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l sex porn dirtyindianporn.mobi school girl sexy picture 5 min sex video pornindianvideos.pro full xvideos exbii sex allnewindianporn.pro baloch girls sex bangalore freesexyindians.pro indiansixy video border bhojpuri film letmejerk.fun idian porn
kamapisachi sex com indianpornbase.pro negro sex video download telugu x kathalu turkishxxx.online tamilnadu school uniform indian big women sex turkishsex.online moviewood.me desi fudi com turkishpornvideos.pro swamiji fucking xxx sex bp animalwomanxxx olx kanpur turkishxxx.mobi night suit for women
bangali sex vedio turkishporn.pro indian vidio sex sri reddy porn videos turkishpornography.pro lucky villager xxxvwww turkishporno.mobi desimmsclips porn sleeping aunt turkishsex.pro red wap sex kamlesh saini mms turkishhdporn.pro ghrelu sex

大中華時事

揭康健康宏出事內幕

近月多隻股分被證監會勒令停牌,至週前再有廉政公署(ICAC)介入,拘補康宏環球(01019)多名上市公司高層及隆成(1225)行政總裁麥光耀,令今年六月的「粉塵爆破」事件衍生為「廉政風暴」。 而香港大部分有關報道,都認為是「股壇長毛」那份「謎網五十」的報告掀起這次風暴,但其實事件源於有人在內地出售這些股分及這些股分包裝成的投資產品,結果累及內地投資者損失慘重,當中更包括有內地官方人脈人士,結果向政府機關投訴,再向本港有關機構施壓,才觸發證監會動用百多人進行大搜查行動。 廉政公署與證監會在上週四(十二月七日)進行聯合行動,搜查八個地點,包括康宏位於北角的辦公室,並在行動中拘捕三名上市公司高層人員,懷疑他們涉嫌貪污。牽涉事件的包括康宏副主席馮雪心及執行董事陳麗兒,之後被捕及被邀請助查人士逐漸增加,包括在台灣返港的康宏主席王利民、康宏前行政總裁但已轉至隆成任行政總裁的麥光耀、鼎誠證券首席策略總監李易明等。據有關方面放出的消息稱,有人涉嫌利用康宏於二○一五年三至六月期間的供股收受利益,涉及約四千七百萬元。 基於康宏多名涉事董事已被停職,故集團於十二月十日公布董事局大換班,共委任三名執行董事及三名獨立非執行董事,分別於同月九日及八日生效。剛獲委任為執董的陳志宏同時獲委任為董事會臨時主席,而他本身是康宏高級顧問,另兩名新執董葉怡福及葉宜君,分別是香港金融信貸公司董事及蘇黎世保險(台灣)前主席兼政總裁;而三名非執董則為現任香港李寶椿聯合世界書院董事傅鄺穎婷、香港建屋貸款(00145)財務總監白偉強、華強會計師事務所創辦人甄達華。 不過,這次多了幾名執董及非執董不代表康宏的董事局已經平穩,因為佳兆業(01638)主席兼大股東郭英成兒子郭曉群提出的罷免董事要求,已定於十二月二十九日舉行的股東特別大會進行議決;而十一月十一日,康宏再發出補充通告,在二十九日的股東特別大會上,動議委任陳士斌及汪弘鈞為非執董,當中汪氏是被郭曉群動議罷免的董事之一,意味屆時又有一番龍爭虎鬥,或有更多不為人知的秘密於當天曝露也未可知。 十一月露端倪 今年十一月初,剛成為康宏大股東不久的郭曉群,就提出罷免包括曹貴子在內的八名董事,而康宏另一主要股東台灣富邦的代表吳榮輝也在罷免名單上,而這次提出罷免董事未有列明任何原因或理由。但這罷免要求除了要清除曹貴子一夥外,更要清走富邦的吳榮輝,似乎意味新舊股東已出現另一場角力,同時也預告了曹貴子即將出事。 