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在內地重新開放後,商業活動逐步恢復,中國燃氣(384)集團預期今年的銷氣量有望回復至雙位數增長,佔比超過5成的工業用戶今年用氣量料有良好改善;今年底冬季的燃氣需求估計亦會上升,助推動公司銷氣量增長加快。 隨中國對天然氣需求與日俱增,內地政府對在建房地產項目完工的支持政策,利好燃氣商,亦有助新的天然氣接駁,天然氣需求將強勁恢復,同時毛利率保持良好。 新協議利好業績發展 集團表明希望未來有能力增加股東回報。集團在近兩年市場較波動的時期積極控制資本開支等支出,目前經營現金流已轉正,估計未來趨勢會持續,主要是由於重新開放後天然氣零售量增長加快,以及增值業務收入增加,令集團利潤增長及現金流得以改善。 中國燃氣旗下附屬中燃投資近期與呼和浩特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訂立收購協議,中燃投資將向其收購呼和浩特中燃城市燃氣發展約32.4%股權,代價為16.93億元人民幣。集團認為浩特中燃城市燃氣發展的經營業績與盈利能力良好,增持股權後有利於提升集團經營與財務表現。 綜觀所得,中國燃氣(384)集團現價估值吸引,建議可10元水平買入,中長線目標價上望13元。 撰文:朱紀菲 財經主播 利申:筆者執筆時未持有上述股份。 ============= 延伸閱讀:朱紀菲:醫思健康業務併購前景明朗可期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ceo.entrepreneur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
企業策略
為加速香港新型工業化及數字經濟發展,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的「工業元宇宙科技館Celesphere」日前(30日)開幕,展出最新的工業元宇宙應用技術方案,包括榮獲多個國際科研獎項認可的技術,助力業界實踐智能製造,成就新型工業化及促進數字經濟。 展館內展出各類工業元宇宙應用方案,其中「運用工業元宇宙技術實踐工業4.0 數碼化精益優化生產」技術應用方案榮獲多項國際科研殊榮包括2022 年美國「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s)」入圍項目,2023 年美國「愛迪生獎(Edison Awards)」入圍項目,以及2022 香港智慧生活夥伴大獎「元宇宙類別」——傑出生產線優化方案,技術水平備受各國專業機構肯定。 而「工業元宇宙貓頭鷹生產線」則是把實體生產場景引入工業元宇宙的虛擬環境,把實體及虛擬生產場景實時整合數據互通,實現未來智能化工廠。 陳祖恒表示, 「工業元宇宙科技館Celesphere」的成立將更進一步推廣和實現工業元宇宙應用,成就新型工業化發展。生產力局希望藉此向業界展示元宇宙生產線方案,優化業務及生產流程,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解決業界目前面對請人難,受時區和地域限制等痛點。生產力局將繼續加強「政產學研」合作,從技術、人才、資金各方面支援業界,推動同利用先進科技,如將工業元宇宙落地應用,目標為企業,為粵港澳大灣區提升生產力和競爭力。 開幕禮邀請創新科技署署長潘婷婷(中),與生產力局主席、立法會議員陳祖恒(左),生產力局總裁畢堅文(右)同為活動揭開序幕。 工業元宇宙科技館( [...]
本港時事
美國禁止香港進口產品標示為「香港製造」,世界貿易組織爭端解決機構專家組裁定美國不符合世貿規則;港府對此表示歡迎。 美國前年11月要求所有香港進口產品,都要標示為「中國製造」,世貿爭端解決機構專家組裁定,此規定不符合原產地標記最惠國待遇的要求,認為美方即使有證據高度關注香港的人權情況,但情況未升級至國際關係上需緊急行動,專家組建議美方糾正規定。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歡迎專家組充分肯定,中國香港作為單獨關稅區的地位,證明美方無視國際貿易規則,企圖單方面實施帶歧視和不公的規定,無理打壓香港產品和企業,將經貿問題政治化。 工總中總廠商會對世貿決定表示歡迎 香港工業總會發表聲明,歡迎世界貿易組織(世貿)爭端解決機構專家組裁定,美國針對香港產品的產地來源標記規定不符合世貿要求。這項裁決確實執行香港獨立關稅地位,彰顯公平公義,保障消費者利益,美方不能該打壓出口至美國的香港產品,工總全力支持香港政府向美方建議糾正規定。 工總認為,「香港製造」是香港重要品牌,一直是優良品質和消費者信心的保證,美國產地來源標記規定對香港廠家造成負面影響。工總知道香港政府會繼續密切留意和跟進有關發展,敦促美國能夠盡快撤回不符合世貿規則相關規定。 對於世貿爭端解決機構專家組裁定,香港中華總商會對此表示歡迎,冀美方尊重裁決,盡快撤回有關違規措施,以保障港商合法商業權益,維護香港的國際地位和聲譽。中總會長蔡冠深表示,《基本法》賦予香港於經濟和貿易政策上享有高度自治,香港作為獨立關稅區得到世界貿易組織承認。美國要求「香港製造」產品更改產地來源標記,無視國際貿易規則。有關措施不僅損害香港產品競爭力和獨特性,令港商蒙受損失,亦影響港美一直保持的良好經貿關係,損害雙方企業和消費者利益。 中總全力支持特區政府積極與美方溝通,盡快撤回違規措施。該會將密切留意事態發展,期望特區政府與業界緊密溝通,尤其就個別受影響的企業和行業作出適切支援,並加強向當地商會及企業宣傳「香港製造」品牌優勢。長遠而言,中總希望特區政府能加強支援業界進一步開拓東盟、RCEP及「一帶一路」等出口市場,減少對單一市場的依賴。 就世界貿易組織(世貿)爭端解決機構專家組裁定,美國要求香港出口產品來源地標記,必須標示為「中國製造」而非「香港製造」的做法並不符合世貿規則。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廠商會)對此表示鼓舞,認為公義獲得彰顯,促請美國政府尊重世貿裁決,盡快撒回有關規定,還原「香港製造」的身份。 作為本港獲認可簽發「產地來源證」的機構之一,廠商會重申,所有簽發機構均遵照香港產地來源規則簽發文件,多年來行之有效,並獲國際廣泛認可。美國當年強行要求「香港製造」產品竄改產地來源,誤導消費者,這不但違反世貿規定,更無視香港在「一國兩制」和《基本法》下享有世貿成員身份、商貿自主性,以及獨立關稅區的地位。 廠商會會長史立德指,過去幾年美國以各種手段連番打壓香港的產品和貿易,無非是要借故攻擊中國;「雖然美國市場對香港出口的份額已愈來愈小,相關措施對香港經濟整體影響不大,但『香港品牌』和『香港製造』的聲譽是港商多年來艱苦經營而建立的,不能任由其他國家肆意摧毀,故廠商會一直支持特區政府據理力爭,向世貿要求仲裁,捍衛香港產品權益。」 [...]
