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

嶺大秦泗釗校長赴印尼出席數字大學亞洲會議2024 剖析教育界在數碼時代的挑戰與機遇

嶺南大學(嶺大)參與一連三天(7月1日至3日)由泰晤士高等教育(THE)主辦的「數字大學亞洲會議2024」,嶺大校長及韋基球數據科學講座教授秦泗釗教授前赴印尼峇里島出席是次年度教育盛事,並主持主題演講及參與圓桌討論,分享真知灼見。今年會議焦點在於推動教育機構轉型,打造更具普及性和包容性的學習環境,並強調學術進步和科技發展所帶來的突破性創新。此外,會議旨在為高等教育界、工業界及政策領袖建立一個重要平台,就如何應用尖端數碼工具和技術等課題交流見解。 作為享譽全球的數據科學專家,秦校長以「重塑AI時代下的高等教育」為題發表主題演講,深入探討數碼革命對高等教育的長遠影響,並對多項關鍵問題進行討論,包括課程改革、人工智能(AI)在博雅教育中的應用、傳統教學模式可能過時等問題,以及在生成式AI時代下如何提升學生慎思明辨的能力。 秦校長指出,生成式AI和大型語言模型的迅速發展,引發新一場知識創新浪潮。他表示:「AI的應用讓不同行業提高生產力,也提升了教與學的效率,我們每個人都擁有自媒體,接觸新事物,無論聽或看影片都離不開數碼化,在整個認知和交流的過程中,已被數碼化和AI所包圍。因此,當今時代具備了雙重特質,既為高等學府帶來挑戰,也伴隨著機遇。作為培育未來人才的機構,高等教育界的學科設計必須改革,擁抱數碼化的轉變,同時亦要考慮就業環境,在傳授技能培訓與促進學生全人發展之間取得平衡,因為顛覆性技術可能會取代現有的職業,同時也會創造新職位。」 在主題演講結束後,嶺大與會議主辦方合辦了一場題為「打造未來高等教育學府:利用科技轉型高等教育」的圓桌討論,匯聚多位大學領袖,包括嶺大校長秦泗釗教授、韓國慶熙大學管理學院勞資關係和人力資源教授及商業和平中心主任朴容昇教授,以及日本國際基督教大學校長岩切正一郎教授。他們共同探討了利用科技推動高等教育數碼轉型的策略、機遇和挑戰。討論重點在於如何善用AI和前沿科技,為亞洲高等教育界創造一個包容且具賦權性的學習和知識交流環境。 與會的大學領袖在圓桌討論中互相交流經驗、見解及分享創新方法,探討大學如何在數碼化環境中革新教學、學習和行政流程,並分享了最佳實踐、成功案例和前沿方法,以應對未來勞動力的需求,打造一個為未來作好準備的教育機構,裝備學生應對瞬息萬變的全球挑戰和機遇。 秦校長分享嶺大的目標是成為數碼時代具影響力的文理綜合研究型大學,他表示:「我們正在推進新的嶺南大學教學模式,包括從2024/25學年開始,將生成式人工智能科目列為一年級學生的必修科目。最近成立的數據科學學院,把大學現有的數據科學(榮譽)理學士提升至學院級別,讓文學院、商學院、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和跨學科學院的學生更容易進行交叉學習,旨在裝備他們具備AI素養和慎思明辨的能力,發表具社會影響力的創新研究,並助力同學在創科時代脫穎而出。」 此外,嶺南大學宣布將主辦「數字大學亞洲會議2025」,有關活動將於2025年7月8日至9日假屯門校園舉行。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ceo.entrepreneur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

