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l sex porn dirtyindianporn.mobi school girl sexy picture 5 min sex video pornindianvideos.pro full xvideos exbii sex allnewindianporn.pro baloch girls sex bangalore freesexyindians.pro indiansixy video border bhojpuri film letmejerk.fun idian porn
kamapisachi sex com indianpornbase.pro negro sex video download telugu x kathalu turkishxxx.online tamilnadu school uniform indian big women sex turkishsex.online moviewood.me desi fudi com turkishpornvideos.pro swamiji fucking xxx sex bp animalwomanxxx olx kanpur turkishxxx.mobi night suit for women
bangali sex vedio turkishporn.pro indian vidio sex sri reddy porn videos turkishpornography.pro lucky villager xxxvwww turkishporno.mobi desimmsclips porn sleeping aunt turkishsex.pro red wap sex kamlesh saini mms turkishhdporn.pro ghrelu sex

吳老闆週記

【吳老闆週記】與其眷戀從前自由 不如邁向未來發展

.泛民在區議會的勢力將大大削弱,但這後果是泛民自招的。 .經濟增長一正一負,貨幣一升一貶,中國GDP今年可超美。 .「老齡化」不是問題,「少子化」則是發展愈趨發達的結果。 與其眷戀從前自由 不如邁向未來發展 立法會本週三(12日)恢復二讀並三讀通過《公職(參選及任職)條例草案》,規定區議員須宣誓擁護《基本法》及效忠特區,並列出各項違規行為的「負面清單」;結果,至今已有超過20名泛民區議員請辭。 泛民在區議會的勢力將會大大削弱,但這亦無辦法,這後果是泛民自招的,只怪當初自己太離譜,不斷以老百姓的籌碼,去大政府,自己則只付出少少成本,不斷挑戰港府以至北京的底線,卒之搞到中央不得不出手,提高對手的代價,如今泛民便要落單,兼且無晒後路。 事實上,最慘的是老百姓,自此以後面對的限制,全部是泛民搞出來的,此前享有的,卻是全球都有所不及的自由度,可以鬧政府,可以上街、遊行;香港整體亦很慘,曾經連續多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今年卻被剔出排名。 已成定局 重新習慣 從《港區國安法》的定立,到選舉制度的改革,再到公職人員須宣誓,清除了泛民在立法會、選委會,以及區議會的勢力,本欄認為,一切只是完善了「一國兩制」而已,與言論自由完全扯不上關係。且看其他國家,就連美國,被選出來的議員,即使是在野黨,都不會反國家,更不會聯同外國勢力搞亂自己地方,甚至要求外國制裁自己。 本來,港府使用殖民地時代留下的法律,已足以控制亂局,皆因該等法律的設計,乃一面倒傾向政府的,亦很狠辣的,只是一直以來很少用到罷了;然而,隨着法庭都不受控,就唯有上面落令了。 事情發展到今時今日的地步,一切已成定局,並無討價還價的空間,港人唯有重新習慣,相信亦會有人因此離開;至於想搞政治的,不如索性返大陸搞,加入共產黨搞,否則怎改革一個黨? 未來的政治焦點,便落在三場選舉身上,分別是9月19日舉行的選委會選舉、12月19日的立法會選舉,以及明年3月27日的特首選舉。當中,最矚目的,必定是最後者。林鄭能否連任,甚至會否出選?若不出選,三位候選人又會是誰?會否包括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現時消息滿天飛,且看到時有甚麼戲碼了。 今年年底 中超越美 對於香港的發展,本欄一直都是看好的,因為香港背靠着中國,而中國正不斷壯大,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今年年底應可看到。隨着內地乃全球第一個控制到新冠疫情的國家,也是第一個經濟活動回到正軌的國家,更是唯一一個去年錄得經濟增長的主要經濟體,而強勢在今年持續下,個人估計,今年增長幅度將不止於8%,可達10%。 