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陳恩因:輪證淡倉街貨較好倉多?
2022-10-28
上期提到在港股市場都可用窩輪作跨市場的好淡部署,例如美股的納指100及道指相關產品。總結10月份的表現,美股雖受加息陰霾的濃罩,但傳統股為主的道指由9月底的低位反彈,自28,700點附近回升至近32,000點位置,升幅超過一成。納指100全月呈上落市走勢,高低波幅介乎10,700點至11,700點之間。 港股方面,恒指繼續尋底見過去13年以來新低,月初一度反彈高見18,164點後急跌,低位見14,947點,高位計最多跌一成七。回顧港股過去數十年表現,有投資者會形容10月的市況較為波動,甚至是傳統「股災月」﹗根據資料顯示,10月港股跌幅最大的年份,要數1987、1997及2008年。有些「股齡」的朋友,對87股災應不會陌生,當年10月19日「黑色星期一」,美股道指單日急挫22%。其後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至2008年的次按風暴,都教投資者歷歷在目。 經過10月的市場波動之後,整體輪證的街貨情況亦較慣常出現較大變化。截至10月27日的數字,市場街貨量排行當中,看好(即認購及牛證)最多的依次為恒指、騰訊(0700)、阿里(9988)及美團(3690),相當於市值4.6億、2億、1.2億及1.1億元。淡倉(即認沽及熊證)方面,則集中於恒指、騰訊、美團、比迪(1211)及阿里、金額亦有超過8.2億、4.3億、3億、1.5億及1.2億元,比上述好倉街貨更多。 就上述資金流淡倉較好倉多的情況,讀者可能會解讀為大多投資者看淡市況。不過,另一角度來看,隨着大市下跌,好倉中的牛證可能被收回,認購證價值可能因變得價外而下跌,反之淡倉產品價值則於跌市上升,變相令認沽證及熊證愈養愈肥。不管原因如何,這現象反映投資者利用輪證作好淡的兩手準備部署,以應對後市的種種不確定性。 隨二十大結束,展望11月份,美國聯儲局將開會議息,緊接美股業績期,港股藍籌亦會陸續公布成績表,當中包括騰訊於月中公布。投資者宜留意科技股業績,靈活運用輪證作好淡或對沖部署。 撰文:陳恩因 滙豐環球資本市場機構客戶及財富管理聯席總監 金管局及證監會持牌人士 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