專題

嶺南大學數據科學學院成立 致力培育人工智能及數據科學專家

數據分析為何成為當今重要的學科?目前,大多數企業均意識到資料數據有驅動業務戰略的價值,因此極需要有相關背景的人才利用數據來支撐業務與商業決策。在香港,可以見到愈來愈多企業運用數據分析,以協助傳統行業作出更佳的營商決策,從而提高業務效率並改善消費者體驗。可以說,掌握數據分析技巧,愈能駕馭不斷擴大的數據驅動決策領域。嶺南大學剛在5月成立的數據科學學院,願景是創造一個促進對數據分析的原則、方法和工具的深入理解的環境,嶺南大學數據科學學院署理院長、協理副校長(策略型研究) 、 利榮康計算智能學講座教授鄺得互教授表示,通過建立數據科學學院,正可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技能和知識,令人文與數碼結合,也讓嶺大學生面對新時代的競爭與挑戰。 隨着科技急速發展及應用,近年香港以至全球對於數據科學及人工智能的人才需求以幾何級數增長。鄺教授認為,在未來10年,全球對數據分析的人才都會持續渴求,加上嶺大校長秦泗釗,本身擁有工程和數據科學家背景,也促使嶺大凝聚了AI和數據科學的專業的研究人員,在這時成立數據科學學院,是勢在必行。 數據工程或數據分析的作用,是將數據經過收集、處理、儲存和管理,為決策者提供可靠的數據基礎。無容置疑,數據分析已是一門關鍵學科,使企業能夠從大量數據中洞察有價值的見解,幫助決策者在競爭中獲得優勢、推動創新、並解決複雜的挑戰。嶺大數據科學學院,是嶺大第六個學院,由三個學部組成,分別為人工智能學部與工業數據科學學部、嶺南教育機構陳斌博士數據科學研究所,提供學士學位至博士學位的各種課程。數據科學學院成立的目標,是讓嶺大於傳統基礎上,致力發展成為數碼時代領先的研究型博雅大學。 去年底,秦泗釗校長曾提及,只有將數字化普及到每一個科目,提升學生的數字素養,才能增強他們的競爭力和應對未來挑戰的能力,從而培養可持續發展的人才。為更好地符合新課程發展方向,嶺大正計劃招聘世界一流的人工智能和數字化領域的學者。 鄺教授解釋,數據科學學院已經吸引了一群著名的研究人員,包括來自歐洲科學與藝術學院等著名科學院和學會的會員、高引用學者、以及香港工程學院等知名機構的院士、美國發明家學會、國際自動控制聯合會和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會士。「自秦校長接任之後,嶺大在數據化方面的轉變,會因著世界級的教授加入,而更加蓬勃發展,例如有謝浩然教授、姚新教授、跨學科學院院長陳曦教授等,嶺大數年後將迎來60周年校慶,學校計劃在接下來招聘約60名具有國際水平的學者,期望將經驗傳承給年輕人。而數據科學學院也可以不同學院合作,實現課程跨學科,不只讓學生有技術,也擴闊他們的思維,所學的知識,能夠在各行各業也可以應用。」 各行業對數據科學人才趨之若鶩 隨着政府部門、金融、醫療等各行業進行數字化轉型,數據科學學院所提供的課程亦會著力配合各行業的需求,在人工智能學部和工業數據科學學部,以及嶺南教育機構陳斌博士數據科學研究所,將提供綜合了理論基礎和實際應用的課程,包括嶺南教育機構陳斌博士數據科學(榮譽)理學士、人工智能和商業分析理學碩士、數據科學理學碩士以及合作課程、數碼商業(榮譽)工商管理學士。此外,數據科學學院正在籌備建立兩個新課程:工業數據分析理學碩士和智慧城市技術與應用理學碩士,以滿足社會對相關人才的需求。 在數據科學領域上,雖然香港起步稍遜美國及內地,但面對香港再工業化,以及傳統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各行業對數據科學與大數據的人才需求正持續增加。嶺大數據科學學院的學士、碩士及博士課程,銳意為培養新一代的創新人才出力。因此,將積極發展與產業領導者、組織和研究機構的合作關係,這些合作將為學院的學生提供接觸真實世界數據集、使用尖端工具和技術以及實習和行業專案的機會。透過融合學術和工業界,確保學院的畢業生具備僱主高度認可的實用技能和行業相關知識。「學院期望畢業生所學的技術及所培養的思維,都能融入在社會上不同層面,為了提升學生的軟實力,學院將為學生爭取在海外交流和本地實習,以應對社會激烈的轉型。」 同時面對著軟、硬體的挑戰 鄺教授亦預期,數據科學作為一門新學科、新領域,在傳統框架的約束下,數據科學學院在發展當中必然會遇到各種挑戰。「從事科技或科學研,必須有足夠的硬件,但硬件可能經過三年後,已不敷應用;其次的挑戰,是數據的處理,當中有不少工作相對較沉悶,可能涉及大量人手,所以,在培養學生方面,要費心思。」 早前,秦校長說過,嶺大師生需要回應新時代的挑戰,尤其要加強應對數字化世界。因此,嶺大已要求學生在課程中學習使用ChatGPT等新技術,而在2024/25學年開始,會將生成式人工智能科目(Generative AI) 列為一年級學生的必修科,內容涵蓋生成式AI的基本概念、評估方法、倫理考量等議題,即使學生之前無AI方面的知識,都可以掌握實施、評判及優化生成模型的實用技能。 [...]