香港
地政總署公布,九龍啟德第2A區4號地盤、5(B)號地盤及10號地盤的用地,將於下周五(11月4日)開始招標,12月16日截標。 地皮位於新九龍內地段第6649號,地盤面積約199,19方米,指定作非工業(不包括倉庫、酒店及加油站)用途。最低及最高的樓面面積分別為79,039及131,732方米。兩者均不包括將由買方按照賣地條件所興建的兩所安老院舍暨日間護理單位、家長/親屬資源中心和留宿幼兒中心的政府地方的樓面面積。 [...]
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到訪香港,特別視察科技園考察創科發展,突顯中央對香港未來發展創科的高度重視。習主席對香港近年的創科成果予以肯定,令創科業界十分鼓舞。他明確提出香港需要與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在產學研幾方面強化創新上的協同合作,建設全球科技創新高地。有了國家支持,香港在創科及產業發展上更是如虎添翼,業界必須把握機會,在大灣區發揮所長,助國家達成此宏大目標。 在國家大灣區戰略下,內地九巿相繼推出策略方案和措施,深化各自的產業優勢並作出錯位配合,強化灣區整體競爭力。若能善用各地的新政策,港商可作出更有利部署。位處珠江三角洲心臟地帶的南沙,是國務院批准的國家級新區,被定位成為大灣區內重要的粵港澳合作發展平台。國務院在6月公布《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詳細規劃了南沙在大灣區藍圖中的角色,不但匯聚資源發展產業和與國際接軌,更在多方面鼓勵和歡迎港澳人才、企業融入大灣區,目標是在2035年將南沙發展成創新及產業轉化體系成熟、擁有完善營商環境的地區,港澳居民數量進一步提升,成為大灣區9+2城巿合作的重要平台。 承南沙機遇 港優勢互補產協同效應 《方案》提出多個創科和先進工業的發展重點,包括推動粵港澳科研機構共同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強化基礎研究、應用研發及產業化的聯動發展;整合中科院在廣州研究所、全國重點實驗室等科技創新資源;發展「智能製造+智能服務」產業鏈,推進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無人機、互聯網行業應用示範及下一代互聯網算力服務等發展;對受鼓勵類產業的企業減按15%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增強國際航運物流樞紐功能等。廣州市政府提出斥資約200億元人民幣,從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及人才鏈「四鏈」支援企業落戶南沙。《方案》更提出多個鼓勵港澳參與發展的舉措,如為在南沙的港澳科研機構和創新載體提供更多資金、實施面向港澳人才的特殊支援措施、獲香港政府「青年發展基金」和「創意智優計劃」資助的創業團隊均可直接享受南沙創業扶持政策等。香港科技大學更已率先到南沙設立廣州分校,令兩地科研合作更緊密。 完善港創科生態圈 與大灣區接軌 自南沙在2012年成為國家重點建設的新區後,政策支援及配套更完善,定位亦越來越清晰,香港業界應盡快部署如何利用南沙的平台更上一層樓。《方案》中羅列的措施和機遇,大大有利香港工業家充份善用兩地科研合作成果、驅動業務向智能製造及創新產業發展,並吸納香港年青人到大灣區發展事業和創業。粵港澳各城創科措施推陳出新,新一屆政府任重道遠,完善香港創科生態圈及與大灣區接軌。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孫東局長直言要加強香港上中下游科研,以及加快成果轉化和產業發展,同時利用北部都會區,引入更多高增值和高技術含量的產業落戶和扎根香港。香港累積的實力遇上國家「十四五」規劃及大灣區的機遇,未來無疑是黃金發展期,助力國家進一步鞏固大灣區的產業優勢。 撰文: 查毅超博士 [...]
著名品牌
商事動態
名人系列
大中華時事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
Password *
Remember me Log in
Los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