所以如是說,皆因「玩具大王」蔡志明與曹貴子關係一向密切,雙方透過一家共同持有公司持有康健國際醫療(03886)主要股權,而曹氏又一度是康宏主要股東;至於佳兆業郭英成也與曹氏有一定私交,其股分自二○一五年停牌至今年所以復牌,與蔡志明大手認購其股分至逾百分之五不無關係。 十一月尾,康健國際醫療及中國華仁醫療(00648)遭證監會勒令停牌,同一時間,蔡志明即高調指責曹貴子,並企圖撇除與曹的關係,除了澄清任康健主席的女兒蔡加怡只是掛名主席外,更強調自己非曹氏的金主。至康宏捲入廉政風暴後,蔡志明再強調非曹金主,卻又透露曹仍拖欠其五億元欠款,更說出曹氏家人向他下跪求救。 在康宏甚至康健的事件中,曹貴子都被指成核心人物,但證監會及廉署尚未指明道姓要他助查,當然也未有發出通緝令。而對於這一連串事件的導火線,月前就不斷有報道指是David Webb今年五月提出的「五十隻不能買的股分」報告所引發出來,但六月「粉塵爆破」事件,多隻細價股單日急跌八九成,矛頭其實是指向貝格隆證券掌舵人葉志輝,當天急跌的股分,逾二十隻都由貝格隆持重倉。當然,人稱「醫生」本身又確是一名執業醫生的曹貴子,也有部分與他有關股分落入「謎網五十」名單中,但相對佔極少數。 轉低調有啟示 然而,當天「粉塵爆破」後,就一直傳出「醫生」出事,而曹本人可能已知事態嚴重,由過往幾是逢請必到,常現身於各大小宴會,至突然轉為極低調。據蔡志明所講,曹氏持有數十隻殼,相信當天細價股暴瀉,就累及曹氏所持股分帳面值大縮水,同時觸發資金鏈出現問題。而在另一邊廂,亦有一班持有細價港股的內地股民傷亡慘重,當中更包括有政府關係人士。 原來近年有人在內地組成銷售隊伍,專門銷售細價股及以包括一系列細價股組成的投資產品。這班銷售隊成員為數五十人,可收取百分之五的銷售佣金,而向投資者則保證不少於百分之十的年回報率。據悉,這隊伍的銷售成績極理想,但也意味在「粉塵爆破」當天內地股民的傷勢極嚴重。週前就有內地大媽及大叔組團來到康宏位於北角的總部示威,他們更齊齊穿上「買康宏毀人生」的藍色背心。 據悉,有部分內地投資者虧蝕後心有不甘,而部分具政府人脈,遂向有關人士投訴,並導致由中國證監會出面向本港施壓,要香港這邊徹查事件。而香港證監會也確實較前更積極展開搜查行動,並在「粉塵爆破」後即搜查多家證券行,包括與曹氏有關連的君陽證券就是搜查之列。據知,證監會當天還沒收部分君陽要員的手機。 「二五仔」舉報 至於這次調查進展快速,聞說主要是有「二五仔」報料所致。但據知情人所述,證監當初都以為事件僅涉及股票炒賣及行為不當,勢估不到事件要邀請廉政公署介入協助調查。當中玄機,一來是在調查過程中順藤摸瓜,二來則是有傳康宏的台灣股東代表發現公司帳目有異,加入舉報行列。 今年十月,證監會法規執行部執行董事魏建新出席一公關活動時,首次透露該會從中介機構部、企業融資部及法規執行部這三個部門調撥了共一百三十六名人員,就其中一個網絡活動上門搜索,並指這些公司假裝從事合法卻在商業角度考慮上不合理的交易。「邪惡集團」(nefarious groups)這個名稱就是魏建新當日起名。 至於事件往後發展如何,相信會有更多有曹系相關公司被牽連。據本刊收到消息,某家向曹氏借錢買殼的公司,近期就陷入資金鏈斷裂問題,除了數月前公布的億元交易未能繳付大部分餘額,因收購後所進行的相關商業活動,亦拖欠大量街數,當中以澳門欠數最多。被拖數公司已追數多月仍未成功,不排除短期內入稟本港法院索償。 另《壹週刊》賣盤交易一拖再拖至第三次延遲交易日期至明年二月二十八日,就曾有說與曹氏有關。話說壹傳媒(00282)今年七月十七日公布,以三億二千萬元出售旗下雜誌《壹週刊》、《忽然1周》、《FACE》(包括前身《壹本便利》)、《ME!》及《Next+One》的香港及台灣業務權益,予香港商人黃浩名下的W Bros. Investments Limited。而曹貴子一度傳為黃浩的金主之一,這次曹氏身陷困局同時,又見《壹週刊》的交易數度延遲,自然叫人多作猜想。 《壹》仔賣盤添亂 曹黃兩人緣起《都市日報》交易。二○一三年,黃浩當時以二億元收購《都市日報》,至一五年曾傳出曹貴子以五千萬元入都市一半股權,黃浩及曹氏均曾否認,但雙方關係就一直友好,如《都市日報》一五年報慶及黃浩一六年的生日派對,曹貴子都以嘉賓身分到場祝賀。今年四月,黃浩公布以四億元出售都市股權,就有傳曹氏是接盤人。這次曹出事,熟悉有關人士的金融圈內人士,就幾全部相信《壹週刊》的賣盤交易以告吹居多。 事實上,聞說壹傳媒管理層也打定輸數,內部亦已作出相應策略,一旦《壹週刊》賣盤失敗,集團傾向香港的《壹週刊》將結束紙張版,以網上版取代,台灣《壹週刊》則暫時繼續,皆因台灣《壹週刊》的價值比香港的高,且估計再出售機會較大。 [...]

