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家聰:城燃主營業務增長穩健 可吼華潤燃氣

博客

黎家聰:城燃主營業務增長穩健 可吼華潤燃氣

如上次文章所言,恒指已到了技術上的支持位,果然上週有反彈。然而,反彈幅度有點少,最多也不到1,000點,而且上星期五(5日)亦一天回落了200多點。外圍方面,前股王特斯拉(NASDAQ:TSLA)的表現強勢,連升多天;比特幣則大幅回落,最低一度跌至53,485點。 雖然外圍似乎更波動,比港股更有趣,但港股中也有走勢不錯的股票,華潤燃氣(1193)是其中之一。 上週,大摩發表研究報告,指對內地煤氣行業更有信心,理由是內地對煤氣的需求,至少到2030年仍會維持高單位數的增長,而且市場對於接駁管道收入的憂慮逐步減少,當中首選股正是華潤燃氣。 華潤燃氣是中國領先的燃氣公用事業集團,主要經營業務包括天然氣購買及銷售、管道設施建設及運營、綜合服務、冷熱電綜合能源、車船用氣等。近年,集團持續專注城市燃氣核心業務發展,2023年集團實現重慶燃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併表,獲取昆明煤氣控股有限公司51%股權,完成廈門華潤燃氣有限公司2%股權增持並實現併表,進一步加強公司在核心城市燃氣主業的主導地位。 2023年,實現營收1,012.72億港元,同比增長7.4%;股東應佔溢利52.24億港元,同比增長10.36%;每股盈利2.3港元,同比提升0.21 港元。淨利潤回復增長,但低於市場預期,主要是由於無形資產攤銷增加且接駁業務下滑、公司管理及行銷開支高於預期、以及聯營或合營盈利貢獻低於預期。從好的方面看,城燃主營業務增長依然穩健,公司2023年全年銷氣板塊盈利76億港元,同比增長29.4%;零售氣量387.8億方,同比增長8.1%。 雖然2023年表現不算非常出色,但隨著去年6月,《關於建立健全天然氣上下游價格聯動機制的指導意見》出台,順價政策正式落地,城燃企業已逐漸有更穩定的毛差。公司去年全年銷氣毛差0.51元 / 方,同比提升了0.06元 / 方。根據資料顯示,截至今年3月,全國已有47%的地級及以上城市進行了居民用氣順價,而《2024年3月36個大中城市服務收費平均價格表》則顯示,今年3月民用管道天然氣(第一檔)價格為2.74元 / 立方米,相較去年同期漲了2.6%。從2019年3月到2023年3月,四年價格漲幅僅1.5%;而從2013年到2023年,十年間漲幅也只有7.6%,相比之下,過去一年的漲幅確實高於以往水準。由此可見,隨著順價政策的影響持續推進,我們可以預期城燃企業的利潤用更為穩健,更有利業務增長。 近期,由於全球天然氣價格回落、國內天然氣消費量恢復增長以及夏季熱浪推動需求,城燃企業有望實現毛差穩定和售氣量高增。 總括而言,內地天然氣的需求預料持續增長,順價政策持續推進,長遠來說,城燃企業有著相對穩健的前景。華潤燃氣近年持續加強發展城市燃氣主業,可大大受益。而短期來說,夏天熱浪以及上游氣價下降將可刺激燃氣板塊。因此,在缺乏真正重大的催化劑下,相信華潤燃氣仍可繼續慢慢攀升。 撰文:黎家聰 在香港理工大學會計學學士畢業,投資經驗達10年以上,善於財務報表基本分析、技術分析、財技分析等。此前創立聰明錢走勢投資教學,教育超過500名學生,亦曾任不同金融機構的要職,現為財經節目嘉賓常客,身兼專欄作家、亦曾為香港電台《經濟「識」堂節目》主持人。 利益申報:筆者執筆時沒有持有上述股份。 免責聲明: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本評論並非及不應被視為邀約、招攬、邀請、建議買賣任何投資產品或投資決策之依據,亦不應被詮釋為專業意見。閱覽本文件的人士或在作出任何投資決策前,應完全了解其風險以及有關法律、賦稅及會計觀點及所帶來的後果,並根據個人的情況決定投資是否切合個人的財政狀況及投資目標,以及能否承受有關風險,必要時應尋求適當的專業意見。本人或其有聯繫者並未持有本評論所評論的上市法團的任何財務權益。 ============= 延伸閱讀:黎家聰:鐵路裝備業務高增長 中國中車(1766)海外業務有潛力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ceo.entrepreneur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

