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l sex porn dirtyindianporn.mobi school girl sexy picture 5 min sex video pornindianvideos.pro full xvideos exbii sex allnewindianporn.pro baloch girls sex bangalore freesexyindians.pro indiansixy video border bhojpuri film letmejerk.fun idian porn
kamapisachi sex com indianpornbase.pro negro sex video download telugu x kathalu turkishxxx.online tamilnadu school uniform indian big women sex turkishsex.online moviewood.me desi fudi com turkishpornvideos.pro swamiji fucking xxx sex bp animalwomanxxx olx kanpur turkishxxx.mobi night suit for women
bangali sex vedio turkishporn.pro indian vidio sex sri reddy porn videos turkishpornography.pro lucky villager xxxvwww turkishporno.mobi desimmsclips porn sleeping aunt turkishsex.pro red wap sex kamlesh saini mms turkishhdporn.pro ghrelu sex
吳旭茉:全國婦女代表大會 彰顯巾幗權益和成就

博客

吳旭茉:全國婦女代表大會 彰顯巾幗權益和成就

中國婦女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早前在北京召開。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等七名政治局常委均有到會祝賀,顯示國家對婦女工作一直以來的重視。中國女性的社會地位不斷提升,據調查指出,過去十年,中國婦女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顯著增強。一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新征程上,每一位婦女都是主角,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這次大會共有近1,800名來自全國各行各業的中國婦女十三大代表和90名來自香港及澳門的特邀代表出席。婦女代表大會的基本功能是團結及動員女性參與經濟建設和社會和諧發展,代表和維護女性利益,促進男女平等。 婦女地位不斷增強 事實上,為中國婦女爭取權益並非口號,而是中共建國74年來一直努力工作而取得的成果。第一次全國婦女代表大會於1949年3月在當時尚稱為北平的中南海懷仁堂舉行,與會代表500餘人,獲得了毛澤東親自接見。最近十年,在習近平總書記領導下,無論是婦女健康、婦女接受教育、經濟水平、甚至婦女參與政府決策和在企業的管理崗位上,都有明顯的提升。習近平總書記不但尊重女性地位、注重保障女性權益,而且身體力行,每年「三八」國際婦女節都必定向婦女致以節日問候。 國家統計局曾經進行調查指出,從2011年至2020年這十年間,中國婦女社會地位顯著提高,促進男女平等和婦女全面發展取得了新的成就。以健康為例,中國女性平均預期壽命超過80歲,比世界女性平均水平高4歲。而孕產婦死亡率比起十年前下降超過四成,居全球中高收入國家前列。 教育方面,各類高等教育中,女生佔比均超過男生。2021年,高等教育在校女研究生人數高達171.7萬人,佔全部研究生比重51.5%。至於就業方面,女性在社會就業人員中的比重保持四成以上,達3.2億人。電商、直播帶貨等新興產業中,婦女約佔三分一,女科技工作人員佔近46%。而女性參與企業經營管理的比重也大幅提升。企業職工董事和職工監事中女性比重分別為34.9%和38.2%,分別比十年前提高2.2個和3.0個百分點。 從政比例屢屢攀升 即使政治上,女性的佔比亦不遑多讓。今年三月召開的新一屆全國人大女性代表共有790名,佔代表總人數的26.54%,比上一屆提高了1.64個百分點;至於全國政協女委員則佔22.4%,均創下了歷史新高。為保障女性權益,中國建立了包括100多部法律法規在內的法律體系,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婦幼健康高績效的十個國家之一。 以上一連串的調查數字突顯了中國婦女所享受到的平權對待。亦正因為在這片保障女性權益、提供男女平等的土壤上,我們方得以誕生了首位進入太空的中國女航天員劉洋、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屠呦呦,以至守護敦煌60年的樊錦詩教授等等傑出的女性。2020年10月,在聯合國大會紀念北京世界婦女大會25周年高級別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到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最緊要的時候,來自全國各地馳援湖北的四萬多名醫護人員中,三分之二是女性。這在在說明中國女性已頂得上半邊天,在得到平等對待後,同時對社會作出的積極貢獻。 「女性賦權」已經成為現今流行的話題。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剛剛公布的施政報告裡,特別有一節關於婦女發展,提到繼去年撥款成立「婦女自強基金」,讓不同的婦女團體善用基金舉辦活動,令不同年齡、職業、背景的婦女發展所長、提昇個人的生活素質、增強自我價值、貢獻社會之外,政府會在民青局下專設婦女事務組,設立「婦女事務專員」,重點推出一站式家庭及婦女資訊平台;主辦首屆家庭暨婦女發展高峰會及透過關愛基金推出「贍養費調解計劃」等,為婦女爭取應有權益。 港交所早前訂下目標,要求上市公司在2024年底前,董事會至少有一位女性。截至今年7月,香港的上市發行人總數為2,613,共有20,314個董事職位。當中女性董事佔比平均為17%,較2020年稍為升2個百分點。不過,整體而言,女性在董事職務參與率仍明顯較男性低。根據港交所數字,目前約有四成公司只有一位女性董事,約三成半有超過一位女性董事,其餘約兩成還沒有出現女性董事。看來,香港仍要加把勁,讓女性的潛能得以盡量發揮。 撰文:吳旭茉 南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副主席 ============= 延伸閱讀:吳旭茉:建國74年  創科成就不斷躍升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ceo.entrepreneur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