反觀美國,雖然每日新增確診數字已從高位回落,但疫苗接種速度正在放緩,經濟活動亦未恢復,今年可能繼續錄得負增長,加上當地猛印銀紙,美元必定走弱,而在惡劣貨幣追捧優良資產下,人民幣則必升值。因此,中美經濟增長一正一負,貨幣亦一升一貶,以美元計,中國GDP今年便可超越美國。 然而,坊間有分析認為,內地正面對「少子化」及「老齡化」的結構性問題,前者反映「二孩政策」成效不彰,個人認為卻不盡然。 老齡化不構成問題 根據國家統計局本週二(11日)公布的十年一度人口普查數據,截至去年年底,全國(包括22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總人口達到14.12億人,約佔全球總人口的18%,仍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過去10年,人口增加了7,206萬,比2010年增長了5.38%。 當中,0至14歲人口為2.54億人,佔17.95%;15至59歲人口為8.94億人,佔63.35%;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4億人,佔18.70%(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1.91億人,佔13.50%);比起10年前,比重分別上升1.35、下降6.79、上升5.44個百分點。 31個地區中,除西藏外,全部30個地區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均超過7%;其中,12個的比重更超過14%。而按照聯合國標準,65歲及以上人口佔比超過7%,就屬於老齡化社會;達到14%,更是深度老齡化社會。 不過,老齡化並不是問題,因為平均壽命長了,工作年期也可延長,試問誰會喜歡65歲退休在家等死?可以繼續工作的話,一定會繼續做。本集團便聘請了不少65歲以上的高管,他們十分專業,而且經驗豐富,只要他們願意繼續做,相信很多僱主都願意繼續僱用。 至於生育率低——去年的出生人口約1,200萬,比前年的1,465萬,下降18%,被認為是「二孩政策」效果不好,但其實,「二孩」在出生人口中的佔比,2013年時只有30%左右,2017年則達50%,此後雖然回落,但仍高於40%。 其實,「少子化」的現象,可歸因於大陸不斷發展,女性接受教育程度高了,多了出來工作,職位甚至愈升愈高,於是愈來愈遲婚,可生育年期自然愈縮愈短,本集團就有不少女員工,過了30歲仍未結婚,便導致今次人口普查的結果——去年內地育齡婦女總和生育率(一生生育數量)只得1.3,比起10年前的1.63,大幅下降;但這是一個地方發展得愈來愈發達的結果,實在難以避免。 南華證券錢莊 過去一個星期,新經濟股繼續沉淪,科指下跌3%,跌穿8,000點關口,本週三收報7,861點;恒指則跌0.7%,收報28,231點,大市回落至此,已相當便宜,本欄投資組合維持「低吸」,如再下跌5%,可考慮少量「孖展」。 舊經濟股備受追捧,當中,一眾資源股表現亮麗,且看本欄投資組合的馬鞍山鋼鐵(00323)、重慶鋼鐵(01053),以及兗州煤(01171),閒閒地便升了一成三至兩成六,尤其是兩隻鋼鐵股,三個月分別升了1倍及2.6倍。 舊經濟股以至資源股之所以受捧,原因有二。第一,全球經濟逐漸復甦,此等位於上游的週期股,自然最快受惠;第二,此前被過度拋售,股價低殘,一直無人理,直至經濟開始見起色,基金經理補倉,一買便彈了上去。隨着H股比A股貨少,這樣一買上去,隨時由折讓變溢價,未來還有得升,升幅前所未見,屬投資者食「大茶飯」的好機會。現時才入市的話,不妨揀選H股對A股折讓大,而股價尚未大升,以及市值較細者。 每週一股——美團(03690) 隨着商品價格上升,市場持續憂慮通脹重臨,加上內地整頓科網平台勢頭未止,科技股繼續捱打,淨計五大巨頭ATMXJ,即是阿里巴巴(09988)、騰訊控股(00700)、美團(03690)、小米(01810)及京東(09618),從歷史高位計,閒閒地不見了兩成,技術性步入熊市,最多甚至蒸發了接近一半,情況慘不忍睹。當中,美團截至本週二(11日),更連跌了10日,及至週三,才稍作回升。 值得注意的是,內地科技股有業績支持,美團的社區團購業務便增長空間龐大,前景其實無變,仍然美好,因此投資者不妨吼低「翻兜」,不過,既然現時舊經濟股備受追捧,反彈才剛開始,尤其是資源股,升幅可能前所未見,因此不如先炒傳統股,科網股先作觀察。 話說回頭,通脹必定重臨,相反更可視作經濟向好的反映,是件好事;加息亦不可怕,始終利息太低並不正常。 [...]