可持續發展

嶺大調查 逾九成受訪者願意光顧低碳餐廳

為減緩全球暖化,特區政府致力爭取於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餐飲行業作為消耗能源和資源較集中的行業,其產生的碳排放不容忽視。嶺南大學(嶺大)香港商學研究所最新進行一項有關「香港餐飲企業的碳中和挑戰系列報告」發現,超過九成消費者願意光顧低碳餐廳,惟大部分受訪者對碳足跡的認知度低。而餐廳管理者亦表示,成本過高、遇到技術難題都是實施低碳運營遇到的最常見問題。 研究團隊分別進行了兩輪問卷調查,首輪調查於2023年1月至3月進行,在地鐵站和商場等人流量大的地區,以隨機抽樣形式成功收集142份消費者的有效問卷,以了解他們對於低碳餐飲的認知和消費意願。團隊其後再於2023年12月至2024年3月進行次輪研究,分別從26家遍布港九新界的餐廳,以隨機抽樣形式收集到143份來自餐廳管理者、員工和消費者的有效問卷,以了解香港餐飲業的低碳運營現狀和挑戰,當中包括五家分店數量超過100家的大型餐廳(例如:譚仔雲南米線、麥當勞等),11家分店數量為10至100家的中型餐廳(例如:麥奀雲吞麵世家、壽司郎等),以及10家小型餐廳(分店數量少於10家)。所有受訪者均為18歲以上人士。 首輪調查發現,受訪者對碳足跡的認知度低,不足四成(39.4%)受訪者能正確識別「肉類」為碳足跡最高的食物、逾兩成(21.8%)人表示「不知道」。 調查又發現,超過七成(73.9%)受訪者認為餐廳採用低碳運營有好處,僅不足兩成(18.3%)受訪者認為低碳運營對餐廳經營可能有壞處。雖然有超過九成(97.2%)受訪者表示願意光顧低碳餐廳,當中更有超過兩成半人(27.5%)表示高度意願光顧,不過,逾六成半(66.2%)受訪者表示,只願意為每餐額外支付不多於100港元,以支持低碳餐廳。 研究團隊在次輪調查中,以餐廳管理者、員工和消費者的不同視角進行研究,全面了解餐飲業碳中和實施的現況與困難。受訪者需要根據個人感受就不同問題作出評分,結果發現,餐廳管理者在低碳意識及承諾的同意程度方面,對比員工和消費者來說是三者當中最低。值得注意的是,在評估受訪者是否願意為降低碳排放而改變其飲食習慣時,餐廳管理者、員工和消費者作出的評分都是最低,反映受訪者願意為降低碳排放而改變其飲食習慣的意願較低。而大型餐廳在低碳意識、承諾和治理方面的表現,均優於中型餐廳和小型餐廳,滿分以100分計算,大型餐廳得分為71.2分,中型餐廳和小型餐廳的得分,分別為67.8分及64.2分。 調查又發現,大多數受訪者對餐廳低碳運營持正面看法,超過七成半(75.4%)受訪者認為餐廳以低碳運營的好處多,包括符合特區政府最新的「走塑」(管制即棄塑膠)措施,對環境保護產生積極作用、有助餐廳打造綠色低碳的品牌形象,長期可降低餐廳的運營成本、提高運營效率,以及為市民提供更多消費選擇,體驗低碳飲食、促進身心健康等。 是次研究總結了受訪者對於餐廳採用低碳運營所面對的挑戰和困難,包括:(一)低碳運營的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導致成本高的問題;(二)低碳運營涉及能源電器改造,遇到技術難題;(三)餐廳需要按照統一的政策標準來制定和實施低碳運營方案,目前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四)餐廳低碳運營作出相應改變,可能會影響餐品的味道和品質,有機會導致消費者流失;(五)員工培訓難度大;(六)監管困難。 被問到希望得到什麼類型的支持,在143位受訪者中,高達92位受訪者希望得到資金上的支持;81位受訪者希望得到技術支持;亦分別有73位和57位受訪者表示,希望得到知識性培訓和管理方法培訓的支援。另外,被問到希望得到哪些機構的幫助,有126位受訪者表示希望得到政府部門幫助,96位受訪者希望得到香港餐飲聯業協會幫助。 嶺大研究團隊表示:「餐飲業不僅直接影響食材採購、能源使用和廢物處理等環節的碳排放,也間接通過顧客的選擇和行為模式影響社會的碳足跡。因此,餐飲業的低碳化轉型對推動整個社會實現碳中和具有深遠影響。政府可提供資金援助,直接減輕餐廳在低碳轉型初期的經濟負擔。對於那些主動參與低碳改造的餐廳,政府可提供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進一步激勵餐廳採取環保措施。此外,政府還可以通過批量採購節能設備等措施,幫助餐廳以更低的價格獲得必需的節能電器和設備,從而降低餐廳在轉型過程中的採購成本。」 研究團隊又建議,政府與相關社會組織聯合推出一系列針對性支援措施,例如組織低碳餐飲技術培訓,內容涵蓋經營策略和成本管理等,為有意向轉型的餐廳提供專業指導和技術服務;政府亦需要推出具體措施,制定統一的實施標準和行業規範,建立獎懲機制和監管體系,以保證行業執行的標準;政府亦可通過教育和激勵措施,提高公眾對低碳生活方式的認知和參與度,例如發放低碳餐廳優惠券或促銷活動信息,鼓勵消費者選擇低碳餐飲服務。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ceo.entrepreneur [...]

