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出⻘年選舉2024「傑出.從未停步」啟動禮 籌委會收集⻘年意⾒ 呼籲各界關⼼⻘年發展所需

本港時事

十大傑出青年選舉2024「傑出.從未停步」啟動禮
籌委會收集青年意見 呼籲各界關⼼青年發展所需

國際青年商會香港總會(前身為香港青年商會)舉辦第52屆「⼗⼤傑出⻘年選舉2024」,由今天起至7月12日接受提名。選舉表揚年齡介乎21至40歲,在⼯作上有卓越表現及對社會作出積極貢獻的香港青年。今年選舉以「傑出.從未停步」為主題,希望帶出香港⼈多年來追求卓越、共建未來的精神及核⼼價值,從未因時代變遷而停步,⼀直薪火相傳,傳承香港故事。今年選舉雲集本港各界逾60個支持機構 (https://www.jcihk.org/toyp/)協助推廣提名,創下⾃1970年首屆以來的新高。   本年度獨立評審團由五位來⾃不同⾏業的社會賢達組成,當中包括首席評審前食物及衞⽣局局長、⾏政會議成員⾼永⽂醫⽣GBS, JP、香港董事學會⾏政總裁徐尉玲博⼠SBS, JP、前香港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第⼗三屆港區全國⼈⼤代表和香港賽⾺會公司事務執⾏總監譚志源GBS,JP、資深教育家孔美琪博⼠BBS, JP,以及平等機會委員會前任主席朱敏健IDS。⾸席評審⾼永⽂醫⽣GBS,JP 希望⼤家⽀持香港青年發展,讓⼤眾能看到更多香港青年的傑出故事,為社會注入希望及正能量。 「⼗⼤傑出青年選舉2024」籌委會主席盧苡嘉表示,「⼗⼤傑出青年選舉」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傑出⻘年選舉,今屆籌委會希望實踐從未停步、做得更好,便從5⽉1⽇⾄24⽇以線上加⾯對⾯⽅式,分別向⼀共307位⼤專⽣⾄40歲的青年(當中包括國際青年商會會員)收集意⾒,結果發現有超過七成以上青年認為年輕⼀代(40歲以下)和年長⼀代(65歲以上)各有各叻;分別有超過六⾄⼋成的被訪者認為年輕⼈可以為⼀個地⽅提升創意(81.4%)、創造可能性(72.6%)和產⽣活⼒(66.8%);問及這⼀代香港青年(21 – 40歲)最需要什麽,最多青年回答「機會」。另外,⼤部分青年未能準確回答參加⼗⼤傑出⻘年選舉的條件。因此,籌委會主席盧苡嘉表示,籌委會將會繼續努⼒讓更多香港⼈參與提名或接受提名⼗⼤傑出青年選舉。 2010年傑青、藝⼈、唱⽚公司「淺⽩本部」老闆、「Kaytiquette」品牌創辦⼈謝安琪(Kay)由十九年前入⾏到今天從未停步,除了努⼒成為樂壇天后,最近⾸度問鼎影后,三年前更決定創業⾃組唱⽚公司「淺⽩本部」,同時推出個⼈⽣活選物品牌「Kaytiquette」。Kay今⽇以傑青⾝分出席活動,以⾃⾝經歷勉勵想入⾏的年青⼀代,⼜以去年⾸次和先⽣張繼聰合作出品的⼈氣歌曲「成婚破浪」中的歌詞「未怕漆⿊中遠航 / 就算天真的嚮往」為所有追夢的青年打氣。 2019年傑青、中國香港⾸位輪椅⽻⽑球運動員陳浩源從巴林賽回港後,立即出席活動分享賽果,他表示:「好開⼼可以在有限期嘅運動員⽣涯裏⾯代表香港出戰兩次奧運,有幸體現傳承。我會將剛剛巴林賽的經驗⽤於巴黎奧運的戰略,再接再厲,希望⼤家繼續為香港運動員和⻘年打氣。」 「⼗⼤傑出青年選舉2024」甄選顧問 — 德勤中國華南區主管合夥⼈歐振興表示:「我們期望香港⼗⼤傑出青年可以以⾝作則,代表香港,向世界各地宣揚香港獨有故事,並積極服務社會,協助更多有需要的⼈。」 國際青年商會香港總會主辦的「⼗⼤傑出青年選舉」創立⾄今,將正式邁入第52屆。候選⼈來⾃五個職業界別,分別有「公共及社會服務」、「⼯商業」、「教育」、「演藝、康體,⽂化及藝術」以及「專業⼯作」。選舉⾄今共選出超過403位來⾃不同⾏業及界別的傑出青年,包括積極參與慈善⼯作的演員及歌⼿劉德華(1999年當選)、⾦像獎新晉導演彭秀慧(2014年當選)以及熱⼼教育勉勵邊緣青少年的「零分⼩⼦」呂宇俊(2006年當選)等。 詳情請瀏覽「⼗⼤傑出青年選舉2024」網址:https://www.jcihk.org/toyp/。 ============= 延伸閱讀:鄧蓓佳 以⾃身推動女性⼒量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ceo.entrepreneur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

