可將藝術家捧到懷來,定必使你再一次為他們著迷。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ceo.entrepreneur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

博客

廖錦興:青年藝術創作 啟發無窮創意

文化創意產業是香港優勢之一,百年來結合中西文化的歷史背景,使香港人具有與生俱來的文化創意觸覺。為建立及鞏固這優勢應從小便開始培養興趣,以啟發這文化藝術基因。綜觀香港由幼兒學前預備班至小中學都有對學生創作思維進行啟蒙,更有不少校際文化藝術比賽,而在全港十八區內不同的社區組織亦有相似的文化創意活動。 筆者上月出席由東區青年網絡「東區青藤計劃」(青藤)在北角社區會堂舉辦的「青藤學生藝術作品展」。青藤一直透過不同類型活動,例如參觀工作坊、成功人士分享會、社會服務、外展訓練等,啟發青藤學員各方面的潛能。這次作品展是其中一項活動的成果展,學員參加了香港藝術學院一連五天的藝術工作坊 ,學習攝影、話劇、繪畫、陶瓷和雕塑製作等多個藝術範疇的知識。而計劃更為學員安排學以致用的機會,給予他們空間自由創作及製作出具意義的藝術作品。在學習藝術攝影方面,學員會透過使用符號學(Semiotics) 的方法,由純藝術影像到商業圖像,從欣賞到理解再到創作,解讀不同影像符號背後的意義,並嘗試透過符號的運用,創作一系列能表達自己的作品。今次青藤學生藝術作品展揭幕儀式邀請到東區民政事務專員陳尚文及香港藝術學院院長茹國烈出席,陳尚文專員在致辭時表示香港青年具有無限創意,相信香港在各界推動青年文創藝術活動,可望達成「十四五」規劃確立香港八個重點領域發展中心之一「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作品展中除了展出青藤學員的攝影、陶瓷和繪畫作品,還有學員創作的話劇表達出參加青藤計劃的點滴,並有學員對參加藝術工作坊的感想,筆者對其中一位學員中華傳道會劉永生中學李敏詩同學的感想特別深刻: 「喺藝術工作坊入邊,我分別體驗咗互動話劇、攝影、陶瓷、繪畫、雕像等。每一日都會有唔同範疇嘅講師嚟為我哋講解呢一份藝術品應該如何製作,令我明白到原來一份藝術品嘅誕生係要背後嘅人付出幾多心血同埋精力,喺呢五日入邊我自問學咗好多嘢。講一個我印象最深刻嘅活動就係陶瓷,陶泥原本係一個冷冰冰普通嘅泥,喺講師嘅巧手之下,一步一步將佢堆積及雕刻成為自己想要嘅形狀,呢個過程真係好治癒,好奇妙。其中最令我動容嘅係講師對於陶瓷嘅熱愛,喺佢嘅分享入邊,佢喺大學接觸到陶瓷之後,深深愛上咗呢種製造工藝,更加義無反顧咁將自己嘅所有時間精力都投入陶瓷創作入邊,選擇成為一位陶瓷藝術家。佢眼中流露出對陶瓷嘅情感真係令我印象十分深刻,其中佢又分享做陶瓷嘅道理,陶泥看似柔軟冇骨, 卻可以喺1100度烈火燃燒之後重生成為堅硬美麗嘅藝術品,正如我哋嘅人生,我哋係咪都可以成為一舊陶泥,面對外來打擊灼燒嘅時候,都可以游刃有餘咁面對困難,將烈火成為自己變得更堅強更美麗嘅一個跳板呢?我諗呢個就係我喺陶瓷工作坊入邊學到最深刻嘅道理。」 撰文:廖錦興博士 萬通集團國際有限公司行政總裁 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榮譽會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