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策略

【企業策略】俊和逆境守業,迎50周年金禧

香港近年有多項基建工程上馬,加上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提出「明日大嶼」計劃,可預計建築行業將繼續暢旺。不過,作為本地老牌建築承建商及物業發展商的俊和發展集團(下稱「俊和」)第二代掌舵人彭一庭和彭一邦卻不敢過於樂觀,他倆認為香港及外圍環境均十分嚴峻,港資企業的競爭力下降,現今「守業」比當年「創業」更難。今年是俊和踏進50周年的里程碑,為迎向下一個金禧,彭氏兄弟早已手開拓不同類型的業務,並放眼海外市場,務求逆境制勝。 撰文  余美玉 | 攝影  鄺銘漢 俊和發展集團由彭錦俊於1968年創立,現為亞洲聯合基建(0711)旗下的子公司之一,而亞洲聯合基建亦是由彭氏家族持有,因此俊和予人濃厚的家族企業色彩。雖然彭錦俊的長子彭一庭及次子彭一邦在2011年正式接棒後,曾一度將生意賣盤,但於2014年彭氏家族又回購亞洲聯合基建,令俊和又重歸彭氏家族的懷抱。  現代化體制打理家族生意 亞洲聯合基建行政及營運總裁彭一邦表示,俊和雖然是家族生意,但是採用現代化的管理體制,兄弟二人擔任不同職位,各自負責不同的業務及項目,而且也有下放權力予骨幹同事,讓他們進行重要決策,提高管理的透明度。公司主席彭一庭也道,全球很多企業都是家族生意,這其實亦非壞事,很多家族企業特別注重聲譽和企業社會責任,以俊和為例,多年來積極籌辦各類慈善公益活動,並鼓勵員工積極參與社區和義工服務,回饋社會,更於2014年成立了香港首個以服務病童為主的網上眾籌平台Lifewire《護.聯網》,致力讓有需要的孩子得到幫助。 俊和在過去半個世紀伴隨香港成長,除了承建海事建築、水務及地盤開拓工程外,更積極參與鐵路基建、土木工程及樓宇建築項目,當中包括香港國際機場二號客運大樓、跑馬地地下蓄洪計劃、中環灣仔繞道、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港珠澳大橋旅檢大樓、港鐵沙中線、蓮塘/香園圍口岸基礎設施、觀塘海濱花園(第二期)、清水灣道8號、數碼港「貝沙灣」及大坑「名門」等等。 多個「第一次」最為難忘 在公司眾多項目之中,彭一邦認為第一次叫人難以忘懷,他娓娓道出俊和多個「第一次」,「小時候第一次聽到父親提起公司的工程,就是上環的俊和商業中心,其意義在於它是我們首個投資及建築的項目。至於與港鐵合作的清水灣道8號,我記得當時全家都很開心,雖然對大型發展商而言只是小項目,但這卻是俊和在地產業務的一個里程碑。另外,二號客運大樓及中環至灣仔繞道是甚有標誌性的大型基建項目,這兩個也很難忘。」 彭一邦表示,父親向來勇於破舊立新,未曾因困難而退縮,一直堅守己道,「我記得當年爸爸用了幾千萬元購入打地基的機器,打算開拓地基工程業務,但我看到帳簿蝕了2、3000萬元,就問爸爸為何蝕錢仍要繼續,雖然已忘了他的答案,但後來地基工程成為了公司很賺錢的業務,令我明白到要相信自己決定,並堅守下去。」 人口老化及規管增加壓縮利潤 常言道「創業難、守業更難」,俊和已經走過創業階段,如今兩兄弟面對的是守業,彭一庭坦言要在既有基礎上尋求突破,是存在很大挑戰。他分析道,當年的企業只需沿直路勇往向前,但今時今日的營商環境波譎雲詭,中美貿易戰、人民幣波動、中資堀起、科技改革等問題,市場翻天覆地的變化令前路變得多彎且難以預測,很多曾經輝煌一時的港資企業亦站不穩陣腳。「除了上述問題,建築界還要面對人口老化及規管增加的挑戰,令整體行業的利潤空間進一步受壓。另外,本地有很多政治問題纏繞基建工程,令本業可持續發展空間也因而縮小。」 彭一庭又指,低息周期已持續十多年,如果產業偏向單一化,只集中做生產型業務,會令整個集團跟不上時代的變遷,因此母公司亞洲聯合基建的業務也日趨多元化,包括建築工程及管理、工程顧問、物業發展、保安及物業管理、隧道管理、保管箱服務、建築金融、投資及建築材料網上採購等。 走出本地市場覓商機 至於主攻建築承建及物業發展的俊和,雖然早已取得多項政府基建及港鐵工程項目,但同時亦已將業務擴展至東南亞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尋求新的機遇。這是因為兄弟二人均認為香港的營商環境非常不利,中國以至東南亞國家的經濟、技術、人才水平都不斷提升,令香港的領先地位備受威脅。 彭一邦說:「香港品牌曾經在亞洲以至國際都有著『光環』,但這光環仍可閃耀多久呢?就如港元兌人民幣都已貶值,假如我們仍舊採用一貫的手法營運,貶值這個情況否於將來出現在其他新興市場呢?所以俊和在幾年前已走出去,不想待貶值才採取行動。」 政治爭拗削弱港企競爭力 不過,他認為香港政府對增強本地企業競爭力及「走出去」的支持並不足夠,令很多企業的第二、第三代都心灰意冷、意興欄柵,情願將賣盤,不想再捱下去。「我都覺得捱得好辛苦,加上現在每件事彷彿都由政治主導,而非由實事,令我經常會灰心不己。」言語間透出點點倦意與無奈。而彭一庭也認同政治是一大問題,指大部份人沉醉在爭拗中,很多工程都有反對聲音,拖慢進度,無形中削弱港企的競爭力。 在訪問過程中,察覺到兩兄弟的個性非常不同,哥哥彭一庭直率豪邁,弟弟彭一邦內斂沉實,二人也直認大家個性各有不同,但正因如此所擅長的事也不一。身為專業工程師的弟弟負責香港的建築業務,長袖善舞的哥哥則開拓國內的房地產項目,各有負責的範疇,會互相信任及尊重對方,盡量不干預對方的決定,但適時也會討論公事。  兄弟掌舵講求互信溝通 作為老牌港資的第二代掌舵人,二人的前路似乎非常艱辛。彭一邦稱每逢遇上困難,都會想起記憶中那夜的父親,他回憶曾有一晚的深宵時分,父親在家中來回踱步,似乎是為公事煩惱,雖然年紀尚小,但他也能感受那份沉重的氣氛,但父親努力思索解決方案的背影,也成為他積極面對困難的動力,他坦言:「公司現時都有蝕錢的項目,但我要求自己和同事都坦誠相待,將問題公開,一起想辦法解決,以免問題變成公司的『毒瘤』。」 彭一庭則指自己與父親的作風不一樣,甚少回想過去,說:「過去50年固然重要,但我更關心下一個50年應如何發展,到底是以香港為基地,還是以東南亞?施工為主、地產為副,還是做基建及投資?從過往汲取經驗並用於未來,這才是我最關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