專題

泛民潰散 政改曙光

① 最厲害的一著是,港府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② 泛民可謂揸頸就命,任由宰割,相關議員隨時破產。 ③ 現時採取的「拖」字訣,絕對是下下策,不如呈辭。   四名立法會議員——梁國雄、羅冠聰、劉小麗及姚松炎的宣誓案,高等法院上週五(十四日)裁定,四人資格被撤銷,並且由宣誓當日(去年十月十二日)起生效,及須支付訟費。計及此前被判喪失資格的梁頌恆與游蕙禎,非建制派合共已丟失了六個議席。   雖然,特首林鄭月娥聲言,暫無計畫再就議員宣誓問題提出司法覆核,不過,這並不代表事件就此告一段落,相反更是陸續有來。皆因當日涉嫌在誓詞中「加料」的反對派議員,多達十五位,減去被褫奪資格的六人,還有九人可能「有手尾跟」,即使特首不提司法覆核,市民也可出手,正如下週三(二十六日)便輪到朱凱迪及鄭松泰的案件展開聆訊。   事實上,連串的DQ,乃前特首一早鋪好的路,林鄭可以置身事外。而最厲害的一著是,港府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從前泛民最喜歡玩法律,往往提出司法覆核,窒礙政策推行,如今港府只是遵循法律途徑執正來做罷了。值得一提的是,在誓詞中「加料」的議員中,沒有一個來自公民黨,可見後者相當醒目。   這還不特止,佔中「3+6」人則被控以屬於刑事的公眾妨擾罪,當中亦不乏立法會議員。事件發展下去,泛民的幾大巨頭,包括陳方安生、李柱銘,以至陳日君,都可能會被檢控。   [...]

本港時事

DQ四議員 考驗行政立法關係

上週五,高等法院裁定梁國雄、劉小麗、羅冠聰、姚松炎四名立法會議員宣誓無效,失去議員資格,結果和預期只有部分被DQ不同,連同之前的梁頌恒及游蕙禎,泛民地區直選議席驟減得十四席,被建制派超過,分組點票堡壘即時淪陷,建制派大可修改議事規則防「拉布」,關鍵否決權也如風中殘燭。泛民陣營經過連日商討,決定會在週三財委會上利用規程,令財委會難以審議其他撥款,以宣示民主派對政府之不滿,更直言若DQ解決不了,民主派與政府是不可能有正常關係,議會不能正常運作。   律政司和梁振英於去年十二月頭,再出手要求法庭取消梁國雄、劉小麗、羅冠聰和姚松炎的議員資格。案件於七月十四日下午有裁決,四人全部敗訴,被取消議員資格。四人及泛民陣營得悉結果,同感意外。一眾民主派議員和四人在判決後於立法會召開記者會。梁國雄指,今日是法國國慶,即法國大革命紀念,紀念法國人在巴士底監獄起義,爭取民主,在香港卻是在劉曉波逝世之下,港人同時被打入「巴士底監獄」。他感謝劉曉波給予勇氣,建議全體民主派議員及記者為劉曉波默哀。     劉小麗則指,到這一步大家都應清晰見到,不論是梁振英還是新特首林鄭月娥,都是用「一手蘿蔔、一手大棍」的威權政府管治模式來管治香港,今日是DQ議員,未來是一地兩檢和廿三條。羅冠聰表示,民主派不論政見也是整體,可惜政權打壓之下,超過六分一地區議席被奪,損失關鍵否決權。他批評政府一直指是法律爭議,以釋法實行政治決定,破壞法治,破壞立法會,反問一個會打壓政見的立法會,未來如何參與。他指政權打壓不可怕,最可怕是人民不決志起身反抗。姚松炎則形容,今日是香港民主運動向前踏出的力量,政府愈邪惡,市民愈要努力,民主運動需要大家努力支持。   分組點票失守   DQ案判決後,再有三名直選議員被褫奪資格,民主派只餘下十四席,建制派的十六個直選議席壓過民主派,加上功能界別早為建制主導,意味泛民失去分組點票的堡壘。建制派大可在十月復會,透過修改議事規則,收窄民主派的「拉布」空間。按《基本法》規定,有關政改、修改基本法、彈劾特首等重要議案,須取得全體議員的三分之二,即最少四十七票支持,只要泛民守住廿四席,便可手握「關鍵否決權」,令港府無從入手。民主陣營由最初的廿九席,到有六人前後被DQ,民主派的議席縮減得廿三席,如果補選後六個議席全由建制派取得,民主派又不能取得醫學界陳沛然支持,相關議案便可通過。 不過泛民議員因應DQ裁決作出激烈反彈,上週五及週六兩次財委會會議都因秩序問題而腰斬,影響五十億元教育新資源等多項撥款審議。民主派立法會議員週一及週二一連兩日開會,商討對策。週二晚上,泛民會議召集人涂謹申及各黨派亦有代表出席,包括民主黨胡志偉、許智峰、鄺俊宇、尹兆堅、公民黨郭家麒、譚文豪、人民力量陳志全、街工梁耀忠、教協葉建源、香港本土毛孟靜、衛生服務界李國麟、工黨張超雄與及同樣要對DQ官司的朱凱迪。     經過近一個半小時會議,涂謹申稱明白社會對此撥款有很高期望,民主派在週三財會上,會審議三十六億元的教育新資源撥款,至於會如何處理議程上的其餘七項撥款申請,涂謹申拒絕透露,「我地肯審議呢個教育撥款,至於其餘細節、安排和策略,我地係唔會公開」。教育界葉建源則稱,有信心教育撥款明天能通過。涂謹申表明,現時要視乎林鄭如何把上屆政府成功取消四位議員資格的「死結」解開,直言若解決不了,民主派與政府是不可能有正常關係,議會不能正常運作。   [...]

