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l sex porn dirtyindianporn.mobi school girl sexy picture 5 min sex video pornindianvideos.pro full xvideos exbii sex allnewindianporn.pro baloch girls sex bangalore freesexyindians.pro indiansixy video border bhojpuri film letmejerk.fun idian porn
kamapisachi sex com indianpornbase.pro negro sex video download telugu x kathalu turkishxxx.online tamilnadu school uniform indian big women sex turkishsex.online moviewood.me desi fudi com turkishpornvideos.pro swamiji fucking xxx sex bp animalwomanxxx olx kanpur turkishxxx.mobi night suit for women
bangali sex vedio turkishporn.pro indian vidio sex sri reddy porn videos turkishpornography.pro lucky villager xxxvwww turkishporno.mobi desimmsclips porn sleeping aunt turkishsex.pro red wap sex kamlesh saini mms turkishhdporn.pro ghrelu sex

專題

迎戰16度:疫情影響廢物回收 政府「佛系」 業界難有出路

自新冠疫情開始後,在家工作人士大增,加上政府關閉酒吧及頒下限聚令,不少社區廢物從商業機構轉移至家居,回收業難以有效收集,以致垃圾回收量大降,加重業界經營危機。雖然政府推出抗疫基金來援助,然而分析認為,政府更應制定行業長遠發展計畫,並預備因行業變化或受市場波動影響而提供支援,及打造出路,以及提升市民回收意識,而非如現時般袖手旁觀,回收業界才有望造到「點石成金」。 政府四月三日宣布全港酒吧停業十四日,由於本港回收承辦商逾七成玻璃樽來自持酒牌食肆,令玻璃樽回收率大幅減少。 負責九龍區玻璃回收、香港玻璃再生總經理馮華洪表示,廢玻璃樽回收服務在去年社會運動後已一度暫停,今年初才陸續回復,但受疫情影響,近日平均每日僅回收六、七噸玻璃樽,與去年五月的回收量高峰期平均每日約三十噸比,相差甚遠,每天出動的回收車輛更由十部削減至一兩部。 限酒令拖累 他呻言,近日一日回收的玻璃樽,一小時已能處理,故機器改為「開一日停兩日」。估計酒吧停業令下,或要再減少至「一星期開一次」。由於政府根據玻璃物料重量繳付服務費用,承辦商料入不敷支的日子會持續。馮華洪解釋,每月固定開支、車隊、租金和人工已達約一百萬元,但上月收取的服務費僅約二十萬元,其回收廠的租金也已拖欠半年。 除了玻璃樽回收受影響,其他廢物的回收量亦有下降。以塑膠回收為例,有回收公司指,過往每天可回收到十噸塑膠,現在下降四至六噸,主要因為政府部門及不少企業的員工都在家工作,拾荒者難以分類收集垃圾。業界指,在廢膠回收量減少之餘,近期廢膠價格亦在下降,原因是一、二月時,內地的工廠因疫情爆發沒有開廠,對再生膠的需求大跌。此外,塑膠是生產石油的副產品,由於近期石油價格亦受疫情影響而大跌,原膠價格同樣下跌,並影響到其替代品再生膠的價格下跌兩至三成。 廢紙業同受衝擊,過去廢紙主要來源為辦公室,但農曆新年後的在家工作安排,令辦公室用紙量大減。