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l sex porn dirtyindianporn.mobi school girl sexy picture 5 min sex video pornindianvideos.pro full xvideos exbii sex allnewindianporn.pro baloch girls sex bangalore freesexyindians.pro indiansixy video border bhojpuri film letmejerk.fun idian porn
kamapisachi sex com indianpornbase.pro negro sex video download telugu x kathalu turkishxxx.online tamilnadu school uniform indian big women sex turkishsex.online moviewood.me desi fudi com turkishpornvideos.pro swamiji fucking xxx sex bp animalwomanxxx olx kanpur turkishxxx.mobi night suit for women
bangali sex vedio turkishporn.pro indian vidio sex sri reddy porn videos turkishpornography.pro lucky villager xxxvwww turkishporno.mobi desimmsclips porn sleeping aunt turkishsex.pro red wap sex kamlesh saini mms turkishhdporn.pro ghrelu sex

吳老闆筆記

【吳老闆週記】林鄭三連任  做好三件事

吳老闆週記(1月20日) .第一,是大搞經濟。 .第二,是搞起港股。 .第三,是用好儲備。   林鄭三連任  做好三件事   還有大約兩個星期便到農曆新年,過了年後,已是2月中,3月27日舉行的特首選舉的提名期便會展開,時間十分緊逼;淨計這樣,林鄭月娥連任的機會已十分高,再計及其他原因,包括論功行賞,以及經驗等,「冧莊」可謂十拿九穩。   雖然《基本法》第46條訂明,行政長官任期5年,可連任一次,但世事無絕對,法例可以改,正如國家主席習近平,只要做得好,便能打破慣例,在今年下半年舉行的「二十大」後開展其第三任任期。因此,如果我是林鄭,就會想盡辦法,拼盡全力,在未來5年任期內做好三件事,務求可再連任多一屆。   重新定位 要做好的三件事,第一,是大搞經濟。香港從前十分吃香,左右逢源,一方面幫內地資金「走出去」,另一方面又幫外國資金「引進來」,是東西匯聚往來的中介地;現時卻十分大鑊,兩面不是人,成了中美角力的磨心——美國砌中國,香港難以獨善其身;相反,中國砌美國,香港亦難以置身事外。且看中環寫字樓空置率高達9%,情況其實十分恐怖。   香港付出了這麼多,可如何補救?最慘的是,中美關係三、五年內似乎仍難以緩和,經濟上鬥高科技,5G已差不多鬥完,搞到全球5G發展慢了下來,美國也無所謂,總之不讓中國拋前便可;下一個戰場可能是醫療,始終美國在這方面仍然領先,擁有很多專利,藥物如是,設備亦如是。在此大環境下,特首需將香港重新定位,想清楚經濟何去何從,否則會被新加坡撬走愈來愈多生意。   金融方面,香港毫無疑問將繼續為內地作出貢獻。事實上,莫說本地中小型企業,就連大公司,都早已淪為配角——港股20大市值企業當中,只餘滙控(00005)、友邦(01299)及港交所(00388)並非中資。   至於其他行業,或可考慮學習中外兩面——一方面學習內地的計劃經濟,另一方面亦跟隨外國的市場經濟,嘗試將香港GDP,從傳統地跟隨西方的低增長,轉為偏向中國的高增長;不求與內地的高增長一致,只求比西方的低增長高兩、三個百分點,即是美國增長3%,香港便增長5至6%;美國增長10%,香港則增長12至13%。   