吳老闆週記

港股呈強勢 傳媒價更高

—H股領漲多時,板塊輪流炒,近日終於輪到A股發力追落後。 —朗豪坊若能以250億元成交,還貴過地買入美利道商業地。 —《壹週刊》銷量及廣告均在下跌,都值5億,賣家出手真闊綽。 過去一週新聞一籮籮,相當熱鬧。政治方面有四名立法會議員被褫奪資格(有關分析可見於今期〈資本政經〉專欄),股市方面亦正式突破,企穩26,000點樓上之餘,還氣勢如虹。 港股投資氣氛熾熱,炒味甚濃,雖然大市主要由個別大藍籌推升,尤其是「股王」騰訊(00700),經過早前調整之後,再度一鼓作氣殺上,並且屢創新高,如本週三(19日),單日便大升8元,甚有直闖300元大關的氣勢,貢獻大市107點升幅,才令指上升147點,但其他藍籌股就算下跌,跌幅也相當溫和,或許應以調整來形容更為貼切。 其實,港股的估值仍然便宜,即使連升8天,如今市盈率仍低於15倍,遠低於美股的28倍;而最重要的是,此前的升勢是由H股帶領,逐個板塊輪流炒,先是內房股,之後到礦業股,再到煤炭股,本週三又見鋼鐵股造好,A股卻相對呆滯,如今則終於見到折讓大的A股追落後。 關鍵在3,500點 A股回復生氣,多得內地經濟數據亮麗。好像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中國今年第2季度及上半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都達到6.9%,與第1季相同,較去年第3及第4季度的增幅分別為6.7%及6.8%都要好。6月貿易數據亦表現標青,以美元計的出口同比增長11.3%,進口增長17.2%,超過市場預測的中位數8.7%及13.1%;貿易順差為427.65億美元,則略高於預測中位數424.4億美元。 此外,經過中央一連串動作後,人民幣匯價近半年來止跌回升,國家外匯儲備亦連升5個月,6月外儲報30,567.9億美元,按月升32億美元。 結果,上證綜指在3,100點橫行多時後,近日終於稍見突破,成功超越3,200點。值得留意的是,自從中央政府2015年粗暴救市以後,投資者已傾向於3,000點買貨,3,500點沽貨,因此今次A股再現突破,關鍵在於投資者在3,500沽不沽貨。 最貴商廈有望誕生 各個板塊輪流炒上,本地地產股卻相對呆滯。究其原因,雖然香港樓市節節上升,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統計,最新樓價指數為333.1點,比起去年年底的307.4點,上升了8.4%,但香港發展商的市場佔有率,卻在徐徐下降。 事實上,仲量聯行今年3月發表的《香港住宅銷售市場》已指出,過去5年,本港七大發展商在本地住宅市場的影響力逐漸減弱,其投得的住宅官地,由2012年佔整體45%,下跌至2016年的22%,因此預計,其新盤佔整體私宅落成量的比例,將由2014年的85%,下跌至2017年至2019年的53%。 惟其如此,本地地產股仍然是超級便宜。且看冠君產業信託(02778),過去一週由5.3元升到上6.09元,勁升15%,期間更曾升至6.46元,連環創出上市新高紀錄,只因集團透露,有意放售旺角朗豪坊辦公大樓,當中並不包括商場部分。而負責出售的第一太平戴維斯本週一(17日)宣布,推出物業進行全球招標,意向價高達250億元,挑戰全港商廈(由大地產(03333)以125億元購入灣仔美國萬通大廈所創),以至商用物業(由淡馬錫以188億元購入九龍塘又一城所創)的最高成交價紀錄。 朗豪坊寫字樓樓高59層,扣除2003年拆售了4層,今次共涉70.29萬方呎樓面,若以250億元成功出售,呎價便達3.56萬元。以該地段級數計,還貴過早前基以每方呎5萬元投得的中環美利道停車場地皮,而後者的位置其實亦不算好——前面有和記大廈遮擋,高層才有海景之餘,亦不屬於中環核心。 [...]