本港時事

「嶺南高等研究院」舉行頒授典禮 三位國際頂尖學者加盟

嶺南大學(嶺大)「嶺南高等研究院」5月20日假校園舉行頒授典禮。三位加盟的國際頂尖學者,包括獲頒授嶺南院士的美國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Lars Magnus Ericsson講座教授、國際決策與風險分析中心主任Alain Bensoussan教授,以及獲頒授資深嶺南學者的嶺大副校長兼林文贊比較政策講座教授莫家豪教授和維珍尼亞理工學院暨州立大學工業與系統工程學系教授徐國良教授,以表彰他們在學術成就方面作出的重大貢獻。 嶺大校長及韋基球數據科學講座教授秦泗釗教授主持頒授典禮,熱烈歡迎三位傑出學者加入嶺南高等研究院。秦校長致歡迎辭時表示:「嶺南高等研究院從成立至今,規模日漸壯大,多名國際知名學者相繼加盟,我深信研究院將與大學的數據科學學院、跨學科學院攜手合作,助力嶺大在文理科融合方面全速前進,並進一步推動全球學術交流。我們將繼續積極與各頂尖學者和專家建立緊密的夥伴關係,促成更多新的合作項目,發表具有社會影響力的研究成果,帶來更多創新與突破,為社會挑戰提供解決方案。」 Alain Bensoussan教授為美國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Lars Magnus Ericsson講座教授、國際決策與風險分析中心主任。他於1984年至1996年擔任法國國家信息與自動化研究所(INRIA)所長,1996年至2003年擔任法國國家太空研究中心(CNES)主席,以及在1999年至2002年擔任歐洲航天局(ESA)理事會主席。Alain Bensoussan教授是法國科學院院士、法國工程院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以及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他亦是美國數學學會(簡稱AMS)會士、國際權威組織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簡稱IEEE)會士、美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簡稱SIAM)會士,曾榮獲德國洪堡研究獎,以及NASA傑出公眾服務獎章。他被授予法國榮譽軍團官佐勳章、指揮官級法國國家功績勳章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十字勳章。他於2014年榮獲美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頒發的W.T.和Idalia Reid獎,並於2024年榮獲 IEEE控制系統獎。 嶺大副校長兼林文贊比較政策講座教授莫家豪教授是活躍於學術界不同領域的學者,尤其於社會學、政治科學、公共及社會政策領域進行深入研究。此外,莫教授在比較教育政策、比較發展與政策、中國與東亞當代社會發展的範疇均著作甚豐,對社會變遷及教育政策範疇的研究作出多方面的創新貢獻。莫教授亦是期刊《亞洲公共政策學刊》(Journal of Asian Public [...]

