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策略
亞洲併購風氣日濃 智能配對平台穿針引線
2017-09-01
亞洲近年已經成為環球經濟增長的火車頭,當地企業的增長速度也與日俱增,吸引了環球投資者的目光之餘,也因這些企業需要資金作進一步發展,或是待價而沽,從而帶動了亞洲地區的併購及投資活動。隨著互聯網及大數據顛覆傳統產業,有公司就推出智能配對服務,透過平台連繫機構投資者、併購顧問及亞洲中小型企業,期望藉此增加併購市場的透明度及流動性。 現時,亞洲的經濟每年平均增長幅度達7%,遠遠高於西方的先進經濟體,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超過六成。除了內地和印度以外,不少東盟經濟體在過去一段時間也有很不錯的增長。根據聯合國最新的數據,2015年亞洲外來投資流量再創新高,達5,400億美元,佔全球總額三分之一,顯示龐大的亞洲市場具有相當潛力,同時對外資也具有誘人的吸引力。 亞洲企業具融資困難 面對亞洲這個龐大的增長動力市場,很多基金及環球機構投資者都計劃透過增加該市場的資產比重,藉以分一杯羹。與時同時,亞洲現時約有50萬間中型企業,這些企業的年收入由500萬至1億美元不等,規模或不足以上市,但早期風險投資公司、群眾集資(Crowdfunding)平台或個人對個人貸款(P2P Lending)卻未能滿足其融資需求。目前只有少於1%的中型企業擁有私募股權投資。 要聯繫企業與投資者,傳統方法是靠人脈主動出擊,或者委託併購顧問或投資銀行作為中介人尋找對象。然而,亞洲併購方面的發展未算成熟,相關資訊並不流通及欠透明度,加上市場門檻的難度、龐大的規模及複雜性皆阻礙了兩者的聯繫。Finquest行政總裁及聯合創辨人Tanguy Lesselin表示,隨著亞洲經濟不斷發展,行業的競爭會越加激烈,將出現汰弱留強的整合現象,在這個過程中,有人選擇在合適的價位賣盤離場,亦有企業會透過併購、集資或是引入新投資者令公司發展至另一個新階段,甚至進佔該地區的行業龍頭位置。 競爭整合促進併購活動 Lesselin稱:「假如一間公司的行政總裁有意賣盤,或是引入投資者,當然不可以大肆對外宣揚,以免影響公司日常營運及僱員信心。買賣交易是一個高度機密的過程,既要在市場上讓有興趣而合適的潛在買家及賣家知曉,又要保持低調,是具有一定難度的。」鑑於亞洲市場對併購的服務的需求日益殷切,Lesselin及其團隊看中當中機遇,因此推出專為亞洲區中型企業、機構投資者及具信譽的併購顧問而設的配對平台,讓雙方更快達成交易。目前該平台已在香港、盧森堡和新加坡營運。 以預測演算法配對 Finquest就像一個對象配對平台,為各行業的機構投資者、併購顧問及亞洲中型企業穿針引線,讓雙方更有效、快速地完成收購。該平台的運作模式是,客戶先提出希望接觸的對象要求,之後Finquest會在其擁有超過100萬家組織機構的數據庫,以預測演算法推算結果,隨後Finquest的專家團隊再基於這些結果建議最適合的名單,為客戶尋找最佳的機會。「Finquest為客戶進行針對性、有策劃的並具有可執行性的連接,我們會先詢問雙方意願,得到肯首才會聯繫他們作深入討論,而願意接受配對請求的百分比高達94%。」Lesselin說。 為了保障客戶的私隱,在完成具體策劃的介紹前,平台不會顯示任何交易資料及客戶的檔案,以維護每個階段的保密性及數據安全。Finquest的團隊很多出身自私人銀行,富有處理機密資料的經驗,另資料也儲存於高級別保安的伺服器中,這一過程反映了現實世界中併購交易過程的隱私標準。此外,Finquest是按訂購服務而收取費用,而非每宗成功介紹的佣金,同時亦不會牽涉入交易中,以避免有利益衝突。 共享資料 產生協同效應 自去年推出服務以來,Finquest已收到逾百個配對請求,客戶來自香港、日本、中國、澳洲、新加坡及歐美等地,包括跨國公司、私有中型企業、私募基金與創投基金、投資控股公司、戰略買家、家族辦公室、併購顧問、私營銀行以及其他金融機構。現時平台主要針對三組客戶群,分別是希望加強並分散其直接投資組合的機構投資者、信譽良好並希望能廣泛接觸國際投資者和加速併購進程的企業金融及併購顧問,以及為下一階段發展、收購或退出而尋找融資機會的亞洲中型企業。 Lesselin特別提到:「我們與併購顧問並不存在競爭,稱作拍檔會更為合適。因為每個人或企業的人脈網絡都有限制,透過Finquest這個平台,大家就可以擴大和共享數據,產生協同效應,更快、更易地尋找到合適的對象。同時,此舉亦可令整個併購市場更為流動,資訊更透明化。」 新一代願以控制權換機會 問及為何會以亞洲市場發展基地,Lesselin回應指,一是因為亞洲市場的私人併購資訊並不足夠,也欠缺透明度,二是亞洲很多企業是家族式生意,隨著第三、第四代領袖上場,他們對公司增長前景與上代會有不同的看法及預期,對引入投資者或併購持開放態度,並願意放棄部份控制權,以換取企業下一階段的發展機會。 在多個行業中,Lesselin指旗下客戶對醫療健康、科技及消費業較有興趣,尤其是從事科技領域的企業。 他指出,隨著科技革新,已全然顛覆傳統產業發展,越來越多科技與非科技行業的公司尋求併購,以趕上不斷加快的變化步伐。過去的幾年裡,科技已成為全球併購的首要目標行業,而這一趨勢有望持續下去。亞太地區的科技總交易價值於2015年達到歷史以來最高的515億美元,並且2016年有望超過這一數值。「隨著亞洲科技生態系統逐漸成熟,來自歐洲、中國、日本與美國的投資者將繼續積極在亞洲尋求戰略科技收購,預期未來幾年會有更多的科技併購與籌資交易發生。」Lesselin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