香港環保廢料再造業總會會長劉耀成直言,過往本港廢紙回收量每日逾二千噸,平均每月可達六萬噸,惟如今大跌五成。為求「疫」境求生,有廢紙回收公司推出免費辦公室回收廢紙服務,期望以增加回收量換來一線生機。 派錢渡難關 為協助回收業應對營商困難,回收基金諮詢委員會在三月中已預留約一億元,推出「一次性回收業抗疫資助計畫」,向合資格的回收商提供為期六個月的即時財務支援,資助上限為每月二萬元。至今共收到逾二百宗申請,涉及資助金額約二千四百萬元,首批十八宗申請已獲批核,並發放共一百零八萬元資助。 基金亦額外增加撥備以延長較早前的「一次性租金資助計畫」,以協助街角回收店和回收場,資助期原訂由去年十月至本年三月,現延長六個月至本年九月,每戶全期最高可獲總租金資助三十萬元。自去年十二月接受申請以來,至今已批核八十四宗申請,涉及資助金額約一千二百萬元,並已發放第一期資助款項逾四百五十萬元。 不過,處理塑膠回收的公司認為,資助計畫只是聊勝於無,這些資金絕對無法解決回收業目前面對的困難。根據環保署提供資料,在二○○一年,由香港出口到外地的回收物料總值為二十六億元。環保工業前景似乎一片光明,但事實上現時發展環保工業面臨不少障礙,包括全球競爭、出口難題,這些都需要政府扶持,才有望走出困境。 以廢紙回收為例,長遠本港廢紙回收出路就有很大隱憂,原因是內地的廢紙進口批文預料將由去年的逾二千四百萬噸,減至今年的不到一千萬噸,明年更會歸零。雖然本地在明年或後年將有自家的廢紙回收工場落成,惟承載量為每月兩萬噸,餘下四萬噸廢紙仍需出口,業界正研究於東南亞設紙漿廠的可行性,但設立需時,故港府有必要再嘗試跟內地政府洽商廢紙的進口許可。 政策大落後 另外,全球不少地區已加快展開「限塑」的步伐,如歐盟落實在二二年限制使用十種即棄塑膠製品,英國亦計畫向所有含少於百分之三十可回收塑膠產品徵稅,以鼓勵企業選擇可回收塑膠作為原料。南韓、日本、台灣等地均有垃圾分類、收費、獎賞或罰款的制度。 可是,香港仍停留在禁派膠袋、走膠飲管的階段,並未有後續的進程及相關法例。業界認為本港政府應更有作為,才能夠推高廢物回收量。 香港中文大學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副教授伍世良舉例,政府如可實行按樽制度︰「市民購買膠樽產品的時候先多付一些錢,之後將膠樽交給回收站,就可取回那些錢。這樣市民會會支持膠樽回收行動。」 政府除了可為業界尋出路及提高回收量,在土地及資金上的資助政策亦應更為進取。回收業最需要的資源是土地,因為分類、打包的過程均需要空間。政府也曾把地租給回收商,但由於年期不長,令部分公司得不償失,如政府曾經以短期約形式把啟德舊機場的地租給新毅回收公司,當時政府口頭承諾租約的年期會有五至七年,於是該公司投資了一百多萬元去建設,但政府三年後就收回用地,令其虧本。其董事總經理梁沛倫指,遷出後已自資租地處理回收物料,但「公司在啟德用地時每天可回收三十至四十噸垃圾,現在每天卻只能回收十至二十噸。」他認為政府應在每一區撥出土地給回收商,租金則象徵式收費,而且土地要「三通一平」,即通水、通電、通路及平坦的地,這些是基本的援助。 土地及資金 土地以外,回收業還需要資金上幫助。有業界批評政府只將資金放在宣傳環保上,卻忽略回收商的實際需要,與其大灑金錢邀請明星拍宣傳片,不如直接撥錢予回收商,幫助真正的環保推動者。 曾到台灣考察的浸大生物資源與農業研究所所長黃煥忠指,當地政府會以補貼垃圾處理費用的方式,填補回收商虧損,雖然回收商未必「賺大錢」,但至少不會「蝕住做」。這做法可以推動回收市場發展,市場氣氛愈好,回收商便有錢賺,當市場不穩時,回收商亦可靠補貼維生。 其實,財政預算案建議下一個財政年度開始,推行全港廢紙回收服務計畫,當中將訂立最低回收紙價,以穩定廢紙回收量及價格,已是一個好的開始。 回收有幫助社會再創造價值的功能,「化垃圾為神奇」,而垃圾處理和廢物回收的工作本應是各國政府的職責。但過去,香港政府一直美其名自由市場,任由回收業自生自滅,最終讓這個對環境負有重要角色的行業走向絕境。 [...]