吳旭茉:建國74年 創科成就不斷躍升

博客

吳旭茉:建國74年 創科成就不斷躍升

正在杭州舉行的第19屆亞運會充分突顯出中國在創新科技上的成就。開幕式當晚出現的數碼火炬手、AR、互動3D等成為最大亮點,是全球首創。尤其數碼點燃聖火的儀式,將數碼世界和現實世界融合,充滿創意。中國先後舉辦過北京亞運和廣州亞運,杭州這次亞運完全彰顯出國家的科技力量正大幅提升。 杭州亞運開幕式首度採用「虛擬加現實」的結合方式點燃聖火。超過1億人參與、結合成電腦特技效果的「虛擬火炬手」在錢塘江上跑進開幕禮主場館——杭州奧體中心體育場上空,「虛擬火炬手」與泳將汪順一起燃點起亞運聖火。亞運採用尖端技術打造的開幕式,受到西方媒體的高度讚賞。尤其為了傳遞綠色環保理念,實體煙花改為電子煙花,完全切合本屆亞運的環保主題。 除了亞運開幕式上的科技操作,在中共建國74周年前夕,華為推出兩款採用7納米晶片技術的5G手機,同樣令西方國家驚訝。華為這部傑作用事實說明即使西方國家實施高科技產品的嚴厲制裁,但無阻中國的研發毅力,突破封鎖,在夾縫中研究出高端的納米晶片,在晶片技術上進入另一個台階。 科技強則國家強 事實上,中國的創科能力已經躋身全球排名的前列,尤其最近十年,在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大力推動下,科技創新取得不少歷史性成就,立意做到「科技立則民族立,科技強則國家強」。 自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主席把創新放在國家發展全域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視科技創新。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發展不斷增強,科技實力已經成為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動力。這也是為甚麼西方國家會忌憚中國的科技發展,並多番刁難,甚至實施嚴厲制裁打壓中國的科技發展。然而即使在西方國家的圍堵下,中國創新指標仍然在全球的排名從2012年的34位躍升到2022年的11位,進入創新型國家的行列。 回顧過去十年中國的科技成就,從上天的探月工程、火星探測、北斗導航系統、中國太空站、C919大型客機,到陸地的量子通信、幹細胞研究,以及人工智能;以至海洋的深海萬米鑽探船、航母,以及第一艘國產郵輪即將交付使用等,在在顯示科技實力大幅躍升,而且在全球科技創新的影響力日益增強。 據了解,過去十年來,中國整個社會研發經費從2012年的一萬億元人民幣,增加到2022年的三萬億元;研發人員總量從2012年的每年325萬人提高到2022年的超過600萬人,多年來保持世界首位。 與別不同的是,中國的創科產業基本上從民生出發,而後才遍及其他各個領域。亦正因為這個原因,圍繞產業鏈帶動創新鏈,全國的技術合同成交額從2012年的6,000億元,增加到2022年的4.8萬億元。過去十年,中國在量子資訊、核電技術、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技術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科研成果,為智能手機、智能家電、遙距醫療等不斷升級,惠及各個階層。這些技術不僅催生並推動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也加速了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 中國科技成果樂與全球共享 習近平主席在去年的中共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創新驅動發展等戰略。在習近平主席的大力倡導下,中國的創科成就與日俱增。 不僅是內地,中央對香港建設成為國際創科中心同樣重視。去年習近平來港出席慶祝回歸活動時,甫抵港即往訪香港科學園考察,可見習近平對香港創科事業的厚愛和寄望。 中國的創科成果並沒有像一些西方國家般關起門來單獨享用,而是樂於分享成果造福全世界的人民。這也是合作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內容。例如東南亞第一條高鐵——印尼雅萬高鐵,全線採用中國技術、中國標準。是中國和印尼的合作成果,標誌著中國和印尼合作建設的圓滿成功。 中國在許多前沿科技領域已逐漸成為領先者。與此同時,中國積極與各國共用科技發展成果,惠及各國人民,這也是中共建國74年來的偉大成就之一。 在國家大力倡導科技和運動下,我們JES [...]

