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l sex porn dirtyindianporn.mobi school girl sexy picture 5 min sex video pornindianvideos.pro full xvideos exbii sex allnewindianporn.pro baloch girls sex bangalore freesexyindians.pro indiansixy video border bhojpuri film letmejerk.fun idian porn
kamapisachi sex com indianpornbase.pro negro sex video download telugu x kathalu turkishxxx.online tamilnadu school uniform indian big women sex turkishsex.online moviewood.me desi fudi com turkishpornvideos.pro swamiji fucking xxx sex bp animalwomanxxx olx kanpur turkishxxx.mobi night suit for women
bangali sex vedio turkishporn.pro indian vidio sex sri reddy porn videos turkishpornography.pro lucky villager xxxvwww turkishporno.mobi desimmsclips porn sleeping aunt turkishsex.pro red wap sex kamlesh saini mms turkishhdporn.pro ghrelu sex

吳老闆筆記

【吳老闆週記】旅遊氣泡屬多餘 大陸通關最重要

吳老闆週記(4月29日) .一旦恢復與大陸通關,效益肯定比200個遊客大得多。 .只要做到切斷源頭及增加疫苗接種,便能夠搞掂大陸。 .今次政改,中央出手十分狠辣,然而,卻是難言對錯。 旅遊氣泡屬多餘 大陸通關最重要 港府本週一(26日)宣布,下月26日起重啟與新加坡的「旅遊氣泡」計劃,完成接種兩劑新冠疫苗至少14日的港人才可參與,每日暫時會有1班航班往來兩地,每班最多接載200名乘客;本欄認為,計劃只是港府「做騷」而已,十分多餘,粗俗點說,就是除褲放屁。 坊間評論大多集中此次「旅遊氣泡」的條件「不平等」——赴星港人必須完成接種疫苗,來港的新加坡旅客卻不受此限制;本欄則將焦點放在成效身上,認為計劃一點用處都無,因為每日名額只得200個,數量太少。就連新加坡旅遊業界亦直言,措施較具象徵式意義,實際效益則不大。 最需要與大陸通關 重要的,不去做;不重要的,卻花時間、精神、工夫去做,這就是我們的政府。現時香港最需要的,肯定並非與任何地方建立「旅遊氣泡」,而是盡快與大陸恢復通關,因為受影響的人數眾多,以往每日往返中港兩地的人,數量以萬計算,一旦通關,效益肯定比200個遊客大得多。 重啟與新加坡的「旅遊氣泡」計劃,只是「好過無」的措施罷了。情況就像解決乞兒乞食問題,現時港府只是令乞兒不會乞死,而非令乞兒不需再乞食,問題並沒得到解決,頭痛走去醫腳,完全放錯重點。 其實,不止對香港,與大陸恢復通關,對內地亦有好處。近日人在深圳,看到沒了香港人的深圳,工廠營運雖然沒有問題,但食肆及消費場所的生意卻受到很大影響。 切斷源頭 加快接種 至於怎樣才能與大陸恢復通關,就是堵塞檢疫制度的漏洞,切斷外地輸入的源頭。事實上,香港的檢疫制度仍存在漏洞,否則此前怎會有變種病毒流入社區的確診個案?如果處理不到漏洞,港府不如索性封關,不讓從外地飛來的航班抵港。 