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書展 2024 天地圖書:享受閱讀 品味天地

商事動態

香港書展 2024 天地圖書:
享受閱讀 品味天地

香港書展2024年度主題為「影視文學」,書展天地圖書攤位特設「影視文學」名家作品專區,歷年來多位天地作家的著作都被改編成影視作品,包括亦舒、李碧華、梁羽生、王度廬、王安憶、羅啟銳、張婉婷、莊梅岩、李敏(今年「年度主題推介 作家」)、劉震雲、馮唐等等,其他作家關於電視電影的評論、劇本寫作,甚至是回憶五光十色影視圈生涯、與明星合作的故事、電影研討會回顧、影視製作管理等相關著作也為數不少,讀者到時可以慢慢挑選。攤位亦設「武俠作品」專區, 值兩位殿堂級武俠小說名家金庸、梁羽生誕辰百週年紀念之際 ,天地分別推出《金庸選集》(套裝),及重印四部梁羽生經典武俠小說,以讓書迷緬懷兩位大師的風采。     今年書展,亦舒、蔡瀾、阮兆輝、李志清、馮唐、 翁靜晶、 李敏、金鈴、 李偉民、葉劉淑儀、 馬仔與蒲葦、梁望峯、曾慕雪、李揚立之、 黃虹堅、盧子英、張順光與柴宇瀚、 何嘉珍、崔紹漢等等數十位天地作家推出新書 、重點書和電子書,題材廣泛,精心製作,誠意推介,冀望讀者能從閱讀中獲得喜悅與滿足!         天地圖書香港書展攤位:Hall 1C D02 綜合書刊館     天地圖書2024書展講座:     天地圖書(及其附屬公司)2023-2024年度新書簡介:                                     灣仔天地書店 香港書展期間,天地攤位所有天地版書籍8折發售優惠專區低至5折起,部分書籍更以$10 、$20「開心價」出售,買得越多,有機會獲贈愈多精美禮品 !  [...]

博客

廖錦興:香港的文化、藝術及創意

上月,文體旅局公布下半年的盛事巡禮,涵蓋文化藝術、體育到金融經濟等範疇,目的就是要「搞旺個場」。盛事創經濟乃權宜之計,它可以在短期可產生一定效果,但長遠而言,香港經濟發展需要有明顯差異化的賣點。與其大灑金錢製造盛事,不如把握多年以來匯聚中西文化藝術的強大底蘊,成為國際文化藝術都會。   香港的文化藝術已在國際上享有盛名。政府在推廣創意產業方面亦有不少支援,例如自2009年成立的「創意智優計劃」,目的是培養創意人才和推動更多跨界別、跨文化藝術領域的合作。十多年來,政府利用公帑支援了很多本地文化藝術和創意產業的組織舉辦各類型推廣活動。 如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舉行的「香港智營設計大賞2024」便是其中之一。這次大賞嘉許超過70位本地得獎設計師,更會安排於本地及海外不同平台展出得獎作品,協助有關品牌接觸到全球各地的潛在專業買家,開拓商機和增強人脈。而由香港工業設計師協會主辦、以創意商業夥伴關係支持香港設計精英的「ReMIX」計劃,當中涵蓋生活品味、電子產品、傢俬及家品等香港優質品牌。 值得一提,電影發展基金多年來大力支援本地電影的發展。根據其網頁資料,基金已批出撥款11.22億港元,獲基金融資的電影共82部、其他相關計劃333個項目,當中合共獲獎134個。去年政府施政報告為「創意智優計劃」和「電影發展基金」共注資43億元,並將「創意香港」改組成「文創產業發展處」,以產業導向為原則,積極推動文化藝術及創意業界產業化發。 香港一直以來有許多具文化藝術特色的設施及場館。以在上月27日開幕的香港文學館為例,文學館藏身於香港島的唐樓之中,其歷史意義已被列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建築物保持唐樓的紅磚牆、中式斜瓦頂、木樓梯和法式門窗等特別設計。因此,參觀香港文學館不僅可欣賞歷史文學作品,還可登樓感受其的魅力。香港文學館開幕展覽中包括張愛玲個人物品和書信、金庸的手稿等珍貴展品。 上月,第二十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首設立國際文化貿易展,向海內外觀眾展現國風和國潮,盡顯中國文化的多元魅力和蓬勃生機,並選出中國文化出口「新三樣」 —— 網文、網劇和網遊。這種以本土文化帶出的商機亦擦亮中國名片,說好中國文化故事,非常值得香港文體旅當局借鑑。 撰文:廖錦興博士 萬通集團國際有限公司行政總裁、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榮譽會長 ============= 延伸閱讀:廖錦興:廉潔世界新道路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

本港時事

武俠小說泰斗金庸離世

香港著名武俠小說家、企業家,素有「武俠泰斗」之稱的金庸,於昨日(10月30日)下午在香港養和醫院與世長辭,享年 94 歲。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是金庸將過去全部作品名字首個字湊成的一句對聯。金庸其實還有《越女劍》中篇小說,不過並未加進對聯內。他從50年代開始寫武俠小說,至1972年9月連載完《鹿鼎記》後便宣告封筆,合共創作出15部武俠小說,其中多部長篇小說均深入民心,作品重質又重量,難怪倪匡稱讚他:「古今中外,無出其右。」對於封筆之說,他曾指出:「目前情況下,如果我的生活沒有太大改變,可能就不再寫了,一來我不希望自己寫過的風格、人物再重覆,過去我寫了相當多,要突破比較困難;再者武俠小說出自浪漫想像,年紀大了,心境自然也不同。」 金庸原名查良鏞,浙江海寧人,於1948年移居香港,並於1950年代起,以筆名「金庸」創作多部膾炙人口武俠小說,流通全球華人世界,因此坊間有句話: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俠小說。其作品包括《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等,並與古龍、梁羽生合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劍客」。2009年1月,當得悉梁羽生逝世後,他痛心地指出,除了他、古龍及梁羽生外,其他都不入流。 其作品以中國多個不同的朝代為背景,以時代的變遷,刻劃兒女情長,為中國武俠小說自還珠樓主的《蜀山》後,開啟了一片偌大的新天地。郭靖、黃蓉、楊過、東邪、老頑童周百通、張無忌、周芷若、韋小寶等不同角色均個性凸出,加上曲折的故事、優美的文字、千變萬化的武術知識等,因此多部作品均屢次被改編成電視劇、電影,甚至遊戲角色,對華人影視文化影響深遠。1959年,他更創辦《明報》,以文人辦報,並出任總編輯兼社長。《明報》之「明」,乃有明辨是非及光明正大之意。至90年代初,他才將《明報》股權出售,並開始淡出文化界。查氏亦關心香港政制發展,曾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政治體制小組負責人、香港基本法諮詢委員會執行委員會委員,以及全國人大常委香港籌委會委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