可持續發展

廚餘再生為清潔能源 港能源轉型之道

今年4月1日起實施垃圾徵費,不少市民用各種方法減輕垃圾徵費的壓力,除了適應分類回收,亦有人安裝廚餘攪碎機。但有專家指出,把廚餘攪碎沖入污水渠,會增加污水處理廠的負荷;以焚化方式處理廚餘,則缺乏能源效益;相比之下,認為把廚餘特別處理,可產生沼氣以用作可再生能源,是較具效益的選項。 煤氣公司應用新界東北堆填區的沼氣作生產燃料,每年可減少13.5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 新界東南堆填區沼氣應用項目將收集得來的沼氣轉化為合成天然氣後,再經過12公里長的管道輸送至井欄樹調壓站,然後注入煤氣供應網絡。 環保署資料顯示,2022年每日於堆填區棄置的都市固體廢物(即家居廢 物及工商業廢物)達11,128公噸,當中三成是廚餘,相等206輛雙層巴士的重量。本港三個堆填區預計2030年飽和,垃圾或依賴以焚化方法處理,化學博士鄺士山(K Kwong)指出,雖然焚化垃圾可以發電和減少垃圾體積,但從能源使用角度,其實效率並不高。他解釋:「以燃燒產生的熱力推動蒸氣渦輪發電,因為受制於卡諾循環效率(Carnot cycle efficiency),有八成效能會白白消耗。」 鄺表示,再加上大部分家居廢物是「生物質」(biomass)的廚餘,與其焚化廚餘,不如用作製造沼氣,作為生物燃氣。「而且沼氣可以提煉氫氣,以供氫能汽車使用,煤氣公司根本已經在做。由於氫能汽車係用『氫氧燃料電池』(hydrogen-oxygen fuel cell),一般效率可以由40%去到80%,比直接焚化發電好好多。」他續指,「廚餘製造出來的氫氣,就是「綠氫」,不會增加碳排放!可以紓緩溫室效應加劇。為何不做呢?」 1999年,煤氣公司於船灣興建本港首個堆填沼氣處理站,以專業技術淨化沼氣,轉化為合成天然氣,可用作清潔能源。 沼氣轉化成合成天然氣 煤氣公司90年代已開始,先後於船灣、打鼓嶺和將軍澳三個堆填區收集沼氣,作為燃氣原料,轉廢為能。煤氣公司燃氣生產總經理伍杏偉表示:「我們收集沼氣後,去除當中的二氧化碳、硫化氫、非甲烷碳氫化物,經淨化後的沼氣,變為清潔能源。」三個堆填區沼氣應用項目每年減少接近20萬噸二氧化碳,相等於種植約610萬棵樹木。 伍補充,煤氣公司生產的人工燃氣,當中一半的成份為氫氣,「透過變壓吸附技術,我們從燃氣管網提純出氫氣,氫氣純度達99.99%,可供氫燃料電池產電。」 [...]