除了切斷源頭,港府還應加快市民接種疫苗的速度,反正香港不是無錢,買不到疫苗;鼓勵又好,強制又好,總之就要提高接種率。根據衞生防護中心資料,截至4月18日,全港只接種了109萬劑疫苗,進度極慢。 只要做到以上兩點,相信便可搞掂大陸,恢復通關;然而,港府卻做不到,更離譜的是,不能通關的代價,就由企業硬食,巨無霸企業可能無所謂,甚至可以增加市場佔有率,中小企卻鯁不下,裁員、倒閉消息接踵而至,此之所以本欄早已斷言,失業率尚未見頂。 其實,大陸的疫苗接種率亦不高。根據國家衞健委公布,截至4月27日,全國只接種了2.36億劑,僅及14億人口的不足兩成,遠遠落後於美國已有一半成年人起碼接種了1劑。相信這是因為國產疫苗產能不足,不夠市民接種所致,此前輸出了逾億劑疫苗予逾70個國家更令供應捉襟見肘。 然而,近日人在內地走來走去,發現很多地方已不再檢視「健康碼」,就連搭高鐵,上落車都不用出示。究其原因,就是控疫控得好。既然幅員極廣的大陸都做得到,為何地方細細的香港卻做不到?一眾有關官員是否應該被炒問責? 傳統泛民全部玩完 尤其是人大先後通過了《港區國安法》及選舉制度改革,港府已無需面對政治困局,只需專注經濟、民生問題;當中,控疫正是重中之重,為何仍不能實實際際地做事? 說到政改,回看負責推選特首及佔了40個立法會議席的選舉委員會的組成及產生辦法,有逾三分一是當然委員或經提名產生,而經選舉產生的,則絕大部分由團體票產生,如此這般,該1,500人無可能不愛國不愛黨,傳統泛民將全部玩完。 這樣看來,今次政改,出手十分狠辣,然而,卻是難言對錯。事關北京曾給港人「一人一票」普選特首的機會,只是泛民半步不讓,相反更是變本加厲,愈來愈亂來,才逼得中央不得不出手。 因此,本欄一直指出,泛民根本並非爭取民主,只是一味搗蛋,如今搞到無地方企,也是自己攞來;新的制度已成定局,泛民參不參與,對大局已無影響,未來政府施政將更暢順,香港的安全系數亦會更高,北京便更放心利用,此亦不失為一件好事。 南華證券錢莊 過去一週港股繼續浮沉,未有方向,恒指高低位只相差700多點,本週三(28日)收報29,071點,全週計上升449點,即1.6%;國指跑輸大市,只升1.2%,即126點,收報11,015點;科指則跑贏大市,大升4.2%,即348點,收報8,533點。 相反,本地樓價則是節節上升。差餉物業估價署最新公布,3月份私人住宅售價指數為388.3,已連升3個月,按月上升0.8%,按年上升2.6%,並創20個月新高;以首季計,則累升2.2%;比起歷史高位,只差2%。 事實上,本欄一直指出,香港樓價實在難以大跌,就算因為疫情有所回落,幅度比起此前升幅實屬濕濕碎。究其原因,只得一個,就是供應緊絀。 每週一股——小米集團(01810) 印度疫情一發不可收拾,連續7日單日確診數字超過30萬宗,並且屢創全球最高紀錄,世衞專家更指出,由於檢測能力有限,印度疫情被「嚴重低估」,實際感染人數可能高達官方報告數字的20至30倍,即5億之巨。 隨着印度疫情失控,勢必衝擊當地經濟,從而影響在當地有生產線及業務的企業;芸芸港股之中,小米集團(01810)便身受其害,股價連跌3日,本週三(28日)最多曾跌6.5%,一度低見24.6元,收市仍跌3.8%。 調查機構Strategy Analytics就發表報告指,受惠於印度封城措施暫時放寬及對新4G手機需求上升,當地今年首季智能手機出貨量按年增26%,至3,900萬台,為6年來最高增速。依照品牌劃分,小米市佔率26.5%,排名第一,出貨量年增5%,至1,030萬台;不過,比起去年同期的市佔率32%,已大幅下滑,皆因面對三星及Vivo的競爭,前者市佔率排第二,年增45%,至720萬台;後者則排第三,出貨量年增46%,至700萬台。而且,預計次季當地智能手機出貨量將回落,主因是當地新冠確診個案急增,以及封城措施再度收緊。 [...]

