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政府推出保單逆按揭成為不少退休人士的熱門選擇,透過抵押壽險保單(上限為1500萬人壽保額),每月領取穩定收入,讓退休生活更有保障。但這項「自製長糧」工具,聽起來很吸引,但真的適合您嗎?
上星期我的長者客戶黃生問:我有一張兩百萬的終身壽險保單,可以用來做逆按揭嗎?每月能領多少?對家人會有影響嗎?這些問題值得深入探討。
今天,我將拆解保單逆按揭的六大風險與限制,幫助您全面了解它,做出更明智理務決策。
一、複利滾存,貸款越滾越大
保單逆按揭的本質是抵押保單借貸,雖然終身無需還款,但利息是複利計算,會隨時間滾存,最終貸款總額可能遠超預期。
例如,黃生六十五歲時持有兩百萬港元壽險保單,選擇定息終身計劃,每月可領取3,498港元。假設他活到八十五歲,累計領取約八十四萬港元,但貸款本金加利息可能已超過兩百萬。
另一位客戶李太太同樣二百萬,五十五歲選擇浮息計劃,每月領取港元。然而,若未來加息,貸款額可能急速攀升,最終保單價值所剩無幾,影響家人未來的遺產安排。
申請前,應該先問自己:如果我活到九十歲,這筆貸款還合理嗎?
二、保單價值凍結,靈活度大減
一旦申請逆按揭,這份保單將無法更改受益人、調整保障內容,甚至不能退保或轉讓。例如,黃生原本打算將保單轉為孫子的教育基金,但申請逆按揭後,保單已被鎖定,他無法再改變用途,直到身故後才由貸款機構(如銀行)處置。如果未來急需醫療費用,這筆資金也無法動用,只能依賴每月年金,可能導致周轉困難。申請前,應該先問自己:這筆錢未來會不會有更重要的用途?
三、逆按揭並非免費,隱藏費用影響收入
申請逆按揭並不代表每月領到的錢都是淨收入,因為還有多項費用會影響現金流。主要費用包括以下兩部分,金額將由借款人支付並加借入保單逆按貸款:
(i) 基本按揭保費 - 為指定壽險保單價值的1%,分別於第 1、13、25、37及49個每月年金支付日,分五期支付,每期費用為指定壽險保單價值的0.2%。
(ii) 每月按揭保費 - 根據保單逆按貸款的總結欠,以年率1%計算,按月支付。
以黃生的兩百萬港元保單為例,基本按揭保費為兩萬港元,每期4,000港幣,另外每月還需支付按揭保費。假如他每月領取3,500港元,扣除費用後,實際到手金額可能低於3000港元,日常生活開支失預算。申請前,應該先問自己:扣除這些費用後,我還能支撐日常開支嗎?
四、並非所有保單都能申請逆按揭
不是所有壽險保單都能辦理逆按揭,申請前,必須確認保單符合以下條件:
1.保單無投資成分,例如儲蓄分紅壽險、萬用壽險及投資相連保單可能不符合資格。
2.保單已繳清保費,未付清的保單需要先補足。例如,林小姐持有三百萬港元的分紅壽險,但因含投資成分,無法申請逆按揭,最終只能另尋其他退休方案。申請前,應該先問自己:我的保單符合資格嗎?如果不符合,還有其他選擇嗎?
五、可能影響政府津貼資格
部分長者依賴政府津貼,如長者生活津貼及生果金,而保單逆按揭的年金收入雖不計入入息審查,但一筆過提取貸款則會被視為資產。例如,黃生選擇一筆過提取五十萬港元,結果資產超標,被取消高額長者生活津貼資格,令他感到後悔。申請前,應該先問自己:這筆貸款會不會影響我未來的政府補助?
六、可能引發家庭矛盾
不少長者在沒告知家人的情況下申請保單逆按揭,導致事後子女發現遺產縮水,引發家庭糾紛。 若黃生瞞著子女辦理逆按揭,在過世後,家人發現保單價值已清零,原本的遺產不見了,導致家庭內部產生不滿。申請前,應該先問自己:這筆錢是我留給家人的嗎?家人是否能接受?
總結:保單逆按揭適合你嗎?
這筆貸款,是助力還是負擔?
在決定前,建議先做以下三件事:
第一,諮詢專業理財顧問,比較年金、逆按揭及物業出租等選項。
第二,計算長期成本,透過試算工具評估貸款總額與實際收益。
第三,與家人溝通,確保這個決定符合家庭財務安排。
退休財務規劃,沒有標準答案,只有最適合自己的選擇。做對決定,才能讓退休生活更安心自在。
撰文:Jay Lam(年金達人)
Jay Lam 多年財務策劃經驗的退休策劃顧問,透過年金、強積金及物業活化,為數百位的客戶建立穩定持續的退休現金流。