廖錦興博士:香港氫能發展狀況

博客

廖錦興:香港氫能發展狀況

為因應氣候變化,全球致力於環循再造及減排,務求在2050年前達成碳中和的目標。在國際都會城市而言,香港在減排方面已取得一定進展。隨著政府大力推出各項減碳措施,促使香港的碳排放量於2014年達峰值後呈現持續下降的趨勢。這跟政府廣泛宣傳環保、塑膠徵費、電動車新登記「一換一」計劃優惠等有著密切關係。   根據環保署資料,截至2023年底,香港整體電動車數目為63,225輛,佔所有車輛總數約6.8%。雖然現階段的比例不算高,但近年來新登記電動車的數量有明顯上升,政府亦撥款20億元,用於推動在私人住宅樓宇停車場安裝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即「EV屋苑充電易資助計劃」。政府在2021年3月、6月及10月先後公佈《香港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香港清新空氣藍圖2035》及《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上述藍圖及路線圖涵蓋各方面推動使用新能源運輸技術的政策方向和未來目標,引領香港在2050年前達到車輛零排放。 電動車取代傳統電油車仍是全球趨勢,但眾所週知,電動車所使用的電池的生產物料並非理想環保物料,而氫能是公認的環保能源。因此,香港應積極研發氫能源,不僅在用於一般汽車,還應考慮包括各種交通工具及設施。而長遠而言,應該使用於香港的電力供應方面。 上週,筆者到佛山佛燃能源參觀,佛山作為內地四大氫能研發及生產基地,該市的氫能已從研發階段到實際使用於社區不同範疇,不僅有近千輛氫能巴士正投入服務,而在社區設施、學校、醫療產業上均見到氫能的蹤影。 同時,筆者亦透過貿發局舉辦的網上研討會「零碳之路:邁向氫能經濟新時代」瞭解到,香港的交通運輸和能源系統在氫能方面的最新發展。研討會中,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煤氣公司)工商市務及營業助理總經理江紹權工程師表示,該公司是佛山佛燃能源的策略性股東,將會引入更多氫能發展於業務上。煤氣公司自1862年一直以煤為原料生產,至今經過160年變遷,現在主要使用石腦油及天然氣並為原料,而在生產過程亦產氫氣。現在氫氣佔生產最大的部分(氫49%、甲烷29%、二氧化碳18%)。 江紹權工程師補充,煤氣公司發展氫能有三大優勢,包括產氫比例高、供氣網線總長逾3,700公里和超過160年安全營運及應用氫氣經驗。從煤氣提取氫氣的優點包括 一)氫氣經管道輸送到使用者地點; 二)不受天氣及路面交通情況影響; 三)源源不絕,不受儲存缸容量限制; 四)避免長管運氫車進出,減低風險; 五)減省接缷程式及人手。 就香港氫能潛在應用方面而言,短期內可應用於垃圾車、重型車、搬運車。而中長期應可作為運輸船隻、輕鐵、燃料電池和區域性地區的能源供應。 香港應把握先機,先加快香港推動氫燃料電池車輛的步伐,密切留意氫能源在運輸技術的發展,並配合世界各地發展趨勢,投入研發資源及推動產業化,在「十四五」規劃的綠色低碳轉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撰文:廖錦興博士 [...]

可持續發展

煤氣教育城合辦「綠火焰計劃 – 環保智慧能源大賽」推學界認識綠色智慧能源

為加深學生對智慧能源的認識,鼓勵他們構思創新方案並活用STEAM知識及實作技巧,由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煤氣公司)與香港教育城(教城)合辦、教育局協辦的「綠火焰計劃 – 環保智慧能源⼤賽」決賽評審,於今早(15日)假灣仔會展順利舉行。 立法會議員黃錦輝教授(左二)與學生交流。 主辦、協辦和支持機構各代表和決賽評審大合照。   專家組成的評審團評分後選出中、小學兩組三甲,中學組和小學組冠軍分別由英華書院和太古小學奪得。兩組冠軍隊伍均獲頒十萬元獎學金以示鼓勵。 比賽以「環保智慧能源」為主題,總共有139隊參賽,分別來自66間中、小學校,參賽隊伍經歷超過七個月的參賽準備、專題學習、初賽評審等。今屆比賽新增的諮詢工作坊及導師指導課,除了讓學生面對專業團隊解說意念及作品,亦讓他們嘗試即時解答導師提出的疑問。比賽希望參賽學生在此學習歷程中不斷突破改進,亦為他們建立專業的人際網絡,為立志在科創方向發展的學生作好準備。進入決賽的各組最後八強,是從初賽入圍的48隊中脫穎而出,當中中學組冠軍為英華書院,亞軍為五育中學,季軍為荔景天主教中學;小學組冠軍為太古小學,亞軍為東華三院馬錦燦紀念小學,季軍為樂善堂梁銶琚學校(分校)。典禮上同時頒發各組最積極參與獎,以及五個優異獎。   優秀意念轉化為實際行動 煤氣公司工程總監(香港公用業務)敖少興表示,煤氣公司期望大賽能夠成為同學將優秀意念轉化為實際行動的平台。是次入圍的項目非常嶄新,同學們應用的新能源已經不限於太陽能、風能、水力等,還有應用其他化學物質及物理原理,而靈感正是來自日常生活,只要稍加優化,便可廣泛應用。敖少興寄語同學們繼續多留意身邊的人和事,憑著創意想像及科技智慧,創造更多更新穎的能源解決方案,推動可持續發展。 煤氣公司高級業務創新經理鄧卓華補充指,是次參賽水平不俗,在比賽開展後,公司在去年9月為參賽學校學生舉辦活動工作坊,介紹環保智慧能源資訊,最新趨勢及市場需求等,煤氣公司為入圍各隊伍安排專業工程師,擔任項目指導工作,並以啟發方式引導同學加強策劃項目可行,以及自發解決項目進行中遇到問題。他舉例在初賽階段,參賽隊伍之一滬江小學曾提議以太陽能發電用於雨水收集系統當中,但指導團隊認為其創新元素不足,其後該小學隊伍立刻調整項目構思,改以更具創意的風能(風箏原理)帶動發電設施,能夠提升創新元素之餘,更能擴闊其宏觀視野。 立法會議員黃錦輝教授引述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二十大開幕儀式上提到中國式現代化,強調人和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而他認為減碳、減排正是讓人和自然重建秩序的一環。他說:「因此,促進綠色能源並不但是單單為了香港市民改善生活,也不是單單為了全球化作出降溫,同時也是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作出努力。今次由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與香港教育城聯合主辦的『綠火焰計劃 – 環保智慧能源大賽』計劃意義重大。」 [...]