吳旭茉:一帶一路凝聚 女性力量作貢獻

博客

吳旭茉:一帶一路凝聚 女性力量作貢獻

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十年來,已經有超過150個國家和30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的合作文件,覆蓋全球75%的人口。「一帶一路」不僅促進了全球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發展,為維護世界穩定與安全打下基礎,而且對女性投入建設「一帶一路」指出明確方向,為沿線國家的文化和經濟等作出積極貢獻。 「一帶一路」範圍覆蓋中國大陸、中亞、北亞和西亞、印度洋沿岸、南美洲,以及大西洋地區等國家。這些沿線國家的文化、經濟、社會環境,以至宗教信仰各異,對共同建設「一帶一路」的目標帶來不少挑戰,然而在彼此交流和合作的過程中,又互為影響,共同進步。 從女性角度來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女性地位不一,如何推動各國女性共同為「一帶一路」作出貢獻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議題。筆者認為至關鍵之一在於教育,而中國在這方面的成就可供其他國家借鏡。 教育提升女性社會地位 聯合國早年的調查報告指出,在1995年至2018年間,全球高等教育女性入學人數增加了3倍。然而,高等教育中的性別差距在最近幾十年中只有微降。尤其近年來,世界各地的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等各個層面上都存在顯著的性別差距。雖然女性在提升高等教育參與度方面取得了進步,但在這些領域中的女性從業人員位比仍屬少數。原因與勞動力市場中持續的兩性不平等密切相關。 不斷提升女性的教育水平,對凝聚女性力量為「一帶一路」作出貢獻起到積極作用。女性接受高等教育對拓展性別平等和婦女發展領域的交流合作,充實和豐富「一帶一路」倡議的人文內涵,充分發揮婦女的作用均具有一定意義。例如中國與中東關係深入拓展。中國多年保持著沙特阿拉伯最大交易夥伴國地位,沙特阿拉伯近年積極提升女性權益,並開放旅遊業,容許遊客前往當地。當地人士指出,隨著國家開放,世界可以更了解阿拉伯文化。 今年初,中國僑聯的一篇文章指出,在南南合作和「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與非洲國家人員的往來日益頻繁,非洲逐漸成為中國女性勞工移民的重要輸入地。而且越來越多的中國女工開始以獨立合同身分遷移到非洲。 中國女性到非洲打工過去是匪夷所思的事情,但在「一帶一路」帶來多邊互利的環境下,促進了中非之間的互動。這種勞動力交流,不單為女性提供新的就業出路,亦意味著中非之間的文化和經濟互動,對提升地區和諧及友好關係貢獻良多。事實上,非洲國家需要外來勞動力正是「一帶一路」帶來的結果。蓋因非洲是「一帶一路」倡議落地的重點地區之一,加速了中非之間的經貿頻繁合作與往來。 對外講好中國成功女性故事 除了女性勞動力的就業出路受助於「一帶一路」倡議,女性高管同樣得到更多商業機會。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今年三月提出「全球文明倡議」,是繼2021年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和2022年的「全球安全倡議」之後,中國提出的又一項重要全球倡議。「三大倡議」是以共建「一帶一路」為實踐平台,對引領新時代女性的全面發展提供不少機遇。 調查顯示,中國女性高管佔比達到32%,與世界水準持平。而中國女性廣泛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投資、建設項目,以及在人文交流之中,對推動性別平等、女性賦權發揮到重要作用。中國可以藉此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女性交流合作,建立起長效溝通合作機制、共謀發展。作為全球經濟發展的領導者之一,可以將中國婦女的成就和發展等寶貴經驗與其他國家展開交流。 越來越多的女性創業創新者活躍在經濟社會發展的舞台上,這些力量將有力推動中國婦女與沿線國家婦女的友好交往和互利合作,也將助推中國與沿線國家的對外交流,實現共贏發展。讓「一帶一路」建設更好地造福各國人民。 事實證明,很多時候讓男性和女性都參與協商過程,可以獲得更多具有可持續性的結果,減少社區可能出現的衝突。中國有望在性別議題上發揮領導作用。中國可以輸出「通過婦女賦權實現經濟繁榮的寶貴經驗」,從而使得男性和女性在合作框架內享有平等的職業發展機會。 中國在推動性別平等上發揮帶頭作用,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將獲得巨大的利益,提供更強大的人力資源;促進其可持續發展能力,為「一帶一路」建設培養一批又一批的未來女性人才。」   [...]