可持續發展

嶺南大學宣布成立數據科學學院 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工智能及數據科學家

嶺南大學(嶺大)於5月2日舉行成立數據科學學院的揭牌儀式,典禮邀得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主席雷添良、香港數碼港管理行政總裁鄭松岩博士、嶺南教育機構主席呂岳枝,與嶺大校董會主席姚祖輝,以及校長及韋基球數據科學講座教授秦泗釗教授一同主持揭牌儀式。 數據科學學院是嶺大繼文學院、商學院、社會科學院、跨學科學院,以及研究生院後,成立的第六個學院。數據科學學院由三個學部組成,分別為「人工智能學部」、「工業數據科學學部」以及「嶺南教育機構陳斌博士數據科學研究所」,提供從學士學位到博士學位的各種優質課程。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致辭時表示:「新成立的數據科學學院旨在將藝術、人文與科學融合,展示了當今和未來高等教育的面貌。在數碼時代下,與數據相關的知識是不可或缺,對具備此類知識的人才需求亦大幅增長。我很高興嶺南大學已提供多個聚焦數據科學與人工智能的課程,未來將會推出更多此類課程,這有助推動政府銳意擴大本地創新科技領域的人才庫,為經濟增長注入新動力。而隨著數據科學學院的成立,我深信嶺南大學將在香港高等教育界中成為下一波數碼變革的領航者。」 姚祖輝致歡迎辭時表示,嶺大設立數據科學學院正好抓緊了數碼時代下的發展機遇,配合政府發展數據科學及人工智能產業,為本港、內地,乃至世界各地培育創科人才。他表示:「嶺大立足香港、背靠祖國、放眼全球,數據科學學院的理念著重培育學生以慎思明辨的態度應用創新科技,從海量數據中提取有價值的見解,我們未來將會積極與全球頂尖學府擴展科研合作,進行更多具影響力及可轉化為應用的研究項目,促進香港發展成國際創新科技樞紐。」 秦泗釗校長致辭時表示:「今天我們迎接嶺大歷史上重要的新篇章,數據科學學院的成立標誌著大學的策略發展計劃已全面實施,目標是在嶺大的傳統基礎上,致力發展成為數碼時代領先的研究型博雅大學。大學的目標很明確,我們希望裝備學生具備人工智能的素養及慎思明辨的能力,使他們可以與人工智能共存。人工智能正影響著我們生活的各方面,我們期望嶺大學生成為先驅者,理解人工智能對人類、社會及科技帶來的潛在影響,這也是嶺大獨有的文理融合教學模式。」 數據科學學院署理院長、協理副校長(策略型研究)及計算智能學講座教授鄺得互教授介紹學院理念時,強調學院的願景是成為亞洲領先的數據創新基地,培育具備品德、慎思明辨及思維策略技巧的頂尖數據科學家。學院同時著重提供高質量的跨學科學習和培訓、研究及產業合作,課程全面涵蓋基本原理、程式編寫、統計和機器學習等技能。課程設計亦滿足市場需求,讓學生獲得跨學科的實踐經驗,透過進行研究項目,將技能應用於現實世界,以及與企業合作提供實習和建立人際網絡的機會。此外,學院致力於促進跨學科研究項目的合作,應用數據科學、分析、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等專業知識,解決社會各領域面對的重大問題。 數據科學學院提供的課程包括:現有的嶺南教育機構陳斌博士數據科學(榮譽)理學士、人工智能與商業分析理學碩士、數據科學理學碩士,以及即將於2024/25學年推出的數據科學哲學碩士、數據科學哲學博士。此外,嶺大亦將於2025/26學年推出工業數據分析理學碩士(MScIDA)和智慧城市技術及應用理學碩士(MScSCTA)兩個全新課程。工業數據分析理學碩士課程旨在培養學生分析大規模工業數據,進行流程最佳化、預測性維護和品質控制等專業知識。智慧城市技術及應用理學碩士課程旨在讓學生了解智慧城市概念和技術,以及該技術在交通、能源和政府服務等領域的實施。 此外,嶺大從2024/25學年開始,將生成式人工智能科目列為一年級學生的必修科目,內容涵蓋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評估方法及倫理考量等議題,即使學生之前沒有人工智能方面的知識,也將能夠掌握實施、評判及優化生成模型的實用技能。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ceo.entrepreneur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