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華時事

《中國經濟觀察》報告展望 服務消費將保持較快增長

畢馬威2024年第二季度《中國經濟觀察》報告指出, 2024年第一季度中國GDP按年增速達5.3%,較2023年第四季度的5.2%提升0.1個百分點,按季增速由2023年第四季度的1.2%上升至1.6%,增長斜率上行,第一季度經濟表現超出市場預期。 第一季度出口、工業生產、製造業投資熱度回升。地產投資持續尋底,地方政府投資能力受隱債風險控制約束,國內終端需求仍顯疲弱。總體來看,第一季度中國經濟供需修復幅度分化,生產走強而需求偏弱,GDP平減指數仍為負值,名義上GDP增速僅為4%。 去年二季度經濟環比動能走弱,基數較低,對今年第二季度經濟增速形成支撐,但長期來看,地產與地方投資仍然對經濟增速回升形成掣肘,海外需求修復韌性仍有不確定性。在此背景下,年內經濟增長仍然需要國內廣義財政發力、地產需求端政策鬆綁等,進一步增量政策助力。 今年第一季度,隨着各項促消費政策措施落實落地,消費潛力正在加速釋放,消費對經濟增長的主引擎作用進一步加固。第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按年增長4.7%,低於去年同期1.1個百分點,但較2022至2023年第一季度兩年平均增速小幅提升2個百分點,顯示市場銷售整體保持平穩增長態勢。 今年第一季度出口按年增長1.5%,較去年同期回升3.4個百分點,淨出口對經濟增長的拉動由負轉正。未來一段時間,隨着全球貿易的穩步復甦,中國出口將繼續保持韌性。進口方面,第一季度進口按年增長1.5%,較去年同期回升8.7個百分點,顯示中國內需正在回暖。第一季度貿易順差1836.6億美元,創歷史同期新高。 展望未來,在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政策的積極推動下,消費將繼續向正常水平恢復。新一輪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利好頻出,有望拓展汽車、家電等大宗商品消費增長空間。新能源汽車、綠色智能家電下鄉等行動,將撬動下沉市場的巨大消費潛力。消費結構不斷優化升級,服務消費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ceo.entrepreneur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

全球市況縱疲軟 電動車續受中國風險投資者青睞

編輯精選

全球市況縱疲軟 電動車續受中國風險投資者青睞

儘管2023年第三季度全球風險投資表現相對疲弱,但中國風投規模仍穩居亞洲第一,佔十大風投交易中其中八宗。畢馬威的分析顯示,電動車貢獻了中國初創企業大部份的大型風投交易。 撰文:張傑 根據畢馬威最新的2023年第三季度《風投脈搏》報告,2023年第三季度亞洲區風投共錄得2,582宗交易,集資額共203億美元。儘管投資額較一般歷史水平為低,中國風投額仍位居亞洲之冠,當中上海積塔半導體(GTA SEMICONDUCTOR)集資18.7億美元、洛軻智能(ROX MOTOR)集資10億美元,以及哪吒汽車(NETA AUTO)集資9.69億美元。 畢馬威中國客戶諮詢與創新合夥人查瑋亮(EGIDIO ZARRELLA)表示:「大量資金持續流向中國政府長遠戰略的重點領域,例如半導體、潔淨科技及電動車生產,支持中國長期目標及實現自給自足的關鍵產業繼續受風險投資青睞。」 2023年第三季度,電動車繼續受中國內地風險投資者重點關注。中國電動車企業於過去幾個季度迅速發展,部分更已開始進軍國際市場以加速增長。中國的風險投資者亦對電動車和半導體應用物料及化學相關的新材料,表現出濃厚興趣。同時,更廣泛應用的能源解決方案,持續成為中國風險投資者的焦點,部份太陽能企業正在考慮拓展東南亞和中東業務、拓展對當地投資及夥拍當地企業合作發展。 畢馬威中國合夥人史韡表示:「電動車近年在中國成為非常熱門的話題,我們留意到不少汽車主機廠前往海外展示新車款。即使中國市場人口龐大,這些企業不再只專注國內市場,而是將目光投向歐洲和其他亞洲國家市場爭取業務增長。」 2023年第三季度,亞洲創投投資者與全球其他地區的一樣,對人工智能的興趣持續增加。 然而,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過去幾季快速發展,引起監管機構關注,尤其在中國。今年第三季度,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頒佈了指導意見,藉以促進和監管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中國的發展,尤其是保障數據安全和提供合適監管。 另一方面,由上海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管理委員會、上海市嘉定區人民政府指導,畢馬威中國主辦的第六屆畢馬威中國汽車科技50榜單公佈及頒獎儀式暨2023年汽車行業轉型領軍企業研討會早前在上海舉行,並且公布了畢馬威中國汽車科技50報告。 當日,政府領導、學界代表、汽車及金融產業領域專家學者等嘉賓,共同圍繞技術創新引領汽車行業轉型展開討論,從行業發展趨勢、技術與創新以及資本市場協作角度討論行業變革、展望汽車產業未來格局。 上海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管委會黨組成員、副主任胡志宏表示:「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是上海對內對外雙向開放的重要區域,長三角一體化、進口博覽會、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等多重國家戰略疊加賦能。汽車產業是虹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依託長三角國際領先的汽車產業佈局以及國家戰略的賦能,商務區正不斷推動創新要素集聚,加速打造上下游協同創新的汽車產業集群,已吸引汽車產業鏈企業1,700多家。」 [...]