吳旭茉:舉辦國際性體育賽事 彰顯一國之實力

博客

吳旭茉:舉辦國際性體育賽事 彰顯一國之實力

疫情過後,國際性的運動比賽相繼進行。執筆時,第九屆女子世界盃足球比賽正在新西蘭和澳洲進行得如火如荼;而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亦已於成都揭幕;重頭戲自然落在下月在杭州舉辦的亞運會。對於個人而言,運動除了可以增強身體抵抗能力之外,更能舒緩工作及生活上的壓力,甚至改善溝通和社交技巧。對於國家來說,能夠舉辦國際性大型運動賽事,除了顯示國家對運動的重視,亦透露著一個國家的實力。 中國非常重視體育事業的發展,國家主席習近平曾經說過,「體育代表著青春、健康、活力,關乎人民幸福,關乎民族未來。體育承載著國家強盛、民族振興的夢想。體育強則中國強,國運興則體育興。」他自己就喜歡游泳、爬山,還喜歡足球、排球、籃球、網球、武術等運動。在國家的推動下,中國的體育事業近年突飛猛進,在國際體壇上不斷取得佳績。 香港政府近年亦積極宣傳全民投入體育運動,鼓勵大家把運動融入生活,培養做運動的家庭文化,正好藉此機會大力宣傳運動的好處。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有健康的體魄,根本談不上任何理想和目標。 國家推動體育運動不遺餘力 可能大家都忽略了,現正舉行的女足世界盃,第一屆賽事是由中國舉辦的。說明早在30多年前,中國已經努力推動女子足球運動,並不讓男士專美。而中國正積極爭取舉辦2031年的女足世界盃,回顧女足世界盃自1991年首次舉辦以來,經歷了32年的發展,當中遇到諸多不公平對待,幾經艱辛、努力爭取,方成為今日頗具規模的國際大賽,殊屬難得。第一屆女子足球世界盃賽事僅得12個國家參加,當時還未稱為世界盃,而是稱為「國際足聯世界女子足球錦標賽」,之後每四年舉辦一次。到本屆共有32個國家參與,由此可以看到當中的進步。 中國女子足球世界排名第14位,本屆也有參加比賽。這項一向被認為是男性專利的足球比賽,並沒有因為女性的參與而遭受冷落。健康就是財富,國際性運動賽事同樣可以製造財富,女足世界盃估計能為新西蘭和澳洲兩國帶來近一億美元的收入,當然比起男子足球世界盃還有一段頗大的距離,而且女足的總獎金比起男足更有天壤之別。運動無分男女,很多時女子的出眾表現並不遜色於男子呢! 至於在成都舉行的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據了解,接待各地代表團的大運村將應用各種新科技,配合綠色低碳的設計主題,做到節能之餘,亦帶來智慧生活的體驗。其實近年國家舉行的國際性體育比賽,已經全盤考慮到環保問題,如去年的北京冬奧,在綠色能源的應用上發揮得淋漓盡致,贏得了國際組織的掌聲。同時彰顯出國家的經濟發展和實力士。 期待杭州亞運創佳績  運動的諸多好處自不贅言,相信大多數人都深諳其優點。倒是近期一連串的國際性賽事成績,令到中國人大受鼓舞,增添對運動的熱情。好像2023年世界女排聯賽總決賽,賽前不被看好的中國女排先後力克巴西和波蘭國家隊,闖入決賽的同時,創造了自東京奧運會以來參加國際比賽的最佳戰績。雖然最後輸給土耳其,獲得亞軍,但事實證明,儘管不被看好,只要擁有一顆爭奪冠軍的心,都是不能被低估的。 萬眾期待的亞運會將於下個月在杭州舉行,港隊將派出由41個體育總會提名約930人的代表團出戰,為歷年之最。港隊上屆雅加達亞運表現出色,勇奪8金18銀20銅,這屆有主場之利,大家都期望港隊今屆獎牌數量可以超越上屆。據了解,本地有大型商場屆時將直播賽事,讓市民一同投入體育盛事氣氛。 杭州方面亦希望藉此亞運推動成為「會展之都、賽事之城」。當局將充分吸取廣州當年舉辦亞運會的經驗,利用現有的體育場館資源,強化城市品牌,接軌國際,增加全球新經濟會議目的地競爭力。由此可見,運動除了有益身心外,對經濟同時帶來裨益。 中共二十大報告中曾經提到,要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強青少年體育工作,促進群眾體育和競技全面發展,加快建設體育強國。相信本屆亞運,有主場之利的國家運動員將會取得亮麗的成績,體現出體育強則中國強,國運興則體育興。 南華傳媒集團一向努力推動全民運動,因疫情關係停辦了三年的慈善跑活動「旭茉JESSICA Run」將於今年11月19日復辦。秉承過去16年的宗旨,透過慈善跑來幫助慈善機構籌集善款,並藉著活動讓大家享受家庭之樂。今年我們除了邀請一眾來自不同界別的跑步愛好者作為活動大使外,更邀請到香港大富翁夢想世界的角色一起參與這項富有意義的慈善跑活動。我們等著你的參與! 撰文:吳旭茉 [...]