商事動態

「環團商界齊推膠樽回收」提升市民回收意識

「走塑」風潮席捲全球之際,為進一步推動回收,有環保團體及飲品製造商,先後推出回收獎賞計劃,以培養市民乾淨回收習慣。本地環保團體世界綠色組織(WGO)日前舉辦「齊回收.樂共享」乾淨膠樽回收獎賞計劃,於多區的中小學、屋苑、商場及志願機構等地方回收飲品膠樽(PET1),市民每向回收站交出一個任何牌子的乾淨飲品膠樽,可得2毫的現金回贈,學校回收點則提供書券;維他奶則推出「智能飲品機暨膠樽回收計劃」,任何人於城市大學的膠樽回收機回收30個膠樽,可選擇捐款7.5元予慈善機構或於智能飲品機換領飲品。  Text / Santos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於去年發表的施政報告表明,將會加強應對塑膠廢物帶來的生態挑戰。據環保署最新一期《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指出,2017年本港每日平均有10,733公噸都市固體廢物被棄置於堆填區,佔第三大成分的廢塑膠每日便有2,124公噸,當中有137公噸為膠樽(PET)。按每公噸約有四萬個膠樽計算,即每日約有548萬個膠樽被棄於堆填區,數字十分驚人。再者,雖然2017年的廢膠樽量較2016年的158公噸為少,惟塑膠料的回收率遠遜於其他可回收物料。以2017年為例,回收價值較高的金屬及廢電器及電子設備分別有90%及65%回收率,連近年出現跌勢的紙張回收率亦有46%,反之塑膠物料只有13%回收率。 為了解港人回收習慣,世界綠色組織委託顧問公司,今年2月份於街頭訪問800名港人。受訪者就「是否認同膠樽會對環境造成污染」此問題,作出回應及評分(0—10分),當中有98.6%的受訪者認同膠樽對環境造成污染,而給予6分或以上評分的受訪者亦高達90.6%,明確反映市民對膠樽造成的環保問題深表認同。 世界綠色組織行政總裁余遠騁表示,可惜願意付諸行動(將膠樽回收或循環再用)的市民卻不多,更值得深思的是市民於實踐膠樽回收上出現兩極化。能夠做到百分百回收,將所有膠樽全部回收或循環再用的受訪者佔43.8%;相反完全不會回收膠樽的亦有40.8%。反映市民有清晰的回收意識,卻欠缺足夠的推動力促使他們採取回收行動。     調查反映回收箱位置差 數量不足 調查發現,最多受訪者(即76.1%)指,膠樽回收箱位置不方便及數量不足,減弱了他們實踐膠樽回收的意慾。其次最多人選擇的原因,是貪方便及一時忘記(30.7%)。所以在另一題「甚麼因素會令你(受訪者)願意將飲品膠樽放進膠樽回收箱?」中,最多受訪者(即77.5%)及第三多受訪者(即4.1%),分別認為是膠樽回收箱的位置方便及有更多的回收箱,證明位置方便及增加回收點數量確實有助提升市民回收意欲。 余遠騁續指,從政府數字可見符合上述調查結果的數據。根據食物環境衛生署資料,設於18區路邊的回收箱數目,由2013年的1,991個微跌至2017年的1,981個,5年間整體不加反減,少了10個。單看數字,只有灣仔及九龍城分別增加了5個及1個回收箱,其餘地區數量不變,甚至減少了。雖然政府擬於2019年前增加45%的公共空間回收桶至4,000個,同時減少4成垃圾桶至24,300,惟回收箱數目仍不足垃圾桶17%。故此,世界綠色組織期望,部門繼續增加回收點之餘,同時改善回收點位置,包括將回收箱放於當眼處及人流高的地方,有助提醒市民於棄置廢物前先考慮分類回收。 除了回收箱數量問題,其次最多(即7.3%)受訪者認為提供金錢回贈,有助提升回收意慾。逾56.4%認為2毫已是推動回收的最低金額,其次有13.8%受訪者選擇1至1.5元,分別選擇3-5毫、2元及2元以上的受訪者均不足1成。事實上,外國不少地方,包括挪威、荷蘭及芬蘭等地,於推行回收按金措施後,塑膠容器回收率獲大幅提升至逾9成,成績顯著,其中德國更高達98%,不少地方亦有高至8成的回收率。反映只要能夠提供經濟誘因,即使金額不大,如只有2毫,亦足以推動市民建立乾淨膠樽回收的習慣。 余遠騁指出,政府需增回收點數量提升市民回收意慾;組織亦按調查結果設計此活動,有助了解市民對經濟誘因的反應,會把數據反映給政府。世界綠色組織將於即日至11月30日,舉辦「齊回收·樂共享」乾淨膠樽回收獎賞計劃──率先於油麻地、葵青、馬鞍山及香港仔等區內多間中小學校、屋苑、商場及志願機構等地方舉辦回收膠樽(P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