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時事

香港建造商會第二屆「魯班節」 林健榮:冀與民同樂 傳承先師創新精神

農曆六月十三日「魯班先師寶誕」是建造界和三行工人每年慶祝的盛大節日。由香港建造商會主辦,香港魯班廣悅堂及觀塘海濱發現號協辦的第二屆「魯班節」今年續辦,並以「魯班精神 • 傳承與創新」為主題,香港建造商會會長林健榮表示,魯班節不單有著團結建造界及與民同樂的意義,期望把魯班節逐步推展為一項城中每年盛事,傳承魯班先師獨特建築工藝技術和勇於創新求變的精神,同時加強大眾對業界的認知,吸引年青人入行,亦令市民可以樂在其中。 一眾主禮嘉賓為香港建造商會「魯班節」進行啟動禮 香港建造商會會長林健榮 即日起舉辧連串慶祝活動,包括:「魯班節 2024 展覽」、「魯班節 2024 展覽導賞團 x 工作坊」、「魯班先師寶誕晚宴」、「榫卯木凳工作坊」、「魯班廟導賞團 x 工作坊」、「一口魯班飯」、「香港建造商會青年會 x HAPi派咖啡」和「派發禮物包@建造業輸入勞工宿舍」,以及商會全力贊助和支持的香港魯班廣悅堂「魯班先師廟建基 140 周年」誌慶活動。 慶祝「魯班先師廟」建基 140 周年  辦導賞團工作坊 為慶祝「魯班先師廟」建基 140 周年,大會舉辦多場大受歡迎的「魯班廟導賞團 x 工作坊」,由導師帶領普羅大眾參觀這座一級歷史建築,細味其獨特建築風格,親嘗極速拆解魯班鎖的秘技。此外,商會更贊助及支持香港魯班廣悅堂舉辦一系列「魯班先師廟建基140 周年」誌慶活動,包括:第一屆「優秀工匠魯班獎選舉」、「青年魯班選舉」、「少年魯班 -全港中學生創意比賽」、「學生魯班廟繪畫比賽」和匯聚業界精英卓見的「魯班文化研討會」,加深社會不同年齡層對魯班先師歷史和精神的認識,嘉許貢獻良多的優秀同業,發掘有潛能的新晉加入建造業。 關愛社區 「一口魯班飯」  為慶祝「魯班先師寶誕」,行內各大小工程公司均籌辦「老闆請食飯」,傳統活動「派師傅飯」是指派發以大鐵鑊煮的飯,當中加入粉絲、蝦米、眉豆、花生及菜等,按傳統習俗,不論是否三行的人士都會來取「師傅飯」給家人吃,祈求孩子快高長大和健康聰明。香港建造商會除於 7 月 19 日舉行「香港建造商會魯班先師寶誕晚宴」答謝和表揚業界精英,以及頒發「香港建造商會魯班獎學金」予得獎大學生,更於 7 月份快閃觀塘、中環和銅鑼灣多區以及建築工地,為市民及工友炮製總共近 2,000 盒輕便健康的「一口魯班飯」,以嶄新風格讓大眾體驗行內「老闆請食飯」的傳統習俗。香港建造商會幹事及青年會主席更於「香港建造商會青年會 x HAPi 派咖啡」活動中到中環區向市民送出 1,000 杯香濃咖啡或茶連繫社區。 主辧機構表示,第二屆「魯班節」活動獲發展局、發展局起動九龍東辦事處、香港藝土民間有限公司、香港建造業總工會、香港建造業註冊專門工種職工會聯會、香港建造業分包商聯會、香港建築業承建商聯會、註冊專門行業承造商聯會、香港機電工程商協會、香港機電工程商聯會和香港註冊承建商商會全力支持。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