隨時名留千古 第二,則是搞起港股。股市是一個指標,反映國際投資者對一個地方的信心,港股過去幾年是全球主要市場中表現最差者,即是國際對香港打了很低分數,不看好香港;然而,現時政治動盪已平息,疫情也比全球其他地方控制得好,港股應該亦需要重返合理水平。   第三,就是好好利用港府的儲備。且看政府動用很多資金應對疫情,多達2,000億之數,但財政亦未見「穿窿」,仍非常有錢,即是並無藏富於民。因此,特首需認真考慮,怎樣將財富下達至普羅老百姓及中小企身上,令土生土長、留了下來的香港人,受益於其執政;至於大企業,包括國企、民企等,則不用理之。   若然能夠做到上述三件事,做出漂亮成績,林鄭繼今次後再度「冧莊」,並非無可能,修一修例便可,到時即是做足15年,加上其他政績,必定在香港歷史上名留千古。尤其林鄭似乎是最後一批出身於港英時代銜接過來的人士,5年後未必有人頂上;有人的話,亦非當下執政的一批,而是另一批新面孔。   「清零」的得與失 最後回說疫情。根據內地最新公布的去年經濟數字,反映其堅持「清零」的着數不少——繼2020年經濟增長2.2%,成為全球唯一錄得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後,2021年增長8.1%,持續在全球名列前茅,兩年平均增長5.1%;失業率5.1%,低於宏觀調控目標的5.5%;出口4,464.5億美元,進口3,811.7億美元,順差652.8億美元,全部創出新高。   反過來看,今次內地爆疫,四大直轄市全部中招——早前重慶,如今上海又有,北京又有,深圳又有,加上愈來愈多源頭不明個案,要「清零」的經濟成本很高。事實上,很多活動已暫停,提早放假,消費市道亦大受影響,春運也不特別旺,一來回鄉過節已不流行,短途的還會有,長途的則很少;二來就算回鄉,都很少人像以往般大包小包帶返去。但願冬奧不會爆鑊,否則認真麻煩。   南華證券錢莊 港股經過此前一週從低位反彈,過去一週繼續整固,隨着成交金額不大,有資金流入便升,無資金買貨便跌,未來走勢難以預料。總結一週,恒指下跌274點,即1.1%,期間一度失守24,000點,本週三(19日)收報24,128點;國指跑輸大市,下跌2.0%,即171點,收報8,442點;科指依然跑輸大市,下跌4.4%,即257點,收報5,643點。 成也科網,敗也科網,大市要升,還看一眾科網股的表現,始終佔指數的比重很高。其他板塊方面,則個別發展,有錢賺的便升。例如油股,皆因油價節節上升,現已升至每桶80多美元的超過7年高位,隨時升上100美元亦不出奇;然而,就算真的看好油價會升到100美元,現價卻不會買,除非企穩100美元樓上才會買。 隨着內地今年勢必「放水」提振經濟,投資者不妨留意相關板塊,例如基建相關股分。   每週焦點板塊——水泥股 港股整固,個別板塊轉強,例如水泥股。本週三(19日),三大龍頭均告上升,中國建材(03323)升5.1%,報10.8元;海螺水泥(00914)升4.4%,報41.8元,華潤水泥(01313)升4.2%,報6.75元,三隻股分同樣連升日。 工信部早前聯合科學技術部、自然資源部發布的《「十四五」原材料工業發展規劃》指出,根據產業發展階段和技術進步特點,為增強規劃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促進行業間耦合共生發展,「十四五」期間不再分別制定石化化工、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等行業的規劃,而是將原材料工業整合起來,成為歷史上第一次。 《規劃》提出,到2025年,原材料工業初步形成更高質量、更好效益、更優布局、更加綠色、更為安全的產業發展格局,粗鋼、水泥等重點原材料大宗產品,形成5至10家具有生態主導力和核心競爭力的產業鏈領航企業,在原材料領域形成5個以上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到2035年,成為世界重要原材料產品的研發、生產、應用高地,產業體系安全自主可控。因此,市場憧憬行業將會進行整合,企業併購活動增加,龍頭地位更形突出。   [...]