本港時事

林鄭續釋善意 泛民大危機

林鄭月娥履新特首後,朝氣處處,積極修補行政立法關係。繼上週三出席立法會答問大會,七月十日聯同主要官員和行會成員,出席立法會午宴,十六名泛民議員赴會,氣氛和上月的梁振英餞別午宴截然不同。現階段難斷言行政立法關係已改善,但已是個好開始。有泛民及學者擔心,若林鄭作風不變,民主派便會一下子失去了「敵人」和「戰場」,仿如老鼠拉龜,危機也會出現,無處可反對下,成為「建制」。   週一中午,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率領主要官員及行會成員赴立法會午宴,飯局開始前,林鄭先和議員在大堂合照留念。合共四十五名議員現身,民主派只得八人,包括民主黨涂謹申、林卓廷、公民黨郭榮鏗、專業議政莫乃光、葉建源、李國麟及社民連梁國雄,自決派如劉小麗、朱凱、羅冠聰則選擇缺席。與梁振英相比,他於二○一二年十一月才首次到立法會午宴,當時有五十九名議員出席大合照,民主派佔十五人。   拍照後,林鄭進入宴會廳和議員交談及等候開席,多名未有拍攝大合照的民主派議員,陸續現身,包括公民黨楊岳橋、陳淑莊、民主黨尹兆堅、鄺俊宇等。楊岳橋被問到為何沒有參與大合照,他稱已有郭榮鏗作為公民黨代表,「影張相」。梁國雄把握在午宴開始前,把一封全民退保聯席的信件、連同寫上「長者要全民退保 勞工要標準工時 市民要全民普選」的紙牌、與及早前在答問大會上曾展示過、代表八小時工作制的紙牌鐘,交給林鄭,紙鐘寫上「阿娥咪走數 扶貧無力 政改無能」。 無懼長毛「送鐘」 本來已安坐在主家席的林鄭起身,親手接收梁的信件和示威道具,並交談了一會,梁便離開宴會廳。梁指林鄭只是向他說「送鐘唔係幾好」。梁稱以往也想這些道具和請願信送給梁振英,但對方多次也沒有接收,還趕他出辦公室。他指自己不是想衝擊林鄭,只是想向林鄭表達基層聲音。   主家席上,泛民建制議員各佔三席。李國麟更獲林鄭主動邀請坐其身旁,他在會後指,席間與林鄭談及醫療服務問題,包括業內人手不足及醫管局管理等,形容林鄭清楚業界問題,但無期望當局在飯局提出解決方案。民建聯主席李慧認為,宴會是個好開始,因過去數年行政立法之間的飯局,泛民議員都未有出席。不過,她認為雖有部分泛民參與午宴,但關鍵仍是當局未來的實質工作。楊岳橋指,午宴屬聯誼性質,無法斷言泛民和政府的關係有否改善,強調會繼續監察政府。   有泛民人士指出,現階段的林鄭,無論是公關手腕又抑或是行政能力,遠超於梁振英,也看不出林鄭要成為「CY2.0」,加上未有任何具爭議性議題推出,雙方也不會無緣無故挑起火頭。不過,月底公布的一地兩檢方案,是林鄭的小考,又或會是林鄭新政府和泛民之首戰。事實,不少泛民人士其實都有同樣的擔心,就是林鄭新政府上場後集中處理後經濟民生事情,以林鄭的能力,必然勝過梁振英,到時泛民陣營便成為無事可反的「反對派」。 [...]

