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柯創盛:黃埔花園2.0增房屋供應
2023-03-17
土地房問題困擾本港多年,習近平主席在七一重要講話指出,香港最大的民心,就是盼望生活變得更好,盼望房子住得更寬敞一些。房屋問題是本港頭號民生難題,也是歷屆特區政府施政的重中之重。由於過去在土地房屋供應上欠債太多,覓地建屋需時,以及面臨一些阻力,新增供應無法在短期內彌補過往累積的欠缺,導致近年樓價輪候公屋時間愈來愈長,嚴重困擾港人。 政府開拓土地建屋,除了移山填海,加快舊區重建步伐之外,亦有需要善用每幅土地,使土地得以最大的效益。有逾四萬人口的黃埔花園,前身為九龍船塢(又稱黃埔船塢),早在19世紀開始營運,該處曾經維修過不少船艦,而隨着修船業在本港日漸式微,1976年,九龍塢開始分階段關閉,關閉部份並且建成黃埔新邨。1984年12月14日,黃埔船塢與香港政府簽署換地條款,於1985年將船塢正式關閉,原址改建為大型屋苑黃埔花園,整體環境,社區配套大為改善,亦成為不少家庭的安樂窩。 舊式的大型工業用地,若能加以善用,絕對可成為增加房屋供應的來源。近日長和持有的聯合船塢集團向城規會提出修訂大綱圖,建議把位於青衣的香港聯合船塢,連同其北面的政府土地,一併改變用途,建議把位於青衣的香港聯合船塢,連同其北面的政府土地,一併改變用途,作為大型綜合私人住宅及公共房屋發展,預計一共可以提供15075個住宅單位。 整個項目的總佔地逾19.9公頃,南面地盤屬於香港聯合船塢所在,興建約34幢27至48層(包括地庫)住宅大樓,提供約10,371個私人住宅單位。至於北面的政府土地,則會用於興建公營房屋,估計可以興建約10幢約22至34層住宅大樓,提供約4,704個單位。 政府每年批出土地予私人興建房屋數量大約13,000個,而這個被坊間稱為黃埔花園2.0計劃,一次過便有逾萬個私人單位,同時再增加近五千個公營房屋單位,在房屋供應上起了很大的幫助。與船塢相連的政府土地過往由於沒有道路連接,一直被閒置,透過今次計劃,以令這片土地重生,發揮最大的效益。對比其他填海收地等較具爭議方案,此計劃來得較為簡單,亦較省時省錢。 在香港土地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政府應更全面審視全港閒置及使用率不高的土地,適當時引入私人市場力量,加快房屋供應,及早解決困擾港人多年的老大難問題。 撰文:柯創盛 房委會委員 延伸閱讀:柯創盛:地價跌勢成公共危機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