吳旭茉:《旭茉Jessica》成功女性大獎 初心如一 平權路遙須加努力

博客

吳旭茉:《旭茉Jessica》成功女性大獎 初心如一 平權路遙須加努力

本年度《旭茉JESSICA》「成功女性大獎」(MSW)頒獎典禮暨週年晚宴上月圓滿舉行。過去23年我們不斷努力發掘社會上的成功女性,至今已有超過230位來自不同地域、不同範疇的巾幗豪傑獲得MSW獎項,但對於整個國際社會來說,女性要有出頭天仍然十分困難。最近聯合國發布的調查顯示,過去10年,性別不平等情況完全沒有改善。更有報告認為,男女平權要等到100年後才會實現。由此可見,在國際社會上提升女性的地位確實是一條漫長而艱辛的道路。 今年MSW的年度主題為「REBORN」,是香港復常後首個「成功女性大獎」頒獎禮。當晚我們頒發獎項給9位成功女性,並增設特別大獎予在藝術界、音樂界、科技界及在青年工作上有傑出貢獻的4位女性。很榮幸今年我們邀請到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擔任主禮嘉賓。在行政長官李家超領導的「三司十五局」中,女性佔了5人,麥美娟便是其中一位。 《旭茉JESSICA》一直保持初心 《旭茉JESSICA》自2000年創刊至今,由最初的全港最暢銷實體女性雜誌,蛻變成現今覆蓋線上及線下的全方位媒體平台,為職場女性提供優質、全面時尚生活資訊的初心一直不變。成立了兩年的JES Network《茉萃薈》 亦積極聯繫「成功女性大獎」得獎者及一眾女性專業人士為會員,秉承聯繫(CONNECT),啟發(INSPIRE)和賦權(EMPOWER)的宗旨,建立起相互鼓勵、學習和合作的平台,未來我們將投入大量資源發展《旭茉JESSICA》及JES Network《茉萃薈》,舉辦更多不同的活動。 我們為2023年疫後復常打響頭炮的活動,包括有推動永續時尚的「Project Upcycling升級再造行動」,以及《旭茉JESSICA》專屬的美容團隊《Beauty Buzz》企劃,至於11月舉行的《JESSICA Run For Love》亦積極籌備中,受惠團體將是慈善教育機構Story Seeds。 「女性賦權」是現今流行的話題,但在過去的23年裡,《旭茉JESSICA》作為肩負社會責任的媒體,一直都在關注不同階層的女性,踐行承諾及提供支援。正如麥美娟局長致辭時提到,政府每年撥款2,000萬元成立的「婦女自強基金」,讓不同的婦女團體善用基金舉辦活動,令不同年齡、職業、背景的婦女發展所長、提昇個人的生活素質、增強自我價值、貢獻社會。這與我們的初心如出一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