香港

投資名人趕出貨?! 「風水樓神」蘇民峰高市價一倍沽西半山地舖 蔡志忠賣石門京瑞廣場大家樂 李耀華沽荃灣藥房

「回港易」開通,本港亦將再與新加坡建立「旅遊氣泡」,不過商舖市場仍密密錄得著名投資者出貨,最近甚至連「風水樓神」蘇民峰亦沽出西半山地舖!蘇師傅是次易手的街舖位於堅道民生區,造價達4,800萬元,高市價近一倍,師傅持貨逾13年勁賺3,750萬元,果然係高人!事實上,蘇師傅在物業市場向來「戰績彪炳」,尤其鐘愛買賣舊樓及街舖,最得意的代表作可說是於2004年以1,350萬元購入中環全幢唐樓,其後分階段拆售,合共大賺約4,210萬元。另外,資深投資者蔡志忠及李耀華亦分別沽出京瑞廣場「大家樂」巨舖及荃灣藥房街舖,兩人齊齊「減磅」。 蘇民峰堅道地舖持貨13年勁賺3750萬 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西半山堅道124號泰豐大廈地舖連閣樓於上月以4,800萬元成交,地舖建築面積2,500方呎,另連建築面積1,500方呎閣樓,合共面積達4,000方呎,呎價12,000元,現由洗衣店及教育中心承租。舖位原業主為蘇民峰顧問有限公司(PETER SO CONSULTANTS LIMITED),公司董事包括蘇民立(SO, MAN LAP)及 JONG, LILIAN,蘇民立即是本港知名玄學家蘇民峰原名,料為同一人。 蘇民峰於2007年12月先以個人名義斥1,050萬元買入上址,其後改由公司名義持有,現持貨逾13年易手,帳面勁賺3,750萬元,物業升值3.57倍。有業內人士指,該舖位旁邊的街舖,最近每間成交價只有約1,300萬元;而上述舖位比鄰近舖位大多一倍,市值估計只有約2,500萬元,意味蘇民峰是次以高市價近一倍沽貨。 西半山堅道124號泰豐大廈地舖連閣樓。 「風水樓神」鐘情街舖舊樓 17年前中環唐樓拆售大賺逾4千萬一戰成名 真實上,蘇民峰在物業市場上戰績彪炳,更有「風水樓神」之稱,尤其鐘愛買賣舊樓及街舖。例如他曾於2015年以「摸貨」形式沽出中環鴨巴甸街19號五層高舊樓,造價1,760萬元,持貨短短5日即大賺近300萬元。他又於同年以3,450萬元沽出中環伊利近街1樓1至2號舖,持貨僅4年即獲利1,000萬元。 不過,蘇師傅最得意之作,可說是於2004年7月,以1,350萬元購入中環結志街10號全幢5層唐樓,翌年再以860萬元將1至5樓分拆售予一名外籍人士(買家後來將物業改成服務式住宅),並繼續持有地舖及閣樓。當時舖位雖然由麵檔承租,每碗麵只賣幾元,但舖位每月收租竟然可達8.8萬元,租金回報率高達21.6厘!蘇師傅其後再將地舖及閣樓沽出,全幢唐樓出貨合共獲利約4,210萬元。 [...]

本港時事

港僱員明年平均實際加薪0.6% 亞太最低

香港經濟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勞動市場備受影響,失業率升至6.4%。有人力顧問調查顯示,本港僱員明年薪酬仍有望增長,平均加薪3%,但計及通脹後實質增長僅有0.6%,將為亞太區中最低,另有25%企業則表明會凍薪。調查機構估計需時2年至4年,僱員加薪幅度才回復至疫情前4%的水平。   人力資源管理顧問ECA International今年8至9月訪問全球68個國家地區的逾370間公司,了解企業今年加薪及對來年薪酬增長的預測,結果顯示,全球受訪企業今年加薪幅度中位數為2.5%,亞太地區平均加薪3.2%,料明年區內加薪幅度可達4.3%,但仍較去年的5.6%低。 調查反映本港僱員今年平均加薪約2.1%,比去年跌近一半,且有4成公司凍薪;雖然明年凍薪的香港公司比例料將降至25%,但預測加薪幅度仍不及去年的4%,扣除通脹後的實質加幅僅得0.6%,是亞太地區20個國家地區中最低。而內地明年的薪金增長料可從今年的3.8%升至5%,台灣明年的加薪幅度則將維持3%。 ECA International亞洲區域總監關禮廉認為,影響本港經濟的因素,始於去年社會運動,港人薪酬增長比新加坡等地為低,甚至可能阻礙香港經濟復甦進度;並預料本港僱員加薪幅度,可能需要2至4年才能恢復至疫前的水平。 他又提到,本港僱員來年的加薪情況,很大程度取決於本港經濟復甦情況,包括旅遊業和貿易,但全球新冠疫苗供應等因素並非香港可以控制。他認為香港與新加坡即將推行的「旅遊氣泡」因規模不大,對本港經濟的推動力有限,但相信可吸引更多人重新來港工作及旅遊,並帶動經濟復甦。 [...]