大中華時事

《壹週刊》賣盤 放生黎智英

創刊二十七年的《壹週刊》本週宣布賣盤,接盤人為月初剛出售《都市日報》的商人黃浩。由於坊間盛傳今次收購的幕後金主為紅色資本,更指中資今次出手,是為了滅去港媒中的反對聲音,實情真是如此?其實中方早就透過中資財團,陰乾「不聽話」的媒體,令他們廣告收入大跌。 壹傳媒(00282)旗下包括《壹週刊》及《蘋果日報》早已虧損纍纍。由二○一一年至今七個財政年度,壹傳媒累積虧蝕近十五億元。因此,即使中資不用出手,《壹週刊》也命不久矣。反而今次黃浩高購收價,令壹傳媒增加了營運資本,變相放生。如果真是中資收購,做法就有點匪夷所思。 早已傳壹傳媒(00282)欲出售虧損嚴重的《壹週刊》,至本週一(七月十七日)消息終得證實,因該公司宣布已接納W Bros. Investments Limited(由黃浩全資擁有之公司)之指示性要約,可能出售旗下《壹週刊》、《忽然一周》、《FACE》(包括前身《壹本便利》)、《ME!》及《Next+One》之香港及台灣業務權益。收購價為三億二千萬元,另買方承諾會向該批雜誌業務注資一億八千萬元,合計五億元,公告並指出,潛在買家已向壹傳媒支付一千萬元「誠意金」;交易料九月完成。 現時由壹傳媒發行的《壹週刊》,除有時事、娛樂兩本刊物外,還有《飲食男女》及《青雲路》,共一書四刊。而今次交易,不涉及《飲食男女》及《青雲路》。此外,根據可靠消息,黃浩所持有《美食旅客》將會併入《壹週刊》。另有指黃浩更計畫重開已停刊的《忽然一周》,並會擴大狗仔隊;至於旗下《e+娛樂》則會轉攻內地市場。 壹傳媒行政總裁張嘉聲透露,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對出售《壹週刊》「很傷感」。而《壹週刊》副社長兼總編輯黃麗裳則質疑交易是「賣員工到妓寨」,讓員工感到被「賣豬仔」,但指「大家都是打工的,對交易沒有發言權」。 紅色疑惑 員工感到擔心,其實事出有因。《壹週刊》的編採方針一向大膽,反中意識尤其強烈,以致自《壹週刊》宣布賣盤後,坊間紛紛揣測黃浩的資金來源,部分猜測後背後金主或是紅色資本,更質疑是中方想透過收購《壹週刊》,令本港媒體的反對聲音消失。當中壹傳媒工會代表就指,黃浩屬親建制勢力,以往曾出入禮賓府,認為其背後資金可疑,擔心賣盤後《壹週刊》是否仍可自由地發聲。 資料顯示,在澳洲讀書的黃浩,於二○一四年回港,獲陳振聰投資發展飲食生意;二○○九年與港姐徐淑敏結婚後,曝光率大增,變身半個娛樂圈人;二○一三年以二億元接手本港首份免費報紙《都市日報》後,更搖身變成傳媒老闆。兩年後,他再投資一億元招攬《忽然一周》班底,創立《E週刊》,惟經營不久便裁員。此外,在本月七日,黃浩透露以四億元代價,向一家香港金融公司出售旗下的《都市日報》、《Metropop》及《都市盛世》全部股權,預計買家會投資過千萬元,作為公司資金及新媒體發展。 換言之,這次收購《壹週刊》的資金,順理成章來自出售《都市日報》等所得,問題是一直有說當初收購《都市日報》的資金並非全來自黃本人。對於市傳他今次收購背後另有「水喉」,而且來自內地,黃浩則堅稱收購是靠自己出資,來源包括出售《都市日報》的錢,並且自行補貼一億元。黃浩更指,相信賣家不會將《壹週刊》出售予國內背景財團,並提到未來的《壹週刊》會維持編採自主的做法。 風光過後 一九九○年創刊的《壹週刊》縱橫雜誌界二十七年,曾經風光一時。創刊初期發行量僅約三萬二千多本,至九十年代中發行量一度逾十六萬份,讀者人數逾百萬,聞說如今發行量已回復至創刊初期的三萬多本水平,且每月虧蝕以數百萬元計。據黎智英所講,其於一九九○年創立壹傳媒,是因為不滿北京對六四事件的處理,憤而跨足媒體業,並陸續開辦《壹週刊》及《蘋果日報》。 《壹週刊》包攬了政治、財經、社會、娛樂新聞,雜誌題材多元化,初期以「不扮高深,只求傳真」為口號,打破當時傳統傳媒的風格,以踢爆、狗仔隊等採訪手法見稱,扭轉了行內新聞處理方式,多間傳媒亦跟風開辦同類型雜誌。曾在《壹週刊》任職時事組副總編輯葉一堅指,該刊最輝煌時,一年可賺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