本港時事

林鄭開局滿朝氣 部署恰當中港好

七月一日,林鄭月娥正式成為香港特區第五任行政長官,首位女特首的時代到了,最終是喜是愁,還待日後觀察。按港大民意研究計畫,總結梁振英五年任期之民望,任內評分達五十分或以上的月份僅得五個月,何其醜怪,上任之初評分為五十二點五,也是任內最高,之後就如一隻被大行或連散戶皆唾棄的「劣質股」,評分不斷下滑,而在最後三年任期,更未高過四十五分的警戒線。而梁振英五年任期的民望,竟然從未高於前兩任特首。   相反,林鄭在六月底,還未正式履新所得民望評分為五十二點二分,經已接近梁振英的最高評分。觀乎林鄭正式上任後的表現,相信下一次民望結果,應可攀升,超越梁振英的最高點。筆者有此信心,絕非有「奶粉」因素作遂,只是平情而論林鄭上任後數天之表現。林鄭上任後翌日即連走北區、紅磡及中西區。林鄭的「親民騷」,未如梁振英每次落區,皆勞師動眾,大批警員護駕、封路,又或出現建制組織動員人馬撐場,要和泛民示威者對抗。林鄭「調研」期間,除未有封路,伺於兩旁只是副官及保護要人組,外加少量警員維持秩序而已,真正做到親民而非擾民。林鄭週二早上首次以特首大位主持行會,一改梁振英先回應記者提問後接請願信,改為先接請願信後才回應記者,相信是要突顯「為人民服務」。   林鄭競選特首期間,從個人到競選團隊,不時錯漏百出,公關災難頻生,基於曾俊華之公關策略極為漂亮,兩人之民望因此有雲泥之別。大半輩子當公務員,和真實的社會脫了節的林鄭,經過選舉洗禮之後,既汲取「堅離地」的教訓,也總算明白了解公關的威力及重要性,知錯而改,未如梁振英之口是心非,口講「香港營」一套,齊心做「梁營」才是真。人誰無過,能亡羊補牢,敢於從錯誤中學習或修正,絕非示弱,倒是展現勇於承擔,可做大事的成熟性格,這是林鄭性格勝過梁振英的地方。   而林鄭推行政策的能力,也非梁振英可比。新特首上任後第五天便到立法會,出席答問大會,主要向議員解釋如何運用五十億元教育開支大計,及主動提到四項措施,以改善過去幾年劍拔弩張的行政立法關係,包括:會多加行政長官答問大會、與議員建立恒常溝通機制、將一年一度的《施政報告》恢復在十月公布、要求官員多與議員互動,游說工作要親力親為。更值得關注者,主流泛民在整個答問大會中未有喊口號,他們亦在林鄭進場時站立起身,與梁振英過去進場時,受到不禮貌對待明顯不同。   預計聰明的林鄭在開局早期,主力做好民生及經濟的工作,借此作為縫合社會撕裂的強力膠水。回看梁治五年,香港社會出現前所未有之撕裂,表面是政治使然,背後卻和教育、房屋、青年、勞工或退休等等政策之失利,社會不同階層怨氣日積月累,最後演化成為佔中或港獨等政治亂事。所以,做好經濟民生的話,一方面可修補社會裂縫,其次可免生日後之政治風波。   以泛民立場而言,林鄭及其新班子推出不同的經濟民生大計,縱使不是十全十美,會有紕漏,頂多只會小鬧小吵,若依然以對付梁振英般,在立法會大打拉布的話,必會惹來市民反感。況且,林鄭也明言會向泛民或建制陣營積極溝通,緩和行政立法緊張關係。林鄭收拾好梁振英遺留下來的「社會撕裂」爛攤子,社會氣氛緩和,人人安居樂業,年輕人勞嘈漸消,她本人及其問責班子之民望大可節節攀高,水漲船高下,港人對北京的印象也會提升。到時,挾民望之高再來為廿三條立法或推出國民教育,必然是林鄭部署,免去梁振英政府一開局便強推備受爭議的國民教育之不智,撼頭埋牆,咎由自取,與人無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