股市

進入旺季 水泥股可敲

內地最新公布的經濟數據強差人異,消費增長亦見放緩,在經濟仍然面臨下行壓力的情況下,相信中央的財政政策將繼續專注於基礎設施支出和落實政策,預期在基建增加的情況下,將拉動水泥的需求,而對水泥行業而言,第四季一向是旺季,在種種因素推動之下,水泥股第四季絕對有機會走高,不妨順勢跟進。 中國早前公布第三季經濟數據,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進一步放緩至6%,反映市場對中國經濟增長預測似乎偏於樂觀。另外,雖然中國9月份工業增加值增長異常強勁,但投資增長則進一步放緩,意味以基礎設施支出支持增長或面臨挑戰。 彭博亞洲首席經濟學家舒暢指中國的增長調整尚未結束,第四季增長仍有低於6%的風險,預計中國當局會繼續實施寬鬆政策。回顧多項經濟數據,可以發現GDP同比增速放緩至6%,為1992年以來的最低水平,低於市場普遍預期的6.1%。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意外大幅成長,從8月份的4.4%躍升至5.8%,遠高於市場普遍預期的4.9%。1至9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從1至8月的5.5%降至5.4%,低於市場普遍預測。 舒暢指內地基礎設施投資增速雖然回升,但不足以抵消民間投資的持續放緩。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7.8%,高於8月份的7.5%,符合市場預期,反映通膨率上升,剔除物價影響的零售增速基本保持穩定。 財政政策將專注於基礎設施支出和落實政策 舒暢認為中美貿易磋商的進一步進展仍然有待觀察,加上私營行業疲弱。因此,預計中央的支持政策將繼續保持謹慎步伐,財政政策將繼續專注於基礎設施支出和落實政策。2019年專項債發行限額已經發完,旨在令大型項目資金將要到位,另外明年專項債發行限額計畫提前下達。 政府近期宣布計畫提高地方政府在財政收入中的劃分比例,以增強其財政能力,落實中央政府的經濟刺激措施包括減稅降費。 富達國際多元資產基金經理George Efstathopoulos表示,因中國在經濟放緩的情況下所採取的刺激措施較為審慎,亞洲市場不太可能受惠於中國的相應政策,惟全球貨幣政策仍然有利於亞洲市場發展。Efstathopoulos表示,預計全球更寬鬆的貨幣政策將有利亞洲市場基本因素,而中國經濟刺激措施不太可能在推動亞洲市場方面起到明顯作用。 Efstathopoulos指中國有能力採取刺激經濟措施,但需權衡的因素愈來愈多。中國的政策傾向於穩定市場,而不是刺激增長。中國的刺激經濟措施曾帶動全球其他經濟增長,但這次似乎難以實現。中國採取的任何針對性的財政和貨幣寬鬆政策將專注於改善國內經濟,雖然此舉對鄰近亞洲國家的市場氣氛有正面影響,但還未足以改善市場基本因素。 儘管如此,富達國際的多元資產團隊對於亞洲資本結構的整體風險看法正面,相信寬鬆的貨幣政策應有助提振基本因素。 Efstathopoulos續指:「隨着美國聯儲局措施今年轉趨溫和,以及其他主要央行奉行『較長期維持低利率』政策,同時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的通脹持續處於較低水平,故亞洲地區央行有能力降低利率。寬鬆政策已展開,預料在短至中期內將繼續實施,從而有助刺激信貸增長並延長貸款週期。此外,我們亦留意到亞洲的財政刺激措施,如印度的稅項減免,將有助進一步應對全球貿易放緩。」 然而,市場內的風險依然存在。貿易戰持續已導致全球資本開支大幅下降,已影響到亞洲區 內對外貿易依賴程度較高的經濟體,並將繼續成為有關經濟體的壓力點。 明年GDP放緩至6%以下 中國今年第3季經濟成長率放緩至6%,創27年以來新低。安盛投資管理指出,中國今年GDP預期可達6.1%,但明年GDP恐放緩至5.8%。 [...]

