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華時事
【大灣區共同體】粵澳緊密合作,打造「命運共同體」
2018/08/23
珠海、江門、中山同處珠江西岸,是最接近澳門的城市群。粵澳地緣相近,民情相通,四地的合作早在2010年《粵澳合作框架協議》簽訂便已開始,形成了「一區三市」緊密而多樣的合作。 撰文 蘇梓 近年來,粵澳全方位合作的廣度和深度不斷在擴大,從CEPA及其補充協議的簽署實施,到港珠澳大橋、跨境工業園區等一系列重大基建項目的啟動;從開放內地居民赴澳自由行、批准澳門銀行機構開辦人民幣業務,到《粵澳合作框架協議》簽署、《橫琴總體發展規劃》實施——直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規劃的提出,更為粵澳合作提供了嶄新的契機。 澳門取長補短 根據廣東省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7年9月,粵澳進出口總額共計100.61億美元,澳門對廣東直接投資額達26.32億美元,其間澳門在粵新設項目累計2,145個。澳門特區政府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曾向媒體表示,國家對澳門的戰略定位為世界旅游休閒中心、葡語國家經貿平台;澳門正積極圍繞該定位,以及「一帶一路」倡議,來推動澳門產業適度多元化。 另一方面,土地資源、人力資源一直是澳門的短板,但澳門具備高度國際化、商貿自由港、獨立的貨幣金融政策、低稅率以及國家政策支持等優勢,可以通過與廣東的合作,突破短板限制,促進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並為澳門青年創新創業提供更全面的支持。 珠海推動建設琴澳 去年12月26日,珠海宣布擬建設城市新中心,以與澳門交相輝映。這是近年來珠海市最為宏大的城市發展規劃之一,旨在打造粵港澳深度合作的重要平台,將珠海建成多層次、寬領域、高水平的對外門戶樞紐。 珠海城市的發展決策布局,重點在於「南進西拓」,將橫琴與保稅區、十字門北片區、洪灣片區整體謀劃,一體發展。努力形成以創新為核心,以市場為導向的創新體系,營造與國際接軌的營商環境,構建以創新驅動、質量效益為核心的競爭新優勢,建成粵港澳大灣區經濟資源的聚集中心。 當時有橫琴新區官員向媒體表示,近年來橫琴堅持「面向世界、優先港澳」原則,積極主動承接港澳現代服務業拓展,以粵澳合作產業園、中醫藥科技產業園、澳門青年創業谷等重點合作項目為載體,加強與澳門產業合作,促進澳門經濟多元發展,積極配合澳門建設「三中心一平台」,推動建設琴澳命運共同體。截至去年年底,在橫琴投資落戶的澳門項目累計達到28個,用地面積總計約5.01平方公里。在橫琴注冊的澳資企業1,168家,其中2017年新增431家,涉及商務服務、休閒旅游、文化創意、電子商務及倉儲物流、醫藥衛生保健、科教研發、物流商貿等產業領域。 另據了解,澳門特區政府先後兩次共推薦83個項目進入粵澳合作產業園,在雙方共同努力下,產業園項目簽約落地和開發建設進展順利。包括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在內,已有24個項目簽訂項目合作協議,協議用地面積202.46萬平方米;21個項目取得項目用地,累計用地面積130.25萬平方米。其中2017年新簽約項目4個,新供地項目3個,新開工項目4個。粵澳合作產業園已成為促進澳門產業多元發展的重要載體。 其中,位於橫琴西北部的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佔地約50萬平方米,預計可容納3萬人,是《粵港澳合作框架協議》簽署後首個落地項目,產業園GMP中試大樓、園區前期發展中心已投入使用,一批澳門企業已進駐商業孵化中心。研發檢測大樓、科研總部辦公大樓等配套設施已建成封頂。產業園孵化區的建設工作已經啟動,目前正在進行孵化器、加速器成片開發的規劃與設計,計劃今年年內建成,將為澳門醫藥衛生中小企業發展提供必要的空間條件。而今年3月動工的粵澳新通道,預計2019年完工,建成後將實現「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新通關模式,大大緩解拱北口岸的通關壓力。 中山設合作示範區 澳門和中山的合作,則通過粵澳合作聯席會議、推進中山與澳門合作專責小組、中山與澳門商務合作工作小組等合作機制,一直保持著緊密的合作往來,兩地在商貿、會展、投資等方面合作均有序推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