本港時事

倘無第三期保就業 逾8成旅社裁員

香港旅行社解困大聯盟向旅行社僱主進行調查,發現85.7%旅行社有裁員壓力,若政府無第三輪保就業計劃,有81.5%旅行社稱「一定要裁員」或「好大機會要裁員」,四成六旅行社估計裁員幅度達50%。   香港旅行社解困大聯盟10月7至9日以網上問卷向旅行社僱主調查,共有518間旅行社回覆,佔全港旅行社約三成,結果顯示97% 旅行社業務比去年同期減少八成以上。79.5%旅行社表示「沒有裁員」,在沒有裁員的旅行社中, 54.9%表示主因是政府保就業計劃。 業界也希望政府放寬對旅遊業的四人「限聚令」,以及向每間旅行社發放不少於10 萬元資助,協助業界渡過難關。 香港酒店業主聯會同樣以網上問卷訪問87 名會員,結果顯示,近七成會員表示如政府不推出第三輪保就業計劃,一定要或很大可能要裁員。酒店業主聯會執行總幹事李漢城直言,業界經營非常困難,即使現時不少港人熱衷宅度假(staycation),但只及以往生意額的兩成至三成,對於沒有泳池等設備的小型酒店更沒有幫助。保就業計劃提供的補助對他們避免裁員起非常積極作用,否則將很大機會甚至必須走上裁員這一步。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邱騰華表示,本地遊受「限聚令」限制,明白旅遊業界經營困難,政府已預留17.6 億元支持旅遊業界,又稱單靠政府補助難以長遠維持每個行業的生存空間,呼籲業界要找到防疫及營運之間的平衡。早前政府提及「旅遊氣泡」已有進展,首個「目的地」將是新加坡。邱騰華宣布與新加坡達成協議,兩地市民只要持有陰性新冠病毒檢測證明,便可乘搭指定航班不限目的互訪,而且到埗後毋須隔離檢疫,行程亦不受限制,希望數周內實施。 旅遊業促進會總幹事崔定邦表示,旅遊氣泡是好消息,有助提振行業士氣。不過,他稱據目前安排,本港旅客出發前,及在新加坡返港前均要檢測,「做一次測試最便宜也800 元」,惟一般旅客在新加坡三日兩夜的旅費僅約4,000 元,檢測費昂貴,擔心雙邊旅遊淪為「有錢人玩意」。 [...]

專題

各國籍擬設旅遊氣泡 謀通關刺激經濟

全球新冠疫情重創航空及旅遊業,加上聖誕新年等傳統旺季逼近,多國計劃恢復通關,重啟國際旅遊振經濟。當中美國與英國計劃設立往來紐約市及倫敦的「旅遊氣泡」,希望在11月感恩節前成事。 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由於快速測試普及,美國打算與其他國家建立「旅遊氣泡」,強制旅客起行前及抵埗後必須接受測試,但毋須在目的地自我隔離。除了英國,美國當局亦將與德國商討此事。英國運輸部則設立工作小組,研究在機場進行檢測的可行性。 另外,澳洲正與日本、南韓及新加坡商議開放出入境,局部重啟旅遊。據彭博報道,澳洲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透露,近期已與日本、南韓、新加坡及部分太平洋島國討論重啟旅遊,並以早前與新西蘭的旅遊安排為基礎。10月16日起,新西蘭旅客可到澳洲部分地方旅遊,包括悉尼,且毋須強制隔離。 至於本港,港府正與11個國家磋商建立「旅遊氣泡」,旅遊發展局主席彭耀佳表示,旅發局將與酒店、運輸及零售等業界商討衞生服務準則,希望協助衞生署研究相關措施,以便在政府重新開關後,讓旅客安心來港。 全球急研重啟旅遊,主因是疫情重創經濟,高度依賴旅客的板塊好像航空業、主題樂園、旅行社、酒店等,當中以航空業為例首當其衝,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指出,8月份客運收益公里數(RPK)整體萎縮了75%,其中內陸線尚可避過封關影響,惟跌幅亦達50%,而國際線則重挫近90%;以香港為例,機管局表示同期客運量暴瀉98.6%,故不得不進行自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