股市

價格走高 水泥 鋼鐵股值博

在中美貿易戰持續升溫下,中港股市不斷受壓,恒指上週三一度跌至28,342點,創今年以來新低,重磅股固然受壓,即使近日強勢的醫藥、教育及消費股亦難免隨大市調整。在貿易戰陰霾下,相信港股短期仍會相當波動,但動盪過後,一些基本面強勁,以及估值吸引的股分,料反彈力度會較強,其中值得留意的就是原材料板塊。 人民銀行於6月24日公告,7月5日起降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定向釋放資金7,000億元(人民幣.下同),當中5,000億元會推動銀行將企業債權轉成股權(債轉股),另外2,000億元則緩解小微企業融資困難,是次為人行今年第3次定向降準。 對於人行決定7月5日起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安盛投資管理新興亞洲高級經濟師姚遠相信是因為中國內部面對經濟放慢壓力,而外部亦面對貿易戰升溫等的壓力,認為銀行應提供更多支持。 至於今後會否繼續有動作則要視乎實體經濟數據走勢,以及與美國在貿易上的變化,假如兩邊都對實體經濟打壓力度更強大,人行不排除會有更多動作,基本預測是下半年會再降準50點子,但假如下行風險更大,降準100點子甚至150點子亦有機會。 降準非救市靈丹妙藥 雖然,人行降準救市,但對股市未有支持,恒指上週一跌勢持續,上週二跌勢加劇,顯然降準已非靈丹妙藥,藥力完全失效。瑞銀資產管理中國股票主管施斌指出,儘管中美雙方貿易爭端宏觀影響可能有限,據瑞銀集團估計,5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徵收25%的關稅,相當於中國GDP的0.1%,惟談判路徑很難預測。 正正由於長時間的不確定可能對生產和投資情緒產生負面影響,施斌估計中央領導人有可能對國內貨幣和信貸政策進行微調,並推動基礎設施投資,以應對外部需求的阻力。他認為系統性風險可能會在短期內拖累整個大市,但從基本面穩固、相對受貿易戰影響較小的企業中,投資機會仍然存在。 面對中美貿易磨擦,市場早前聚焦內需股,因為在中美貿易戰下,出口將面臨壓力,為保經濟增長,中央不得不力谷內需,故醫藥、教育及消費股持續吸引資金流入。施斌指老齡化趨勢下,養老、醫療會獲益;醫療行業是萬里長征剛起步,未來還有很大的空間;有很多跟互聯網相關的行業中國領先於全球;中國在製造價值鏈中愈來愈往高附加值攀升。所以中國的高附加值出口的將愈來愈多,新經濟的表現也愈來愈強。 新區成立拉動需求 除內需之外,中央未來有機會增加基建投資拉動經濟,而雄安新區及大灣區的成立,將推動區內基礎設施的興建,令材料如鋼材及水泥的需求上升。貝萊德亞洲及環球新興市場股票團隊主管施安祖認為在經濟及企業盈利強勁增長的支持下,亞洲股票的基本因素維持穩健,但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為經濟前景增添變數,拖累投資氣氛。 施安祖認為目前市場另一風險是美元走強,加重了債務國償還美元外債的負擔,幸而亞洲對美元融資的倚賴顯著低於其他地區,所受影響相對較少。而中國去槓桿化的步伐較預期快,但若全球經濟在美國繼續增加財政開支,基建投資和減稅措施的推動下強勁,中國的出口表現亦能受惠,在此況下,中央推進去槓桿亦合乎情理,也不會影響經濟增長。 施安祖指目前的投資取態仍以把握再通脹的機遇作為基礎,增持金融、材料、工業及能源股,因為這些板塊的估值仍然偏低,未能反映實物商品價格已大幅回升此有利因素。 他進一步解釋,油價未來的走勢可能更為波動,但從投資角度而言,趨勢走向和改變的速度更為重要,因此認為若油價維持在每桶60至70美元的水平,能源股估值屬便宜,現時這些企業的盈利增長強勁,且大幅調整產量預測,但未反映於股價之上。此外,施安祖又指鋼鐵價格及利潤率處於10年最高位,而水泥價格亦有攀升,但相關公司股價表未有跟隨。 事實上,在供給側改革推進下,鋼鐵及水泥行業表現良好,據內地媒體報導,隨著南方步入梅雨季節,水泥價格近期小幅回落,但是第二季度旺季期間全國均價已經創出本輪週期新高,核心區域南方地區雖然沒有創出新高,但是保持高位震蕩態勢。 企業盈利增長勢頭良好 [...]

博客

【港股技術分析】陳卓賢:貿易戰觸發基建擴張,金隅(2009)可受惠「雙概念」

中美貿易戰如箭在弦,加上金融去槓桿化正在加速,要維持國家GDP平穩增長,擴大內需、增加基建是最直接的方法。在基建過程中,重型機械設備當然少不免,就像上周推介的機械設備股中聯重科(1157),短短3個交易日內升逾12%。如用同一思路尋找下一波漲升板塊,水泥建材股都是好選擇,其中筆者較看好擁有「基建+雄安」雙概念的金隅集團(2009)。 根據內地傳媒報導,全國水泥市場在3月下旬再度漲價,尤其東北地區更普遍上漲$100~150元/噸,升幅達20~30%;加上東北等地受環保因素限制,二季度將會有部分產能限產,因此在需求旺季疊加環保限產的雙重推動下,預料水泥價格將持續上升,水泥行業盈利將直接受惠。而金隅不但是北方京津冀地區的主要水泥供應商,其地產業務亦在雄安區內並持有土地儲備,在以上兩大催化劑下,金隅股價相信爆發可期。 近日水泥股龍頭海螺水泥(0914)和中國建材(3323)已開始起動,而升幅較少的金隅也於低位出現「破腳穿頭」的利好形態(藍圈),加上STC在超賣區出現了「黃金交叉」的買入訊號,預計未來數周將進一步追落後。首個目標先看$4,次級目標為$4.3,跌穿$3.3止蝕。 撰文:陳卓賢 想知陳卓賢股評戰績,請click入【《資本平台》股評人 陳卓賢 專欄推介戰績】:https://goo.gl/p3F6JE、https://goo.gl/jQNh9Z [...]