可持續發展

「綠火焰計劃 – 環保智慧能源大賽」 實現「綠轉型」

為加深學生對智慧能源的認識,並鼓勵他們發揮創意,以創新科技實現「綠轉型」,香港教育城(教城)與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煤氣公司)合辦「綠火焰計劃 – 環保智慧能源大賽」,比賽啟動禮暨簡介會日前圓滿結束。 香港教育城行政總監鄭弼亮(右三)、煤氣公司總經理—企業事務陳嘉寶(置中)、煤氣公司高級企業事務經理盧嘉兒(左一)、港華智慧能源有限公司—智慧能源高級副總裁伍宇鏗(左二)、教育局課程發展處科技教育組總課程發展主任連庭傑(左三)、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高級講師兼科學教育促進中心副主任湯兆昇博士(右二)及香港教育城發展部主管洪婉玲女士(右一)到場見證「綠火焰計劃 – 環保智慧能源大賽」的啟動。   是次比賽以「環保智慧能源」為主題,旨在鼓勵學生綜合STEM知識及實作技巧,構思創新方案,協助能源行業創建智慧能源解決方案,或帶領公眾實踐節能低碳生活。比賽分小學組及中學組,方案主題須與「綜合能源解決方案」、「數碼化」或「去碳化」相關。每組冠軍均可獲港幣十萬元獎學金,以作鼓勵。   香港教育城行政總監鄭弼亮致詞時表示:「可持續發展乃未來社會發展大勢所趨。教城一直積極推動創新學習,培育莘莘學子掌握和應用跨學科知識的能力,實踐他們的創科意念,應對現實世界中的種種挑戰。今年教城十分榮幸,能夠聯同煤氣公司合辦『綠火焰計劃 – 環保智慧能源大賽』,並獲得教育局成為協辦機構,並肩裝備學生21世紀能力,期望參賽學生能靈活地運用所學的知識及實作技巧,發揮潛能,構建創新的智慧能源解決方案,並提升對實踐低碳生活的關注,共建可持續發展的綠色未來。」   煤氣公司總經理企業事務陳嘉寶表示:「面對氣候變化等環境問題,煤氣公司作爲能源供應商責無旁貸。因此,我們一向致力推動可持續發展教育,藉著煤氣公司成立160周年的契機,我們希望促進中小學生認識智慧能源,發揮創意和潛能,構思創新方案,啟發我們在智慧能源領域走得更遠、成就更多,不斷推動可持續發展。我們更希望比賽能成為同學將優秀意念、嶄新構想轉化為實際行動的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