博客

邱柏民:工業安全 人人有責

香港近期先後發生多宗工業意外,並造成人命傷亡,接二連三的意外亦引起市民關注。社會上亦有聲音質疑在層層遞進的監控措施下,為何工地仍然接連出現意外? 意外事件發生後,相關部門(包括發展局、屋宇署、勞工處等)紛紛提出考慮加強有關罰則,以遏止工業意外再次發生。同時,罰款的矛頭不約而同地指向承建商,某些部門更直指「承建商授權簽署人」 ,希望增加其在安全方面的責任。然而,僅靠提高罰款是否真的能夠阻止意外發生? 事實上,地盤員工及工地的安全設有註册專業人士負責監督,即是獲勞工處審核註冊的註冊安全主任及安全督導員。 正所謂「術有專攻」,為何每次在發生意外時,各部門均沒有提及這類專門負責安全的專業人員呢? 是否因為他們的「專業」未達「孭鑊」程度,還是他們缺乏可用作賠償的金錢所致?總承建商作為項目的總負責人,對於發生事故固然是責無旁貸,但是每個工地均有註冊安全主任及安全督導員在場巡視工地及監察地盤員工的工作情況,故對於工地發生事故同樣需要肩負責任。因此,筆者認為作為專職的註冊安全人員在每次事故上均被各部門主動忽略實在是難以令人信服。 此外,屋宇署、勞工處等部門經常穿梭各工地進行巡查,惟在發生事故時,所有罰單均由承建商獨自承擔,專責的專業人員卻未有面對扣分、罰款等懲處,難免對承建商造成不公。 另外,造成工業意外的原因亦與工人自身的疏忽有關,例如未有妥善配戴公司提供的安全設備、沒有遵從安全程序進行工作、為貪圖一時方便而敷衍了事、工人的自視態度等。工業意外的出現涉及不同持份者,惟在意外發生後,最終亦由承建商負責「埋單」。如此下去,承建商在投標時將更趨審慎,導致價格必然有所提升,長遠而言將會構成惡性循環,對任何持份者亦是百害而無一利。因此,筆者認為政府部門除了考慮透過提高罰則以改善香港職安健情況以外,同時應採取多管齊下的策略,包括加強員工培訓方面的工作,以推動職安健文化,從而更有效減少意外發生。   撰文:邱柏民博士 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會員 囊才顧問董事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

可持續發展

如何在地下水道工程實施智慧工地

建造業工人,向來予人印象是「高危職業」,因本港幾乎每月都會發生致命的地盤意外事件。根據勞工處的統計數據,本港在2023年有23人在工業意外中喪生,其中19人是建造業工人。 建築業界已經積極加強工地的安全意識,並且利用科技推行智慧工地,即「4S管理」(Smart Site Safety System),然而這是一項相當困難的任務。因為工地的結構往往十分複雜,涉及高架、地下挖掘、地下水道和密閉空間等不同工程及場景,而不平坦的地表更散佈着各種建築材料,要安裝人工智能科技並貼合不同工程的需求進行系統設置,談何容易? 筆者近年經常處理有關建築安全的項目,透過物聯網(IoT)、人工智能(AI)及大數據分析以改進工地的安全性及效率。當中,有很多先進的硬件可以採用,包括智能手錶、頭盔、標籤、鎖、空氣質量檢測儀、警報器等,但最大的挑戰是如何把這些智能硬件串連,並透過中央管理平台控制,以有效地做到數碼化追蹤、數碼化工作許可、危險區域進出管制、智能監控設備等各項功能。 以近期一個地下水道工程項目作為例子。地下水道的建設是城市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當中有不少密閉的施工空間,諸如水泵房和地下室等。當工人深入地底或在密閉空間工作時,很容易會面臨缺氧或吸入有毒氣體的危險。再者,地下水道環境的複雜性也增加了意外發生的可能,救援人員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才能找到受困工人的位置,從而影響了救援速度。 要在這類項目實現「4S管理」,必須考慮到地下水道和密閉空間的特殊情況,以及科技設備的便攜性。維護電源是一大痛點,若用上了智能標籤(Smart Tag)方案,一年都無需充電,也可無縫運作,配合即插即用(Plug-n-Play)設定模式的裝置,以及可移動電源的空氣傳感器和藍牙感應器等裝置。當工人配戴智能手錶或智能頭盔時,所有硬件設備與智能中央管理系統相結合,可監察施工區域工人人數,工人們的身體狀況等。當工人需要進入危險區域施工時,只需在應用程式提交申請,系統將即時處理;如果申請獲准,應用程式的二維碼將會更新。工人在施工期間穿戴相關的配備裝置,智能設備將持續監測工人的健康指數,一旦發現問題(如工人的心率不正、缺氧、處於昏迷狀態,或檢測到空氣質素出現異樣),不用工人發出求救,系統已可即時透過簡訊或手機App通知有關人員,同時傳送工人實時位置,以便進行及時救援。 實現智能工地與一般商業應用不同,當中所涉及的技術設備、實地情況、裝置配套等,可謂千變萬化,沒有標準方案。最近我參與的幾個工程項目,都以實現「4S管理」為目標,例如橋下空間的施工、工地機械移動及吊塔區域的安全管理等,不同項目都有不同的智能安全管理應用,下回再與大家分享。           [...]