畢馬威:香港IPO面臨市場挑戰表現疲弱 GEM改革等重要舉措為香港資本市場復甦鋪路

博客

畢馬威:香港IPO面臨市場挑戰表現疲弱 GEM改革等重要舉措為香港資本市場復甦鋪路

香港受宏觀經濟和地緣政治不明朗因素影響,2023年第三季度全球IPO活動持續疲弱。香港的全球IPO排名也因第三季度表現持續低迷而跌至第八位。由於利率持續高企和經濟增長放緩,預計香港IPO市場表現在短期內仍面臨挑戰。儘管如此,根據畢馬威最新發表的《中國內地及香港IPO市場2023年第三季度回顧》報告,在目前約110宗上市申請的支持下,香港有望在2023年年底重返全球IPO五甲。 A股IPO市場繼續領先全球,2023年至今累積貢獻全球募資總額約一半,交易宗數則佔全球約五分之一。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今年憑藉一宗超大規模的半導體與軟件設計公司上市項目,募資總額增至109億美元,全球排名躍升至第三。與此同時,紐約證券交易所穩居全球第四位;兩家交易所去年均五甲不入,今年的表現有顯著進步。 畢馬威資本市場及執業技術主管合夥人劉國賢表示:「環球新股市場在重重挑戰中持續面臨重大阻力,不確定性壓抑了投資者情緒。然而,近期一家知名科技公司的成功上市引起了全球投資者的高度關注,為提振全球IPO活動與重燃投資者信心帶來了一線希望。」 料A股IPO市場繼續高踞全球排名前列 今年首三季,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分別募資287億美元和198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分別減少42%和23%。儘管募資總額有所下降,A股IPO申請宗數仍然相對穩定,目前約有820家企業申請上市,由此可見市場對A股IPO需求殷切。從A股IPO市場的募資額來看,排名前三的企業均與半導體生產相關,反映中國內地重視半導體行業發展。訊息技術、媒體及電訊和工業製造業佔目前IPO申請人近七成,預計將成為A股市場長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 為刺激資本市場活動、提振投資者信心,國家財政部和中國證監會早前推出一系列措施,包括降低證券交易印花稅、限制股權稀釋、調整IPO和再融資的發展速度。 畢馬威資本市場合夥人劉大昌表示:「中國證監會為振興A股資本市場而推行的措施有望在短期內平衡IPO步伐,並促進資本市場更健康和可持續的長遠發展。隨著金融監管措施不斷完善,加上上市申請數目保持穩定,A股證券交易所在未來幾年將繼續高踞全球IPO排行前列。」 香港IPO市場2023年首三季度僅錄得44宗IPO上市,募資總額為246億港元,分別較去年同期減少65%和15%,拖累香港下跌至全球IPO排名第八位。雖然新股市況仍然低迷,但上市申請宗數繼續穩步積累,截至2023年9月30日達到約110家。 港府新設專責小組有望完善上市制度 有別於香港整體IPO市場,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率先顯露增長勢頭,迄今有六家公司成功上市,超越去年同期的四家,再次彰顯香港作為生物科技公司集資樞紐的韌性。截至9月30日,共有29家訊息技術、媒體及電訊公司以及20家醫療保健及生物科技公司申請在香港上市,其中包括9家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這兩個行業合計佔香港新股申請宗數近一半,有望幫助香港在年底重返全球IPO排名前五位。 香港交易所最近發布了有關GEM改革的諮詢文件,提出措施以提升GEM對具有高增長潛力的中小企業的吸引力。此外,香港政府已成立促進股票市場流動性專責小組,以全面檢視影響股市流通性的因素。這些舉措,加上持續完善的港交所上市制度,均有助香港加強多元化和多層次的資本市場發展,維持香港作為主要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 畢馬威新經濟市場及生命科學主管合夥人朱雅儀表示:「儘管IPO活動仍然低迷,香港在持續擴大互聯互通機制,深化與亞太、中東和環球市場的聯繫上不斷作出努力,並透過優化氣候相關披露以促進可持續金融的發展,這些措施對香港持續增強國際聯繫並擔任中國內地與全球市場的橋樑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 延伸閱讀:就業市場緊張及僱主增聘人手 推高香港薪酬預期 [...]

博客

邱力迅:2022高管薪酬展望 各行業料增聘人手 捕捉經濟復甦商機

放寬社交距離措施下,商業活動逐漸好轉,樂觀情緒似乎延伸至就業市場。有調查發現,不同行業的高層均預期今年會增聘員工。然而,員工在評估新工作機會時會考慮多重因素,例如薪酬、工作彈性等。在激烈的人才招聘競爭下,僱主或要以創新方式、不同組合的薪酬福利等,以吸引及留住人才。   早前畢馬威(KPMG)發表《2022年香港高管人員薪酬展望》,結果顯示,35%受訪者預期將增加在港經營業務的員工人數,預期今年員工淨增長為25%。   按行業劃分,專業服務及金融服務今年計劃增加員工的比例最高,分別為44%及39%。現時多家金融機構正增加環境、社會與管治(ESG)發展、監管科技轉型、資訊技術和財富管理方面的開支,帶動了人力需求,以支持業務增長。     35%公司將增聘人手 專業及金融服務比例最高   至於去年唯一對員工人數有淨變動負面預期的消費品市場行業,今年預期亦轉趨正面,當中受惠於今年發放新一輪電子消費券,將有助提振消費品市場,支持該行業對增加員工人數的預期。   此外,調查亦反映,保留和吸引人才是香港僱主最關心的問題。受訪者則繼續將薪酬待遇(71%)、事業發展和晉升機會(48%)、公司文化(44%)列為尋找新工作機會的主要誘因,另工作滿意度、工作靈活性和工作與生活的平衡等亦屬考慮因素。   多元化薪酬福利待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