香港青年節「全民速創」創新創業展覽日

專題

香港青年節「全民速創」創新創業展覽日

特區政府一直支持青年創新創業,並鼓勵青年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所帶來的機會。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中提到政府會成立大灣區香港青年創新創業基地聯盟(聯盟),邀請粵港兩地機構,建立一站式資訊、宣傳及交流平台,以支持在大灣區創業的香港青年。香港菁英會作為聯盟成員之一,近年來亦致力於協助香港青年人在本地及大灣區創業就業。   香港菁英會自去年9月舉辦香港青年節「全民速創」構思比賽以來收獲一共80隊隊伍報名,其中公開組及中學組分別有11隊及5隊獲獎者。為更好鼓勵和培養年輕人的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並將參賽隊伍的成果展現出來,香港菁英會將聯同FoundFast於本周四(22日)舉辦「全民速創」創新創業展覽日。 大會預告當日出席嘉賓,包括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副局長梁宏正, BBS, JP. 、全國人大代表及ITVF Advisory Committee主席陳曉峰、香港數碼港管理有限公司行政總裁任景信, JP、阿里巴巴香港創業者基金營運總監呂紹勇、德勤中國華南區主管合夥人歐振興、香港菁英會主席林智彬,以及「全民速創」活動召集人及香港菁英會秘書長何沛林等等。 是次活動大會邀請到阿里巴巴創業者基金及戈壁創投作為合辦機構,為創業隊伍提供專業意見,助力青少年實現創業夢。活動當日更將為獲獎隊伍舉辦簡單而隆重的頒獎儀式,並透過展覽的形式將創業隊伍的想法展現出來,令大眾更容易了解創業青年的心路歷程。 ============= 延伸閱讀:香港菁英會執委會暨學界菁英第7屆理事會就職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

專題

德勤: 擬建灣區三大中心 倡深化內地與港澳金融合作

中央日前先後出台橫琴和前海的建設方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備受關注。為支持大灣區發展,德勤計劃成立三大中心,包括德勤大灣區發展研究中心、德勤勤睿中心、德勤網絡安全運營服務中心。該行又建議,大灣區進一步以金融為重點,深化內地與港澳的合作。 德勤同時發布《新發展格局下的大灣區—— 「十四五」時期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重點》白皮書,對大灣區的進一步發展提出多項方向性建議。 白皮書指出,經過近4 年發展,大灣區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 「一小時生活圈」基本形成,而前海、橫琴等重大合作平台也發展成為創新載體。如今大灣區正持續深化三地制度、關稅和法域的協同,以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和金融服務創新激發灣區市場活力。 德勤擬成立的三大中心,分別會為大灣區企業提供政策研究建議、市場調研和數據分析,以及幫助企業應對網絡威脅,合共將聘請超過200名香港及內地專才,以應付大灣區業務發展。 該行稱,大灣區領先科技企業眾多,科研產業結合強,人才資源豐富,具備豐富的科技創新發展土壤。然而,大灣區的國際影響力、產業協同力,以及企業創新力,仍有待加強。白皮書指出,大灣區內部跨城市專利合作比率僅為0.95%,遠低於世界其他三大灣區。另一方面,在當前世界新的競爭格局下,中美科技競爭趨勢顯著加強,倒逼大灣區形成自主創新的內生動力。 倡助「科研+產業+資本」匯聚 德勤認為,大灣區發展國際創新中心的重心,是發揮港澳開放創新優勢,以及珠三角產業創新優勢。為深化城市群及產業的協同發展,該行倡議構建「兩廊兩點」創新體系,加速「科研+產業+資本」聚集。其中, 「兩廊」分別指廣深港、廣珠澳科技創新走廊; 「兩點」則包括河套深港合作區、橫琴粵澳合作區。藉「兩廊兩點」實現多元化投資、國際化建設、市場化運行。未來,大灣區可借助吸收國際資源,拓展粵港澳之間的科技優勢互聯,持續提升國際影響力。 該行又建議,大灣區進一步以金融為重點深化內地與港澳合作,運用科技提升監管協調和互聯互通;完善並發揮重大合作平台制度創新優勢,設置專責小組進一步完善三地規則銜接,充分發揮自由港制度延伸利好;結合《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的原產地累積等規則靈活進行海外布局,同時基於跨境電商優勢打造數碼貿易高地。 德勤中國華南區主管合夥人歐振興在線上會議指出,經過近四年的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已取得階段性成果,「一小時生活圈」基本形成,前海、橫琴等重大合作平台成為創新載體,並以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和金融服務創新激發灣區市場活力,以數字化轉型賦能「十四五」時期灣區建設。但他同時表示,顯然在諸多方面仍有改善和提升的空間:仍需進一步深化三地制度、關稅和法域的協同;在綠色轉型布局規劃、管理體制改革等方面,需探索協調機制。 德勤中國華南區政府事務組主管合夥人呂志宏指出,在綠色轉型方面,大灣區尚未形成整體的生態環境治理頂層設計、碳排放控制制度和目標體系及三地協同治理的機制,還存在諸多挑戰。港、澳、廣東三地及以下的市級、區級、鎮級等多個區域的生態環境治理呈現「碎片化」、「屬地化」狀態,未來勢必要求三地在區域及重點市場發展趨勢研究、產業鏈延伸及布局規劃等方面提前進行統籌安排和緊密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