股市

供給側改革有成 水泥股起飛

內地近年積極進行供給側改革,繼鋼鐵及煤炭之後,水泥行業是國家新一輪重點推行供給側改革的行業,在國家積極推行改革下,水泥行業去年氣氛明顯好轉,多間上市水泥企業業績均報捷,盈利動輒錄得倍數升幅,在中央改革力度有增無減下,相信水泥行業整體景氣將持續,盈利應可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 內地推行供給側改革,目標主要有兩方面,一是透過削減產能,在供應減少下,令供需得到平衡:二是透過整頓行業,淘汰落後產能,減少對環境構成污染的壓力,而水泥在生產過程中,會造成較大的污染,因此是國家主力整頓的行業,故中央藉供給側改革,達到「一石二鳥」之效。 在內地積極推動水泥供給側改革,以及加強大氣污染治理、環保督查等政策的推行,使水泥行業的供求明顯改善,產品價格持續回升,據《中國水泥網》引述中國水泥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聯合水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崔星太表示,水泥行業2017年總利潤在900億元人民幣(下同)左右,預期今年利潤很大機會超過1,200億元,換言之今年水泥行業的總利潤會錄得超過三成的增長。 水泥股業績報捷 在行業整體利潤向好下,多間內地水泥企業公布的業績,令市場滿意,龍頭海螺水泥(00914)去年盈利增85%至159億元;華潤水泥(01313)去年盈利急升172%至36.17億元;中國建材(03323)去年更多賺2.08倍至32.25億元,表現強勁。 水泥價格高企 華潤水泥指2018年首兩個月平均售價按年升32.8%至386.9元,高於市場預期,同時公司亦發盈喜,預計今年3月止三個月之公司擁有人應佔盈利將較2017年同期顯著增加,主要原因為期間水泥產品售價較高。華潤水泥主席周龍山料今年整體水泥需求維持穩定,料達23億至24億噸,不約而同,中建材總裁曹江林亦預期今年水泥需求仍維持高位,料可達23億噸或以上水平,反映業內對今年水泥市場的信心,相信內地水泥企業今年盈利應可延續去年強勁的增長勢頭。 事實上,有基金經理今年初已經看好水泥行業的表現,貝萊德中國股票主管朱悅年初已指出,今年股市回報的最大來源,將會由2017年的互聯網及科技股,轉到金融板塊、消費,以及水泥、火電及化工等受惠供給側改革支持的行業。 今年以來,水泥股表現的確亮麗,年初至今,華潤水泥已累升逾三成,是表現最突出的水泥股,至於西部水泥(02233)、亞洲水泥(00743)今年以來亦升逾兩成,中材股分(01893)、海螺水泥及中建材分別升16%至17%不等,明顯跑贏恒指及國企,眼光果然獨到。 水泥行業谷底回升 水泥股過去兩年盈利持續出現收縮的情況,直至今年才回複增長勢頭,投資者亦開始重新注視水泥股的投資價值,富達國際中國股票基金經理寧靜指過去一直被看淡的香港上市大型舊經濟股,有機會於2018年優於大盤,主要是這些公司的經營狀況改善,以及主管機關的去產能政策已經奏效,使這些企業獲利成長明顯轉佳且出現強勁趨勢,包括煤、鋼及水泥等多個行業正處於去產能化的不同階段,使相關行業產品的供需情況有所改善。 除供給側改革外,市場憧憬中國的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包括「一帶一路」、雄安新區、大灣區等區域協調發展,將可帶動建築、建材等需求。據估計單是雄安新區方面,在基建、環保和裝配式建築等領域都將採取較高的標準,前期投入於建築、建材行業的資金規模,長遠將達到 3 兆元,料可拉動整個水泥行業的發展。 晉裕環球投資研究部首席投資策略師黃耀宗指牛市中後期,理論上應可帶動商品需求,加上內地供給側改革持續,商品價格更可被看好,但由於中美貿易戰令市場存在不明朗因素,商品價格亦受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