博客

邱力迅:【行業前景】建造業人手短缺 倡多方面提升整體生產力

建造業人手短缺問題持續惡化。建造業議會本月發表最新的《建造業人力預測》,預計建造業在專才、技術人員及工友層面的供求差異在今年為約 5至15%。同時,香港建造商會發表最新建造業營商指數調查報告,提及所面對的最主要困難為人力資源問題,建議政府盡快從多渠道、多界面去增加建造業工人及各專業技術人員的供應。 建造業難吸引新人入行,原因不外乎需要「日曬雨淋」、容易引發不同的工業意外及職業病、工作時數不穩定、薪酬偏低等。建造業議會(下稱「議會」)最新發表的《建造業人力預測》,展望未來十年(2021/22 至 2030/31)香港的建造工程量,預計未來香港建造業的總工程量(包括公、私營工程量)將達至每年逾3000億港元水平。   4年後料將缺4萬名技術工人 按此工程量預測,議會預計建造業在專才、技術人員及工友層面的供求差異在 今年為約 5至15%,在未來4年、即2027年會擴大至約15至20%。當中技術工人的供求差異由今年約1萬人上升至2027年約4萬人;工地技術人員及監督人員的供求差異由今年約3500人上升至2027年約8500人;專業人員的供求差異由今年約4000人上升至2027年約6500人。   議會發言人表示,議會已向政府提交預測結果,香港建造業近年面對整體勞動人口老化及人力需求殷切的問題,議會與政府一直採取多管齊下的措施,包括加強培訓和招聘、推動業界應用先進建築技術和新科技等,以培訓本地人手及提升建造業整體生產力,改善人力短缺。   「工人老齡化」為最主要面對的人力問題 另一方面,香港建造商會亦發表最新建造業營商指數調查報告,受訪公司對行業前景及香港整體經濟前景均有信心,惟有89%受訪公司表示,未來12個月將面前最主要的困難為人力資源不足,其次為建築物料價格上漲(72%)、和建築材料供應不穩定(58%)。就受訪公司所面對的人力資源問題上,有86%表示「工人老齡化」是當前最主要面對的人力資源問題,其次為「工資上調」(佔76%)、「技術人員不足」(佔74%)、「前線管理人員不足」(佔73%)和「專業工程人員不足」(佔65%)。 [...]

本港時事

生產力局建「鋼筋摩擦壓接智能生產線」 預製組件智能化

建造業一直推廣採用預製組件,每年要安裝約300萬個鋼筋連接器;香港生產力促進局(HKPC)宣布,與本港建築工程公司蘇利亞簽署合作協議,設立本港建造業界首條「鋼筋摩擦壓接智能生產線」,能大幅提升產量8至9倍 ,減低建造成本、提高建造項目安全和質量,以及降低工程延誤風險。生產線的廠房及工場佔地,預計超過3萬方呎,可因應市場需求,靈活地壓接不同類型的連接器。所生產的預製組件,主要供應本地作建築用途。此項目成功申請創新科技署「再工業化資助計劃」,獲資助總開支的三分之一(約490萬元)。 本地建造業市場每年需要安裝約300萬個鋼筋連接器,智能生產線能大幅提升產量8至9倍。   目前,本地建造業市場每年需要安裝約300萬個鋼筋連接器,主要依賴工人在工地現場安裝。工作量龐大,加上地盤環境限制及工人經驗參差,令出品質量難獲保證,甚至引發建築物結構安全等問題。有見及此,蘇利亞邀請生產力局合作,為其訂造符合工地使用標準的「鋼筋摩擦壓接智能生產線」,利用智能化工廠預製組件,提升建築構件的質量及供應的穩定性,有效解決目前香港建造業勞動力老化及嚴重不足的問題。   蘇利亞董事郭木水表示:「建造業一直推廣採用預製組件,以改善地盤工人的職安健及工作量。透過『鋼筋摩擦壓接智能生產線』,工人可全方位監測生產線的實時狀況,確保預製組件在原材料、加工、運輸、交付等各工序的質量及合規性,更大幅提升產量8至9倍,預計每日產量可達4,200個。實時數據亦可支援機器預測性維護,避免因意外停工的風險及其引致的經濟損失,整體生產成本減少30%。 生產力局首席數碼總監黎少斌(左)與蘇利亞董事郭木水(右)於日前簽署合作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