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李慧芬:英國失業率上升 降息事在必行

美國公布2月消費物價指數(CPI)按月升0.4%,符合預期;按年升3.2%,市場預期為3.1%,1月則為3.1%,市場預期美國聯儲局減息步伐將趨緊慎。撇除食品及能源核心CPI按月升0.4%,市場預期漲0.3%,上月升0.4%;按年則升3.8%,市場預期漲3.7%,1月升3.9%。       利率期貨顯示,聯儲局下周議息減息機會率,再降至僅1%,維持利率5.25至5.5厘的機會率則增至99%。 另外,英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11月至2024年1月,英國失業率為3.9%,與2022年11月至2023年1月的數據相比有所上升。英國就業市場在疫情爆發後,立即引發了通貨膨脹性加薪,但隨著失業率自去年7月以來首次上升,就業市場正在急劇降溫。 官方數據顯示,勞動力市場的所有指標目前都在下降,這緩解了工資上漲的壓力,並減少了職位空缺的數量。公司還解僱了更多員工,裁員率自去年10月以來翻了一番。 這些數字表明,未來幾個月勞動力市場將走弱,這應該會降低工資增長的勢頭,並提高從夏季開始降息的可能性。市場人士預計未來一年將降息4次,每次25個基點。 但預計貨幣政策委員會(MPC)在本月21日的議息會議上不會做出任何改變,將關鍵利率維持在5.25%的16年高點。英鎊短期內在1.26至1.29之間波動。 撰文:李慧芬 華贏東方研究部董事 (本人並沒持有以上股票) ============= 延伸閱讀:李慧芬:與中東地區經貿合作 香港有商機 ?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ceo.entrepreneur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

李慧芬:美聯儲暗示明年減息 美股創新高

博客

李慧芬:美聯儲暗示明年減息 美股創新高

上星期四美聯儲在議息會議後,發出了轉向的信號,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表示,貨幣政策的緊縮可能已經結束,有關降息的討論將「進入視野」。此番言論令美國道指創歷史新高,納指及標普500也出現上升勢頭。 然而,美聯儲「三把手」、紐約聯儲主席約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上週五反駁了美聯儲已經開始討論降息的說法。他表示,在會上他們並沒有真正討論降息,而且考慮明年3月降息還為時過早。 根據CME FedWatch工具,市場目前預計美聯儲在3月份有75%的降息機會。 第四季GDP增長不容樂觀 另外,上周五美國12月服務業PMI創7月以來最高,製造業仍拖累經濟。數據表明,美國經濟在12月略有回升,以7月以來最快的增長速度結束了本年度。不過儘管美國12月份經濟好轉,但PMI調查顯示該國第四季度GDP增長相當疲弱。寬鬆的金融環境有助於促進服務業需求、商業活動和就業,也有助於提高對未來產出的預期。 然而,生活成本的增加以及家庭和企業對支出的謹慎態度,意味着服務業的整體增長率仍遠低於春夏季旅遊和休閑活動復蘇時期的水平。與此同時,製造業仍在拖累經濟,訂單下滑速度加快,促使工廠減產、裁員並縮減投入採購。因此,儘管12月經濟回升,但調查顯示第四季度GDP增長依然乏力。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將2023年美國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預測從7月份的0.9%修訂為2.5%,反映了截至12月5日的數據。2023年第四季度平均失業率預計為3.9%,2024年和2025年第四季度預計失業率為4.4%。預測2023年核心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上漲3.4%,低於7月份預期的4.1%;預測2024年核心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上漲2.4%。 另一方面,上週加拿大公布一系列經濟數據,其中10月批發庫存年率為2.1%,前值0.9%;加拿大10月海外投資者凈買入加拿大證券-157.5億加元,加拿大11月新屋開工數據為21.26萬戶。 在加拿大央行行長講話前,加拿大經濟學家預計,加拿大央行行長麥克勒姆將再次回擊有關2024年初降息的預期。加拿大的情況與美國不同,在生產力低迷的情況下工資上漲,移民推動的人口增長將住房通脹推升至歷史高位。 加拿大央行行長麥克勒姆表示,通貨膨脹仍然太高,如果不採取足夠的措施,加拿大可能需要進一步提高利率;我們還沒有討論降息的問題。同時,他預計2024年後經濟增長和就業將有所改善,通脹將接近2%的目標。 撰文:李慧芬 華贏東方研究部董事 (本人並沒持有以上股票) [...]

博客

李秀恒:國際通脹引對國際觀的反思

上週五,美國公布5月CPI數據錄得8.6%的年升幅,再創1981年12月以來逾40年新高,高於預期值和上月數據0.3個百分點。其中,能源同比大增34.6%,創2005年以來最高;佔CPI三分之一的住房則同比增長5.5%,創31年新高;食品同比增長10.1%,創下1981年以來最高。   而歐元區的通脹程度亦「不遑多讓」,5月CPI同比上漲8.1%,再次刷新歐元區成立以來的歷史紀錄,超過預期的7.7%。當中能源類漲幅亦最為顯著,同比上漲39.2%,食品類7.5%的漲幅亦惹人關注。   自由港易受外圍影響   香港作為中西交匯的關鍵橋樑,是一個獨立關稅區,而且屬於沒有貿易壁壘的自由港,香港的民生、經濟、政治都極容易受到國際各方博弈的影響,可說是位處國際衝突的前線。與國際高度融合一方面為營商創造了方便的環境,但亦無可避免地讓香港經濟表現容易受外圍因素左右。雖然根據政府統計處公布的最新數據,本港4月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升1.3%,但其中基本食品上升5.2%、衣履上升3.6%、外出用膳及外賣上升3.2%,這些基本民生領域的通貨膨脹都為日常生活增加了負擔,因此港仍須慎防輸入性通脹對港的負面影響。   以國際貨幣匯率為例,美國對加息採取鷹派態度及俄烏衝突讓全球資金紛紛湧向避險貨幣,都讓美元指數屢創峰值,在美元指數強勢的帶動下,包括日圓、韓圜、新加坡元在內的主要亞洲貨幣兌美元都出現下跌,使在聯繫匯率制度之下的港元對比其他地區的貨幣相對堅挺。這種現象,雖然對香港的普通消費者來講,在進口貨物、購買海外商品、外出旅遊公幹時,都能享受到更低價格,但是對於出口卻屬於不利因素,影響廣大港商的業績。   港人需增加國際視野   港人一向以生長在香港這個國際城市而感到自豪,在文化、經濟方面都處處可見中西交融的特徵。然而,雖然擁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及歷史背景,綜觀香港的日常生活,從新聞媒體的報導到年輕人的教育,再到政府政策的制定,似乎都較少從較宏觀的國際視野出發。   事實上,在中美博弈升溫的大環境下,香港已不能像過去般只依靠傳統金融優勢而得益,反而還可能會成為美國「亂港遏華」政策下的受害者。未來隨著國際格局的變化,港府及港人亦需要擁有更廣闊的國際觀,關注國際上種種局勢的變動。例如若政府能夠對國際地緣政治衝突有一定的觸覺,是否能夠在俄烏衝突發生的前期作出提前部署,引導更多部門及企業在更早時間增加糧食、能源等的採購,從而將通脹對市民基本生活的影響降到最低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