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事動態
香港零售業 重踏黃金時代
2017-11-08
作為本港經濟支柱之一,香港零售業過去十多年來,隨著經濟的變化,沙士、金融海嘯、以至自由行效應,正正如過山車般,穿越高山低谷。自由行令零售業攀上高峰,但至2014年開始,香港旅遊業增長陷入瓶頸期,連帶影響零售業連續24個月下跌,至今年年初因經濟復甦而旅客回升,加上租金趨跌,令零售市道重踏升軌;有分析及經濟師預期,一致看好明年的零售市道,且看看業內人士對未來的零售業前景有什麼看法。 Text / Henry Lau Photo / 張展銳 羅兵咸永道發表香港零售業20周年的報告,本港零售銷售貨值過去20年持續增長,由1997年的2,348億元,增至2016年的4,366億元,增幅達86%。其中,珠寶鐘表的銷售由1997年的315億元,升至2016年713億元。羅兵咸永道零售及消費品行業亞太區及中國/香港主管合夥人鄭煥然表示,本港零售市道持續回穩,2018年零售額料增至4,800億港元,按年增長6%至7%。鄭煥然指出,在內地訪港旅客回升的利好因素下,預計今年奢侈品及珠寶市道見底,明年有望復甦。他續說,預期今年零售額的增幅介乎1%至2%,期望本港零售貨值在2020年重返2013年的高峰。 香港零售業起跌,實與經濟環境息息相關,回顧過去的零售業,2003年沙士陷入谷底,2004出現內地開放自由行,被視為零售業進入黃金時期,零售額爆升至歷史新高的4,900多億元。至2014年,訪港旅客出現急跌,冰河時期又再降臨。 有學者分析指,旅遊業與零售業關係密不可分,2014年開始,香港旅遊業增長陷入瓶頸期,連帶影響零售業連續24個月下跌。今年首季,訪港旅客轉跌為升,按年增加3.7%,帶動零售業終於結束連續兩年的跌勢,同期零售業銷售價值上升3.1%。由此可見旅遊業對零售業表現有莫大的影響。 另一方面,至今年年初,本港舖租續跌,零售業似有喘息機會;零售業再度回暖,本港零售銷售連升6個月。政府統計處最新公布,8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臨時估計為348億元,按年上升2.7%,遜於市場預期升3.5%。7月修訂估計按年上升4%。扣除其間價格變動後,8月零售業總銷貨數量的臨時估計按年上升3.2%;7月修訂估計升4.5%。 統計處數據顯示,今年首8個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上升0.3%;零售業總銷貨數量的臨時估計上升0.3%。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的銷貨價值上升7.3%;超級市場貨品銷貨價值上升2.3%;藥物及化妝品上升2.3%。恒生銀行首席經濟師薛俊昇指出,本港經濟穩步上升,以及資產市場表現良好,改善本地居民的消費信心,加上歐美經濟開始復甦,內地經濟亦開始回穩,相信訪港旅客及消費將會增加, 預料下半年零售銷售將有低單位數增長,全年零售銷售升百分之一,將可扭轉過去多年的跌勢。 馮秀炎:零售市場上升空間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